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艺术硕士论文

文献摄影《痕》的前期创作构思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4-30 共283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女性身体摄影作品《痕》的创作思考
【第2部分】 文献摄影《痕》的前期创作构思
【第3部分】《痕》的摄影创作阐述
【第4部分】《痕》的作品呈现
【第5部分】摄影作品《痕》的创作分析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文献摄影《痕》的前期创作构思
  
  1.1 选题的研究背景及现状
  
  同一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受文化信仰、社会习俗、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同等因素影响剖腹产率差异很大。不同的时代、同一国家或地区剖腹产率的变化也有其客观规律。

  在 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剖腹产手术实施率很低,主要受医疗技术和社会接受程度所限,基本维持在 5%以下。这之后到 70 年代这一时期呈现明显和较快速的增长,剖腹产手术的成功率的提升和副作用的减少消除了人们的疑虑,手术生产开始被普遍接受,80 年代中期到达高峰的 20%左右,在美国各大医疗机构有很长一段时间甚至高于 20%.随着相关法案和社会观念的改变,欧洲各国的剖腹产比率开始下降,80 年代后期回落至 10%左右,最高不超过 15%.90年代之后,剖腹产比率在美国也下降到较为合理的水平,约为 15%-20%,在日本该比率甚至下降至 10%以下。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生活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各大医院的剖腹产手术由于已经发展为成熟、风险低并且经济上容易被百姓接受的手术,呈现出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剖腹产比率一直在不断攀升,从 90 年代低于 20%到如今的 50%以上,少数省份和个别地区甚至到达 60%.这是个惊人的比率,而且还在上升,并未到达一个稳定的状态,更不用说下降的趋势了。但是从发展趋势上看,可以预见的是剖腹产比率随着社会发展也会有与发达国家相似的演变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和专业机构的调查显示,除发达国家外,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剖腹产比率是过高的并且处于上升态势,世卫组织提出:世界各国的剖腹产比率要控制到 15%以内,并在世界范围内做了很多积极的努力和尝试。

  多年来剖腹产比例在中国持续攀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产科指征(胎儿与孕妇两方面)以外,剖腹产还受社会经济、文化、医疗科技手段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社会因素已经成为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例如:中国实行了独生子女政策之后,每个家庭只能生一个孩子,所以就少了生第二个孩子的意愿和负担,为了独生子女的质量,不惜一切代价。这样也会导致女性生育年轻不断升高,从而剖腹产的使用率便大大增加。除了剖腹产率的居高不下本身值得深思,由此还带来了其他一系列问题。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 2014 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半年内,有 30 万对以上的夫妻提出再育申请,然而,对各大一线城市的调查发现,很多符合再生育政策条件的女性由于已经进行过剖腹产手术,却已不具备再生育的生理条件。

  拍摄这一组文献摄影,主要就是为了让大众更多的看到有分娩经历的年轻女性在美丽的外表下还有一道很无奈却必须要接受的疤痕。让大众思考,当今这个现象为何如此普遍,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如今这一道疤痕成为了有经历生产的年轻女性的印迹。

  1.2 选题的调研
  
  1.2.1 “文献摄影”概念梳理
  
  Documentary Photography 单词最早出现在西方《社会记录摄影》一书中,国内早期摄影刊物《国际摄影》中翻译为“文献摄影”,译者为毛众役先生,主张该译法的还有华裔摄影家李元先生。而最终被大家广为认知的“纪实摄影”的中文概念其实也是出自该单词。后来“纪实摄影”这个词组和概念的引进译定者林少忠先生与文化部电影研究的翻译王慧敏一起商量,认为翻译成“文献摄影”、“记录摄影”但都带有搞科研“档案摄影”的感觉。后来经讨论,对应中国有“纪实文学”,便翻成“纪实摄影”.翻译成“纪实”在概念上既有中国历史上文人士大夫传统的精神有联系,又不缺失西方现实主义的关联。2009 年,林少忠先生更新了当时的翻法应该是“社会记录摄影”,这样更新后的翻译才更贴切原文本意。

  “文献摄影”是最接近 Documentary Photography 这个英文词组本意的一种解释之一,“纪实摄影”仅中国特色的奇特概念,在引用转译的过程中,被我国的大文化背景所异化。

  1.2.2 文献摄影的基本社会功能
  
  反映某一历史事件真实客观的状况,具有参考和考究性,是文献摄影的基本意义。文献摄影还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这会让观者对作品的思考进而产生一种与自己或者与历史的共鸣。最初,这一概念的产生与美国经济危机有关。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社会有大量的工人、小商贩等破产失业。于是政府出钱雇佣职业摄影师参与社会调研,记录自然灾害和社会危机,以影像作为证据以及档案材料,进而为政府出台法规、政策提供基本事实依据和参考材料,这其中就有美国的 FSA计划和被大家广为认知的路易斯·海因以及沃克·伊文思。他们拍摄的童工、农民以及普通大众的生存状态是最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后来在类型摄影中被广为传播。这些“证据摄影”的底片数量达到了近30万张,“Documentary Photography”的本意其实也由此可见。曾经史上最大的专门摄影项目留给了我们珍贵的文献资料,甚至也可以说成就了类型摄影的一个门类,扩大了“DocumentaryPhotography”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文献摄影最重要的意义便是记录下某一个历史点持续发生的特定历史事件,对于相对普遍的某一种社会现象进行客观冷静的记录,然后整理保存。这种摄影方式是受到尊重和欣赏的,这样的作品是受到社会关注与思考的,而非我所看到的学习的那些“纪实摄影”,披着真实客观的外衣,主观意识的实用、宣传有目的的信息传播才是它的实质,并不是全方位的、系统性的深刻反映社会现象。

  1.2.3 文献摄影作品分析研究
  
  路易斯·海因的摄影作品,几乎都和工人的生活状况有关,他一生在为劳动阶级拍照。他曾担任美国童工委员会的调查员,一战后他主要在欧洲工作,拍摄红十字会的救灾活动,美国大萧条后,他又转战美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南部地区,记录了田纳西州当时的工人、农民的生存状况,为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为当局进行水道建、改善设施设提供了依据和参考。毫不夸张的说,他的拍摄、他的摄影作品最真实、客观的记录了美国大危机时代的一个缩影,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社会学意义。

  沃克·伊文思也是 FSA 计划的一员。可能不同于其他同时期的 FSA 成员,他往往更乐意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拍摄,而不是完全的去完成任务。尽管如此,伊文思的作品却是最具客观视角和最具理性的。他在拍摄的时候极其注重客观的记录和各种关系的还原,极力避免“美好”的构图或具有冲击力的画面感,这样的拍摄反而形成了他最独特的冷静风格和个人标签。冷静的记录、冷静的细节刻画反而使得画面中的事物超越了被记录的事实而带有了观念的述说。他的照片看上去,让人感到平淡。他作品就是这样体现了文献摄影的客观冷静本质意义,反应这个历史点的社会萧条的现实,并不加以粉饰。

  罗伯特·卡帕是 20 世纪着名的战地摄影师。没有谁像他一样离死亡那么的近,他到过多个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场:西班牙内战,二战的欧洲、中国、北非,阿以战争,印度支那战争、越南战争。诺曼底、巴黎、柏林、阿尔及尔都是他的战场。没有他的镜头,战后的人们也不会离战场如此的近。由此可以看出他拍摄的题材性专一,影像获取难度大,具有文献摄影非常典型的历史考究性。

  通过以上的“文献摄影”作品的分析,可以发现,“文献摄影”并不纯粹是单纯的“事件”记录,往往是具有社会学性质的社会意义拍摄,保持了记录的真实性、客观性、参考性和历史性。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