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序 言。
1.1 选题依据。
国民体质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一个民族的身心素质是一种物质资源,它对于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国民体质已不是单纯的个人健康问题,而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性问题,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是政府运用科学的方法,将国民体质作为国家的资源加以管理的一种手段,这种管理实际上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1].根据我国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发布的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老年人数量在世界上是最多的,预计到 2020 年,老龄人口将达1.5亿,那时中国社会将迈入人口老龄化[2].
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对老龄人口的体质状况及发展趋势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政府职能部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研究工作,并将研究的结果作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的客观依据。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年人中若有较大的比例属于健康老龄化,老年人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老龄化的负面影响也会得到制约或缓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对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办法,苏州市自2000年首次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以来,每年均进行大样本的从3岁至69岁之间各个年龄段的全市性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该项目为了解苏州市民体质健康水平的发展变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研究综合分析了2003年至2012年10年间苏州市60-69岁老年人体质健康的监测数据,旨在探讨苏州市老年人体质健康的变化规律,为有效掌握老年人在体质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的老年人健身计划,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增加健康老龄人口比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研究结果将作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的客观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 基本概念。
1.2.1.1 体质。
目前国内对体质的研究主要涉及体质人类学、医学以及体育学三个领域,本文主要是从体育运动学的理论与观点来解释体质一词。体质在体育运动学的理论中,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体质的解释也不相同,现阶段被多数学者所认可有关体质的英文解释“Physical Fitness”,但日语把这个词翻译为“体力”,在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翻译为“体适能”,大陆地区中文译为“体质”[3].着名运动生理学学者猪饲道夫,分为身体的要素和精神的要素,身体要素又分为形态、体能、适应力和免疫力,精神的要素分为意志、判断、意欲、对精神刺激的抵抗力。
具体而言,体质的分类与相关内容:(1)身体形态和结构的发育水平生理功能水平,包括体格、体型、身体姿势、营养状况及身体组成成分即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和各器官、系统的效能。如脉搏、血压、肺活量等反映心肺功能水平的指标;(2)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运动素质和走、跑、跳、投、攀登、爬越等身体基本活动能力;(3)心理素质发展水平适应能力,包括体感知能力、智力、个性、意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应激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等[4,5].
1.2.1.2 老年人。
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的划分,将 44 岁以下的人群称为青年人,45 到 59 岁的人群称为中年人,60 到 74 岁的人群称为年轻老年人,75 以上的才称为老年人。把90 岁以上的人群称为长寿老人。目前,全世界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 6 亿,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引起了联合国及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关注。80 年代以来,联合国曾两次召开老龄化问题世界大会,并将老龄化问题列入历届联大的重要议题,先后通过了《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十。一国际老年人节》、《联合国老年人原则》、《1992 至 2001 年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全球目标》、《世界老龄问题宣言》、《1999 国际老年人年》等一系列重要决议和文件,在国家、区域和地方各级制定综合战略,把老龄问题纳入国家的发展计划中,以期增强人们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和老年人问题的重视。
对于年龄的划分,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都会有着不同的划分方法。目前对于年龄的划分方法被广泛应用的有日历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四种。
虽然上述四种评定方法都有其不同的特点,但每种方法的侧重点不同,对老年人阶段的年龄划分也不相同。我国规定日历年龄 60 岁及以上的人群划分为“老年人”.因此,本研究采用了日历年龄作为界定标准,最终将研究对象确定为日历年龄在 60-69 岁之间老年人。
1.2.2 国民体质监测的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体质监测的网络体系初步形成,逐步向系统化、法制化、科学化的方向迈进[6、7].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深入的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和体质研究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1995 年 6 月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6 年颁布了《中国成年人体质测试方案》,国家设立了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各省也成立了体质监测中心,专门负责国民体质的监测工作,2000 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中国儿童和老年人体质测试标准》(试行)。
为系统掌握我国国民体质现状和变化规律,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的规定,按照《国民体质监测规定》的要求,2010 年在全国 31 个省(区、市)进行了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8],监测指标包含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三个方面,60~69 岁老年人总体水平 2010 年全国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等级以上的人数比例为 86.4%,国民体质综合指数 98.78,其中单项指标的变化方面:60~69 岁老年人与 2005 年相比,2010 年 60~69 岁老年男性的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肺活量、坐位体前屈、选择反应时等指标有所提高,幅度在 0.1%~2.4%之间;皮褶厚度(上臂部、肩胛部、腹部)、安静脉搏、握力、闭眼单脚站立等指标有所降低,幅度在 0.6%~6.2%之间。国民体质达标率的变化方面:与 2005 年相比,2010 年全国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标准的人数比例增长 2.0 个百分点;国民体质综合指数的变化方面:2010 年国民体质综合指数比 2005 年 60-69 岁老年人降低 0.84 个百分点;身体形态的变化特点方面:
按照我国颁布的 BMI 各等级划分标准进行筛查显示,2010 年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超重率分别为 32.1%和 39.8%,比 2005 年分别增长 3.0 和 4.2 个百分点;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肥胖率分别为 9.9%和 13.0%,比 2005 年分别增长 1.9 和 1.7 个百分点,自 2000 年以来,我国成年人、老年人的体重增长幅度大于身高增长幅度,呈现出超重与肥胖率持续增长;身体机能的变化特点方面:反映身体机能水平的成年人肺活量、台阶指数和老年人肺活量,比 2005 年有较大提高,但与 2000 年基本持平,表明 2010 年成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水平有所回升;身体素质的变化特点方面:老年人柔韧性和反应能力有所提高,力量素质有所降低。
近些年,为了配合我国实行的《全民健身条例》和《国民体质监测规定》等国家法规的顺利实施,国内学者对老年体质健康水平、体育锻炼状况及其影响老年体质健康相关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者对我国老年人体质健康水平及其存在问题以及进一步改善解决的办法的各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见解。
洪家云[9]通过对 2000 年全国城乡 60-64 岁和 65-69 岁两个年龄组男、女老年共计6200 人的体质监测结果,研究分析了我国老年人形态、机能和素质指标的两个年龄组以及城乡差别:(1)在形态指标中,我国男性老年人的身高、体重、胸围随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减少;女性身高、体重随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减少。同性别同年龄组对比,农村老年人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城市老年人;(2)城市老年人的心肺功能随年龄的升高而减退。城市老年人心肺功能优于同年龄组农村老年人;(3)我国老年人体质状况存在明显的城乡差距,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时,要积极发展农村体育人口,促进农村人口体质水平的提高,但是其只研究了某一年的体质情况,纵向对比性很小。
苏光[10]以山西省参加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的 4957 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 2426 人、女性 2531 人,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标准,对老年人体重、BMI 指数、安静心率、肺活量、握力、闭眼单脚立、选择反应时、坐立体前屈八项指标进行了测试,并与 2005 年老年人的测试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2010 年老年人的体质合格率低于 2005 年,其中男性降低了 10 个百分点,女性降低了 5 个百分点;山西省城镇 60-69 岁男性、65-69 岁女性体重比乡村老年人偏高,体重超重率人群大多超过了体重正常范围人群,体重超重率和肥胖率之和超过了受检人数的 55%以上,肥胖人群达到了 12-21%;城镇老年人的安静脉搏低于乡村老年人,城镇老年人比乡村老年人肺活量大;城镇老年人的握力大于乡村老年人,乡村老年人握力比 2005 年明显下降;除男性 60-64 岁年龄组外,2010 年山西省城镇老年人的闭眼单脚站立比乡村老年人平均数高;2010 年山西省乡村老年人的闭眼单脚站立比 2005 年用时增加明显;2010 年山西省城镇老年人与乡村老年人的选择反应时存在显着性差异,山西省乡村老年人选择反应时比 2005 年用时增加明显;2010 年大多数城镇老年人的坐位体前屈比 2005 年有所下降,乡村男性老年人坐位体前屈比 2005 年下降明显。
肖勇等人[11]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以随机抽取的河南省 60-64 岁 65-69 岁年龄组共 804 名男女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体质调查分析,在身高上,同年龄段不同性别老年人身高均值差别较大,不同年龄段同性别老年人身高均值差别较小,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女性老年人表现更为明显;在体重上,男女老年人的体重呈波浪式变化,同年龄段男女老年人的体重均值均相差 8-10kg 左右,不同年龄段男性老年人或女性老年人的体重都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但下降的幅度不大;在围度上,60- 64 岁和 65- 69 岁 2 个年龄段的男女老年人在三围方面,男性稍大于女性,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呈下降趋势;在皮褶厚度上,两个年龄段的老年人在皮褶厚度方面表现出了女性大于男性,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但体形改变较小。老年人身体机能方面进行分析,脉搏上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老年人的安静脉搏均值呈下降趋势,而女性老年人的安静脉搏均值呈上升趋势;血压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收缩压以女性老年人增长为快,舒张压以男性老年人增长为快;在肺活量上,老年人肺活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处于下降趋势,尤以男性老年人更为明显。从老年人身体素质方面进行分析,在柔韧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柔韧性也随之下降,男性老年人柔韧性下降幅度稍大于女性,力量随着年龄增加而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