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高职《会展英语》教材编写的理论依据与实践策略

时间:2014-07-07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本文字数:3499字
论文摘要

  引言

  近年来,作为新兴行业,会展业在我国持续高速发展,以年均近20%的速度递增,特别是拥有中国第一展“广交会”的珠三角地区,会展行业更是政府重点支持的支柱产业。

  1997年,全国举办各类展会达到100个,而2010年已经上升到4000个。随着我国会展行业的迅速发展,对涉外会展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尤其是对既懂会展业务,又熟练掌握英语的会展人才更是千金难求。为了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全国很多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会展专业,设置会展相关的课程。但是,目前国内会展英语教材鱼龙混杂,真正合用的很少,既符合当前高职教育理念,又遵循外语教学规律的会展英语精品教材就更少。大多数教材在基于“工作过程”选取教材内容和把握外语教学的规律上存在各种问题和不足。有些教材比较符合当前的高职教育理念,即“基于工作过程”来选取教学内容,但却完全忽视了外语教学本身应具有的规律,只简单罗列了会展工作过程和相关英语表达,这些教材只能作为词典类的教学参考书。另一些教材遵循了一定的外语教学的规律,但在“基于工作过程”来选取教学内容这一点做得不够。这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会展英语教学的开展,影响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

  1、高职《会展英语》教材编写的理论依据

  首先,会展英语教材的编写应符合外语教学的基本规律,特别是要符合当前最主流的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所提倡的语言认知规律和交际功能。认知语言学注重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身心参与和体验,强调学习者在体验语言的立体化环境中获得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文化知识,体验用英语表达和交流思想(赵艳芳,2001)。认知语言学认为外语教材应发挥的重要作用就是提供引发这种学习反应的刺激,而不是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好教材是用来鼓励和刺激学习者学习的(卞树荣,2006)。此外,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的产生与存在都是出于社会交际的需要,交际是语言的主要功能,也是语言学习的主要方式。真实的交际而不是机械的操练才能促进语言的学习,这就是任务型教学法主张的“做中学”(Learningbydoing)。在进行教学活动前,必须先调查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探究教学相关的背景知识,提高他们的兴趣;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大量的语言信息,围绕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充分理解和积极参与;教学结束及时进行反馈。

  其次,会展英语属于行业英语,它的编写需要遵循行业英语教学的基本规律。行业英语归属于国外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范畴,即专门用途英语。它提倡以学生需求为前提,以特定的学科职业和事件活动相关联的内容和主题为教学资源(王嘉铭,2010),探求一种英语与专业相结合的方式,其突出特点是其针对性和实用性,即与职业紧密结合,注重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安晓灿和周龙主持的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项目组以ESP教学理念为指导,在继承国家《普通高等专科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993年)和《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00年)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改革发展的需要,提出了行业英语教学理念。他们认为,高职院校应以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为目标来设置高职英语课程,以职业需求为主线来开发和构建教学内容体系。该理念被写入2009年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并在全国开始实施。他们提出行业英语的内容设置应与产业和学生未来职业需求对接,按照行业涉及的典型职业岗位和主要工作内容进行教学情景设计,做到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与英语交际技能的有效结合,通过开展行业英语教学提高就业竞争力(安晓灿、周龙,2010)。

  2、高职《会展英语》教材编写的具体实践策略

  2.1基于会展“工作工程”进行教学情境的设置和单元内容挑选。会展英语的单元内容设置应与会展行业和学生未来职业需求对接,按照会展行业涉及的典型职业岗位和主要工作内容进行教学情景设计和内容的选取。会展英语教材应从参展商角度进行编写,同时兼顾买家(观众)和展会主办方,其教学情境和单元内容主要涉及:会展业概览、会展邀请、安排参展、展位选择与布展、人员培训与参展、接待客户、介绍产品、业务接洽、商贸谈判、业务跟进、会展成效分析、会议策划及实施、会议现场服务以及展会主旨发言等14个方面。

  2.2会展英语的编写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身心参与和体验,鼓励和刺激学习者进行真实交际,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技能。教材的知识编排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内容覆盖面要涉及会展的整个流程,贯穿会议和展览两条主线,反映整个会展类相关学科的基本内容。同时,将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的学习贯穿于每一个会展流程,教材中要有丰富实用的案例分析和练习题。案例分析和练习设计要突出会展行业或行业中大岗位群所需要的涉外职场交际的语言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体现“以完成职场任务为导向”和“引导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理念,以groupproject,pairwork,discussion,presen-tation,surveyreport等方式使练习体现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交际性、协作性以及多样性的特点,使学生在学中练,在练中学,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来实践各种会展实务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从事展会工作的实操技能。

  2.3听说领先,以真实的交际情景为依据设计学习任务。教材设计的各种任务应注重语言交际技能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可模拟性,特别要突出听说能力,要体现从事会展行业涉外交际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009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强调学习者对目标语的真实使用,从而提高他们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的能力,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所以,我们应在语言基础训练中增加听力和口语的学习内容,加强实用阅读、实用会话、实用写作的训练,培养学习者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在涉外交际中的实用表达能力。

  2.4利用企业资源,校企共编会展英语教材。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校企合作编写教材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会展行业最新的要求、规范和技能,也有利于提高会展英语教材的实用性和真实性,促使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紧密结合。会展英语教材的编写应注重行业专家与专业教师的结合,即我们应积极引进熟知会展行业规范和流程的资深人士和一线人员,借用他们的经验和见识,也要调动各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他们了解会展英语教学规律和教材编写规范要求的优势,从而保证教材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使教材满足会展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此外,通过校企合作开发教材,还可以进一步密切校企关系,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向双师型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会展人才的培养。

  2.5单元的体例设置应符合英语语言的学习规律,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个单元都以听和读的言语输入作铺垫,为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输出做准备,避免简单、空洞的模仿。每个单元开辟专门的模块讲解会展各个阶段的应用文,让学生借此了解会展工作过程的各种知识和规范,并同时给学生提供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锻炼的机会,帮助他们了解会展交际需掌握的技能。建议每个单元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本章节总的工作情景(任务)的整体介绍,可以细分成三个小部分:(1)prediction/warmup/brainstorm/dis-cussion;(2)listening;(3)reading。这让学生对本章(或主要工作任务)有基本的认识。第二部分为三个具体工作情景内容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每个具体情景也细分成三小部分: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是以阅读为主,也可以是以对话为主或者写作为主。(1)reading/listening;(2)vocabulary/languagework;(3)speaking/writing。这样学生就能掌握每个工作情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第三部分为工作情景实操,也细分成四小部分:(1)listeningandlanguagework;(2)roleplayorpairwork;(3)project;(4)exercises。

  结束语

  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会展英语精品教材,而编写高职会展英语精品教材既需符合当前高职教育理念,又要遵循外语教学规律,特别是语言认知规律和语言的交际功能。会展英语教材的编写应与会展行业和学生未来职业需求对接,按照会展行业涉及的典型职业岗位和主要工作内容进行教学情景设计,按照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做到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与英语交际技能的有效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有效使用英语从事会展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卞树荣.《大学体验英语》教材编写理念及其对英语教改的指向[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3]H.G.Widdowson.TeachingLanguageasCommunic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78.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