3.3、影响农村财务管理模式设计和选择的因素分析
村级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和设计受宏观因素,微观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其中法律制度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农村自身因素这几大方面决定了村组织选择适合自身的村级财务管理模式。
3.3.1、法律制度环境
根据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我国农村财务管理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来管理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工作。
首先,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是我国会计法律政策的根本大法。这部法律不仅保证了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维护了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加强了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对农村经济的政策发展起着基础性的规范作用,同时也为《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等相关制度及部门规章的制度提供了根本依据。
第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选择和设计时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律规范。《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应当尊重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进行经济过度的自主权,维护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承包经营户、联户或者合伙的合法的财产权和其他合法的权利和利益”,“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益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要求和提出建议”。这些规定明确界定了村民委员会的责任权限、组织性质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是村组织选择村级财务管理模式的政策依据,为村民委员会正常开展工作履行职责提供了制度基础。
第三,其他一些制度规定也为村级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提供了法律依据。
1997 年,农业部、财政部颁布实行了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试行),规定了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筹集、经营收支、收益及分配、民主理财、财会人员等内容。同年,农业部、监察部联合颁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界定了村级财务公开的内容、程序以及民主理财小组、乡(镇)党委政府在财务公开中的职能。2005 年 1月 1 日起施行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不仅明确了核算体制,对财政部门与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在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中的主要职能及分工也作出了界定,即财政部门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为农村财务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了规范作用,也为农村财务会计规律模式的设计和选择构筑了基本的制度环境。
以上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颁布和实行为我国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和分析提供了法律准绳和依据,他们共同构成了我国现行的农村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体系,为我国农村财务工作的发展起到了基础性规范作用。
3.3.2、政策环境
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们城市和农村发展不均衡,不协调。近年来,国家根据日趋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对农村政策进行不断调整,这也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直接影响到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和设计。
例如,2006 年 3 月 14 日农业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做好当前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国家近年来的支农惠农政策也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取消农业税的规定、以工业反哺农业的决策以及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都表明我国社会发展重心越来越倾向于农村、农业、农民,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这些都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也对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的设计和选择产生了重大影响。
3.3.3、经济环境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环境持续向好,为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国内宏观环境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1)我国现行经济仍处于平稳增长期,宏观经济政策总体上保持了连续性、稳定性,这样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将更利于农村经济协调较快发展;(2)我国经济内在增长动力增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运行质量效益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经济内生力的持续增强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3)目前我国经济仍处在经济较快增长的延展期,我国农村经济也继续保持了持物稳定健康快速发展,这就为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将有利于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设计、完善和创新。
3.3.4、农村自身因素
农村自身因素是影响农村财务管理模式设计和选择的重要因素,包括农村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财务管理水平、村级债务负担问题、村级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村民民主理财的认识程度及财务公开的可信程度等。而且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力度越来越大,农民负担减轻,农业资金充足,这些也为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和设计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也要认识到农村经济发展还处在摸索阶段,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面对的问题也不同,很多因素对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比如:
(1)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水平较低,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环境
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健全,使得村组织的主体职能难以发挥,农村产权关系混乱,集体资产流失严重,这使得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难以开展。由于农村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比较薄弱,有的村干部素质低下,存在挥霍集体资金的现象,没有重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不得力,债权债务管理混乱,账务处理不规范等,这些引发了社会矛盾,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严重影响了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的选择和设计。
(2)农村财务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资金使用效率低
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三减”(减机构、减人员、减支出)措施的落实,村级组织收入构成改变,收入核算项目大大减少,使得村级会计核算变得相对简单,支出却未明显减少,收支缺口越来越大,导致一些村入不敷出,资金短缺。不合理挪用或者占用资金的现象严重,投资渠道单一,使得有限的资金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浪费现象严重。
(3)财务监督机制不健全,审计监督不到位
我国农村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操作性强、程度健全的农村财务监督机制,使得监督乏力,严重影响了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完善和落实。
(4)我国农村筹资渠道单一,债务负担较重
长期以来,农村筹资渠道仅仅依靠,国家财政用于支农、惠农方面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其他所需资金大都依赖举借债务,造成了乡村两级负债额非常大,债务负担沉重,这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形势严峻,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