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2.1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内涵。
2.1.1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研究对象之一,同时,也是诸多学者研究与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特别是在当前的历史时期,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开始显现出积极的运用模式。主要表现在学生与辅导员之间,一方面逐渐成为我国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另一方面也给我国的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发展提出了很多问题。特别是在更加注重素质发展的现实情况下,对这样的研究显得更有意义。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标志之一就是有较好的职业声望,在专业上独立自治,并且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因此,对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研究有着诸多积极且现实的运用价值。
2.1.2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特殊内涵。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有利于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政策的落实。国家和学界关于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口号已经喊了很久,但似乎总是没有积极运用到学生业余时间的具体行动中,“虽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但落实缓慢,部分政策未能落实。当然未能落实的政策必然有其现实原因,但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不可逆转的。如何将一系列的政策精神同高职院校的教育类型、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走符合高职院校自身发展规律的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道路,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应该起到的重要作用,只有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和总结经验才能尽早落实政策,从而加快专业化的进程。”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促进高职院校辅导员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提高。专业化可以使高职院校辅导员通过专门知识的学习和系统化的培训掌握科学理论和工作方法,通过参加辅导员沙龙或者组织团体,参与辅导员科研活动,增加学术交流机会,全面提升辅导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
2.2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原因。
2.2.1 专业化建设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的客观选择。
强化辅导员的专业化是基于客观形势的发展。首先要培养学生能够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正确的立场和态度,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强化学生的政治意识。借助于其它院校的成功经验做法是:一是在学生入学发展初期主要采用辅导员引导型的发展模式,由通过对思想政治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在“专业化的建设”能够逐步培育学生成为社会发展实体,为今后个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在“专业化”发展的后期逐步转入基于思想政治模式的职业道德教育,既具有客观生存与发展规律又有助于毕业后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各种专业化的辅导服务,运用多种手段,为学生今后的自我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基础。
2.2.2 专业化建设是高职大学生群体特点所决定。
辅导员专业化建设需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高等教育的辅导员是老师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概括地说,高等院校中的所有工作都是以学生为本,一切工作的开展都要以学生的利益和需求为出发点。确立服务性是辅导员工作的根本属性,有利于辅导员思想认识到位、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正确观念。
由于现代社会就业观的变化,以传统技能为谋生的方式在国内并不多见,基本上的都是以基础的技能为进入社会的初始状态,而后逐步在社会中发展起来,使得高职学校的学生在学习基本技能的同时,兼业其它学习技能的程度很高。高职院校在教学活动行动过程中把道德素养与技能水平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既重视基础技能建设,更重视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发展,从而促进了学生现代化的技能发展。
当然,就辅导员的基本工作而言,做任何一项工作,都应当首先明确工作究竟是为了谁、面向谁、服务谁的,明确了工作的宗旨、性质才能更好地保证工作的正确正常开展;确立服务性是辅导员工作的根本属性,有利于辅导员工作到位,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不是被动等待学生寻找自己帮忙,而是主动关心学生,积极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保障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确立服务性是辅导员工作的根本属性,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上的优势、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威信。
长期以来,有人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作管理人、塑造人的工作,但是只要明确了学生工作的服务性特征,就从本质上划清了二者的界限。
2.2.3 专北化建设是辅导员队伍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
作为一个管理者而言,从本质上来说,管理活动的目的是追求效率。而对于辅导员来说,能否在学期初就对本学期的工作有整体、详细的规划,工作计划是否是在充分考虑学校安排以及学生需求等具体情况之下所制定的,工作过程中是否严格按照预定计划开展实施并对活动情况进行评估,是否能够充分调动和依靠学生参与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之中等,都是考察一个辅导员管理能力高低的影响因素。
辅导员的管理能力可以分为几个方面:对于高职教学而言,其主要的发展要针对本地的资源,因此,对于学生的成长模式定位就应当针对其个体发展的方向,其定位应当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拓展到学生毕业后就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位置与职业。对于其他的辅导员而言,特别是高职院校,其学校所在地都决定了其地区的限制性,包括就业的职业范围。如对于新生的辅导管理模式定位完成后,就需要市场规划。应该先从外部潜在的市场进行调查、分析、评价。确定学生毕业就业的成功,应该以其长期发展的想法来对待当前的辅导,实现于高职学校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市场需求和高职院校专业的配合发展,才能促使学生的成长。
2.3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2.3.1 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大学生的整个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辅导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够提供更加全面的发展服务。
辅导员工作和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辅导员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只有诚心诚意为学生成才发展服务,才能符合辅导员职业性质和特点的内在要求。强化职业道德,有助于提高辅导员的职责,切实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是明确了工作对象。
按照管理提升的要求,通过完善制度与机制,明确了辅导员的工作范围与职责,明确各方关系,保障学生的成长,充分发扬个性特点。另外,对于辅导员来说,可以采取各种有效地方式,切实强化动态管理,做到管理全覆盖,并能够从各种方式建立良好的合作渠道。二是强化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目标。总结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考核机制,使制度建设成为促进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推动力。
2.3.2 有较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发达国家学校内部,辅导员都已经形成了专门的辅导咨询服务体系。其中大部分从事辅导咨询服务工作的人员被称作辅导员。作为国内高职院校辅导员来说,首先要具有较好的专业知识与素质,严格执行制度,落实了帮扶同学的学习教育计划,提升了高职院校的综合素质。以“严格标准,优化结构”的目标,做好高职学生在校的管理工作。
深入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促进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建立。专业化的辅导员能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例如生活辅导员则是综合应用医学、营养学等方面的成果对学生的生活提供咨询并在学生公寓管理、公寓文化建设方面提供指导,也要通过专业工作帮助学生在生活起居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良好的生活技能;学习辅导员往往能够在某一方面进行较为综合的服务,这些辅导员能够在例如英语、计算机、数学等相关学科上有较高水平,在等级考试中能为学生提供专业性和针对性的指导,也能够帮助和引导学生重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高学习效率;心理辅导员则必须要具备心理学专业或是通过专业培训考试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并要求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在学生学习、生活中为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这些类型的辅导员,在发达国家和地区高校广受学生的尊重,被学生认为是“专业人员”.发达国家和地区一般都通过学校牵头,逐渐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相结合的辅导网络。国内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也必须要通过借鉴国外的良好做法和经验来考核、考察并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3.3 有明确的职责范围。
“从辅导员制度在高校中确立的历史来看,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党加强对高校领导的一项政治工作。”
而目前从大部门国内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辅导员工作职能包括多种技能与方法,但最初工作源于党的政治工作,并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拓展。也正因为此,之前一直至今对辅导员工作的研究和探索也一直局限在思想政治教育或者德育研究的视角中。相比较,发达国家和地区高校学生事务工作者的产生,最初源于高校学术事务和学生事务方面的分工,并经过了长时间的探索和磨合,才最终确定了学生事务工作者明确的工作职责。国内的高等学校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建设,实现了教学与日常管理的分离,也确定了辅导员工作的职责范围。
2.3.4 有严格的任职资格条件。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辅导员来说,有严格的任职资格。但是,由于我们高校办学的多样性,对于辅导员来说,主要把握好几个方向:
第一,在学习技能上,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综合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支撑,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体制需要;特别是高职教学,特别要注意科技水平、综合能力和竞争力显着提高;对于辅导员来说,就要更进一步优化知识体系,实现对于未来学生就业的规划。
第二,在政治上,在党的领导下,辅导员的民主政治建设明显进步。特别是要完善基层管理民主化的进一步扩大和健全,学生的基本民主权利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对于高职教学辅导员来说,要在党的基本政策下着力开展扎实有效的活动。
第三,在文化上,辅导员的个人能力应当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综合能力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生活素质具有专业性。能够保持较好的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四,在能力建设方面,表现为辅导员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不断增强。能够注重个人修养,个人的素质能够不断得到改善,学习利用效率显着提高,能够与学生相处得更加和谐、更加相容。
另外,对于辅导员管理层来说,有必要推动学校文化升级,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凝心聚力作用。一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软实力。将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打造文化软实力。二是加强必要的宣传与指导,提升辅导员的能力。三是扎实基础管理,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当前的网络,构筑专门的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