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文献综述
2.1 国外关于身体功能训练的研究
身体功能训练( Functional training,简称 FT)最早起源于康复领域。理疗师在患者进行完手术后,依据患者来设计一些模仿动作使患者在家中或工作中进行练习,促使患者尽快的回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岗位去。现在,身体功能性训练的发展和演变,正从康复中心,逐渐向竞技体育渗透。
Yamamoto 和他的同事早在 30 多年前,在伤病士兵中进行了康复训练,运用身体功能训练,这是第一次将身体功能训练应用到康复领域中,当时主要是对受伤运动员进行一系列动态静态的身体功能训练,减少伤病给士兵带来的痛苦,循序渐进的恢复受伤关节周围的稳定性和灵活性。Kedgerees 在 1983 年提出的“特定需求的专门性适应”原理, 特定需求是指制定与专项相结合的身体功能训练计划,强调身体的动作模式,在训练中加入了一些特定的身体功能性动作,针对受伤的部位进行身体功能的康复性的训练,加强受伤部位周围的肌肉环节力量,使受伤的部位得到缓解。身体功能康复训练的主要作用使身体功能训练原理应用到了治疗运动员运动损伤问题上。身体功能训练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并应用到了竞技体育当中。
1995 年,Gray Cook 和 Lee burton经过关于身体功能性的运动相应的实验研究,他们制定出了7个动作对有功能障碍部位进行筛查,称为身体功能动作筛查(functionalmovement screen),简称 FMS。FMS 根据人体的运动模式和运动损伤进行分析,治疗有运动损伤的运动员,对运动员进行物理治疗和比赛时身体的协同性和整体性,主要以运动员的动作模式来判断运动员是否存在功能性障碍及身体的薄弱环节。经过多年的时间,FMS 形成系统,并逐渐应用于竞技体育当中。
FMS 是一个提供标准的评估方法,功能性动作筛查是识别身体的薄弱环节和不对称,针对不同的运动员设计出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在比赛时一个薄弱环节可能就成为比赛的关键,当身体被看作成为一个整体的时候,身体的一个薄弱环节将会削弱整个身体的动力链。如果不对薄弱的环节进行训练,不断加强其他的元素链不但不能加强身体的整体性,反而会发生运动损伤。身体的薄弱环节弱化的身体的整体性,减少了运动中的经济效益。其简单方便的操作方法降低了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1995 年 Voight 和 ippet在运动员受伤后进行了身体动能训练,在训练开始时进行简单小负荷动作模式的训练,当身体逐渐适应了这种方式时逐渐加大运动负荷的量度,在复杂的动作模式中加强力量、速度等比赛所需要的功能模式,在训练中不断加强运动的技术和运动的强度,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在这个前提下根据专项使运动员最终达到高水平竞技状态。
Michael Boyle 认为身体功能性训练是一系列涉及平衡和本体感觉,以脚为支撑并且没有器械帮助进行的练习,这些训练是自身稳定的控制并且以体重为负重进行的多平面、多维度的练习。身体功能训练是以比赛为前提,有目的的进行有效的训练,在训练中提高身体的本体感觉,对肌肉的支配能力,不在单独的强调某块肌肉的发达,而是协同配合肌肉的整体的能力,提高肌肉的平衡性、稳定性、及本体感受性。像是一个团体相互配合的完成工作。
美国运动委员会( American Council onExercise)指出,身体功能训练的核心是动作的活动。包括平衡性训练、稳定性训练、动态运动训练。
Gambetta 认为,身体功能性训练是涉及加速、减速和稳定的多关节、多平面和本体感觉,需要控制身体在不稳定的情况下处理重力、地面反作用力和冲量的练习。身体功能训练利用各种器械进行训练,结合体操、瑜伽等各种方式来提高运动专项能力。加强全身的协调性与稳定性,不是单一的利用一种方式进行训练,能够最大化地训练专项运动力量,安排极限化的专项训练。提高核心稳定性,理解并提高专项运动技术能力,最终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美国“IHP”身体功能性训练的创始人 Santana J.C 认为,身体功能性体能训练是以与身体的功能和针对目标运动的专项性相一致的方式进行的训练。
StevenPlisk 则认为,身体功能性训练所涉及的运动是有特定性的,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动作习惯。与生物力学、能量代谢有关。
美国体能训练专家 James C.Radcliffe指出,“除了让训练者能更加健康外,身体功能训练还能提高运动员的比赛能力,同时灵活性和稳定性的能力训练可以为你在通往成功的正确道路上提供很好的帮助,总而言之,‘身体功能训练’能为你展现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美国体能训练专家 Mark Verstegen和团队在 2001 年提出了“体育运动的本质是动作”的观点,他们认为,动作是承载运动素质和技术的基础,动作模式决定运动成绩的好坏,动作决定肌肉力量是否经济有效的传递到人和物,动作决定能量传递的转移快慢。动作训练或是功能训练是用此来强化动力链的,髋部的旋转和伸展是大多数体育动作的原动力。通过提高脊柱肌肉的力量来避免能量浪费。
2006年Cook gray提出在训练或是比赛中受伤的运动员想要尽快的进行训练或是比赛,就需要在其康复训练期间加入身体功能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尽快的加入到专项训练中。在康复训练中进行动态、静态的拉伸练习,做一些克服自身体重的动作模式。当受伤运动员不能再进行专项化的训练时,就需要单独进行身体功能康复训练,为预防运动损伤打下基础。
2.2 国内关于身体功能训练的研究
2007 年刘爱杰和李少丹在《中国体育教练员》发表的《竞技体育的核心训练》文中首次提出了身体功能训练,提出了身体功能训练的概念,对身体功能训练优点进行了分析,强调平衡稳定性是竞技体育项目关键因素,身体功能训练的核心是技术动作的整合性,对神经肌肉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运动神经支配身体的本体感受。文中阐述了我国运动员四肢力量发达,躯干的核心力量、稳定性欠缺是身体的整体性不能得到更大的发挥,并且说明了我国在长期高强度的训练中已经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并且以赛艇和皮划艇项目为例,说明老队员和新队员在非黄金体能阶段也能获得奥运会及世界大赛上的金牌。我国首次提出了身体功能训练并将身体功能训练应用到竞技体育中,为以后功能训练在我国的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2007 年刘爱杰和李少丹在《我国运动训练方法创新的思考》中对“功能性训练”进行了更为深入的介绍,他们认为:人体功能性活动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必须做的动作。
他们认为人体的各种复杂动作蹲、跨、弓箭步、踏步、踢,以及身体的稳定性。他们将功能性训练总结为:身体功能训练是一种提高专项运动能力,通过进行合理的动作模式训练,加强身体核心区域的力量训练,增加神经对肌肉的支配效率提高运动专项的训练方法。对运动损伤的运动员进行身体功能性康复训练防止薄弱环节和由薄弱环节引起的代偿,称为功能训练。其目的在于预防运动损伤,对受伤的部位进行康复性的训练并有效的投入到训练当中。
黎涌明和陈小平等在 2008 年《论核心力量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起源问题发展》中对核心稳定性和核心力量的起源、发展及各类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总结,文中认为核心力量控制身体的稳定性、平衡性的主要部位,进行着动力链的传递。核心力量在运动中控制身体的重心传递着从下肢力量为主要力量的能力。而且在训练中,核心力量是身体功能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利用生物力学的角度原理对核心力量进行方法、手段、内容的评定。功能训练是一种训练动作模式的活动,包括:稳定性训练、柔韧训练、平衡训练、核心训练和本体感觉的训练。核心训练又分为三部分:核心稳定性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核心爆发力训练。总之,功能训练是以稳定性为基础进行的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并且结合专项进行系统的功能性训练。根据不同的项目特征进行专门化的训练计划,通过这些训练计划,减少运动员伤病的发生,提高运动的技能、体能提高比赛成绩,延长运动寿命。
2011 年 我 国 专 家 学 者 翻 译 Gray Cook 《 Movement: Functional MovementSystems:Screening,Assessment,Corrective Strategies》及《动作—功能动作训练体系》文中把筛查、评定一系列方法引用到竞技体育训练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