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 言
我国高职物业管理专业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发展, 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许多院校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上取得了很大进步,却往往忽视考核方式的研究和改革。
本文根据物业管理专业教学实际,结合课程考核对教学的重要功能,分析目前考核方式存在的诸多弊端,提出基于过程性考核的课程改革模式,以期切实推动高职考核方式的改革。
课程考核是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人才培养质量的阶段性检验和评价往往要通过课程考核来实现。课程考核是全部教学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 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课程考核的重要作用,可以概括为鉴定作用、教学作用、调控作用[1]。
1 传统的高职专业技能课考核存在的弊端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技能课程考核过分强调“知识为基础”的原则,而忽略了“能力为基础”的原则,存在以下问题[2-4]。
1.1 考核内容结构不合理
在高职专业技能课程考核中, 仍普遍强调对知识型内容的考查,而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动手能力、个人特长、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考查不足。 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素质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考查结果具有片面性。
1.2 考核形式单一
高职专业技能课程常用的考核方式采用闭卷和开卷的方式,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统一组织和公平客观判卷。 但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驿学习兴趣地培养, 不能全面考查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与能力。
1.3 忽视过程考核,考试时机单一
近年来, 高职专业技能课程在总评成绩中纳入一定比例的平时表现成绩。 平时表现成绩包括出勤率、书本作业完成率、课堂表现等。 可以说这是课程考核的一次进步,但还是不够的。 课程考核是对整个课程教学内容掌握程度的全面性、 总结性地检查和评定,一次期末考试不可能涵盖所有的考查点,要提高考核信度,在采取多种考核方式的基础上,需要在课程教学进程中分阶段提取多次考核信息。
1.4 考试范围狭窄,考核内容的结构不合理
考核内容局限于教材范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对学生平时学习起了负面地导向作用。 它无形中鼓励死读课本,把全部注意力和学习时间都花费在有限的课本知识里, 造成了学生求知兴趣、阅读范围、知识覆盖面狭窄的后果。
2 物业管理专业技能课考核模式构建
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物业管理应用性人才, 着重于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以,根据课程特点与目标,应采用以考核知识的应用、技能和能力的提高为主的过程性考核,强调表现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理论考试与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模式, 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物业管理专业技能课过程性考核模式应包括表现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
2.1 表现性考核
表现性考核占 40 分(总考核分数为 100 分)。 该项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目的在于通过考核能及时地、具体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具体考试形式应包括学生出勤,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及小测验,课堂问答及讨论课的表现等三项。 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丰富专业知识, 提高分析思考能力。 其中出勤占 10分,用于考核学生在本门课程的出勤情况,这为培养学生日后的工作纪律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小测验完成情况占 15 分,这主要考核学生的作业和测验的完成程度及完成质量。 作业内容主要以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为主,并有少量的利用这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分析内容。 教师也从批改作业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批改后根据情况在课堂上对作业和测验作讲解分析。 另外 15 分用于教师上课时对学生进行提问考核, 提问可在平常授课中穿插进行, 也可专门设讨论课进行。
2.2 终结性考核
2.2.1 卷面考核
卷面考核占 30 分。 是对学生理论上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结果性的考核,注重考查学生全面理解、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阅读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等。 它为学生提供了相对统一、公平的测试环境。 该项考核可以是闭卷,也可以是开卷,其“试题”最好是以“教考分离”的形式从试题库中随机提取。 少出死记硬背的定义、概念、公式等表述性题目,少出一些只用一种方法、只有一个答案的题目,多出一些综合思考题、分析题及应用题,试题侧重理论联系实际,多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和可能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避免考试中的偶然性。 在考察学生收敛思维的同时,也考察学生的发散思维,同一个问题可能有几种答案。
如果考试强调能力,则必然引导教学走上“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正确轨道。 在阅卷的时候,对于创新精神也应给予充分肯定。 学生的回答即使不符合标准答案,但只要分析阐述言之成理,就不能完全否定。 另外,本着“考试是为了证明学生懂什么,而不是为了证明学生不懂什么”的原则,应避免出怪题、偏题。
2.2.2 技能考核
2.2.2.1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的技能考核
技能考核占 30 分。 技能性考核是指在实施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的点评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是指在一个教学项目结束时,学生对于自己和他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进行地自我反思与相互评价。 教师点评则是对学生自评、互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突出的事例进行引导性评价。
2.2.2.2 技能性考核的基本程序
在应用同学互评和教师点评进行技能考核时, 主要采用小组评价方式进行。 所谓小组评价,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以学生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学生校内实操和课堂情景展示,以一定的评价程序和评价标准(或指标)来实施相对正式的过程性技能考核。
以小组为单位实施的技能考核主要用于其基本程序是:
(1)被评价同学的自我陈述(一般不超过 5 分钟);(2)被评价同学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3)同组同学依据评价表所列各项评价内容评议该同学,并提出学习建议;(4)整理评议内容,抄写在评价表上;(5)小组同学根据评价情况,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学习成果”3 个方面分别给该生评定一个评定分值成绩;(6)小组长综合小组同学意见,确定该同学的最后评定分值成绩。
在实施小组评价时,被评价的同学会得到教师的具体指导。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小组评价之后,还有学科教师组织的评价小结,主要总结小组评价中一些好的事例与做法。 比如,好的学习经验、好的评价方法等等。
2.2.2.3 技能考核的工具———考核量表
(1)制定技能考核量表。 技能考核量表作为考核工具,具有提供评价依据与记录载体的重要功能。 编制技能考核量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评价的内容主要以学生的技能展示过程、学习态度为主, 编制的量表要能反映能力形成过程和体现学生素质的逐步提高;②评价的主体兼顾教师、学生与同学;③评价的方式分为分值评定、资料呈现与文字描述 3 个部分。 技能考核量表使得过程性评价成为一种正式的、有影响力的、有约束力的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的过程。 规范了学生的评价行为,提供了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的环境, 从而为帮助学生学会评价创造了有利条件。
(2)确定过程性评价指标(评价项目与评价标准)。 物业管理专业技能课评价指标,应紧紧围绕知识、能力、素质 3 个方面来设置。 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物业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具体掌握客户服务岗位、工程管理岗位、环境管理岗位等一系列服务的内容、操作程序和要求,这些评价指标能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能力提高的过程。 同时,在制定评价指标时, 要把卷面考核不能很好反映的学生的态度和素质的提高在过程性指标中加强。 如学生的服务意识、职业道德、工作态度、爱岗敬业等。
3 结 语
物业管理专业技能课程的过程性考核成绩=表现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期末卷面考核成绩(前两项成绩要在期末卷面考核开始前提交)。 它较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表现及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 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互动, 较好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1]潘懋元.高等学校 教 学 原 理与方 法 [M].北京 :人 民 教育 出 版 社 ,2000:80.
[2]陈立贵.高校课程考核方式之我见[J]. 科技创新导报,2008(15).
[3]罗映霞.对高职教育课程考核方式的探索[J].山 西高等 学 校 社 会 科 学学报,2008(11).
[4]谢碧蓉,向贤兵.高职院校课程考核模式改革初探 [J].中国 电 力 教育 ,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