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历史经验
中国农村的社区建设的实践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30 年代的乡村建设。当代最早的中国农村社区建设,是从晏阳初、梁漱溟等一代知识鸿儒的乡村建设实践开始的。晏阳初开始在河北定县启动乡村建设,他认为农村问题可以用 4 个字概括:愚、穷、弱、私。于是,他提出搞 4 种教育:包括文化和艺术的平民教育;生计教育,普及农业科学技术,农民要组织起来办生产合作社;进行卫生教育,建立农村保健制度,保证农民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使每个公民都有公民常识、政治道德、现代民主观念,发展地方民主。这四大教育的核心就是人的教育和培养。晏阳初的定县实验,使得乡村建设在国际上扬名,他个人因此在 1943 年爱因斯坦一起被评为“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十大伟人”.与此同时,梁漱溟在山东邹平成立了乡村建设研究院,他希望在中国固有文化的基础上,借鉴西方新技术,振兴民族新文化。
与此同时,陶行知在南京晓庄的“教育乡建”,卢作孚在重庆北陪的“农业乡建”,以及由外来传教士柏格理及继任者在贵州石门坎的“宗教与科教乡建”等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作为救民救国运动一部分的乡村建设,是中外知识分子非常崇尚推动的社会实践运动。据统计,当时全国共有 600 多个乡村建设团体,共建设有 1000 多个试验区。1937年以后,抗日战争爆发,这些地区多被日军占领,乡村建设运动被迫停止。
1942 年至 1945 年,中国共产党在以延安为中心的边区农村开展大运动:大众教育运动、减租减息运动、互助合作运动、大生产运动、民主选举运动。这些运动带来了边区农村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卫生的全面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进行了土改和合作化运动,对农村社区进行了最大的改造与建设。
3.4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经验
3.4.1 志愿组织牵头的村落社区建设
2001 年,江西省率先在全国开辟第一块农村社区建设试验田,在赣州市宁都等 8 个县、市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试点工作,提出了农村“村落社区建设”的思想。在九江市、景德镇市的瑞金、都昌、浮梁、永丰、上高、万载等 10 个县(市)的 2 万个自然村,开始试行村落社区建设。至 2008 年,全省已有 31545 个自然村开展了农村村落社区建设,占全省178081 个自然村总数的 17.67%.
村落社区建设是江西省农村社区建设的独特类型。其具体做法有:以自然村落为基本单位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以村落中热心村落社区建设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知识分子、老复员军人以及无职党员等为主体的志愿者组成社区志愿者协会,并通过志愿者协会下设的五站负责村落中的公共事务和社会服务,开展各类活动。
江西省的村落社区是聚居在以自然村或中心自然村带分散的小村落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把一个自然村落当做一个社区,一个建制村通常包含 5 至 10 个自然村,甚至更多。江西省的自然村落有以下特点:一是人口以血缘关系聚居,或是世代的大家庭以村落为单位居住,居住在同一自然村的村民世代相依,关系密切;二是自然村内人们的语言、生活习俗相同,消费方式、文化娱乐方式、人际交往方式都有共同的特点,大家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比较统一;三是社区的相互交流与相互服务通常在自然村的群体中,对外则以自然村为单位进行;四是由于村落的自然地域密集以及集体化的影响,以自然村为单位积累和凝聚了各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本。
江西省农村对自然村落有极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村落对村民具有强烈的内聚力和向心力。在村落社区内,居民们互相帮助、情感交流,办理共同事务能够达到高度的一致性。相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使开展社区活动时更易形成合力与凝聚力。
3.4.2 胶南市的村委会建邻里中心
山东省胶南市地处青岛西海岸,是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较好,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农村社区建设具有优良的条件。2006 年,胶南市启动农村社区建设,市政府从财政中拨款 4000 万元,在 51 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在村民委员会的领导下,独具一格的建立了“社区邻里中心”,设立便民服务大厅和便民服务站。中心提供公共管理服务和社会化服务,统一办理和提供农民生产活动的相关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项目。行政管理包括:计划生育、宅基地审批、土地承包、户籍登记、各类证件和证明、组织关系调动、村民自治管理等;公共服务项目包括:涉农补贴的发放、社会救助、新型合作医疗、五保户供养、优抚对象安置、就业培训等。
例如,张家楼镇大泥沟头村的行政管理和便民服务项目一共有 7 类:一是经贸服务。
包括工商注册登记、核发卫生许可、安全生产、内外资项目行政许可、组织机构代码及公共信息卡、劳动力转移及企业招工。二是计划生育。生育审批、流动人口管理、育龄妇女服务。三是社会事业。民政优抚、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核发残疾人证、办理农村五保户手册、办理老年人优待、办理合作医疗、发放补助金。四是村镇建设。农村宅基地审批、建设用地审批、村镇建设、城管监督、矿产资源管理。五是产业服务。农业科技的推广、林业行政许可、水利水产、畜牧兽医、农业机械管理。六是税务登记、契税。七是法律咨询。
他们的便民服务承诺是: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便民、合法、高效的原则,免费代办有关行政许可事项,让村民可以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镇。对承诺的事项在 3~5 个工作日内办理。邻里中心包括党支部、村委会办室、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巡逻警务室、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办公室、图书阅览室、档案室、文体娱乐室、卫生服务站、文化科技综合教室、连锁便民超市和便民服务厅等设施,成为名符其实的邻里中心。
胶南市把农村社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检查,在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进行先行试验。社区建设整合了农村社区资源,使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在社区建设上找到一个综合的平台。在全国来讲,胶南市农村社区建设的做法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3.4.3 重新规划与建设的农村社区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快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快、人民生活收入水平高,当地居民和政府对农村社区的居住环境和经济社会功能有更高的要求。
天津市根据本地区位优势、资源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采取了五种农村社区建设模式。①融入城市型。按照全市总体规划,对环线以内的“城中村”,推行城市化建设和市区化管理。 ②城镇带动型。对 11 个新城、30 个中心镇和其它一般镇的“城中村”、“镇中村”,按照城镇化的标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撤村建居,推进城市化进程。③中心村聚焦型。对产业基础好、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村庄,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规划建设农业功能区、工业功能区、居住功能区、文教娱乐功能区等新型农村社区。④特色村开发型。利用自然与人文资源,建设生态旅游特色村,充分利用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古建筑等文化资源优势,形成一批文化特色村。⑤自然村建设型。对不宜撤并、规划保留的自然村,重点整治村庄综合环境,挖掘资源优势,培育主导产业,增强经济实力。
天津市以这五种方式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把农村社区建设进行了战略性发展的科学分类。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每个村不是明显的适用一种方式。当地政府和村委会在规划建设自然村、中心村、特色村时,充分考虑实际情况,把村庄建设和城市建设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3.4.4 以社区服务为中心的农村社区建设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社区建设中,许多地区都把社区服务明确地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加以强调。各地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速度不一、程度不同、水平不齐,对农村社区服务政策的制定也各有千秋。例如,浙江省制定的《社会福利发展规划 2006-2010》,特别强调发展社区建设要突出社区服务体系,提出“通过构建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健全农村社区基础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老年福利事业,强化社区安全,搞好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教育,使广大农民都能得到基本的公共服务,提高农村地区的福利水平”.上海市在农村社区服务上,在乡镇方面建设三个中心,提倡一个功能:建立乡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完善乡镇政府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
山东省诸城市是全国范围内,最早并全面设计农村社区服务,以县、市为单位连片大面积推广农村社区化服务的地区。诸城市把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结合起来,把农村公共服务改革和社会服务体系建立、农村生产经营方式改革和土地经营制度改革等几个方面同步推进,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为了开展农村社区化服务,将大量的服务职能从村庄转移到社区,使村级组织能够腾出更多的精力抓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村务管理和经济发展。在推进农村社区化服务中,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体现以人为本、服务农民的理念。各村在配合社区社会服务工作的同时,转变工作方式,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300 多项,增加了农村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村级民主管理水平。农村社区化服务满足了农民生产生活的需求,促进了农村和谐文明、社会稳定。
农民群众在享受公共服务、参与社区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文明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有效带动了村容整洁和乡风文明。在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已基本实现了“三清”(清理粪堆、清理垃圾堆、清理柴草堆)“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圈)“五化”(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新气象、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