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某学院财务管理问题探讨
【第一章】学院财务管理风险防控研究绪论
【第二章】独立学院财务风险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第三章】学院财务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4.1】学院财务风险分类
【4.2 4.3】学院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第五章】学院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结论/参考文献】如何加强学院财务管理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4.2 DF 学院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4.2.1 欠缺相关的法律法规,社会力量对办学支持不足
由于国内关于独立学院这一特殊形式的高等教育模式的立法滞后和空缺,独立学院自创办之日起就在艰难的状态下维持生存和发展,独立学院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资金一直没有获得国家财政或者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独立学院办学性质和社会地位不够清晰和明确,社会认可度和知名度不够显着,因此,办学资金的筹措渠道较为单一,同时,投资各方的投资收益分配比例问题也一直是困扰独立学院稳定持续发展的一大问题,投资各方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虽然在《民办教育促进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中对民办高校以及独立学院法人资格做了明确的规定,然而对于独立学院联合投资办学的出资者的收益积累归属问题以及结余资金分配方法问题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和指导,由于独立学院公益性高等教育的办学性质,无法完全按照公司产权理论和投资收益分配理论中的规定进行划分,也就是对于独立学院的法人财产收益权和投资收益权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规定,从而导致了独立学院出资举办人无视财务风险控制的问题。此外,由于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针对联合出资人投资办学的投资收益分配比例也没有准确的规定,致使联合出资人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不顾独立学院教育责任,通过非法手段将办学结余资金挪作他用,影响了独立学院持续稳定的发展机会。国家财政专项资金对于独立学院办学的支持力度较小,拨款较少,而由于独立学院创办时间较短,社会认可度相对较低,无法获得充足的社会捐赠和主动的社会组织的资金赠与。
4.2.2 独立学院内部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
当前国内多数独立学院都是由公办本科院校和社会团体或者企业集团联合出资举办的,而办学资金的大部分都是来源于企业或者社会团体,对于办学宗旨和发展目标往往出现出资人说了算的现象,而企业或其他社会团体出资者投资办学的目的往往主要是为了盈利,对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公益性教育事业的原则存在本质上的偏差,而只是把投资办学看做是赚取利润的手段或者途径,而其本身又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办学目的不甚了解,其作出的发展策略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独立学院长远发展的需要。
独立学院创办的时间较短,财务管理经验欠缺,缺乏适合独立学院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财务管理模式和内部控制机制。企业和社会团体等的联合办学出资人没有将公益性高等教育的理念贯彻执行,而更多的关注于投资收益利润的获取上,单纯追逐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制定决策和规划都围绕着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而展开的,对于在运营过程中内部控制对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财务预算控制管理的体制机制虽然已经建立,但是内部控制部门没有按照相关要求落实内部控制的相关审查制度,内部控制流于形式,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和实施,导致了内部财务控制原则性的缺失,为了短期利益的获得而不惜采取违法、违规手段达到获取投资收益的目的,给财务管理风险的爆发造成了隐患。
独立学院在创建初期以及后续的发展过程中,都沿用了母体高校的相关管理政策和手段,而公办院校不存在资金盈利产生利润的问题,因此,不注重对于办学成本的考量,而仅把关注的重心放在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上,没有充分的重视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而对于没有稳定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依靠社会团体和企业组织的投资举办的独立学院来说,有效的财务管理显得更为重要。然而由于独立学院办学资金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和制约,财务管理人员风险管控的意识和知识缺乏,无法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风险识别和应对措施,并且予以顺利的执行,导致学院的财务管理无计划性,对于贷款的贷前考察和分析、贷款归还日期和利息计算等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研究,造成了独立学院财务管理的盲目和混乱。
此外,独立学院在贷款到位以后没能采取有效的专项资金管理体系和机制,不能够保证专款专用,实现资金的高效运转,虽然有的独立学院制定了相应的资产管理制度,但是由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设置的制度流于形式,沦为检查应付的对象,没有能够发挥其监督、协调和管理的作用,建设经费随意改换使用目的被挤占挪用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大量的资金流失,加大了独立学院财务风险爆发的可能性。
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资金有限,教师职业发展的空间有限,面对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独立学院的人员流动的频率相对较高,而同时由于独立学院出资人对于师资力量的质量和水平不够重视,对于新进人员缺乏足够的能力提升培训,致使其管理经验欠缺,无法组件一支有足够经验的财务管理人才团队,实现流程化的财务预算、决算、计划和控制的财务流程化管理目标。由于高素质专门人才的欠缺,独立学院的财务风险往往仅停留在理想之中,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和执行措施。
4.2.3 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的欠缺
所谓独立学院的办学核心竞争力就是指独立学院自身采取特殊的不同于公办高等院校和民办院校的资源管理和运营机制,采取特殊的优势策略和战略规划对学科设置、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内部管理和控制、人才和物质资源等战略资源进行战略整合和优化调整,通过对教育教学的体系和运作机制等进行构建和优化来获取在高等教育资源争夺中的核心竞争力。一般而言,独立学院的核心竞争力是通过办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师资力量的存量及变化、招生情况和教学科研情况等四类主要指标进行衡量和评估的,其中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师资力量和学生培养质量、教学科研经费数量等是细化指标是评价独立学院教育教学核心竞争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体系。
在生源数量日益减少的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下,独立学院面临着来自公办高等院校、民办高等院校以及其它独立学院等的竞争,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独立学院的核心竞争力薄弱主要表现在:
(1)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随着独立学院的发展和日益进步,其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DF 学院由初创期的占地 600 亩发展到今天占地 1000 余亩,学生人数由最初的不足 2000 人发展到现在的超过 6000 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绩。
然而,在面对发展的巨大成功面向,也应看到,与其它公办高等院校相比,独立学院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教研室建设方面,无法与成熟的公办高等教育院校相提并论。而独立学院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某一领域特殊能力的技术能手,因此,符合相关领域技术演练的基础教学实验基地和实验室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面对普遍的建设资金不足的困难,无法全面铺开教育教学实验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给后续招生带来了限制和不利影响,为持续稳定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2)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经费有限,社会认可度和知名度不够,因此难以通过学校品牌知名度或者优厚的待遇来吸引高水平人才,同时,引进的人才的进修和再教育的机会由于没有充足的发展基金的保障而无法得到充分的保证,因此造成了独立学院教师队伍流动性的加大,而缺乏稳定的人才队伍给教育教学效果的持续提升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而人才的流失又给教育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带来了较大影响,从而最终导致独立学院对于学生生源的吸引力下降,进而影响了生源的质量和数量,最终给财务管理风险的产生埋下了祸根。
(3)办学层次较低。由于受到办学资金缺口的压力,独立学院办学层次的提升难度较大,截止到 2014 年底,322 所独立学院中仅有 87 所高校具备国家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社会认可度较高,而其余大部分的独立学院的社会认可度较低。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在高考招生录取时,由于办学层次较低,严重的影响了其对生源的吸引力,同时,由于生源基础薄弱,求学的积极性普遍较低,导致独立学院招生人数不稳定,致使财务收入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办学需求。
4.2.4 收入受到生源影响波动较大
当前独立学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策略是采取“以学养学”的办学模式和策略,学生学费收入是独立学院最为重要的资金来源渠道,而学费收费标准是由物价局根据当地物价水平和居民消费收入水平来确定的,在既定的物价水平下,学费上涨的空间十分有限,因此,独立学院的招生规模就成为了独立学院提高学费收入的主要手段和关键因素所在。然而,由于受到我国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的影响,全国高考生源数量都在逐年萎缩,同时又由于公办高等院校和部分民办高校不断加大招生力度,抢占了大量的优质生源,而独立学院由于其发展受到的制约和不足,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相对较弱,加之学校本身竞争力不足,因此,在办学效果、办学层次和知名度等方面很难与公办院校和一些优秀的民办院校进行竞争,加之高额的学费负担,使得独立学院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处于劣势。
4.3 本章小结
本章从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结余分配风险四个方面对独立学院在办学过程中遇到的财务管理风险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法律法规健全与否、财务管理体制和内部管理机制、核心竞争力的缺失以及受到生源波动影响的收支情况等四个方面对产生独立学院财务管理风险的成因进行了分类分析和研究,为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防控策略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