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2民族舞蹈在当代广场舞中运用的分析
3.2.1民族舞蹈与广场舞的联系与融合
民族舞蹈传承的根基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东方古国,是一个多民族的联合体,在她辽阔而广袤的土地上,居住着勤劳而智慧的56个兄弟民族。各民族在不同的区域以自己的形式传播着自己的文明。人类的生存繁衍,不同种族的生产生活变迁及其思想感情、道德观念、宗教信仰、图腾崇拜、民风民俗、地域风情等,都必然展现在各种文化形态之中,催生和创造出风格迥异的民族文化,使之具有鲜明的民族或地域的特色。舞蹈艺术具有社会性,显示着社会的一切特征。在中国舞蹈发展的长河中,丰富多彩的各民族舞蹈犹如纟旬丽的百花遍地怒放美不胜收。中国的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舞蹈,正像民族本身的繁衍一样,各个民族的舞蹈都以其强劲的生命力,一代代流传着,把自己的习俗、风情和文化凝结在其中。这些民族传统舞蹈是中国古代舞蹈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凝集着强烈的地域文化精神和文化风格。
而广场舞蹈更可以说是民族舞蹈的一种表现形式。广场舞蹈抛开了被精心设计过的只有一维空间的舞台,不同于观众只能坐在舞台下面被动单向的接受而演员只能局限在舞台上面表演,它通过广场这个四维空间大舞台,可以最大限度地聚集着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舞蹈活动中来或是围圈欣赏或是一起舞蹈。这也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上不同阶层、不同层次的人对舞蹈艺术的需求。广场舞蹈是一种拥有着其独特的功能、形态、本质和地位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主要以是社会的、时代的和群众的文化意识为内核,以适应社会群体交感互应的各种样式为外表,形成一种辖射面极广、牵动人心最强、对社会生活无所不及的焰精神性、文化性、审美性与一炉的一种社会性的舞蹈活动。”广场舞蹈与那些专业舞蹈艺术家从事舞蹈活动所在的艺术殿堂相对应,它的“大舞台”是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这个无限大的空间里面,相对于专业舞蹈艺术那个被局限了的“小舞台”,广场舞蹈拥有更能反映社会生活、满足社会心理诉求、沟通社会情感的能力和张力。因此,从民族舞蹈和广场舞蹈的历史渊源、本质属性、功能价值、形态特点和历史地位来看,两者应该是包含与被包含的逻辑关系。所以,广场舞蹈“包含了民族舞蹈的基本内涵,是民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
3.2.2民族舞蹈的元素剖析
3.2.2.1形体元素
舞蹈作为艺术之母,首先出现在人类社会,是因为它运用了生理自然动作。在原始阶段舞蹈对人们的交流起了重要的作用,舞蹈通过不同的形体表现表达不同的内容,以此达到互相交流思想情感的目的。原始时代的人类的思想在言语之前,姿势语言在发音分明的语言之前,姿势及符号语言似乎是最原始的东西,用姿势和动作来交流思想与情感,是原始社会最普遍的现象。可以说原始交流用的姿势和动作是原始舞蹈的雏形,舞蹈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就像食物与空气一样不可缺少。原始舞蹈是原始人民的一种生存本能,并不是刻意追求的艺术活动。
舞蹈作为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通过人体骨豁有组织和有规律的动作,表达作者对自然或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然后用精简的形式和技巧集中的反映在一些形象鲜明的人物故事中,表现出个人或多数人的生活、思想和情感。最初的舞蹈并没有出现如此多的内容,大多数流传的民间舞蹈,是通过形体元素体现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拜和畏惧以及对生命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只是领域的开阔,民族舞蹈就变得不再那么神秘了,之前王孙贵族可以跳的后来巨剑演变成可以正族群集体参与的象征性和娱乐性的仪式舞蹈,并广为普及流传下来,而舞蹈的形体表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体表现出来的更夸张、更丰富、更有没而具有观赏性和娱乐性。于是有些舞蹈就逐渐从原始中脱离出来,独具一派,或者成为宫廷舞蹈,或者成为流传在民间的乐坊中的艺术表演,或者成为一个民族的民族特色。而这些不同形式的舞蹈中所包含的形体语言艺术丰富了我们现代的形体艺术,是我们创作的又一源泉,并有着不可比拟和代替的民族特色。
3.2.2.2动作元素
舞蹈就是由动作组成的,但是动作并不代表舞蹈,只有把动作组织到某种节奏的连续运动中,并且表现出某种情绪、情调时,才能称作为舞蹈动作。舞蹈动作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来源于人对生活的体验以及对大自然各种运动形体的模拟和加工而成的。人的外部动作是人类内在感情支配的,是产生于感情的外部表现,法国艺术评论家诺维尔曾经说过,人类的感情达到了语言不足于表达的程度,情节舞蹈就会大大地奏效,一个舞步、一个身段、一个动作能够说出任何其他手段所不能表达的东西。要表达的情感越强烈,就越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舞蹈动作是对生活定做的提炼、夸张和变形,从动作素材中变成具有概括意义的程式化的动作,变成特定的舞蹈动作。
总体来说,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是“刚柔动静统一”,在行云流水般的动作之中穿插钢韧,追求“表演”与“技术”的完美合一,“刚柔”相济是古典舞不可缺少的内在气质美,这一点使得中国民族舞蹈的动作与动作之间形成强烈对比和映衬,因而具有高度的含蓄性和想象力,并赋予舞蹈者的形体动作如诗般的魅力。不同民族的舞蹈中,都能找到那中并不复杂却很强烈的表达情感的拍打、顿足、扭膀等等,那看似简单的动作却包含者强大的感情力量。比如:蒙古族的舞蹈。从形体上看,挺胸、拔腰、昂头是它的特点。这是因为蒙古民族是一个游牧民族,过着“逐水草而居”、以马代步的生活,长期在马背生活,养成了他们拔腰的习惯,而辽阔的草原。一望无际的苍弯,形成了挺胸,昂头的体态。蒙古人民诚实、淳朴、粗狂、豪放的性格特征,决定了蒙古族民间舞蹈“稳、沉、矿、初”的风格,“柔朝、沉稳”的基本韵律。
正是这样的因素,才构成了蒙古族舞蹈特有的舞蹈动作,同样也正是因为这些因素,才使得民族舞蹈形成了具有个性化、人文化、民族化的艺术表现风格,而多种多样的动作表现成为民族舞蹈的点睛之笔和灵魂所在。民族舞蹈中蕴藏的来自不同地域不同风格民族的动作表现,是广场舞编排动作是一个重要的创新素材来源。
3.2.2.3 音“乐素”
中国传统舞蹈音乐,无论是在调式、旋律还是节奏等方面都具有显着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调式多以宫商角徵羽五声调式或以五声调式为主干的六声、七声调式,旋律则大多数运用音腔。节奏更是多样,尤其是朝鲜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更为丰富,节奏节拍的重音有很大的灵活性。从原始时代开始,人类就以击掌、敲鼓、呼喊等方式来为舞蹈伴奏或者边歌边舞,舞蹈和音乐一直以来就是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好的舞蹈音乐能符合舞蹈的节拍和韵律,舞者舞动起来,能使舞蹈的内涵得以升华,艺术品得到提高。任何一种舞蹈形式都不能离不开音乐,音乐是构成舞蹈的基本要素,舞蹈必须在形式上与音乐相统一,才能进一步去表现音乐所表达的感情。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其伴奏音乐多来自民歌、小调,极为丰富,通过劳动人民和民间艺人的创造性劳动,大量的器乐曲牌、民歌小调、鼓点与民族舞蹈相结合,共同发展,形成了互相协助的关系。音乐节奏也要配合舞蹈的变化。如:蒙古舞蹈,他们的风格特点是以豪朗、自由、欢快的节奏,因此舞蹈的音乐伴奏经常用酒歌、牧歌、情歌、马步音乐、摔胶音乐等。而藏族的舞蹈宗教色彩比较浓厚,伴奏音乐矿而深沉,婉转而悠扬。
“节奏”是音乐和舞蹈的骨架,舞蹈通过打击乐或跺脚、人的呼喊等发出的节奏音都可以成为舞蹈的节奏,藏族的踢踏舞用躲脚的节奏来体现舞步,同时也用舞步打出节奏,在民族舞蹈音乐中节奏是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提醒风格非常重要的方面,良好的节奏感才是舞者的必备素质,节奏对于舞者表现舞蹈的意境与人物情绪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不同民族的舞蹈节奏都大不相同,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如南方的民族舞蹈节奏大多是舒缓而优美的,北方大多都是快而趣锵有力。在我国丰富的民族舞蹈中,也有一些独特的舞蹈有着固定的节奏。
如:东北秧歌、安徽花鼓灯,由于舞蹈的风格特点与节奏的独特性,使得人民只要听到这样的节奏型,不用看就知道是那种舞蹈。
从现在的发展来看,我国的民族舞蹈的创乐曲作数量还是比较低,对原有的乐曲过于依赖,缺乏创新。因此我们还需要对传统的乐曲很好的进行加工和提高,还应该创作出更多富有时代气息的民族乐曲。
3.2.2.4情感元素
所有的艺术都是为了表达情感的,如果没有情感的表达也就没有所谓的艺术。舞蹈作为一门“长于情感,善于达意”的艺术更是如此。
任何一种舞蹈没有情感的融入,就只是机械的运动,没有任何美感。
舞蹈之所以长久不衰,正是因为它将肢体语言和情感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这一点在民族舞蹈中表现在最明显。民族舞蹈生长于人们最原始的生活环境中,是人们在祭祀、劳作、欢庆时一些即兴动作演变而来的,这些都包含了人们最真实的情感。
民族舞蹈所表现的内容反映这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是民族主体的展示,这种展示并不是现实生活的简单写照。舞蹈艺术具有很强的隐喻性和写意性特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情感色彩。因此,只有真正深入到一个民族生活中去搜集、积累创作素材,全面了解民族生活特性,才能创作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舞蹈作品。只有通过情感的表达与观众形成共鸣,才能把民族舞蹈的魅力充分发挥出来,这样才能真正的让“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成为现实。
3.2.4广场舞对民族舞蹈元素的需求
广场舞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以绵长的历史时间为经线,以广袤的地理空间为缂线,融于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艺术学、宗教学、哲学等诸学科,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色彩斑斓、万紫千红的艺术画卷。但是现在我们所接触的广场舞太过于单调,大多都是简单的健身操、或者体育舞蹈类的,这样的广场舞也只能起到健身的效果。
而在中国舞蹈发展的长河中,丰富多彩的各民族舞蹈犹如够丽的百花遍地怒放美不胜收。中国的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舞蹈,正像民族本身的繁衍一样,如果我们利用广场舞的形式,融入我国民族舞蹈的各种元素,这样我们既可以健身,也可以通过广场舞蹈的特征来推动、发展我国的民族文化特色,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民族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