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自然辩证法论文

技术创新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8-04 共460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新型生态化的技术创新观研究 
【第一章】技术创新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第二章】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的必然性 
【第三章】技术创新生态化的基本理论 
【第四章】技术创新生态化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传统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的实现研究参考文献


  第 1 章。技术创新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1.1 约瑟夫·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提出

  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并对技术创新的基本理论的建立。他首次运用了创新这一概念来论证技术革命对于经济非均衡增长以及社会非稳定发展的影响。现代意义上,"创新思维指的是突破传统的思维习惯以及逻辑规则,以新颖的思路来阐明问题,解答问题的思维方式。"

  1.1.1 理论内涵

  首先,熊彼特,"创新"是由生产和生产条件的因素而重新建立的一种新的生产订单,然后通过这种新的生产秩序的建立实现生产方式的变革。 这种新的生产方式必定会创造新的价值和利润。这种新的生产方式确立的过程也就是"创新"的产生过程。

  具体来讲,这种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重新组合可以分为五种情况:

  "第一,通过使用一种新产品 - 消费者不熟悉的产品 - 或新特性的产品。

  第二,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也就是在制造业尚未通过相关的检测方法,这种新方法不需要设置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并且,也可以存在于商业上处理一种产品的新的方法之中。第三,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这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相关的先前没有进入市场,不管这个市场之前就存在。第四,掠取或原料或半制成品供应的新来源控制。也不问这种来源是已经存在的,还是第一次创造来的。第五,达到一个新的任何类型的行业组织,如创建一个垄断(例如,通过信托),或打破垄断。"2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奠定了经济和社会非均衡增长模式的理论基石,并且开创了技术创新对于促进工业文明发展的新篇章,在西方政治经济的整个历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令人遗憾的是,在二十世纪初的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主要还是依靠资本的原始积累,技术的创新并没有向今天一样在经济的发展2过程当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依然是大力掠夺原材料以及对销售市场的扩张。这种原始无序的竞争方式一方面使各资本主义国家获得了巨额的利润,另一方面也给整个资本主义市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因此,在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特殊形势下,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并没有得到整个社会的重视和认可。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也就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科学技术作为第一推动力极大地促进了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人们才逐渐地认识到了技术创新对于改变经济增长模式、提高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作用,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才被人们所广泛接受。也正是此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技术创新理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技术创新理论也迎来了其蓬勃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1.1.2 基本要素

  熊彼特关于创新的理论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它包含了很多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各要素之间是相辅相成、共同完成的。这些要素包括:

  第一,创新是在生产过程内部产生的。他认为创新活动的产生过程并非是外部环境强加的,而是来自其内部,也就是内因才是事物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他指出经济的变化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劳动力和资本数量的变化导致了经济生活的变化,另一种则是体系内部发生的,不受外部环境影响的变化,并且诱导了许多经济现象的产生。那么这第二种变化就是"创新".第二,"企业家"是创新的主体。熊彼特提出了"企业"和"企业家"的概念。他把"新组合"的实现结果叫做"企业",而以实现这种结果的过程为职业的人们则是"企业家".企业家的核心职能是落实"新组合"有效。只有新的组合来实现转型的过程中,真正的企业家才能够完成任务。熊彼特对企业家的独特的定义,目的是为了突出创新的过程,创新活动的特殊值。 第三,创新也意味着毁灭。举个例子,并不是所有驿路马车的所有者们都去建筑铁路,恰恰相反,铁路的修筑也意味着否定了驿路马车。因此,在竞争性的经济活动过程当中,新的组合意味着通过竞争而消灭了原有的组织,尽管这种消灭的方式可能多种多样。一般来说,创造性和破坏性的变革之间,两种不同类型的经济体,伴随着自我更新的内部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发展,不断发生。第四,创新亦是一种"革命性"变化。熊彼特曾经提出过这样的一个比喻:不管你把多少驿路马车连续的相加,也不可能得到一条真正的铁路。

  他认为创新成果的产生不是量的累积,二是质的飞跃。这一事实讲创新间歇和突发性的特点,而且还告诉我们,经济发展要"研究动态分析。第五,创新一定会创造出新的价值。熊彼特首先说明了发明和创新的先后顺序,他认为发明在先,创新在后。本发明主要是指新方法或新的工具,可以发现,应用和创新是新的方法或工具。"如果发明没有得到实际上的应用,那么它在经济上是不会起到任何作用的。"因为在现实的经济活动的一个新的工具或过程的影响测量的新方法,最重要的标准是看它是否能创造新的价值。我们不能把创新和发明的分离,而是强调创新创造新的经济价值,这对未来的创新理论的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的重要性。 (6)创新是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的本质规定。熊彼特推出创新的概念,并尝试从机制解释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他指出,经济形势可以分为"增长"和"发展"两种情况。如果是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本积累,我们不能称之为发展。因为这种情况只是单纯数据上的增加,而并没有产生本质上的新的事物的出现。因此,他认为发展是经济循环过程当中出现中断,而这种中断在某种意义上说同时也就实现了创新,创新不是单纯经济数据的累加,而是发展过程当中的质的飞跃。

  因此,根据熊彼特的观点,在"创新"的过程中,所谓的经济活动是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实现新的组合,从内部经济结构实现创新的过程。 可以说,这种基于经济非均衡增长模式的创新理论,在日后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工业文明的进步。

  1.2 传统技术创新概念的历史演进

  熊彼特在提出其技术创新理论之后的一段时间之内,由于其理论内涵并没有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所以并没有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第二次世界战之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开始认识到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与此同时,承担技术创新的熊彼特的理论有了很大发展,并从传统技术创新的变化来改变生态技术创新。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2.1 技术创新理论的起源

  这一阶段,资本主义世界正在经历一场由科学技术主导的革命。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发展,人们对科学,技术和其关系到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认识。与此同时,人们对技术创新的研究也出现了复兴。研究这一阶段的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的起源,作用,过程等。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林恩(G.Lynn)3、索罗(S.C.Solo)4、伊诺思(L.Enos)5和曼斯菲尔德(E.Mansfield)6.林恩主要是从技术创新的活动过程解释技术创新的性质。他认为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其商业成果的转化。整个创新成果的转化过程也就是技术创新活动的发展过程。索罗则是从对熊彼特技术创新理论的评价开始来对技术创新活动进行研究。他认为,技术创新的精神活动,包括观念,思路和新事物的诞生之前计划的起源。

  技术创新活动的变化包括知识应用于成果转化过程当中的具体安排、实现方案等等。他把这种过程称之为创新的活动过程。同时,他认为技术创新活动需要具备的两个必备条件一是精神活动的构想,二是后续成果转化的过程。这成为日后对创新活动概念研究的重要里程碑。

  1962 年,伊诺斯对于技术创新的定义可以从他的《石油加工业中的发明与创新》一文看出。他认为技术创新活动是基于精神活动构想的选择、资本的投入、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等多方面综合进行的的过程。他通过行为的集合的角度来定义技术创新的活动过程,并且首次从技术创新的时间顺序过程来思考技术创新,对索罗的技术创新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

  曼斯菲尔德主要对技术发明与技术创新进行了区分,并且说明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他认为技术创新的标志是一种新的产品或者新的制作工艺首次引入市场并且被接受。

  1.2.2 技术创新理论体系的形成

  在经历了五六十年代的初步发展以后,技术创新理论逐渐被人们所广泛接受,越来越多地在促进科技创新、产品换代已经经济技术发展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在这一阶段,技术创新理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研究对象不断细化,出现了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研究现象。人们对于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已经不只局限在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层面上的研究,开始向技术理论的实际应用方面转化。例如,弗里曼( C.Freeman ),如知名学者领域的技术创新,使技术创新理论的定义。他认为,所谓的技术创新是技术,管理,设计,制造,等商业化的过程,其结果最终导致商业应用的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他对于创新理论的研究贡献可以主要概括为两点:他更多的是从经济学的角度,以技术创新理论进行考察。 二是他把创新的对象规范化。1973 年,他的"成功和失败对产业创新"强调创新和发明规模之间最重要的区别是是否在企业首次应用的结果,这也促进生产变化关系的重要力量。

  1.2.3 技术创新理论体系的深化

  这个阶段,对技术创新研究是一个综合性和实践性。首先,在综合化研究方面,主要是把以前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分门别类的进行汇总。在进行分散的,凌乱的研究变得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同时,这一阶段,对于技术创新的基本问题的研究也不断深入,研究重点更加注重实用性。与此同时,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也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并且从哲学、经济学、生态学等不同的角度入手来对技术创新进行探索。

  1.2.4 技术创新理论体系的蓬勃发展

  进入 21 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果。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但是,在经济社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们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是由于以上出现的问题,人们逐渐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1997 年美国学者里托马斯考虑到技术创新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技术创新生态化概念。他认为技术的进步一方面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却破坏了生态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并且反过来制约了社会的发展。

  我们应该用一种新的发展观去理解技术创新对于社会的影响。生态化的基本含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的原则,生态可持续发展,运用系统思维,同时促进经济增长的技术,这样的环境部使人们的生态破坏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和谐的自然,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推动经济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同时,我国也出现了一大批倡导技术创新生态化理论的专家学者。虽然研究关注的焦点不同,但他们认为技术创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但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我们使用的技术创新,我们必须注意环境的保护,我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技术创新生态理论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为技术创新的生态问题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与此同时,我国学者对于技术创新的生态社会效应研究也进入到了一个蓬勃发展时期。"技术创新作为人提高经济发展的最主要手段,在当今社会成为了国家社会发展与经济提高的不断钻研的课题。"

相关标签:创新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