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太极拳习练者的地位认同构建
布尔迪厄曾总结出,中产阶级的身体偏向苗条,而工人阶级则是偏重男性力量,所以不同的社会阶层会产生不同的身体形象。但不同消费者之间可以由消费品建立认同纽带,从而忽视消费者原本的身份与地位。
(赖 XX 访谈资料)
我是退休职工,现在这个练习团队里面可能就我的单位不那么好吧,她们有好几个人都是青羊实验中学的退休教师。但这个倒不影响,大家来练习的时候根本都不管这些的,只会在意比如哪个人的动作标准还是不标准。……可能在这种练习太极拳的场合大家都关注太极拳去了吧,不会太在意这些(身份、职业等)。
在受访的太极拳习练人群中,有教师、职工、私企老板、医生以及律师等不同的职业者,他们来自社会的不同阶层,得到的反馈和评价不同,享受的条件和待遇不同。但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他们原本的身份和地位等信息被太极拳爱好者所取代了,他们只是一群喜欢、乐意参与到太极拳练习中的人。此时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
(路 X 的访谈资料)
爱好者之间不存在身份和地位的差异,大家变成一个团体的初衷只是为了练好拳,增加生活的乐趣。谈身份地位这些没有什么意义,练拳时大家都一样。当然,我的意思也不是说我能跟任何人一起练,就是说大家的感觉都是差不多的,能够很好的相处的情况下,不会去在意那些比较虚的东西。
总而言之,人们在消费太极拳身体文化的同时,能够通过太极拳身体文化构建品味以及调和身份地位,消解和柔和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从而构建身份认同。
4.2.6.2 太极拳身体文化消费对文化认同的构建
“拥有物是人们界定自己身份的重要来源,但是人们同时更愿意通过所为而不是所有来进行自我定义”(Belk,1988),身份认同的构建并不仅是依靠消费某一项物品就可以占据某一种身份属性,更多的是围绕此物品的特征而进行自我的调整和匹配,基于此,“可以将人的身份或成员资格划分为拥有性和存在性两种类型”[41].太极拳身体文化消费群体基于后天的建构产生,属于“存在性”的认同身份,所以习练者在习练太极拳身体文化的过程中,其价值观、行为规范、道德规范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受到太极拳文化价值体系的影响。根据对各类访谈资料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太极拳身体文化消费构建的文化认同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习练者的太极拳文化认同
“存在性身份”不受客观条件的约束,它建立在人类自身的追求和目标的前提下。
调查结果显示,包括非常了解、基本了解以及了解的太极拳习练者,共计 165 人对太极拳文化有所了解,占总人数的 82.5%,说明太极拳习练群体对太极拳文化的认知程度较高。在持续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习练者与太极拳文化之间的情感联系不断增强,习练群体内的成员将逐渐增强对太极拳文化的认同。
(李 XX 访谈资料)
我个人认为练习太极拳,必需要了解太极拳文化。在了解太极拳文化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练习太极拳。……练习的时间长了,自然也会了解关于太极拳文化的一些东西,比如我们都非常熟悉太极拳的“阴阳平衡”,太极拳动作的松柔缓慢等。
太极拳文化是太极拳身体文化的内在引导,太极拳身体文化是太极拳文化的外在表现,习练者对于太极拳文化本身的认识和认同是维系太极拳习练群体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其二,习练者的中国传统文化认同
太极拳容纳中国传统中医理论、经络学说、道家文化以及儒家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而形成独特的文化内容,太极拳习练群体对于太极拳文化的认同在形而上的层面即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杨 X 访谈资料)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嘛,练习太极拳,了解太极拳的文化,肯定也会了解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像道家文化我就一直很喜欢,我自己也有在看一些道家的书,觉得讲的很有意思。
根据采访资料,用图表进行标示(如图 12),即太极拳习练者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不仅在学习太极拳文化内容,同样是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太极拳习练群体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表明习练者在消费太极拳的过程中对于文化本体背后更高层次的文化内容的认知,并逐渐形成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陈 XX 采访资料)
太极拳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渊源很深,练习太极拳、了解太极拳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个理解过程。而且了解太极拳文化、传统文化的人多了,大家自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就更深……中国人很讲究传统,像我们这些老人,都是很推崇传统文化的,年轻人在这些观念上要淡薄一些,但确实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很重要,现在都是说要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嘛……太极拳习练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是练习太极拳的最高级目的之一,它有助于不同民族背景下的习练者享受共同的历史文化认知,有利于促进民族的和谐与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