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社区建设的对策和建议(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9-17 共5716字

  5.4 培育农村社区高素质管理人才

  农村社区建设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强技能的管理人员团队,农村社区建设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因此,对农村社区现有管理队伍进行培训,通过多种途径吸纳储备人才是农村社区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培育农村社区管理人才。通过农村社区管理人才培训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以农村社区对农民进行职业教育的现有培训体系为基础,结合远程教育或网络教育,建立起农村社区管理人才的教育网络。加强农村社区与高校或地方党校的合作,成立农村社区管理人才培训基地,对农村社区管理服务人员的职业素质、服务技能、服务规程等进行教育培训,提高社区管理人员素质。通过专门的培训考核,可实行持证上岗、竞争上岗。对有志于农村社区建设的农民进行知识技能培训,为农村社区建设的持续运转储备人才。

  二、鼓励大学生到农村社区工作。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参与到农村社区建设上来,尤其是促进本土大学生回乡工作。当地部门可出台相应制度与政策,如大学生在农村社区工作一定年限后在考研、考公务员等方面享有优惠政策,立志长期从事农村社区管理的人员可享有奖励制度与政策。当地政府可结合实际每年推出一定数量的农村社区管理岗位,向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进行公开招聘,激励大学生参与到农村工作,为农村社区建设充实新鲜血液。

  三、推行农村社区志愿者服务。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树立起到农村社区服务的光荣精神,为农村社区志愿者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参与农村社区建设是每个公民的社会责任,农村社区志愿者应该享有更高的社会荣誉和社会地位。鼓励社会成员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尤其是有公共管理工作经验的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教师、医生或离退休人员。农村社区要为志愿者服务社区扫清障碍,如志愿者可在服务的农村社区申请农村宅基地等。农村社区可根据本地特点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出台一些切实可行的志愿者激励措施。

  5.5 突破思维定势,创新农村社区管理体制

  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创新过程中,应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治理理论以及各国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成功的经验,在重新定位社区内外各类组织的职、责、权边界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网络管理体系。这就需要农村社区建设的参与主体职能优化,从而发挥最大的整合优势。

  社区党支部应该承担监督村民自治的各项工作是否符合法律规范,作为乡镇党委和政府的派出机构,由乡镇任命,并由乡镇负责工作经费。政府应与村委会建立合作机制,在理顺自身职能的前提下将少数职能下沉到农村社区,如税收、计生及公安等部门。农村社区应成立独立的社会性服务组织,向社区提供公共服务产品,如供水供电供气、农业技术推广、学校、医疗中心等等。此外,培育农民协会、农村经济合作社等各类服务于农民的中介组织。农村社区内部小范围的公共事务,可以鼓励农民自主结盟,通过村民自治解决。社区内创办的便民、利民服务网点,可以通过承包租赁的方式由个人或私营企业来具体经营,通过市场调节,促进农村社区健康快速的发展。

  要一改传统的政府主导模式,积极促进农村社区内政府机构、社区自治组织、社区中介组织、村企、村民之间的民主协商,合作治理社区公共事务,从村民实际需求出发,构建农村社区民主协商规则。以此为基础,提高农民对农村社区建设的参与程度,通过沟通交流让农民有能力持续参与社区事务,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发挥市场竞争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社区建设的效率。政府可以酌情把部分公共事业承包给私营企业,政府只负责确定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标准,并监督承包合同的执行。这样做,可以为私营经济发展腾出空间,又可以缩小政府规模、节约成本、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5.6 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一、更新思想观念,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应着力于全面教育,更新思想观念,加强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质。通过办理文化补习班和扫盲班,尤其要帮助青少年和妇女学习知识。建立农村社区图书馆,收集各类图书,供村民在农闲时阅读,使整个农村社区形成深厚的文化氛围。此外还可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清楚自己的合法权益,树立维权意识,推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二、发挥民间公益组织作用,增强乡村凝聚力。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集体化的解体,我国乡村的凝聚力逐渐减弱。因此,农村社区建设在增强乡村凝聚力上显得格外重要。

  对此,可以发挥各种民间公益组织的作用,如老年协会、妇女协会等,开发公益性活动,唤醒农村社区的集体意识,培养农民的本土归属感。可以定期组织老年人集中开会、聊天谈心,开展适合老年人的娱乐活动等。这样可以充实老年人精神生活,使其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获,而且能够使老人之间,以及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起来。农闲时可组织妇女学习维权知识、初级文化和妇幼保健知识,同时可以协助农村社区搞好计划生育工作。

  三、开展农村社区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精神生活。社区文化在农村社区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种文艺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改善村民的精神面貌,丰富村民的日常生活,满足村民的精神需求。另外,村民也可以利用文艺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改变不良的社会风气,移风易俗。同时,可以组建乡村文艺队,吸收文艺特长人员,开展文艺活动,活跃农村社区文化生活。

  四、让科学思想占领农村社区文化阵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革命力量,是实现人类全部希望的根本所在。因此,农村社区应引导农民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自觉地同形形色色、愚昧无知的封建迷信作斗争。大力宣传科学思想,让社区村民树立科学意识,使之远离各种封建迷信,从而扫除各种陈规陋习。特别是农村社会以及家庭生活方面,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闲暇观、消费观,让科学思想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5.7 加强农村社区环境治理 提高农民生活条件

  农村社区环境问题的外部原因是城市的污染转移和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内部原因是农村生产、生活活动。在治理农村社区环境问题上,政府应从管制性向引导性的角色转变,利用经济刺激、经济补偿等手段来使农民自愿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要让农民充分感受到由于环境保护带来的经济利益。要注重农村社区环境卫生的公众参与,农民是保护农村环境的主体,没有农民的参与就没有农村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因此,要实行环境信息公开化,体现农民的环境知情权、批评权,通过公开相关信息,借助公众舆论和公众监督,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制造者施加压力,促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要加强农村社区的环境规划,打破城乡生态对峙的旧观念,将城市和农村环境作为一个系统,统一规划,统一部署,以扭转城乡相互污染和转嫁污染的现象。对污染物进行集中收集、集中处理及循环利用,以最少的治理投入取得最好的治理成效。利用城市现有的环保机构向农村延伸,逐步向农村社区配备有技术、懂业务的环保人员,同时实施城乡一体化领导,实现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并相互协调,达到城乡共同努力,协调发展。

  要实现农村社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就必须加大对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发达国家的环境治理经验表明,要控制环境恶化的趋势,环保投放须达到 GDP 的 1.5%[28],而我国环保投入远远低于这个比例,致使有限的投入产生的效果不显着,农村环境进一步恶化。可以通过由政府资金投入和农户各自承担一定的比例,来鼓励农户建立沼气池、生态果园,达到农户、自然环境、社会和谐。也应加强企业行为与相关政策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的有机结合,使企业参与到政府的资金投入与政策实施中来。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