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行为科学引进审计科学,拓展了审计对象,扩大了审计职能,丰富了审计依据,发展了审计方法,弥补了传统审计忽桃被审对象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的不足之处。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论文题目为“我国行为审计目标体系构建研究”的审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原标题:行为审计目标论:理论框架及例证分析
摘要:行为审计目标就是人们期望通过行为审计实践活动得到的结果,包括委托人及利益相关者的审计目标和审计人的审计目标。委托人及利益相关者的目标是利用行为审计来抑制代理人的缺陷行为。审计人的审计目标是生产让委托人及利益相关者满意的审计产品品种和质量,通过选择审计产品内容、审计产品定位和审计产品种类这些维度来控制审计产品品种,通过专业胜任能力和过程控制来控制审计产品质量。上述理论框架对我国政府审计目标达成状况具有解释力。
关键词:行为审计;审计目标;审计产品内容;审计产品定位;审计产品种类
一、引言
审计目标就是人们期望通过审计实践活动得到的结果,它是审计活动的起点,也是审计活动的最终归属。行为审计作为对缺陷行为的鉴证制度安排,其审计目标决定行为审计如何开展及提供什么样的审计产品。另外,审计工作是适应审计委托人的需求而开展的,审计目标必须考虑审计委托人的需求。
现有文献认识到审计目标是一个多层级的体系,但是很少考虑审计委托人及利益相关者的审计目标,并且缺乏对行为审计目标的研究。本文综合考虑审计委托人和审计人的目标,提出一个关于行为审计目标的理论框架。随后的内容安排如下:首先是一个简要的文献综述,梳理审计目标相关研究文献;其次,综合考虑审计委托人和审计人的目标,提出一个行为审计目标体系的理论框架;再次,用这个理论框架来分析我国政府目标达成状况及原因,以一定程度上验证上述理论框架;最后是结论和启示。
二、文献综述
关于审计目标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三个主题,一是审计目标体系,二是审计目标的影响因素[1-3],三是不同审计主体、不同审计业务类型的审计目标[2][4-6].这些文献中,缺乏行为审计目标的直接研究,相关的研究主要是涉及审计目标体系的研究。综观相关文献,关于审计目标体系有两种观点,一是“二层次论”,二是“三层次论”.“二层次论”认为,审计目标分为两个层级。两个层级的具体内容,不同文献有不同主张。林炳发[7]认为,审计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罗文彬[8]认为,审计目标分为审计工作目标和项目审计目标;刘三昌和杨昌红[9]认为,审计目标体系应包括审计本质目标和分类审计目标。“三层次论”认为,审计目标分为三个层级。三个层级的具体内容,不同文献有不同主张。王文彬和林钟高[10]认为,审计目标由审计工作目标、审计报告目标和审计质量目标组成;安亚人和宋英慧[1]认为,审计目标包括本质目标、具体目标和分类目标三个层次;宋夏云[5]认为,审计目标分为总目标、具体目标和项目目标。
总体来说,关于审计目标的相关文献,承认审计目标是一个多次级的体系。然而,这些文献基本上都是从审计人的角度来认识审计目标,未考虑审计委托人的审计目标。很显然,没有委托人的需求,就不会有审计。因此,审计委托人肯定有审计目标。另外,现有文献主要是从信息审计特别是财务信息审计的角度探讨审计目标,行为审计目标缺乏研究。本文综合考虑审计委托人和审计人的目标,提出一个关于行为审计目标的理论框架。
三、行为审计目标体系:理论框架
(一)行为审计目标体系:总体框架
行为审计目标作为人们期望通过行为审计实践活动得到的结果,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行为审计实践活动的直接结果,通常是以审计报告、审计决定、审计建议的方式出现。然而,审计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不是为审计而审计,委托人及利益相关者是要使用行为审计结果以达到其某种目标的,这些委托人及利益相关者使用审计结果之后,又会有一些结果,这也正是行为审计的终极价值所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委托人及利益相关者使用审计结果之后的结果,是行为审计的终极目标,所以,行为审计目标区分为直接目标和终极目标。行为审计目标当然会受到行为主题的影响,此外,还会受到一些权变因素的影响。总体来说,行为审计目标应该是以行为主题为起点的一个体系,其基本框架如图 1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