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及重要性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4-08 共252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模式探讨
【第2部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研究绪论
【第3部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及重要性
【第4部分】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第5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国际经验
【第6部分】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模式
【第7部分】大学生健康教育模式优化结论与参考文献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及重要性

  2.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2.1.1 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的一个概念。进入 21 世纪以来,人们对于健康的含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就不仅仅指体质好,身体上无疾病的状态了,健康学家们又重新的定义了健康的内涵,把心理健康纳入了新健康的定义中去了,心理健康作为新世纪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同生理健康同样重要,据医学家测定,良好的心态能促进人体分泌更多有益的激素,能增强体质的抗病能力,促进人体健康长寿。

  目前,学者对心理健康的定义较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尽管学者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心理健康进行界定,并且对心理健康理解也各有不同。但到目前为止,各国的心理学家基本达成一种共鸣,那就是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的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的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经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2.1.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

  当代教育的趋势是启发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素质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开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并在全国各地大中小学范围内开展,而且心理素质教育活动开展的目的、内容、形式和方式等差不多相同,提出的形式却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心理卫生的教育,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等,这些提法形式的不同,实际上说明了不同的学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不同见解。从 1994 年中共中央发表的重要文件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1999 年 6 月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文件可以看出,各大高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任务都在文件中得到了不同的解释。这项我们展示了心理教育在学校中开展的内涵。

  总而言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手段就是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等发展的趋势,采用一系列方法,由此可见我们若是想实现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工程首要的就是实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良好的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我们国家政府的重视,而且变成了我们重要的研究课题,各个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政府的号召,纷纷开展一系列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青年大学生是社会当中有较高知识层次的群体,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前途,也关系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2.2.1 变化的社会需要适应变化的个体

  改革开放明显地加快了社会变迁速度,随着生活方式日益不断地更新,也使人们对环境的各种不适应感、失败感和恐惧感等负面情绪增加了。面对着沉重的压力和心理负荷,人是最容易罹患各种各样的心理上的疾病。由于大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及人生观形成最为重要的时期,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实践上的意义。

  2.2.2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

  就大学的教学过程而言,高等教育在教育的任务、对象和内容等方面有着与基础教育不同的显着特点:它的任务就在于使大学生受到教育和培养从而成为能够独立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的主体。在大学教学过程中一直贯穿着三个特点:鲜明的专业目的性,也可以说职业倾向性;在对大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与独立性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逐渐的把科学研究引进到教学过程当中。

  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专业技能,还要是人格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所以,健康的心理素质也是高等教育的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2.3 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不单单是社会历史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他更是是大学生个体成长过程的内在要求。

  (一)、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预防心理疾病

  前面已经谈及到的,大学生中心理疾病的种类和范围都很多很大,而且心理健康和不健康两者是相对的。其实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暂时的心理失常,如敏感、烦恼,胆怯、多疑、焦虑、恐惧等,一般不需要特殊的处理方案,学生如果能够了解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对自我有正确的认识后一般这些情况都能通过自我调节而消减,应该不会产生一直连续的影响。但如果学生表现为智力障碍、意志障碍、情感障碍和人格障碍等严重问题,就会使学生不能正常接受正确的学校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师生、同学的关系紧张并且不能正常有序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这个时候就需要有关心理教育工作的干涉和援助,比如说进行心理咨询及生理等方面治疗调节,才可能彻底把症患消除。如果病情进一步恶化,就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理扭曲和精神病,例如说以癔病、神经衰弱等为主要表现症状的各种神经官能症。这种情况一般需要有关的专门精神卫生机构进行及时的治疗。

  (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减少心身疾病

  身心疾病是主要由心理因素所引起的一种躯体上的病症,这种病症的症状是生理性的,可是其产生却并没有直接的生理上的病因。心理病因的患者往往是经历过情绪上的某种压力,长期的焦虑和紧张,特别是气愤和恼怒,其他的还有忧虑无望、焦虑、挫折感等原因。大学生正处在人体发育的高峰期,由于生理发育的作用,情绪一般都很不稳定,假使个体心理机制若不健全,那么意志控制力就会比较差。在这一阶段如果不能对不良情绪进行有效的控制,就会容易造成心身疾病。

  大量的医学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结果证明,任何药物都不能代替积极的心理对身心健康的良好作用。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可以减轻和减少许多大学生的心身疾病的发生情况。

  (三)、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现实的、有特色的个人是人格的体现,它是人类经由社会化从而获得的,同时具有内在统一性和相对稳定性的个人特征性质的结构,它也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综合。大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学生有健康的心理机制及健全的人格,因为它是一个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只有确保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坚定的意志、高度的注意力、浓厚的兴趣、良好的品德它才能良好的进行下去。

  但是由于青年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从而会影响健康人格的形成。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