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论监管的必要性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9-06 共4145字

  二 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论监管的必要性

  舆论在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非常特殊的作用。这种作用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网络舆论是社会公众借助于网络媒体对个人的情绪、意见、建议和要求等的表达,其中,既有理性的呼吁,也有非理性的宣泄;既有合理的诉求,也有非分的要求。如果放任其自由发展,很容易引发社会公共网络舆论危机,破坏正常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损害社会公众的利益,威胁公共安全,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强化政府对网络舆论的监控,以政府约束的方式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的监督、约束和控制,维护和确保网络舆论的安全,是十分必要的。

  (一) 对网络舆论进行监管是政府实施社会管理职能的需要

  从政府的层面上讲,强化对网络舆论的监管是政府实施社会管理职能的需要。所谓政府职能是指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在依据法律法规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及其他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所应当承担的职责和应当发挥的功能的总称。政府对社会进行管理,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舆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舆论进行管理是政府实施整个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在任何社会或任何国家,政府都会对社会舆论进行必要的监控和干预,这是其履行自己的职责,发挥其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体现。

  在西方国家,政府对公共舆论进行管理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美国学者凯斯·桑斯坦认为,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和民主的多元化,政府对媒体进行干预并营造一个多元化的舆论环境,不仅具有合法性,而且也具有必要性。在西方国家,公共舆论管理一直被视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并通过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的建设,不断强化政府公共舆论管理职能的实施。如美国不仅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内容非常广泛而又细致的法律,对互联网进行依法管理,对网络舆论进行严格的约束和干预,而且,借助于现代先进的技术对互联网上的内容进行分级和过滤,对执法人员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从技术上强化对舆论的监控。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弘扬主流舆论,防止有害舆论的滋生和蔓延,对社会公共舆论进行有效的引导,这是我国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2006 年 8 月,中共中央宣传部编辑出版的《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一书中指出:新闻舆论工作的宏观管理,就是从党、国家的工作大局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遵循党的方针政策,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对新闻宣传工作实行组织、协调和监管,积极支持和发展正确健康的舆论,坚决抵制和克服消极有害的舆论,保证正确舆论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是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从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出,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舆论的管理工作,把对社会舆论的管理视为我们党和政府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极大地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拓展了信息传播的空间,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有可能通过互联网等现代媒介,在极短的时间内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特别是在社会公共危机事件爆发的背景下,全社会关注的目光都会集中在某一社会热点问题上,借助于互联网信息快速传播的优势,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网络舆论的浪潮。如果政府对此听之任之,或者应对不当,负面的舆论就可能会滋生并迅速蔓延,从而引发一定程度或一定范围的网络舆论危机,进而引发思想和社会秩序的紊乱,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增强舆论管理的意识,提升舆论管理的水平,强化对舆论特别是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论的监管,完善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职能,是互联网时代对我国政府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

  (二) 对网络舆论进行监管是确保网络舆论安全的需要

  从网络舆论自身的层面上讲,对网络舆论进行监管是确保网络舆论安全的需要。网络舆论的安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就内容上来看,网络舆论所传播的信息是客观真实的,是健康有益的;另一方面,就后果和社会作用来看,网络舆论是有利于保持社会和谐与稳定,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上述两种状态,不可能自发的形成。

  如果没有外在因素的制约和干预,任凭网络舆论自身的自由发展,很容易引发网络舆论的紊乱状态,甚至引发网络舆论危机。这是因为:

  一方面,网络舆论的内容是非常复杂的。网络舆论就其内容而言,具有复杂性和海量性的特点,其所包含的信息,数量巨大,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各种信息通过网络平台而相互交织、相互碰撞、相互影响。网络为社会公众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情绪、态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任何一个人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通过网络,以虚拟的身份畅所欲言,自由地表达自己对社会问题、公共事件、政府决策、社会公众人物的言行的观点和态度。因此,网络信息往往是包罗万象、五花八门、无所不有的,各种思想观点、价值观念、生活准则、情绪心理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由于相关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和不完善,导致网络舆论是鱼龙混杂的,其中既有真实的、正确的信息,也有虚假的、错误的信息;既有积极的、有益的信息,也有消极的,甚至有害的信息;既有正面的信息,也有反面的,甚至反动的信息。要清除舆论中有害的信息,保证舆论的清净与健康,必须强化政府对网络舆论的监管。

  另一方面,网络舆论的社会作用是双重的。网络舆论就其社会作用而言,具有两重性。网络舆论对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网络舆论为实现社会公众的政治参与权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网络政治参与具有快速、直接、广泛、交互等特点,社会公众可以通过网络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进行评判,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些看法、意见和建议经过网络平台的交互作用而形成为一股强大的网络舆论合力,影响某一事件的发展和结局,最终影响政府的决策;网络舆论为实现社会公众的社会监督权提供了一种新的形式,公众可以借助网络随时了解国家事务和政府工作的状态并就此发表自己的意见,促使政府及其成员严于律己、恪尽职守,减少和防止腐败现象。网络舆论对于社会的发展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一些网民利用网络进行“人肉搜索”,披露别人的隐私,制造和传播谣言进行人身攻击,造成一部分社会公众名誉权和隐私权受损;一些企业利用网络舆论对别的企业及其产品进行诋毁,使其利益受损;一些网民和网站为了追求私利,利用网络传播迷信、色情信息,造成精神污染;一些人利用网络发泄对社会的不满,煽动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引发思想混乱。总之,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要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减少甚至消除其消极的影响,必须对之进行有效的监管。

  (三) 对网络舆论进行监管是保持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需要

  从社会的层面上讲,对网络舆论进行监管是保持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需要。网络舆论既有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的一面,同时也隐含着引发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各种潜在的危险:

  首先,网络谣言的传播,影响社会的稳定。网络舆论中既有客观真实的信息,也夹杂着谣言等虚假的信息。谣言是一种人为制造和传播的、无法得到确认并会带来一定恶果的虚假信息。谣言虽然在任何社会都是存在的,但因其传播范围大小的不同,其社会影响力是不同的。在现代社会,借助于网络平台,谣言可以在短时间内大范围的传播,从而产生极大的社会影响。谣言是通过影响人的心理进而左右人的行为而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当某种谣言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并被人接受之后,就会引发社会公众的恐慌心理,这种心理会引发人们非理性的行为,干扰正常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例如,2007 年的“蕉癌”事件中,人们听信“吃香蕉会致癌”的谣言,对香蕉望而生畏,导致海南香蕉大量积压,收购价格大幅下降,给蕉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给海南香蕉产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再如,2011 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后,“中国沿海受到污染,未来食盐将大幅涨价”的谣言在网上迅速传播,引发了全国范围的食盐抢购风潮,导致全国范围内出现“盐荒”,许多商店、超市食盐断货,影响了全国的经济秩序与社会秩序的健康良性发展。

  其次,网络舆论引发公共事件的连锁反应,深化社会公共危机。网络舆论具有“蝴蝶效应”,一件普通的小事,在网络作用场中会产生巨大的连锁反应,引发越来越多的相关者的关注,触发其类似的利益需求,使事件不断扩展和延伸,由小事演变成大事。例如,2008 年 11 月 3 日发生的重庆出租车司机罢运事件,本来只是重庆出租车司机小规模的抗议事件,当有人把相关的情况散布到互联网上之后,引起了全国各地的民众特别是出租车司机的关注,短时间内全国多省市相继发生了出租车罢运事件,一件区域性的小事演变成了全国性的大事。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类似的情形经常会发生。某地抢购某物品,一旦网络舆论介入此事,便很容易形成全国性的抢购风潮。网络舆论的放大效应,扩大了事件波及的范围,增加了事件的严重性,深化了公共危机的程度,增加了政府应对危机、保持社会稳定的难度。

  再次,网络舆论被敌对势力所利用,严重威胁国家安全。舆论虽然不具有行政命令那样的强制力,但其所蕴含的能量是十分巨大的。在互联网时代,舆论的社会作用日益显现和扩张,舆论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一股无形而又巨大的合力,对政府决策,政党、政治人物的命运,政权更迭,施加巨大的影响。正因为如此,舆论已经成为当前国际斗争的一项重要工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势力越来越把舆论视作一把利器,借助于舆论这只“看不见的手”,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之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运用强大的宣传机器,采用散布谣言、歪曲事实、制造虚假新闻等伎俩,欺骗国际社会,利用各种媒体连篇累牍地对米勒舍维奇和萨达姆进行“妖魔化”的宣传,为发动战争制造舆论,并最终颠覆了米勒舍维奇政权和萨达姆政权。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舆论在一些国家煽动不满情绪,鼓动民众游行示威,围攻政府机关,造成这些国家政局动荡、政权更替、社会动乱。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些国家频频上演的“街头政治”和“颜色革命”是外部势力发动的舆论战的必然结果。上述事实警示我们,舆论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安危和生死存亡。防止敌对势力利用舆论制造事端,保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必须强化政府对网络舆论的监管。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