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问题与加强建议(3)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8-24 共8312字
(一)缺少正确认知 我国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不仅起步较晚,且研究力量也比较薄弱,人们对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概念、评价标准等认识模糊,存在较大误区,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科技项目承担单位的领导更重视科研工作本身,而忽略了对财政科技经费的绩效审计,更是缺乏正确的绩效审计意识与观念,不能对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工作开展的重要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甚至于一些科研人员认为科技项目承担单位是非盈利性事业单位,以从事科学研发工作为主,没必要进行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查和评价,对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存在着很大误区。其二,审计人员观念落伍,只有少数人对绩效审计工作真正有所了解,有相当一部分审计人员仍然将财务收支审计作为其主要的工作方式,对于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等方面的绩效审计涉及也不够深入,对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的认知存在着很大局限性。其三,社会公众对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工作也是一知半解,不能正确理解自身也是社会监督的一份子。这些滞后、片面、混淆的认识已经严重阻碍了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缺乏完整评价标准 由于传统审计只重视财务收支模式的影响,迄今为止,我国绩效审计尚停留在合法性和法规性阶段,在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方面也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既没有出台统一的有关绩效审计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建立完整、科学、可行的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且绩效评价指标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只有财务指标、项目任务指标,没有技术推广应用价值指标等。同时,在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标准缺乏的情况下,审计人员也不能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效益,科技项目承担单位亦不知如何判断自身财政科技经费绩效效益的高低,使得科技项目承担单位受托经济责任的监督和落实缺乏依据支撑,科研成果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影响绩效审计结论的可信度,也降低了整个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的功效,严重阻碍了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的更好发展。
(三)缺失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纵观世界各国绩效审计实践,审计人员普遍呈现知识多元化的趋势,如英国国家审计署拥有约60%的会计师和40%的其它各类专业的专家。虽然我国已陆续开展了部分绩效审计工作,审计人员队伍有了一定的储备,但是相比较而言,我国现有审计人员仍是以审计、财务和会计专业为主,综合知识面窄,知识结构单一,复合型人才更是较为缺乏。具体而言,部分审计人员的政策理解水平、业务技能较低,审计理论、实践经验有所欠缺,对科技项目过程管理不甚了解,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不强,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工作能力等方面与开展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很难对财政科技经费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做出合理的评价。因此,现阶段加强高素质、多元化、复合型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已迫在眉睫。
三、加强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财政资金在科技领域投入的大幅递增,社会各界对加强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科技体制改革纵深发展的需要,应提高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意识,积极开展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标准理论研究,加强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建设,确保财政科技经费的高效稳定运行。
(一)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 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机能,正确的客观意识能够促进事物向前发展,反之,错误的主观意识在很大程度上会阻碍事物发展。可见,树立正确意识对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社会各界应树立正确的认知观,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增强责任意识,发挥自身作用,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开展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积极推进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工作的向前发展。一是全面提高科技项目承担单位绩效审计主观意识,无论是高层领导还是一线科研人员,都应树立正确的绩效审计观念,深入理解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的内容意义,始终保持对本单位开展绩效审计工作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建立健全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体系,促进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工作的更好开展。二是深入强化审计人员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创新意识,要求审计人员应转变仅以传统财务收支审计为主的观念,积极创新开展绩效审计,探索审计调查、综合分析、积极反馈一体化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方法。三是逐步增强社会公众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责任意识,社会公众应摒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错误观念,积极行动起来,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光荣的使命感,尽可能参与到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中,积极主动地为提高财政科技经费绩效而献言献策,为绩效审计的顺利推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构建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 国际绩效审计实践表明,建立并不断完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是确保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质量及其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在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建立过程中,应结合具体科技项目情况,加大研究力度,既要兼顾国家法律、政策法规、项目目标的实现,也要协调任务技术指标,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的实现,科学筹划符合我国国情的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评价标准,进一步规范绩效审计的方式方法、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等,丰富完善相关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制度,以科学规范的审计理论指导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实践。具体评价标准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在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评价内容上,应充分考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地和人才专项五类科技计划的特点,制定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的一般准则和现场审计流程,明确规定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对象、审计目的、审计程序等,完善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为审计人员提供科学、可操作的行为规范,指导审计人员有效地开展绩效审计工作。二是在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评价方法上,应将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二者进行有机结合,依据国家政策法规,对照批复的任务书、预算书,审阅相关财政财务、项目资料,检查会计核算的正确性规范性与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可靠性,认真核对资金额度、用途、到位、审批、使用、管理等每个环节,审计财政科技经费支出的合规性、真实性、合法性,核查经费支出的经济合理性、预算相符性,审查科技资金在项目立项、实施、验收、结题全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和出现的问题。三是在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上,应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关注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本身所达到的技术指标、产生的经济效益、取得的研究成果,也要关注其对社会、经济、就业、环保等各方面产生的社会效益,逐步建立科学、明确的评价指标。四是,在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结果公告上,应有步骤地推行审计公告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向社会公众告知审计目的、审计结果、审计建议以及执行效果等,推动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公开性、透明性,调动社会公众积极性,借助社会舆论监督力量,提高绩效审计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使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效益更有保证。五是在财政科技经费绩效审计结果运用上,应加大审计结果推广应用。一方面,将审计结果与项目预算安排相结合,主管部门可根据绩效审计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预算资金,合理调配经费资源,提高科技资金使用效益。另一方面,将审计结果与管理工作相结合,科技项目承担单位可充分利用绩效审计结果,对本单位的科研业绩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提前开展绩效审计模拟,认真分析和查找科技项目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不断改进工作。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