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太极拳身体文化消费的特征
消费社会中,消费围绕文化、物品,等一切有形与无形的事物展开。有人指出:"今天的历史,是身体处在消费主义中的历史,是身体被纳入到消费计划和消费目的中的历史,是权力让身体成为消费对象的历史,是身体受到赞美、欣赏和把玩的历史".解读身体文化消费,即解读身体文化背后的消费文化现象。"东西方文化在价值尺度、思维模式、人格理念上的不同,是两种不同文化冲突的表现",消费社会背景下,同样是东西方文化的交叉,太极拳身体文化与消费文化之间在背离中又存在合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转化,丰富了消费文化的形式,扩充了太极拳身体文化的内涵。
作为消费社会中的核心文化消费,身体消费文化无疑是主流的。"主流文化是体现着时代的主导思想,支配着文化的前进方向,占统治地位的文化"[43],主流文化具有自身的存在特点,比如大众化、前沿性、新潮性等特征。
太极拳身体文化消费融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元素,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形成了流行、新颖的文化特质,是具有前沿性、引导性的主流体育身体消费文化。从符号层面看,太极拳身体文化是太极拳的一种文化表征,消费对于太极拳身体文化的影响和重建,是对于太极拳文化表征层面的重建。此外,身体消费文化着重于身体的符号意义,因此消费文化对于太极拳身体文化的改变突出表现为健身价值的弱化以及符号价值的突出。这里的符号价值突出,并非是指太极拳的养身健身功能被完全的取代,而是太极拳习练者身体文化背后所隐藏的符号意义开始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从而成为人们参与习练太极拳的动力。在太极拳身体文化发展的中期,人们眼中的太极拳是健身运动,并且只是健身运动。伴随着太极拳身体文化在消费社会中的变化与发展,太极拳习练者开始带着消费的元素习练太极拳,在发挥体育健身功能的同时,还发挥着促进社交、娱乐休闲的作用。太极拳身体文化在与消费文化的碰撞过程中产生了身体消费的特征,如审美标准的改变、习练场域的定向性以及身体的享乐等。此外,身体消费文化崇尚身体的自由与解放,反对压制与规训,鼓励人们充分的发展个性意志,培养生活情趣。因此,太极拳身体文化消费在符号价值层面还体现出主张个性自由的能动作用。消费社会中的太极拳身体文化吸收了更多的社会人文元素,脱离了单纯的体育运动甚至是武术技击的原始本质,成为更加社会化的存在。
4.3.1 太极拳身体文化消费被"享乐主义"支配
"丹尼尔·贝尔(1976)指出清教徒式的生活方式已经走向没落,取而代之的是更具有享乐主义色彩的生活方式"[44] .消费社会下的身体饱含"色情"因子,起因即"享乐"理念的扩散。结构主义者罗兰·巴特在自己的文章中传递"快感"的概念,附和着消费即是"享乐"的观点。武术是一种身体技术,从竞技层面说,武术需要通过高强度的身体训练,调动生理机能,从而完成规定的技术动作;从技击层面讲,武术需要对身体进行长期的改造,达到"外练胫骨皮"的效果,从而完成攻击防御的技击动作。武术仍然是一种身体规训。太极拳虽属于武术分支下的一个门类,但却走在自身独立的传统身体文化脉络下,有一套完整的健身养身体系以及思想价值内涵。
"以太极拳为代表的中国武术是我们的国粹,是中华民族身体文化的一个突出表现。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它依赖于中国社会历史的整体发展;而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和技术模型,它又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总体特征"[45].太极拳自发源起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区别于单纯的技击技术和体育活动,是兼备深厚文化内涵以及独特技击技巧的一种身体实践技术。太极拳的身体观与道家的"自然观"紧密相连,道家老子曾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即是在强调不刻意而为之,一切遵循自然法则。太极拳的身体文化集中体现了"无为"、"内外合一"、"阴阳平衡"等规律,与武术的身体规训本质是存在差别的。所以,当太极拳身体文化内在的"自由"与消费主义本身的"享乐"相遇,两者的结合和共融便成为了"顺应自然".
在身体解放的观念中,"解放"身体,包括身体意识的"解放"、欲望"解放"以及"性解放"等。现代身体观区别于传统身体观的主要特征即是"解放"、自由、"脱离规训". 太极拳身体文化消费主张对身体的解放,包括肢体动作的解放以及精神层的解放。太极拳身体文化消费是享乐的消费,不应与身体的现代发展轨迹相背离,而成为身体的禁锢。身体具有自我意识,身体已不再是受到压迫和歧视的对象,身体是自由的,更重要的是身体在消费观下是"享乐"的。"在德文里有个名词叫 FKK(Freikorperkultur),字面意思是"自由身体文化",其实指的是让身体挣脱衣服的牢笼,重享自由,简单地说,就是一种裸体文化".裸体文化的提及仍然是在强调现代身体观下,身体的不受约束。因此,太极拳的身体文化消费是建立在身体的自然、自由基础之上,"享乐"是体现太极拳身体文化消费的主要特征。
4.3.2 太极拳身体文化消费受"快感原则"主导
"文化是属人的一种事象,但‘属人’并不意味着文化属于人的观念、知识的积累或从属于人的行为行动,而是意味着它从属于人的身体:人的身体是文化的建构、塑造,身体是文化最丰富、最有效的表达手段;要知一种文化怎样,我们可以从栖居于这种文化中的人的身体表现来得知".太极拳的强身健体观念形成于太极拳身体文化发展的第二阶段,是对太极拳习练者,乃至其他未参与太极拳练习的群众影响最持久、最深远的太极拳身体文化,说明当时的社会尚未"丰盛"到使太极拳身体文化产生多元发展。习练者将健身作为太极拳身体文化的唯一目的和价值,遮蔽了太极拳的其他功能,延缓了太极拳身体文化内涵的扩展。身体消费文化中,身体的重新发现有赖于客体的衬托,在消费物品的同时,身体才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这种"使个体能够重新发现自己的身体并对它进行自恋式的投入"[48],即消费"快感的正式原则".
消费的一般过程可以大致描述为消费原动力-消费-消费感受,消费的的原动力是促使消费者进行消费的原因,而消费感受则是此次消费反馈给消费者的感受。消费的快感原则着重于消费主体在消费行为产生后的感受,并且这种感受是针对于身体的,是主体感受到身体的变化而产生再次消费的动力。太极拳身体文化的目的与价值随着身体消费文化的融入而变得多元化,"快感原则"的实践成为了牵动太极拳身体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它改变了太极拳习练者奉行健身健体目的的观念,促使习练者关注太极拳身体文化消费的感受,通过消费快感主导再次对太极拳身体文化进行投入。
4.3.3 太极拳身体文化消费强调"表现自身"
"在与自恋文化相似的消费文化中,已经出现了一个关于自身的新概念,我们称之为"表现自身,用以着重强调外表、展示和增强印象的技巧"[49].在消费文化中,"表现自身"的概念新颖而突出,身体作为消费商品,其价值是根据物品本身具有的价值而决定的,而这里的价值更多是指商品实用价值以外的符号附加价值。身体文化消费建立在将身体作为一件被包装的物品的前提下,需要人们对身体的百般维护,从而体现出更加迷人的、具有魅力的身体形象,提升身体消费价值。这一过程即可称之为"表现自身".
"表现自身"需要身体维护,身体维护为"表现自身"提供条件,"表现自身"则是身体维护后体现身体价值的有效渠道。萨斯曼强调人格,在二十世纪之初,他列举出了迷人的、有魅力的、有吸引力的这一组新潮、着名的形容词,这组形容词即是"表现自身"在消费文化中的代表。
"表现自身"具体到太极拳身体文化消费中,可以从太极拳服饰、太极拳的练习场域选择等方面找到痕迹。太极拳身体文化的发展已然不再仅仅停留于"练习"层面,在武术"去技击化"、"表演"、以及"意象化"的趋势下,太极拳身体文化也开始关注"表演".正如费瑟斯通在"消费文化中的身体"一文中提到,"每个人都需要试着发展表演技能".围绕符号化价值展示的宗旨,太极拳身体文化消费中的"表现自身"的主要体现为"消费审美"的发展以及"表现场域"的选择。通过"表现自身"的消费引导,太极拳身体文化"内在意念"的概念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外放的肢体或者服饰表现,以此来体现太极拳身体文化的消费特征。
4.3.4 太极拳身体文化消费着重"形象维护"
太极拳身体文化消费下对身体的观照主要体现对健康状态的维护、对于年轻体态的维护以及太极拳对身体的人文关怀,这便是身体消费的"形象维护".海伦·鲁宾斯坦曾将消费的文化的方程阐释为:青春=美貌=健康,并提出"保有美貌就是要保有健康和延长生命"(Rubinstein 1930)。在这样一个公式中,拥有"青春",拥有"美貌",拥有"健康",三者并行不悖,是彼此互为存在的基础。"身体的保养与塑造并不必然和健康有关系,而是和资本有着更深刻的联系"[50].消费文化中,身体维护和身体形象比单纯的健康更为重要。作为商品的身体承载了消费者的消费目的,越是光鲜、美丽、健康的外表越能得到消费者的亲睐。消费者产生消费的动力,即来自于某一理想化的身体形象。
费瑟斯通曾表示:对内在身体实行维护保养的主要目的是要彰现外在身体的外表。太极拳身体文化消费是追求身体维护和形象塑造的视觉消费,人们期望通过消费太极拳获得青春外表,以及健康、活力的身体,因此,"形象维护"对于太极拳身体文化消费的意义便显得更为重要。"形象维护"促使太极拳习练者更加关注身体本身,同时,"形象维护"作为太极拳身体文化消费有别于其他身体文化消费和旧观念下的太极拳身体文化,更表现为太极拳身体文化消费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