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服务业相关理论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1-18 共7052字

  第 2 章 服务业相关理论分析

  2.1 服务业的基本内涵及分类

  2.1.1 服务业及现代服务业的概念

  服务业的定义比较广泛,目前为止还没有在理论界达成一致。“服务产业”概念最早是由克拉克在 1957 年提出来的。在这之前,国际理论界主要用“第三产业”来称呼“服务产业”.“第三产业”(也就是现在提的“服务产业”)起源于西方经济学,早在 1690 年威廉?配弟(Willian?Petty)就阐述了一些有关第三产业的思想。此后,萨伊、西斯蒙弟、李斯特、西尼尔以及马克思等经济学家都从不同角度和思维对第三产业(服务产业)进行分析,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第三产业经济范畴所涉及到的经济规律。

  从我国来说,主要有两种典型观点:(1)把服务产业等同于第三产业,即服务产业是除农业、工业以外的所有集合。在我国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居多,如李善同①、侯永志②、李江帆③、华而城等。(2)把服务产业等同于传统服务业。

  例如,饮食、娱乐、修理等。但是这种理解,严重削弱和制约了服务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狭隘的定义了服务业,造成了从新中国诞生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中国服务业发展的畸形、造成了严重滞后的局面。

  在西方国家,服务业的理解也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但对服务产业的定义,在国内外差异较大。有的把服务产业直接理解为第三产业:除工业、农业以外的所有其它产业的集合(李江帆,2001)④.有的把服务产业定义为:生产或提供各种服务的经济部门或企业的集合(黄维兵,2006)⑤.还有西方国家普遍认可的服务产业定义:产出无形产品的产业(卡尔?阿尔布瑞契特和让?詹姆克,2004)⑥.不论对服务产业的定义多纷繁复杂,但有一点是共性的,那就是都认为是提供服务的产业。

  在我国,最早提出“现代服务业”,是在 1997 年 9 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既要改造和提高传统服务业,又要发展旅游、信息、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2012 年 2 月 22 日,国家科技部出台的第 70 号文件中指出,“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它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

  现代服务业有别于商贸、住宿、餐饮、仓储、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而是以金融保险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房地产业及居民社区服务业等为代表。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壮大,我们需要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服务方式,来改造传统服务业,引导大众消费,创造新的需求,更多地向社会提供高层次、高附加值、知识型的生活服务和生产服务的服务业。

  2.1.2 服务业的分类

  20 世纪 30 年代,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A?G?D?Fisher)提出了三大产业分类法。英国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克拉克(C?Clark)在继承 Fisher 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 Fisher 的提法,并在 20 世纪 40 年代使其逐步完善并受到广泛认同,故被称为“克拉克产业分类法”. 产业结构划分为三大部门,即以农业为主的第一大部门,包括直接利用自然资源等部门;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大部门,包括采矿业;以非物质生产和无形产业为主的第三大部门,包括零售商业、批发商业、信托业、银行业、部分运输业、服务业。克拉克认为,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意味着对消费的要求也会逐渐增加,从而需要适应人们生活和生产需要的种类丰富、各式各样的服务行业,甚至要将政府活动也视为服务。这样的定义就意味着,第三产业就包括了在实际生活中几乎所有的服务性行业。1957 年,克拉克在第三次出版《经济进步的条件》中提出了以“服务性产业”来代替费希尔提出的“第三产业”.之后的一些经济学家在进行产业划分时也沿用了这两套说法,即“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和“农业、工业、服务业”.人们习惯上把产业结构的这种划分称为“三次产业”分类法,并把费希尔和克拉克两位学者视为“三次产业”分类法的创始人。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论》的作者库兹涅兹在这种分类法的基础进一步发展。

  虽然对服务产业分类这个问题上,以上各经济学家持有不一致的看法,但随着理论运用的进一步同化,现在大部分经济学家所理解的服务产业大多是指以下部门:运输仓储和通讯业;批发、零售、餐饮和饭店业;金融、房地产、保险及租赁业;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公共福利和社会生活服务等;公共服务:按照北美国家的分类标准,分成四大经济模块:交通、运输、通讯和公用事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服务业则涵盖了包括电子商务、工程、会计、法律等商务服务,娱乐、美发、家政等个人服务,以及大部分非赢利部门。而 OECD 国家把服务产业分为五大类:第一类包括:金融保险、商务服务和房地产;第二类包括:餐饮、批发零售和旅馆;第三类包括:仓储、运输和通讯;第四类包括:国防和公共管理;第五类包括:科技、卫生、教育和其它社会公共服务。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为了更加适应现代城市发展和现代人需求,而衍生出来的具有高文化含量和高技术含量的服务业。主要包括以下四大类:第一类是基础服务(包括信息服务和通信服务);第二类是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物流、金融、电子商务、批发、农业支撑服务以及咨询和中介等专业服务);第三类是个人消费服务(包括餐饮、住宿、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房地产、旅游、商品零售等);第四类是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基础教育、公共管理服务、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2.2 服务业发展趋势

  2.2.1 全球服务业发展现状

  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在世界经济发展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带动下,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重大转变,由“工业型”逐渐向“服务型”转变,服务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壮大。近年来,服务业逐渐凸显了重要地位,许多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产出比重已经接近 70%,其中以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的服务业发展最为迅猛。服务业凸显了它巨大的潜力,原本这些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水平极高,制造业世界闻名,但现在服务业却成为了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最大的动力和源泉。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发展还处在转型阶段,其产出比重就要小很多,但大部分都超过了 50%,并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随着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国民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力在一、二、三产业中重要性也在不断加大,相对比重也在逐渐变化,主要的特征是,逐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据有关数据显示,2000 年发达国家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的比重达到了 60%至 78%,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的比重也有 45%至 62%,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比重就略微少一些,只有30%至 45%.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关系在转变的过程中也日渐紧密,并在逐步形成互动共赢的机制。全球的制造企业(诸如家电、汽车、计算机等)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企业要进行全球竞争,光靠优质的产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这不仅是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占据优势与持续不断发展的内在潜力。因此,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方面,制造企业在生产的同时,将专业服务外包出去,以追求更好的服务质量,既使制造企业能专心投入研发和生产,又使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得到资金保障;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又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促进其产品质量的提高、服务的优化,从而赢得更多用户的青睐。全球范围内服务贸易正在加速发展,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增幅超过货物贸易,从 1993 年到 2002 年,近 10 年间,全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 9531 亿美元增长到 15455 亿美元和从 9418 亿美元增长到 15701 亿美元,年增长率分别为 5.5%和 5.8%;进出口总额均高于同一时期的货物贸易增长速度。在所有的服务业贸易中,属商务服务类贸易增长速度最快,对整个服务贸易的增长起了重要的带动和影响。

  2.2.2 全球服务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全球服务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历程,尤其是近些年的飞速发展,逐渐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尤其是人力资源在服务业发展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服务业在内部结构升级的过程中,也体现了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转变”,即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从技术含量低的传统服务业向信息、知识、科技含量高的现代服务业转变。全球服务业的中间需求正在逐渐增加,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全球经济分工的不断深化,这迫使服务必须在商品生产体系内部进行展开,促进企业在组织结构方面进行改革。从一定程度上使得生产过程中与信息处理有关的部门职能更加强化,催生了大量新生的服务业,同时也推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如咨询、管理、研发、广告、会计等。一方面,新兴服务业对信息、技术、专业技能、知识的依赖性强,另一方面,依靠不断进步的信息技术,在服务业生产技术“信息化”和“知识化”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服务业的发展也越来越依赖新技术的支持与自主创新。新技术对服务业的依赖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新技术的使用主体主要集中在服务业,企业或个人是新技术的应用者和使用者,为新技术的发明创造者提供了回报;二是新技术推广者也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尤其是从事技术支持和服务的服务业;三是服务业为新技术发展的方向提供指引,新技术使用者不断产生的新的需求与期望是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努力方向,也是新技术所追求的主要目标;四是服务业带动了其他相关行业多种技术间的沟通、交流与借鉴。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