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1.1 选题意义。
党的十六大把“明显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并与构建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系结合在一起,这是自党的十二大使用“小康”概念后,首次在党的重要文献将“全民健身体系”
放入小康社会建设目标,是在中共中央 2002 年 8 号文件中提出“大力推进全民健身,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后,党中央再次肯定了体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其成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办好二 00 八年奥运会、残奥会和二 0 一 0 年世博会”,这是赋予体育事业既光荣又神圣的责任,而体育事业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这是把体育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内容,这说明体育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作用更加凸显,说明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更加独特,体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贡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完整、准确理解体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是充分发挥体育的价值和功能的重要前提。
2012 年 1 月 12 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2〕2 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是从国家层面上系统的支持贵州发展的第一个全面性的政策文件,对贵州省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意见》对贵州体育工作提出要:“加强城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支持建设国家生态型多梯度高原运动训练示范基地和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休闲基地。积极开发民族传统竞技活动和特色体育赛事”.这对进一步促进贵州体育事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的颁布实施,极大地刺激了公众参与体育的热情,也为体育场馆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个新的主题。加大各级政府认真履行公共体育服务职能的推动力度,加强基层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和利用,大力发挥基层的组织作用,以积极开展基层全民健身活动为重点,将全民健身向广度和深度拓展,也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享有公共体育服务。
2012 年 7 月,在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国发〔2012〕29 号)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大力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健全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的管理制度。2012 年 12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共同编制了《“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要求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体育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建立和完善体育公共服务设施的良性运行机制,保障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权益。刘鹏局长在 2013 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讲话中指出“着力推进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改革新”.公共体育设施是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载体,在保护群众体育健身权益、满足群众体育健身需求方面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体育场馆作为公共体育文化设施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体育场馆不仅是政府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和载体。体育场馆资源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是体育产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体育事业的发展前景。加强和完善公共体育设施服务,是各级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因此,《贵州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研究》的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研究意义。
1.2 选题依据。
2013 年 10 月,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八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创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强改革创新,提高运营效能;丰富服务内容,提高使用效率;优化功能布局,科学规划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创造发展条件;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刘鹏局长指出:“要联合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建立相关制度,共同推动地方实施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进一步挖掘典型、推广经验,推动大型场馆的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因地制宜的各种运营管理模式,提高大型体育场馆整体运营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进行大型体育场馆公共服务标准和综合评价体系的研制工作,加强大型体育场馆标准化建设,推动场馆服务的规范和升级;在保证大型体育场馆公益属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大型体育场馆的依托作用和聚集效应,把大型体育场馆打造为功能多元化的体育服务综合体和体育产业群”[1].2014 年 3 月,蔡国祥局长在贵州全省体育局长会议上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创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意见》和《关于推进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的通知》文件精神,加强大型体育场馆营管理改革创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也是中国体育场馆发展中的难题,贵州省体育场馆总量少,大型体育场馆的数量更是杯水车薪,其利用率低是目前贵州体育场馆发展中凸显的问题,如何改善贵州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贵州体育事业的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选择本研究显得更加有意义。
本文首先以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为前提,对贵州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现状进行全面了解,分析贵州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拟制定出一套大型体育场馆、中小型体育场馆联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其次,通过国外先进的体育场馆管理和运营经验,借鉴学习其理念,为贵州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最后,针对贵州大型体育场馆和国内发达地区体育场馆的对比分析,拟得出贵州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吸取先进的成功经验,并通过各方面的关注、配合和大力支持,以期对贵州省体育局体育场馆以及贵州高校体育场馆提出一套行之有效地实施方案,以达到优化贵州省体育场馆资源,促使贵州大型体育场馆的发展,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健身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公共体育服务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步伐,促进经济的发展,到 2020 年实现贵州与全国人民同步小康。因此,本文研究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2 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大型体育赛事日益增多,体育场馆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由于体育场馆在经济中的作用越发重要,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体育场馆的建设、赛后利用、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关于体育场馆的建设方面研究。
对于体育场馆建设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认同体育场馆建设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形象的提升、城市功能的完善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周伟峰、胡依琴在《浅谈体育场馆的变化与发展》(2006)一文中,分析了体育场馆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体育场馆将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转变,新的材料工艺也将引入场馆的建设,“体验型”的体育场馆的建设、赛后场馆的利用呈可持续发展趋势[1].鲍明晓、林显鹏、刘欣葵在《奥运举办城市体育场馆的建设、运营与管理》(2006)一文中,阐述了现代奥运会场馆在建设当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奥运会场馆的建设十分奢华、建设规划不合理;二、对奥运会场馆赛后利用与需求考虑有所欠缺;三、奥运会场馆建设投资巨大,大大的增加的主办城市的财政负担[1].
汉斯·温斯特彼格(Hanswesterbeek)等人出版了《体育设施与大型赛事管理》(ManagingSportFaeilitiesandMajorEvents)(2009)一书。该书详细地阐述了运营体育场馆及赛事的成功因素,并系统地论述了体育场馆的兴建、运营以及评价的方法和措施。
纽黑文大学的吉尔·弗里德(Gil Fried.JD)出版了《体育场馆管理》(2008),书中对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场馆系统与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体育赛事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由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侯斌副教授担任翻译,这是国内最早出现的全面介绍体育场馆管理的中文书籍[2].
夏贵霞、舒宗礼在《基于经营城市理念的体育场馆建设与规划研究》(2010)-文中,肯定了体育场馆在建设经营方面对城市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并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要将体育场馆赛后多元化经营方式融入到体育场馆的设计、建设规划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吸引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到场馆的建设当中;要重视体育场馆无形资源的开放与利用,建立市场化管理体制;要做好体育场馆的发展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协调发展等[3].
黄睿在《建设低碳型体育场馆的研究》(2011)-文中,阐述了在当代背景下,体育场馆低碳设计的意义,并从体育场馆的环境设计与保护、体育场馆的材料选择与节能、体育场馆功能设计与节能和体育场馆的管理和维护方式与节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4].
张大春在《建设高科技低成本体育场馆之研究》(2011) -文中,分析指出当前我国体育场馆主要存在建设成本昂贵、运营管理成本高等方面的问题,探讨了如何在体育场馆建设中,在引进高新科技的前提下降低成本的问题[5].
崔亚平在《全运会体育场馆建设与赛后利用研究》(2012)一文中,从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的视角下对体育场馆建设以及赛后利用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在赛后利用方面存在场馆常年闲置、资源浪费严重,场馆经营严重亏损,场馆经营人才缺乏、冗员过多等问题;指出辽宁全运会体育场馆建设将要面临场馆选址、规模、功能、较大的财政风险、赛后的运行、管理方式创新的挑战;并从融资(融资渠道多元化、节约投资分散布局)、建设设计(设计节约型建筑、合理规划场馆规模、场馆规模合理化)和运营管理(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坚持市场化原则)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