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财政税收论文

财政支持政策对中国农业绿色经济增长的作用(3)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11-24 共8914字
  笔者借鉴相关文献(赖斯芸等,2004:1184-1187;陈敏鹏等,2006:751-755;梁流涛,2009),并参考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布的各种手册(农业污染源肥料流失系数手册、农药流失系数手册、农田地膜残留系数手册),对各产污单元(如表1所示)、单元产污系数和排放系数(如表2所示)等参数进行了补充和调整后,计算得出1995-2013年各省份的农业污染物排放量。需要注意的是,系数手册根据种植区划将检测调查区域分类,包括南方湿润平原区、南方山地丘陵区、黄淮海半湿润平原区、北方高原山地区、东北半湿润平原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平原区。然而,有些省份地域涵盖几种不同区域,对于这种情况,本文将各区域的流失系数取平均值作为该省的流失系数值;其中包含地表径流和地下溶淋两种类型的,也取其平均值代表流失情况。
  
  农业非点源污染产污单元清单列表
  农业非点源污染产污单元产污强度影响参数表
  
  笔者使用的各种投入和产出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3所示。为确保本文测算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将测算结果与公开数据进行对比发现:本文测算的化肥流失带来的TN、TP排放总量与第一次全国农业源普查公布数据差异不大(由于普查数据未包含农田固体废弃物带来的污染,因此仅与化肥流失导致的污染物排放量进行对比);COD、TN、TP排放总量与陈敏鹏等(2006)的研究测算基本相符;农膜残留量与农业部2015年公布数据①相差不大;目前针对农药残留的研究尚十分欠缺,多数文献使用农药施用量作为替代变量。由于数据原因,本文经过处理后的农药残留量要小于农业部公布的农药平均利用率35%计算得出的残留量,但仍能反映农药残留带来的问题。
  
  投入和产出的变量描述性统计表
  
  三、农业财政支出对中国农业绿色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为了考察农业财政支持政策对中国农业绿色增长的动态影响,笔者构建了以下模型:
  
  Yit=α0+α1Yit-1+α2FINAit+α3FINAit-1+αjCONTit+γi+μt+uit(3)
  
  其中,Yit表示第t年i地区的生产率,包括绿色生产率(GTFPit)和传统生产率(TFPit)两种;Yit-1表示t年i地区的被解释变量滞后项,用于控制滞后期对当期的影响;FINA表示农业财政支出,用财政支农支出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来表示,当期和滞后期分别反映国家财政对当年和下一年农业生产的影响。由于财政支出、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为了处理可能存在的双向因果关系,本文采取差分GMM方法,具体通过引入解释变量的滞后项作为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
  
  CONTit表示控制变量,主要包括:(1)自然条件(Nature),用各省份受灾面积与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之比来表示。农业是弱质性产业,农业的生产对象是植物,对气候、土壤和生态环境等自然条件的依赖性较强,自然环境可能对农业的生产和农业经济增长产生影响。(2)农业生产结构(Struc),用各省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之比来表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一个资源要素不断优化配置的过程。(3)对外开放程度(Open),用各省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与各省份农业增加值之比来表示。(4)农村人力资本(Edu),用各省份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来表示。将文盲和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的受教育程度分别记为0年、6年、9年、12年和17年,然后将各省份劳动力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比重乘以对应的受教育年限,得到的结果即为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5)机械化水平(Mach),用机械总动力占农业增加值的比例表示。农户拥有的机械动力水平,会影响农业技术生产率。(6)经济发展水平(Agri),用人均农业生产总值表示,为避免内生性,使用滞后一期的人均农业生产总值表示某省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一)农业财政支出对中国农业绿色生产率的影响分析
  
  表4的回归结果反映了农业财政支出对农业绿色生产率、传统生产率和两者之间差异的影响。首先从回归结果(1)可以看到,财政支出的系数值为-0.520,但并不显着,滞后项系数为0.695,在10%的显着水平上显着,说明农业财政支出能够促进绿色经济增长,但有滞后效应;经济发展程度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农业向绿色经济增长转变,受教育程度、机械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对经济增长转变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显着。回归结果(2)说明农业财政支出能够促进传统的农业生产率提高,但也有滞后效应,且影响程度比对绿色生产率的影响要低,农业财政支出占比增加有助于第二年的农业生产率 提高;家户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率提高;生产结构向经济作物转变也能提高传统农业生产率。
  
  表4中回归结果(3)和(4)反映的是农业财政支出对绿色生产率和传统生产率之间差异的影响。这里的差异是指传统农业生产率与绿色生产率之差,为详细比较考虑污染因素后,农业生产变好还是变差,本文将差异值大于和小于0的情况分别分析。可以看到,当绿色生产率较高时,农业财政支出能够显着减少两种生产率之间的差异;当农业生产率较高时,财政支出则显着增加两种生产率之间的差异。也就是说,农业财政支出对农业生产率存在一种推动效应,当农业生产方式为绿色增长,财政支出能够推动农业继续绿色增长;当农业生产方式为粗放的生产方式时,财政支出导致增长方式更为粗放。具体来说,当绿色生产率 水 平 较 高 时,农 业 财 政 支 持 力 度 每 提 高1个 单 位,二 者 之 间 的 差 异 当 年 就 减 少0.925个单位,第二年增加0.561个单位,当传统的农业生产率水平较高时,支农力度每提高1个单位,二者之间的差异就提高0.744个单位,第二年为0.097但不显着;支农还能通过调节生产结构促使农业经济绿色增长,在同样的财政支持下,粮食作物占比每提高1个单位,两种生产率之间的差异将减少1.505或1.372个单位。
  
  农业财政支出对中国农业绿色生产率的影响
  
相关标签:财政学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