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爱情自始至终都是最为普遍也最具有永久探讨意义的永恒话题,而爱情电影无论是以何种角度、方式、类型来讲述爱情故事和思索情感真谛,它都是能够长久受到观众期待与适应大众文化发展的。爱情电影也能够反映出时代变迁与文化传承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爱情观、价值观的改变与交流,能够以真挚的情感和动人的关怀来抚慰心灵,发人深省,传递出爱情里悲欢交映下的情感价值与文化意义。
国产爱情类型片在进入新世纪以后呈现出更为迅速、更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产业化进程的总体指导下,国产爱情类型片迎来了更大的挑战和更多的机遇。尽管,国产爱情类型片在探索过程中出现了商业性的过度开发和艺术性的缺失的问题,而在与其他国家的爱情类型片特别是韩国爱情片对比时也暴露出本土化意识淡薄和民族性文化内涵匮乏等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爱情类型片已然成为国产类型片里不可忽视且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面对好莱坞大片和国产大片的“内外夹击”,通常为中小成本的国产爱情类型片更需要不断完善和革新类型风格,将时代特征和文化现状清晰明确地呈现出来,用真挚感人的故事和细腻真切的温情将人们内心最为真实的情感诉求和爱情价值观念传递出来,传达出深切的人文关怀和现实观照。积极融合各种类型片的类型优势和风格特色,为爱情片提供更为广阔的审美维度。借鉴韩国爱情片成功之处,注入富有民族性和普遍性的文化内核,保持国产爱情片的精神意蕴和文化特质,针对国内和国外电影市场的做出相应的改变和完善,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和本土文化气息的爱情电影,将国产爱情类型片的探索带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从而助推中国电影产业化的腾飞之路。
注释
[1]郝建。类型电影教程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41.
[2]沈国芳。观念与范式--类型电影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163.
[3]吴文杰。韩国现代爱情电影的类型化研究[J].电影文学,2006,49(16):34-36.
[4]李莉。机械复制时代我们如何讲述爱情--从类型研究的角度审视当下爱情片的生产[J].文艺评论,2013,30(1):61-66.
[5]孙彩惠。新世纪中国爱情电影中爱情观的流变[J].当代电影,2014,31(5):163-166.
[6]李琳。消费文化语境下的文学发展[J].山花,2011,62(10):153-154.
[7]雷盛廷。“小妞电影”的消费群体与市场探索[J].中国电影市场,2013,63(4):32-33.
[8]陆鹏飞。“爱”人存在的基石--对舍勒《爱的秩序》的研究[J]. 学理论,2008,50(24):48-49.
[9]张志平。情感的本质与意义--舍勒的情感现象学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63.
[10]张劲松。类型电影与意识形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169.
[11]贾磊磊。功利主义价值观与当前的恶性社会事件[J].艺术百家,2013,29(4):14-18.
[12]雷博。论爱情类型电影的内容特征[J].电影文学,2014,57(3):22-23.
[13]杨扬。 韩国国产电影繁荣对振兴中国电影产业的启示[J].影视艺术,2005,24(5):39-46.
[14]盛暑寒。浅议中国电影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关系[J].电影文学,2002,45(17):63-64.
[15]蓝爱国,马薇薇。文化传承与文化消费--电影产业的文化道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24.
[16]陈鸿秀。现代观念和传统意识的交织--韩国爱情片《那小子真帅》与《狼的诱惑》的文化解读[J].当代韩国,2005,13(4):80-84.
[17] 詹庆生。 产业化十年中国电影合拍片发展备忘( 2002 - 2012 )[J]. 当代电影,2013,30(2):39-47.
参考文献
1. 学术论文类:
[1]饶曙光,鲜佳。当下国产类型电影创作的结构性发展特征及其前景[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20(1)。
[2]张晨阳。转型期社会的爱情镜像折射--近期国产爱情片导演的创作走向探析[J].当代电影,2013,30(8)。
[3]唐鸿。国产都市浪漫爱情电影渐成类型--《失恋 33 天》的可复制与不可复制[J].电影评介,2012,34(2)。
[4]饶曙光。类型经验(策略)与中国电影发展战略[J].当代电影,2008,25(5)。
[5]侯军。中国类型电影发展的前提--再论类型化与综合化[J].当代电影,2000,17(6)。
[6]胡克。当代电影类型化难题[J].当代电影,2008,25(5)。
[7]李玉倩。期待“国产爱情”击中我们--浅谈国产爱情片的类型化发展[J].当代电影,2005,22(3)。
[8] 李 莉 . 以 小 搏 大,渐 成 主 流- - 试论 国 产 爱 情 电影 的 类 型 建 构 [J]. 电 影 评介,2010,32(2)。
[9] 李璠玎 . 传统的恪守与超越--论国产爱情电影的商业美学新走向 [J]. 当代电影,2009,26(8)。
[10]杜彬彬。当下国产爱情电影“爱情本位”的审美缺失[J].创作与评论,2011,24(5)。
[11]邓文河。新世纪中国大陆浪漫爱情电影剖析[J].东南传播,2011,7(9)。
[12]陈吉。当代好莱坞电影票房市场与类型关系--兼论产业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类型发展[J].电影艺术,2013,58(1)。
[13]范丽珍。盘点这些年的热卖爱情片[J].中国电影市场,2013,63(6)。
[14]吴荣生。中国爱情电影主题的叙事变迁[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8,30(3)。
[15]代辉。试论中国爱情电影的类型特征[J].电影评介,2012,34(24)。
[16] 陈 林 侠 . 当 代 电 影 中 爱 情 叙 事 的 功 能 和 意 义 [J]. 戏 剧 ( 中 央 戏 剧 学 院 学报),2005,50(1)。
[17] 邱 飞 . 错乱 与悲 情、 错过 与坚 守- -浅 析爱 情 片的 类型 与主 题 [J]. 电影 评介,2012,34(17)。
[18] 袁娜。 青春·女性·都市--近年华语爱情电影的叙事元素探析 [J]. 新世纪剧坛,2013,10(4)。
[19]李锦云。中韩爱情电影的文化同源初探[J].电影评介,2007,29(19)。
[20]李莉。中国式“小妞”国产--“小妞电影”面面观[J].当代电影,2012,29(5)。
[21]张舒。国产爱情电影婚恋观的流变与思考[J].电影文学,2010,53(10)。
[22]耿美丽。简述爱情电影的历史发展脉络与障碍因素[J].电影文学,2012,55(10)。
[23]周婧。现代都市的悲喜童话--韩国爱情电影初探[J].电影评介,2007,29(19)。
[24]李冀。类型延续与创新--韩国新电影中的爱情片[J].艺苑,2014,10(5)。
[25]吴文杰。韩国现代爱情电影的类型化研究[J].电影文学,2006,49(13)。
[26]范炀。韩国爱情片对中国类型电影发展的启示[J].新闻世界,2010,22(10)。
[27]邢星,崔银玲。影视跨文化传播的本土化策略研究--以韩国爱情片的东方特色打造为例[J].学理论,2010,52(9)。
2.着作类:
[1]郝建。类型电影教程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沈国芳。观念与范式--类型电影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3]张志平。情感的本质与意义--舍勒的情感现象学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张劲松。类型电影与意识形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5]蓝爱国,马薇薇。文化传承与文化消费--电影产业的文化道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舍勒。爱的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95.
[7]张会娟。借鉴与探索:中国电影产业的腾飞之路[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
[8]陈犀禾,聂伟。中国电影的华语观念与多元向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9]邓向阳。中国电影产业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0]刘藩。电影产业经济学[M].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11]饶曙光。中国类型电影:历史、现状与未来[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3.
3.学位论文类:
[1]李莉。论 90 年代以来中国爱情电影的类型化发展[D].重庆:西南大学,2007.
[2]丁璇。论新世纪国产都市爱情电影的新特点和新趋势[D].上海:上海戏剧学院,2012.
[3]王金伟。近十年我国电影产业政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4]郑代玉。中国电影产业化道路探析[D].济南:山东大学,2006.
[5]邢成武。都市爱情电影的坚守者--张一白导演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
[6]王丹婧。跨越千年的爱恋--韩国爱情电影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7.
[7]周婧。本土化的生存策略[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致谢
又是一个樱花盛开的季节,在山东师范大学的校园里到处散发出阵阵的芳香,但对于我而言,在这扑鼻而来的香气之中也感受到了一丝告别的不舍之意。我即将结束在千佛山校区的三年学习生涯,也要为我七年与山师的情缘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三年时光匆匆而过,就如同那娇艳的樱花转瞬飘零。在这宝贵的三年时光里,我见证了自己的成长,也在老师的耐心教导和同学们的帮助鼓励中不断弥补自身的不足,为我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感谢我们敬爱的李掖平教授、田川流教授、李宗刚教授、吴冰沁教授、马立新教授、李超副教授、张新英老师、贺彩虹老师,感谢各位老师三年以来对我的悉心教导和谆谆教诲。也要感谢办公室的李群老师、刘阳老师、牛绍明老师、邵勤老师、闫培菊老师和资料室的郝明菊老师对于我的帮助和引导。
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李超副教授对我学业和生活上的指引与帮助,使我收获了很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感谢李超副教授对我这篇论文研究的指导,从论文的选题到素材的搜集再到成稿后的细心指正,对我完成本篇论文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和鼓励。感谢我的第二导师于海丰老师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使我能在实践中查缺补漏,完善自我。
衷心感谢各位专家、教授在百忙之中评阅指导我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