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公共危机和网络舆论相关概念的界定与分析(2)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9-06 共525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舆情控制研究
【第2部分】 公共危机和网络舆论相关概念的界定与分析
【第3部分】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论监管的必要性
【第4部分】我国政府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第5部分】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论监管的对策
【第6部分】公共危机事件网络公众舆情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2)内容复杂多样。网络舆论就内容而言是非常复杂而多样的,其涉及的话题,从国家大事到平民生活,从政治到经济、军事、教育、科技文化,可以说无所不包、无所不及。网络舆论的这一特点是由网络传播的特点决定的。在现代技术条件下,网络可以快速汇总、储存巨量的信息,它所拥有的超文本和超链接功能使其可以将数量巨大、并且以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不同形式的信息呈现在社会公众面前,并允许社会公众自主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因此,各种思想观点:正确的与错误的,先进的与落后的,积极的与消极的等等,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呈现、生存。

  (3)负面性、非理性化的现象严重。由于当代社会经济结构不平衡,社会体制在改革进步中有着多种不可避免的矛盾,问题与弊端在社会的进步中慢慢呈现出来。部分民众对于生活或工作等条件要求得不到预期期望,这部分群体往往以失业人群、弱势群体、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群为主,同时信访部门等疏通民意渠道有着种种局限性及不便利性,导致该群体无法找到发泄内心不满的渠道,互联网便成为了其发表消极言论的平台。这些网络舆论往往带有非理性化的色彩,具有消极性、负面性,更有甚者会夸大其词,表现出较为极端的舆论倾向,引起社会的不满甚至于动荡。

  (4)治理难度大。网络舆论作为诸多网民意愿的综合体,在各项意见达不到统一指向时,舆论风向标往往会有“跟风现象”,迎合大众心理的舆论一般会占有数量优势。

  在这里,勒庞的观点值得我们引起注意:占有数量的优势,并不代表这些舆论的价值取向就是正确的。当片面的甚至于错误的网络舆论占了上峰,理性的言论则会受到打压,形成了“马太效应”①,从而导致了网络舆论的畸形发展,更给危机事件发生后错误舆论的平息消解带来更多的困难。

  3 网络舆论的衍变过程分析

  任何一例公共危机事件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从产生到终灭的过程,与此相伴随,网络舆论的衍变也会经历一个过程。虽然相对于不同的公共危机事件来讲,这个过程可能有长有短,但一般都要经历形成期、积蓄期、高潮期、消解期四个阶段。

  互联网作为网民对公共话题或事件发表看法的平台,是网络舆论的生成空间。任何公共话题或事件,只要对网民具备了足够的吸引力,都会促使网络舆论碎片化的形成。

  网络舆论的产生“首先是由分散的、彼此之间没有什么联系或很少联系的个人意见开始的,表现为个人对某一现实问题、事件、人物的看法。在此阶段个人意见是以自发的形式出现的,呈现出个人意志和观念的单独活动方式”[13].萌芽期的网络舆论,其表现形式大多为一种网民潜在的初步思想、想法。此时,网民对舆论对象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和全面,舆论环境无法提供足够多的舆论材料佐证网民的看法,因此,初生期的网络舆论属于一种片面的、感性的认识。在网络舆论形成的萌芽阶段,如果同时具备了三个要素,则拥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即话题或事件“晒在”民众面前有了焦点;网民对话题或事件有了足够的认识;政府对话题或事件作出了响应与价值态度判断。话题或事件的焦点能否继续延伸放大,直接关系到网络舆论是否有进一步延伸的可能。一旦网络舆论的导火索被引燃,网民的观点就会呈现爆发式涌现。此时,由于观点的指向性尚不能完全统一,因此,网络舆论还处于初步形成阶段。

  公共危机事件的网络舆情形成后,通过舆论环境的酝酿发酵,网民的情绪进一步得到加强,网络舆论进入到积蓄期。该过程中,如果有主导网络舆论的政府责任人、舆论对象或意见领袖等介入,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络舆论发展强度和速度,甚至决定着网络舆论的走向。在社会上有着较高影响力的精英人群,或是在舆论对象中既扮演旁观者,又跻身其中的网民,往往能够在舆论事件中充当“意见领袖”的角色,他们对事件发展的主动参与意识较强、影响力度较大,发表见解的能力水平较高,借助互联网平台表达意见,往往能够左右网络舆论的发展。其中,意见领袖在舆论积蓄期中往往扮演着非常重要的推动角色。他们对舆论的介入,往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发“圈子内”或局部性网民态度的共鸣和支持。网络舆情发展至积蓄期,公共危机事件会在互联网上引起网民较高的关注,危机事件开始陆续被刊登至媒体平台的头版头条和网页的显赫位置之中,网民关注度不断增加,舆论生态环境开始变化更迭,舆论对象自身也发生着态势变化,加速了网络上各种舆论在积聚期的相互碰撞、交流和融合,构成了网络舆论积蓄期的基本形态,此时网民的舆论指向已有初步目标。此时,政府相关部门的介入,必须拥有足够使网民信服的理由与证据,否则将会适得其反。

  在网络舆论的形成期和积蓄期,网络舆论呈现出上下波动的一种态势,如果此时有新的舆论信息或舆论对象介入,这种态势将会从上下波动的波状状态转为直线攀升的、不可回调的趋势,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论就从积蓄期转化至高潮期。在高涨期中,网络舆论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显着特征:一是网民关注度急剧增加,对事件关注的网民数量攀升,关注的焦点也开始聚焦;网民自发产生的舆论数量增加,若干种主流意见呼之欲出;传统媒体开始跟进报道,网络舆论的传播渠道由线转化成面;出现相关政府管理部门或危机事件相关方回应等。这一阶段也是网民与社会公众情绪波动最大,最容易发表极端言论、做出极端行为的阶段。不少敌对势力或别有用心者往往会在该阶段利用民众的麻痹、盲从心理,发布不可靠消息、不实消息,甚至于是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的言论,形成“火上浇油”的态势,在主流媒体权威信息缺位的情况下,以更快的速度扩散,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网络舆论的高潮期,是政府最需集中精力应对处理的阶段,也是最难以控制协调、难以有效引导民意的阶段。政府在舆论高潮期中能否树立权威、能否正确高效地应对不良舆论,让良性舆论扩音,直接影响着社会秩序走向。

  随着网络舆论的高潮期的延续,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对相关危机事件进行了处理和解释,社会秩序就会从受危机影响的失常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公众对危机事件的关注度逐渐衰减,直到最终危机事件的舆论传播基本消解终止,这是网络舆论消解期的良性或正常趋势之一。还有另一种若干消解的方式,即为新的公共危机事件发生,舆论重心发生了偏移,使得舆论逐渐降温;公共危机事件当事人态势发生了变化,使得危机事件主体责任人消亡,舆论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也会自然消解。但总体来说,政府都应在消解期中汲取经验,反思责任,力求避免新一轮的公共危机事件重复发生。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