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当前我国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品格教育影响的分析(3)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2-11 共9947字

  (三) 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的思想影响青少年品格的健康成长

  “智”和“德”都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处理两者关系方面,许多家庭却差强人意,往往是重智轻德,甚至对“智”的重视程度达到极致以使得“德”育无足轻重。大量的调查数据都无一例外的显示,家长首要重视的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这种“智”与“德”教育关系的截然颠倒,既有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家长自身方面的原因。

  就社会方面的原因而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功利化倾向日益严重,就业问题突出,市场竞争激烈,迫使大多数家长首要考虑的就是学习成绩,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另外,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也现实的使得家长更为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孰不知,“厚德才能载物”,作为行为规范和精神给养的“德”育,给予的恰是能够持续取得优异成绩的道德品格,没有优秀的道德品格的形成,就像一辆失去了方向和持续动力的快速奔跑的汽车。跑得快固然重要,但跑向哪里却更为关键。就家长自身原因而言,在思想上不能清楚的认识到“智”和“德”两者之间的关系,现实中更不能摆正和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总抱着我家的孩子就是善良、正直等良好印象,从而在家庭教育中忽视德育的重要性。

  由于家长重智育轻德育、重学历轻品格的教育思想影响,使许多青少年逐步丧失了基本的道德理念和操守。诸如,以自我为中心,为人霸道,不懂合作;不懂感恩,缺乏必要的责任心等等。同时,由于家长对孩子学习和成绩的过度关注,造成孩子学习负担沉重,心理压力非常大,使青少年产生厌学等一系列心理问题。长时间、高强度的压力使他们不断体验到的紧张、烦恼、抑郁、失望,正在“制造一代厌学者”, 这些负面情绪导致了他们的心理病态甚至人格扭曲。正如法国诗人海涅所言:“即使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也可能是跳蚤。”

  据专家调查显示,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已占全国刑事案的 70%以上,而 15、16 周岁的少年犯罪案件又占未成年人犯罪案的 70%以上,而且青少年犯罪已经呈现出低龄化、智能化、暴力化和团伙化的发展倾向,使人为之震惊。2006 年 4 月高材生黑客小健因偷袭石家庄市长安区六家网吧的计费服务系统而被判刑,他通过窃取网吧会员资料并加了密码,致使网吧不能正常运营,对这些网吧进行敲诈勒索。小健原本是一个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但因经济压力较大,自己的一技之长和所学知识得不到发挥,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便铤而走险,实施了敲诈勒索的犯罪行为。

  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利益成为现实生活的重头戏,许多大学毕业生错误地以物质利益多寡为尺度去评价个人的成败得失,为了经济利益不择手段,突破基本的道德底线,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四) 家庭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青少年良好品格的形成与发展

  1. 恶劣的家庭氛围不利于青少年良好品格的形成发展

  所谓家庭氛围主要是指家庭成员在家庭内部和外部相互交流过程中,通过接人待物、家庭生活习惯和处事方式等营造的、具有某种价值观念指导下的相对稳定的生活情绪和环境。它与特定的家庭教育不同,后者在教育内容和形式以及教育对象上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对象性。而家庭氛围在概念上则更为宽泛,并没有明确的对象性。而是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创设的具有弥漫性质的生活情绪和环境。

  家庭氛围对家庭成员尤其是青少年的良好或恶劣品格的形成,往往是通过春风细雨式的渗透来加以影响。这种具有弥漫性质的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以“生活点滴”为内容并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思维定势、心理状态或习惯,进而影响着青少年社会道德品格的形成与好坏。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心理固然复杂多变,但性格、气质、意志和品格等内在相对稳定的因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其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树立和定型的实践过程。而伴随且弥漫在这个过程中的家庭氛围对于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格的形成无疑具有高度相关关系。

  民主、文明、和谐、平等、团结、互敬互爱的家庭氛围必然会给与孩子以丰富的情感满足和相对稳定的安全感、信任感、幸福感与良好的行为道德规范,对孩子而言,良好的社会道德品格的树立是个自然而然的过程。相反,专制、粗俗、甚至野蛮的纠纷不断的家庭氛围,势必影响处于成长期的孩子的性格和社会道德品格,极易造就恐惧、无常、愤恨、乖张、孤独、自卑、缺乏温暖感的性格和没有相对稳定操守的恶劣道德品格。

  现实社会中,因为长期处于不良的家庭氛围,导致孩子从小离家出走、性格孤僻难以沟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案例枚不胜举。

  家庭氛围自身对青少年道德品格施加影响的特殊方式和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重视家庭氛围的创设和维护,所谓某人的家风如何如何,其实说的就是对某人所处的家庭氛围的一个评价。“孟母三迁”的故事也再一次证明,亚圣之所以成为亚圣,和孟母重视家庭氛围与家庭环境是分不开的。

  2. 家庭文化直接影响青少年品格的养成

  家庭文化是指以血缘关系和婚姻为基础而形成的以家庭为单位的意识形态和一切精神活动的总和。从家庭精神层面而言,其内容极为宽泛。诸如,家庭娱乐文化、家庭信仰、家庭生活方式等。同家庭氛围一样,家庭文化也会创设一个相对稳定的家庭环境。其不同点表现为,家庭文化其内在创设的范围仅限于家庭内部,而家庭氛围不受此局限;家庭文化的构建受到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的影响并具有相对明确的主观意愿,而家庭氛围则更倾向于在自然或自在生活中不经意间的构建与体现,往往缺乏明确的主观意愿。另外,家庭文化构建的主观性,使得家庭文化所营造的家庭环境更能直接的影响到青少年的道德品格的形成,而家庭氛围则往往通过渗透式间接地影响孩子的品格。

  青少年时期是其道德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相对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文化有意识的创造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道德操守和品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关研究表明,青少年在道德判断和价值取向方面,家长与子女的相关指数高达60%,而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却只有35%.

  虽然,家庭文化对青少年道德品格的影响至关重要,但家庭文化的构建和创设,却往往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与影响。比如,伴随着市场经济而来的消极文化:功利化思想、享受主义、奢靡之风、拜金主、个人主义、封建迷信、特权思想等,时刻侵袭和影响着家庭文化,进而影响着孩子道德品格的形成与优劣。“我爸是李刚” 这句话是网友们嘲讽跋扈“官二代”的流行语。 2010年10月16日,一辆黑色的大众迈腾轿车在河北大学校区撞向两名女生,造成一死一伤,司机不但没有停车查看,反而继续前去校内宿舍楼送女友。返回途中被该校学生和保安拦下,这名肇事者不但不关心伤者,其态度也很冷漠嚣张,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简简单单一句话就暴露了李启铭内心中的特权思想,这种思想的形成显然离不开家庭文化对他的影响。

  为此,构建科学的家庭文化,以利其直接影响孩子们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不仅需要整个社会和政府的努力,更要求家长们在家庭文化和家庭环境的构建中勇于担当、积极负责。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