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语
一、本文研究的概述与局限
(一)研究概述
当今,美术馆不单纯是一座用于展示的建筑空间,一处被人们称为“高雅的艺术殿堂”,美术馆已成为重要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尤其是在中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充当重要的角色。美术馆公共教育作为美术馆的重要职能,其实际意义更多的是自身性质所决定的文化特性与精神内涵,以及由此而展现的特有生命力。而中小学生,作为美术馆的重要教育对象之一, 发展美术馆与中小学校相结合的公共教育合作,不论从美术馆方面还是学校教育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本文主要从理论上对美术馆与美术馆公共教育职能进行阐述,通过国内外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分析,明确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内涵与发展方向。在分析美术馆公共教育与中小学生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探讨美术馆公共教育对中小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对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影响。以烟台市芝罘区为例,调查中小美术教育利用美术馆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发达地区美术馆与中小学美术教育合作的实例与经验,为馆校合作的公共教育机制的建立,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和建议。
(二)研究局限
由于笔者所在地区与自身经验的不足,本文的研究局限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地区局限性
本文中笔者所提及的调查内容主要集中于烟台地区,包括国内一些大中城市,可是其国外资料多来自于理论书籍与网络。虽然烟台作为国内地级城市,开展针对美术馆的公共教育研究具有普遍地指导意义,但毕竟不是北京、上海、台湾等走在前列的先进城市,不可避免会有地区的局限性。
2.研究方法
局限性本文中的实例研究较多地使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但这种方法自身有一些局限,不能较全面的反映问题的所在。虽然笔者调查了小学、中学、中专三种不同教育目标的学校,但随机抽取的学生相对集中。再是接受问卷调查的中小学生多少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其反馈信息的真实性会有偏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实践局限性
由于考虑到学校美术教育的课程安排和学生安全等问题限制,本文中还有很多设计的案例,未能在学校试行,其实际能达到何种效果不得而知。另外,国外美术馆教育活动案例,是根据书籍、网络等资整理分析的,由于没有亲身参与许多细节方面的问题并不了解,造成研究上的困难。因此,本文研究的结果以及案例设计还有待于在今后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检验与完善。
二、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前景与展望
中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生力军,是文化艺术的传承者,他们的文化、艺术素养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发展和昌盛。近年来随着美术馆免费开放政策的积极实施,国内各地的美术馆迎来了人流高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而国内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也促使学校美术教学方式与课程安排相应的转变, 激发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给中小学生提供了更多使用美术馆资源的条件。
现今,美术馆已把公共教育活动作为其对公众服务的重点,许多美术馆正试探性的与中小学展开合作。如烟台美术博物馆开展的“流动美术馆”、“美博大讲堂”、“儿童工作坊”等活动,邀请中小学参与美术馆公共教育活动,把美术馆美术教育的场所,同时也会为中小学校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
从欧美等发达国家来看,无论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美术馆已与中小学开展了紧密、丰富的馆校合作活动,学校美术馆化和美术馆学校化等成为趋势。如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馆方专门为不同年龄段的中小学生提供了与之相应的美术教育课程。教学大纲中的部分美术课程可由教师直接在美术馆中上课,馆教育人员与教师之间形成了非常紧密、和谐的关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现今,在我国经济发达、美术资源丰富地区的中小学中,也出现了类似的学校美术馆, 如南京龙江小学建立了自己的美术馆,把艺术家的作品与师生的作品陈列于学校的展厅之中。虽然此类学校美术馆或美术馆学校在公共教育职能中的作用仍受到部分学者的质疑,但这无疑是对美术馆公共教育职能的肯定。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美术馆与师生之间的沟通方式、扮演角色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转变。美术馆应更多的配合中小学的教学模式,按照中小学生的需求与期望举办教育活动。同时,发挥美术馆公共教育的主导性,注重同中小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体验。如利用网络、微信等资源,为师生提供快捷的美术馆教学资源,这是美术馆公共教育的新方向。因此,美术馆公共教育必须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培养学生选择、分析、判断的能力。
总之,围绕中小学校进行教育活动是美术馆公共教育的重要职能,与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为中小学提供最佳的教育服务,这是新时期美术馆公共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一、着作
1 [美],John Dewey.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 [美],美国博物馆协会:卓越与平等[M].北京:外文出版社,1992.
3 钱初熹。美术馆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刘婉珍。博物馆就是剧场[M].台北:艺术家出版社,2007.
5 唐斌。美术馆与知识生产[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
6 黄钰琴。美术馆的魅力[M].台北:艺术家出版社,2006.
7 张子康,罗怡。美术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8 杨应时。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的新探索[M].郑州:东方艺术,2011.
二、论文
9 卢红月。学校美术教育与博物馆教育合作的研究[D].2005.
10 朱莺。与中小学相结合的美术馆教育研究[D].2007.
11 吕文静。博物馆公共教育模式研究[D].2011.
12 王坤。与基础教育相结合的美术馆教育研究[D]. 2000:8.
13 陈永明。南京地区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科书使用情况调查研究[D].2011.
14 原色画室。右脑开发美术理论[D].2011.
15 彭晓雷。关于美术馆公共教育之“馆校合作机制”的研究--以河南省美术馆为个案[D].首都师范大学,2013.
16 郭希。西方美术馆公共教育项目评估方法研究--以三个评估方法为例[D].中央美术学院。2014.
三、报告
17 [美],Geil Davitt.美术馆与 21 世纪的学习者[R].亚太区美术教育研究会,2000.
18 陈丹青。美术馆面面观[R].今日美术馆,2008.
四、期刊
20 廖敦如。学校与社区博物馆合作之统整课程设计与实施[J].台东:台东大学教育学报,2004,15(1)。
21 何晓鹏。3000 万少年找不到快乐[J].北京: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社,2006:58.
22 孙彦。论学校美术教育与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关联性[J].大众文艺,2013(3)。
23 庞桂馨。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的探索与发展[J].美术,2013(7)。
24 杨应时。艺术博物馆的教育资源初探--以中国美术馆的公共教育探索为例[J].中国美术馆,2014 年(1)。
25 谢钧。浅谈美术馆公共教育与中小学美育的互动[J].神州民俗,2011(6)。
26 张园园。浅谈中国美术馆教育[J].哈尔滨:艺术研究,2005.
五、会议录
27 蔡琴。作为视觉艺术博物馆的美术馆[C].浙江省博物馆学会 2002 年学术研讨会文集,2002:109.
六、网站
28 北京文博。[EB/OL].[2009-11-2].
29 中国政府网。[EB/OL].[2002-7-25].
30 法国卢浮宫美术馆。[EB/OL].
31 法国篷皮杜艺术中心。[EB/OL].
32 美国国家艺术博物馆。[EB/OL].
致 谢
三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从 2012 年夏入学至 2014 年冬论文完成之际;从对美术馆工作的热爱到对学校生活的眷恋;从素未谋面的老师和同学到成为彼此熟知的朋友,这一份份情谊让我感到温暖与幸福。
在此,首先感谢我的导师王刚先生, 2012 年我有幸考取了先生的研究生,跟随学习的第一堂《中外美术比较》课,先生治学严谨的态度、旁征博引的大家风范,为人检身以正、简朴和蔼的高贵品格,令我尤为难忘。三年间冬去春来,我在工作和学习上得到了先生诸多的指点和教诲,撰写论文期间先生不断鼓励指导我按照自己的工作实践和专业兴趣深入研究、学以致用,使得本文能够顺利完成,使我受益良多。
其次,我要感谢鲁东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幺幼力先生和班主任梁淑艳女士。在我三年的学习期间,从入学报到、上课学习、借阅资料、网络使用、教室调换等诸多方面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让我感到家一样温馨。还要感谢艺术学院副院长孟宪平先生,先生以其渊博的学识、开拓的视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使我印象深刻。他无私提供给我的国内外相关书籍资料,成为我行文的理论依据。在我论文开题和撰写过程中,还得到了曲绍平、汪瀛、冷家荣、李沛航、鲁光等老师的建议、启发和指导,在此深表谢意。
感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北京画院、广东艺术博物馆、烟台美术博物馆等诸多位同仁、好友和同事,在我资料查阅方面提供的大力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要感谢我的同学们,感谢于雷涛、张林杰、王艳、张红岩、刘晶三年的相知相伴。正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六人同窗,恰盛年,时正好,光和煦,帆正悬,更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