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律论文 > 版权法论文

网络版权保护机制构建分析绪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1-18 共4644字
  第一章 绪言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外型和功能上的不断升级和更新,以及 3G 和 4G 移动通信网络应用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数据流量和用户数量与日俱增,而传统互联网用户数量则呈现明显的下滑迹象。在未来的互联网市场,移动互联网必定会成为投资商竞相追逐的对象,从而在网络经济中占据绝对的市场地位。
  
  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快速发展的同时,屡禁不止的侵权现象早已愈演愈烈,并且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桎梏。对此,政府相关部门虽然已经采取行动,但效果仍不尽如人意。
  
  2014 年国家相关部门对互联网展开反侵权大扫除,同年的 6 月,国家版权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公安局开展了第十次“剑网”行动,重点治理网络中的侵权盗版行为。2015 年 3 月 3 日,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组织并开展了有关互联网版权保护的一次重要会议--“2015 年 CPCC 中国版权服务年会”.年会上分别邀请了国际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度网、腾讯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有关人士,就“互联网版权维权的困境与出路”问题展开了深刻地讨论。
  
  2014 年 7 月 4 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针对快播公司利用非法手段在网上传播多部未经授权的影视剧作品,从而赚取巨额收益的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惩罚,依法处以 2.6 亿元罚款,并责令即刻停止播放侵权作品。同年 11 月 22日,射手网作为国内最大的中文字幕网站也因涉及“侵权”宣布关闭。射手网在未经作品版权方的许可和未支付报酬的情况下,私自翻译他人的电影作品,并获取收益的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版权所有者的利益,而且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着作权法》中有关翻译已有作品应当取得翻译作品的着作权人和原作品的着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的规定。射手网等字幕网站的出现不仅助长了影视界网络盗版之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为盗版影片迷提供了违法犯罪的条件。
  
  射手网的网友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肆意下载和传播盗版翻译的影视作品,已经严重扰乱了我国电影行业版权保护的正常秩序。
  
  随着网络侵权主体的“平民化”和“普及化”,政府、企业和个人必须联合起来,才能有效制止盗版行为的发生。因此,为了适应国内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需要,紧跟国外先进国家互联网版权保护的脚步,构建一套健全的、可行的、有效的版权保护体系是互联网产业发展需要马上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主要内容、目标和意义
  
  1.2.1 研究主要内容
  
  (1)我国移动互联网的版权保护现状及问题研究:通过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进行广泛的调研,收集典型案例及相关的数据,深刻剖析我国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数字内容版权保护工作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2)国内外移动版权保护对比分析:通过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对国内外移动互联网版权保护应用和发展的经典案例的分析和对比,提炼出我国在法律政策、监管政策、运营模式和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移动互联网版权保护的一些有益建议和对策;(3)“移动环境下的版权生态链”模型研究:首先,对“移动环境下的版权生态链”模型的制度和产业环境进行分析。其次,构建出“移动环境下的版权生态链”的系统结构图,并详细分析每一个元素在部分和整体中具备的意义和作用。最后,对“移动环境下的版权生态链”模型进行可行性研究。利用探索性研究方法和调查法,从法律法规、监管政策、运营模式和技术应用等层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我国移动互联网版权保护工作的对策。
  
  1.2.2 研究目标
  
  (1)深入研究和分析我国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版权保护存在的问题,找出阻碍移动互联网版权制度和版权产业健康发展的症结;(2)形成“移动环境下的版权生态链”理论,并以此理论为依托,为移动互联网企业解决上述问题形成可操作的解决方案;(3)提出针对我国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版权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和运营实施建议,提高政府部门在产业监管中的地位和作用。
  
  1.2.3 研究意义
  
  随着传统互联网市场的不断成熟,甚至趋于饱和,移动互联网环境的发展和智能移动阅读终端变得越来越普及。但是,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客户端是一个个分散的、流动的个体,现有技术根本无法追踪到他们的网络地址,所以移动互联网的版权保护比传统互联网的版权保护工作也更加复杂和艰巨。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对传统互联网出版的版权保护已经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原本就不完善的监管机制、政策和法律在传播环境更为复杂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就显得更加捉襟见肘。所以,当前政府、监管部门、移动内容提供商都希望有一套完善的机制来控制内容版权。因此,本论文的应用价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诠释。
  
  第一,提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版权保护的相关对策,为相关管理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移动互联网企业在版权运营模式构建和技术应用发展提供策略依据和措施建议。从而在制度、法律、技术等方面促进我国移动互联网版权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为移动出版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为网络产业经济和版权产业走向正规化和构建成熟的版权保护机制提供一定的学术支持。
  
  第三,此外,本论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普及有关版权保护的法律常识,从而增强公众的版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是社会效益的体现。美国、日本、韩国等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先进国家之所以版权保护工作到位,不仅是因为其拥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成熟的运营模式、严谨的监管政策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更是因为其具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
  
  1.3 研究现状
  
  随着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日益兴盛,国内众多学者和业内人士都十分关注和关心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版权保护机制的构建问题。有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精英对此问题也都进行了深刻地研究,并各自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美国、日本、韩国是国际上移动互联网发展较快的几个国家,产业发展模式相对比较成熟。为此,卢赫发表了《国内外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一文,对三个国家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文中提出早在 2007 年 11 月-2008 年 11 月,美国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就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使用移动终端获取信息和服务的人数上升了 52%,并且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而对于移动互联网市场启动时间较早的日本而言,早已通过将移动互联网和固定互联网业务的互融,形成以搜索、电子商务和社交网站为主的相对成熟的商业运营模式。而与国外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相比,国内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产业链、监管和商业模式上都存在很大问题,急需找到解决措施。
  
  与国外移动互联网的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的移动互联网产业不仅起步晚、发展慢、而且在运营模式和产业管理等方面都很不成熟,“先天不足,后天发育不良”这从根本上决定了移动互联网版权保护机制建立的滞后性和缺失。
  
  随着国内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移动版权的保护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小米科技的创始人雷军在《移动互联网,版权发展的新时代》的访谈中曾提出,1990 年由于自己与同学创办的三色公司生产的产品被一家更大规模的公司盗版,以至于公司运营维艰,最后不得已倒闭。这次惨痛的经历使雷军领悟到一个道理,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版权保护,版权问题是关乎自主创新,甚至国家发展的关键。除此之外,雷军还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在版权保护的环境和政策上比互联网时代具有更大的优势。由此不难看出,版权保护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如何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构建有效的版权保护机制,是近年来所有互联网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中国互联网文化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途径。对此,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数字内容的发展环境和数字内容的版权保护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赵晨曾在《中美数字出版发展浅析》中提出,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在数字出版的竞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企业之间的开放、合作,则需要良好的环境。因此,探索数字出版的多种运营模式,扩大数字资源的推广和销售渠道是数字内容未来发展的重点。
  
  王雅平在《移动互联时代版权保护需先行》中提出,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相关业务在运作模式上的共同之处在于都重视作品的版权保护。因此,移动运营商应该在移动互联网还处于发展初期时,就应该在移动营销的初级阶段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积累和保护,这是移动互联网业务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袁蓉蓉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数字版权保护中》指出,通过建立专门的《网络着作权法》来健全数字版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可以避免在原有《着作权法》基础上进行修改而产生局限性和滞后性。而利用网络着作权的相关法律制度明确数字版权的侵权行为的认定,可以有效防止有人钻法律的漏洞。最后通过实施坚持分类、统一原则和全面登记管理的方法来完善集体管理制度,是数字版权制度保护的直接手段。
  
  1.4 研究框架
  
  本论文首先简要地梳理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接着概述了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版权保护的重要性,然后在对比了国内外软件、视频、数字音乐运营商在版权方面的先进经验,最后为移动互联网保护机制的构建提出对策。具体研究思路如下:
  
  第一章,绪论。该章主要从我国移动互联网的研究背景,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目标以及研究意义几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概况。此外,国内学者和业界人士对移动互联网领域版权问题进行了探究。最后阐明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本章首先分析了国内互联网的版权保护现状,然后从移动互联网概念、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和移动互联网的特性几个方面,分析了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的不同之处,最后从法律法规、政策监管、运营模式、技术应用四个方面剖析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版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国内外移动互联网版权保护的对比。通过对苹果的多赢版权运营模式,安卓的高低端应用差异化管理模式,国内视频网站的版权保护模式,国内数字音乐版权管理模式典型案例的具体分析。借鉴国内外版权保护的先进经验,为我国移动互联网版权机制的建立提供一些有益经验。
  
  第四章,“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版权生态链”模型。该章首先介绍了“移动版权生态链”的概念,接着分析了该模式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然后以图表的形式对“移动版权生态链”模型进行了阐述,最后对该模型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第五章,我国移动互联网版权保护的对策建议。该章主要利用“利益相关者”的分析法,与第二章的内容形成呼应,从法律法规、政策监管、运营模式、技术应用方面,对我国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有关版权保护机制的建立提出对策建议。
  
  本论文研究的关键因素是如何根据我国移动互联网环境的特点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版权保护机制,使其紧跟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时代潮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力求与国际接轨。因此,本论文研究重点:如何根据国内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版权保护遇到的挑战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对策。研究难点:如何将这些对策切实地实行并在实践中使相关部门相互配合,机制得到不断地完善。
  
  本论文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1)提出“移动版权生态链”理论,即形成“共赢模式的平台化解决方案,促进生态链良性循环,使内容提供者、技术提供者、消费者共赢;(2)共赢模式的平台化即为第三方建立一个既方便又高效的软件销售平台,用户通过这个平台购买和使用具有版权保护的软件应用,软件开发者可以通过合理的分成机制获得应有的报酬,运营商通过这个平台可以达到拓宽运营渠道,积累丰富资源的目的。如此一来,既可以实现开发者、运营商、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平衡,又可以使版权纠纷相关部门通过这个平台找到责任负责人;(3)对”政策法规、政府监管、运营模式、技术应用“进行协同研究,在各个层面上全面分析我国移动互联网版权保护的现状并提出加强我国移动互联网版权保护工作的对策。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