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保定市街道景观建设的社会背景。
中国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后越来越稳定,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许多其他行业的进步,人们在丰衣足食后对生活质量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居住环境成为受到普遍关注的话题。纵观中国的发展史,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背后更是国人为建造美好家园的奋斗史,人们根据当时的民俗建造自己的房屋,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风格展现。
保定到现在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从十七世纪开始直到二十世纪中期新中国的成立,保定一直都是河北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两度成为河北省的省会,直到现在,保定直隶总督署仍然是到保定的游客必去的景点之一。保定作为一座古城的同时也是河北省第一文物大市,由于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保定现存有很多的省级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对保定的文化特色研究将会有很重要的意义[36].
在对保定市街道历史的调查过程中大量查阅了保定市地名办公室编制地名的资料,并进行了统计,从中可以发现北市区原有的老城区共旧有街道 60 条左右,巷子约有 55 条。北市区有街道 55 条,巷子 48 条。这些街道和巷子张柔进驻保定并重建保定城(元太祖 22 年),到二十世纪初期,形成的保定历史的反映[1].每条街道或小巷胡同都描绘着保定古城历史的真实写照,都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悠远内涵[2].所以古城保定历史的沧桑,也可以通过这些街道、巷子的名称本身得到印证,例如帅府巷子、元宝巷子、秀水巷子、公德巷子、撒珠巷子、相府巷子、唐家巷子等。这些特殊又朴实的街道名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很多古城保定历史文化,因为有历史才会有内涵,这些街道都是保定悠久历史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强有力的佐证。而且通过了解这些街道的发展历史就可以得到很多保定城市发展的线索[37],例如西大街从商业中心到普通街区的转变;裕华路因总督署的进驻而产生的改变等等,这些不仅仅是街道本身的历史,也是保定发展的见证。作为明清时期首府的历史文化的体现,历史在保定这块并不辽阔的地域,留给了后人很多值得学习的文化精髓。
自古保定的商业格局就是以东、西大街为中心的商业模式,但是这种格局开始改变是在裕华路的打通之后开始的,裕华路的打通直接在地理位置上促近了西郊地区商业的兴起,这成为了打破保定古老商业模式的主要原因[38].东、西大街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逐渐由商业中心转变成了现在的普通街道。2003 年保定市聘请了许多专家、学者一起研讨,对西大街进行了统一规划,在保护与修复方面各自提出了建议。保定近三十年来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瞠目[39],但在一座座宏伟靓丽的高楼拔地而起的同时也显现除了一些问题:当我们提到保定时想不到直隶总督、莲花池、古钟楼,就像我们在提到北京的第一印象也不会是方方正正的四合院[40],各色各样的街巷;提起苏州时首先想到的不再是灰墙白瓦、流水人家,而是城区出现的像深圳一样的工业区。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很多地域、很多城市逐渐在一味追求发展的时候迷失了自己的文化与历史,城市与城市之间盲目模仿、越来越走向趋同的现象让人胆战心惊。
保定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别具一格的地域特色,同时作为旅游城市之一,保定市的街道景观也成为了展示历史文化与地域特色的载体,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41].保定市的街道景观作为城市整体风貌的展示窗口,应是建立在保定地域特色的基础上,提取文化元素,综合考虑地域特色与时代发展的结合,从而营造出符合保定的地域景观,使保定的可认知性与市民的归属感得到提升,更好的展现保定整体的城市魅力[42].
1.1.2 国外地域特色相关研究。
通过研究其他国家在地域特色方面的发展趋势发现,他们的侧重点主要放在城市本乡特色景观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以及城市的整体形象设计方面。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早在 20 世纪中旬,其对自然风景区以及人文特色较强的道路景观等在规划方面已经提出了一系列严格的设计及评估要求,在城市的整体规划以及景观细部表现等方面都比国内起步早,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内容。
美国在相关的道路规划中提出,道路的规划设计要综合考虑到道路沿线的自然风貌、历史文化、娱乐休闲等资源,并且道路的规划设计要体现道路的可记忆性、独特性、原始性和完整性,最后要通过各项资源之间的一致性、变化性来对道路景观的效果进行评价。随着环保在国际上地位的逐步提升,西方国家开始将环保作为一项评估标准纳入到景观设计过程中,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甚至制订了一系列的法律,以法律的不可动摇性将环保标准固定在景观设计过程中,使两者不可分离[43,44]来对景观设计做了规范的同时也在客观上大大推进了景观设计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景观设计的浪潮中来,各种新的设计理念不断提出,涉及到的方向也越来越广泛。如从城市整体形象着手的有:美国的凯文·林奇(Kevin Lynch),他在1960 年出版的《城市意象》[3](The Image of the City)一书中,他强调了城市可识别性的重要性,并总结概括出城市意象的五点构成要素-路径(Path)、边界(Edge)、区域(District)、节点(Node)、标志物(Landmark),提出了一种在城市尺度处理视觉形态的方法。《城市形态》中也讲到人们认识城市最简单的形式就是通过城市本身地域特色的体现来感知的,这也说明了地域特色对于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所在,我们应该加以重视[4].
在小尺度上分析景观的构成要素的文章有:卢原信义的《街道美学》[5],他提出应该由浅至深的发觉建筑平面的布局形成,并探索在设计中的视觉秩序的规律,在此之上分析街道的美学特征及形成规律。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6]中也讲到街道促进了人们的社会交往,可以让人在空间的散步、游戏、驻足中互相交流并欣赏运用周围的物质环境,应该在这一角度来研究和评价城市中公共空间的物质性。尽管欧美各国的具体条件与中国有很大不同,但书中所讨论的问题是世界性的,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当代的城市设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着作里提出的原理和方法都对怎样塑造城市的景观特色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1.1.3 国内地域特色相关研究。
相对于西方国家尤其是发达多家,我们国家在景观设计方面的起步较晚[7],但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一大批其他事业的发展,随着国人审美标准的逐渐提高,我国的景观事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45]批具有远见的学者在园林景观建设这一领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而且国内针对城市景观特色的研究近几年也逐渐增多对街道景观规划特色方面的相关研究也有极大的借鉴性。
(1)关于街道的整体规划方面进行的一些研究在进行街道的规划设计时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街道的功能性,不同的街道类型在功能上的区分应该明确,而且考虑到街道特殊的网状结构,可以把城市联系在一起,这也使街道成为游客了解城市的第一入口,所以应该将地域特色融入到街道景观中[46]计中应该考虑地域性,地域因素的影响因子有很多,其中包含有生态气候属性与地理环境,这两种属性是一个地区特有的特征,不受外界条件影响而变化。因此可以说地域因素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属性[47,48]域因素的重要性,大到城市的地形、水体对街道规划设计的影响,小到地域性气候对当地植物的属性以及存活率的直接影响。
王琛在《城市景观地域性回归与重构设计研究》[8]一文中讲到地域性景观的设计不能只是一个风格和流派的展现,而应该更多的表现其基于地域性的创造,这种创造思路才能使城市在全球化进程中免于特色匮乏以及生态恶化的双重危机。
高原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研究》[9]中提到街道景观设计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从年轻人、未成年人、成年人这些人群中又可以交织出多少种的情况需求,街道景观建设应该更注重的是关于人文化社会科学方面的理论。
秦晴在《城市街道景观的视觉评价应用研究》[10]文章中通过对西安市长安路小寨十字路口至南门路段的具体分析以及视觉景观评价,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城市街道景观随着道路的走向呈点状、线状和面状分布,这就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街道景观序列。要重视景观的秩序性在街道景观营建中的起到的重要作用,对其合理有秩序的安排,这样街道才能更好的发挥美化城市的作用并体现出地域特色。因此,街道景观序列性的建立应该是兴趣点(即道路节点景观)、方向系统(即道路线性景观)、背景景观(道路景观界面)的有机结合[7].街道在线性景观的设计上主要采用自由、流畅的线条,体现一种流动的美感。在人流较为集中的街道区域,则对曲线又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考虑,减小景观的尺度,以符合人的景观感知尺度。并指出城市原有的地域景观的资源,应该在规划设计中通过切实可行的规划设计工作使其得到有效的保护,并且要在景观营建的工程中注意对衰落的或者是被认为破坏的景观资源进行保护以及适当的维修,以求最大限度的保留当地的传统历史风貌[23,24].另外,文章中还点明,在城市地域性景观的营建过程中,抽取元素符号是很重要的一个途径,需要抽取的内容主要包括:基地周围的环境、基地本身的形式、以及地域的自然条件、地域文化特征四个方面。通过自己的理解将这些元素符号应用到设计表达中才可以创造出适宜当地的自然条件并且优美而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才可以使城市的地域性得到延续和发展[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