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统计分析论文范文第三篇:论述食品安全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及保障措施
摘要:如今,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现行食品安全保障措施难以做到行之有效。食品安全的目的是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和促进食品行业发展。面对错综复杂的食品安全问题,要追本溯源,在食品安全上实行四个最严,"即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为此,通过从食品安全影响因素着手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对相关保障措施进行重点论述。
关键词:统计分析,食品安全,影响因素,
作者简介:高海丽(1987-),女,河北滦平人,中级统计师,从事食品统计、政策制定研究;;董金莹(1980-),女,河北滦平人,中级统计师,从事统计、大数据研究;;王富贵(1978-),男,河北滦平人,中级统计师,从事统计、行政管理研究。;
基金:河北省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20HY30);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在社会中受到广泛关注。据统计,我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例数约为24万人,而这一数据却只是实际发生数的冰山一角。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身体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长久以来的话题,随着社会的演变、食物的多样化,人类对食物的需求增多,食品所存在的隐患也逐渐增加。我们需要一个食品安全保障的方案,以保障人民的健康,保证人类立身的根本,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只有一个健康的环境,才能造就人类的健康。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我们须从问题的根源入手,对症下药。
一、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
食物从原料到最后成品,需要经历各个环节。我们可以从这过程中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食品从原料到最后被消费者获得一般经历四个阶段:生产、加工、储存、运输。这四个阶段可以分别反映食品安全的不同影响因素。根据对承德市2019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进行因子分析方法所得出的食品安全风险因子DEMATAL统计结果,同时结合2019年承德市食品安全现状研究报告,将影响这一地区食品安全的因素概括性分为三类,即环境因素、工艺污染和生物性污染。
(一)环境因素
社会的逐步推进,让我们对工业生产有了更大的需求。随之而来的不仅仅是科技上的进步,还伴随着一些对于环境的污染问题。工业废水随意排放,导致了水污染的生成。在国民的普遍需求下,保障农产品生长环境质量与国民健康水平有着密切联系。土壤污染对粮食造成的影响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相关研究表明,我国每年约有1/3的工业废水和8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得到正确排放。在一亿公顷耕地和220万公顷草原上,每年使用农药110.49万吨。化肥的流入使2/3的湖泊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危害。根据欧洲所发布的健康与环境评估报告显示,欧洲28国13%的人死亡与环境污染相关,而其中大部分人都属于由环境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环境因素可导致多种疾病的隐患,如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等。由此可见,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二)工艺污染
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要求越来越多,食品加工工艺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行着改变。工艺和原料变得多种多样。因此有多种多样的食品添加剂被添加到人类的食物中。有关调查统计表示,国家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分为23类,约有2 400多种,制定了国家或行业质量标准的有364种。很多食品添加剂对人类有一定的危害。例如,防腐剂在过量的情况下会引起肝、胃、肾的症状,增加癌症的发病率,而色素的过量则会加速儿童锌的流失。诸如此类的食品添加剂充斥在人们所喜爱的各式各样的食品当中,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除此之外,各类油炸烧烤食品由于其外形和味道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此类食品易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潜在的危害。例如,有专家表示,在很多食物中,只要加工温度超过120℃就会产生丙烯酰胺。而炒、油炸、烘焙、煎等加工方式温度均超过120℃,所产生的丙烯酰胺的危害不言而喻。这类食品还易对人体造成肥胖、皮肤老化、血液黏稠,增加癌症患病率,影响心脏功能,增加消化压力等等诸多的影响。在人们享受着食物带给自身的快感的同时,也为自己埋下了健康的祸根。
(三)生物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主要指人为的疏忽所造成的卫生问题所带来的食品安全影响。例如,在食品生产中,由于对原料处理的疏忽,或是对生产过程中的器械打扫不彻底,都有可能将对健康产生影响的有害物质带入到食品当中。同样,在储存时若未按照要求在适宜条件下保存,从而导致微生物在食品当中滋生,就会在人们食用时进入人体,危害人们的身体。此外,在食品运输及销售当中,由于管理人员的疏忽,也会造成食品污染。据估计,中国每年有总值750亿元人民币的食品在运送过程腐坏。这些都是造成食品安全性下降的重要因素。
二、保障食品安全的措施
食品生产经营与部门监管、企业主体责任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息息相关。基于上述影响因素分析,重点论述以下五种保障食品安全措施。
(一)降低源头污染的可能性
从食品生产入手是解决食品安全隐患的重要途径。食材的污染往往与环境污染息息相关。在关注对食品本身隐患探究的同时也要关注环境污染的问题所在。要想制造出安全的食品,首先要创造一个健康无污染的环境。
1. 相关机构需要从环境下使用品质环境的污染源头加强监管。
对于水排放所导致的水污染,相关机构需要加强对污水排放的控制以及考查。加强被污染水源的防治,及时阻止利用污水灌溉作物等行为。对于农药滥用导致的食品危害,需要有关部门监督工作人员把控精准农药施放量,把握好农药的正确施药时期以及方法。对于人类生活污染,需对相关地段进行有效的管理监督。我们同样须让原料制造者有强烈的卫生意识,远离污染源头,把控安全卫生管理程序,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卫生系数指标。食品供应源头除作物之外还包括各种禽类、哺乳类生物。对于该生物要生长的环境,我们需要进行严格的卫生防控。让人类所需牲畜生长在一个安全干净的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对生物造成的危害传递给人类。对于供人类食用的生物,我们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健康检测,防止在生物身上残留的隐患传递到人类身上。所有供人类宰杀饲养的生物需有国家规定标签,确定其来源及去向。此类方法在作物原料的运输当中同样适用。我们需要探索食物的来源及去向,从而达到追本溯源解决问题根本的目标。而相关机构应切实落实好监管以及跟踪调查的职责,为人民健康做出应有的行为保障。
2. 在食品生产的过程中保证生产的真实性及严谨性。
食品生产的过程中,食品原料造假的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也会给消费者带来隐患。在食物原料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采用从非法渠道获得的食品生产原料进行移花接木的生产方式来代替原有的食物原料,无疑对食品安全带来了很大未知的隐患。我们必须要加强对乳制品、蛋制品、脂质制品、粮食加工品、水产制品等日常消费食品的抽检。相关食品安全管理机构需要对食品的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把控,杜绝食品原料造假的行为。同样,在生产过程中,相关设施的不完善和自动化技术设备的卫生不达标也可造成食品安全隐患。首先,我们需要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国家和政府应加强对食品生产中器械的改进改革。自动化技术不到位很可能在食品加热或是流通当中产生不可逆的食品安全影响,在部分食品生产中,所需要的高温杀菌以及洗涤等等技能都需经过严密的测试,方可用于食品生产当中。同时,要提高机器检测技术,优秀的检测技术有助于相关部门早日发现问题,从而做出调整和改善。此外,相关机构要对食品生产中的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监督及筛选,需要有较高的责任心以及较强的食品安全意识。在操作之前需要进行系统性的培训,以免由于人员操作不当或是失误所造成的食品安全影响。
(二)完善食品安全评估体系
食品的安全评估为针对食品安全保护措施的施行起到了借鉴作用。我们需要结合权威专家以及技术人员完善食品安全的评估以及信息体系,将食品安全评估进行细化,精化,数据化。在数据精准无误并直观的前提之下,能够凸显出所检测食品所存在的危害以及安全隐患,尽早将食品问题反馈到消费者处。加大消费者对相关食品的预警,将不合格产品进行及时的退回,减少流入消费者有害食品数量。保证对食品改进措施能够及时施行,对违规行为进行惩治。
(三)在产品运输储存关卡中进行严格把关
根据相关调查表示,中国每年有总值750亿元人民币的食品在运送过程腐坏。一些容易腐坏食品的售价其中七成便是用来补贴在物流过程中弄坏货物的支出。运输储存不当为真菌以及细菌等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的滋生提供了机会。生鲜及保质期较短易腐败的食品则会受到更大的影响。因此,在成品、原料的运输物流中,国家以及相关机构需要加强督管。
(四)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进行有效宣传
部分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关知识仍十分匮乏。许多消费者单纯追求食品的外形及口感,或是单纯追求价格的高低。首先需以推广食品安全类知识以及提高民众对食品安全警惕性为目标,以反面示例作为前车之鉴进行合理的正面宣传。在宣传之中需要明确国家的方针及政策路线,确立好国家各政府机构对于食品安全的部署以及采取的措施。对于宣传人员,首先须保证其本身具有专业知识素质以及较高的行动务实能力。让相关人员有足够的能力做好关于食品安全的宣传工作,把握细节,统筹大局,以身作则引领国民的意识导向,有足够的责任心,将宣传工作做到最好。其次需要培养宣传人员的团队意识。一个人或几人的思维导向,不足以影响群众的固化观念。需要多人团队进行协作,从各层面进行突破,以团队的力量形成对民众的意识导向。最后,我们还需提高宣传人员的工作待遇以及精神鼓舞,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食品安全保护的宣传工作中,让更多的人感觉到食品安全的问题所在,让食品安全宣传覆盖到更多的社会层面。
(五)完善法律体系
随着苏丹红、瘦肉精、塑化剂、香肉奶粉等食品安全问题的接连爆出,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增大。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部分问题始终未得到有效解决。这反映出我国食品安全保护法仍然存在一些短板。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覆盖面较广,需要构建统一的体系来作为食品安全保护的屏障。
1. 食品安全法的相关条文需得到完善。
我国虽然制定了相关的食品安全法,但是在食品安全保护的细节问题上仍然存在着疏漏。解决问题需从问题的根源着手,首先需要细化对于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的规范,让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做到有标准可循,让食品安全有个更精确的定位。
2. 明确好相关的责任机制。
我国食品保护法中对相关人员的职位定位还未有明确的细分。各阶层职员对于责任意识还存在含糊不清的问题。在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时,在消费者受到权益损害的情况下,需找到责任方对事故承担赔偿、求助的责任。法律体系须对责任方作出明性规定,让消费者在食品安全问题出现时有法可依,责任方之间应互相制约,各个环节应环环相扣。
3. 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惩戒。
在如今的食品安全保护法中,违反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的违法人员的犯罪成本依旧较低。许多有利可图、有犯罪冲动的商家对违法仍抱有侥幸心理。违法成本的提高有助于减少很多人对违法行为的迫切要求,让不法分子无利可图。通过对违法行为惩戒加重的条文法令,加大对相关违法人员的犯罪惩戒。充分利用法律的震慑力打击不法分子的猖獗。
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是国家一直以来所面临的严峻问题,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迫在眉睫。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视角,我们找出食品安全风险根源所在,结合影响因素,通过对食品生产过程的严格把控,对食品安全法律和监督进行完善,从而有利于民众食品安全意识的普及和提高,最终推进食品安全保障措施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何冬云,石岭,李永丽。食品生产与加工的安全影响因素与保障措施[J] .现代食品, 2020,(15):146- 148.
[2]邓云,王华供应链视角下食品安全风险因子分析[J]江苏商论, 2019,(10):3-9.
[3]隋伟伟。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与保障措施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 2019,(6):11.
[4]李长生食品安全监管必须建立统-权威体制和明确法律适用规则[J].食品安全导刊 , 2016,(24):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