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城市化不断的加快,城市公园逐步过去的封闭式公园改为开放式城市公共绿地。在各地城市规划设计与旧城改造的推动下,城市公园正经历着其本身文化、形式、使用功能、使用人群不断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城市公园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传统城市公园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和使用者转变的情况,并且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种种矛盾与问题[1].在注重生态环境、社会功能和经济效益共同发展的今天,如何通过“与时俱进”的改造把传统的公园的文化传承的同时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公园共同存在着设施老化、景观风貌不佳、场地破败等问题,与新形势下的都市休闲生活不能相互融合,城市公园的改造成为当下的景观园林设计的焦点[2].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活在城市的人们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和对生活品质的需求发生重大的变化,同时对城市公园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城市公园的功能也需要随之变动,这对城市公园的改造提出硬性的要求[3],随着我国老龄化的逐步加深,我国己经开始步入老龄化的社会,市民闲暇时间不断增多,对城市公园、郊野绿地、城市广场的需求也同时相应增加,公园原有的场地、设施已无法满足更多使用者的需求。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多元化的设计风格已经成为新型公园的必备条件,在对原有公园进行改造时需要在遵循原有的地形地貌的基础之上,进行改造设计,现代公园设计经常引用大量的新型素材用于公园的内部组织和建设,例如:园路铺装、建筑小品、景观节点、路灯、地灯等成为一种设计趋势,而原有的城市公园它们缺少这些靓丽的素材,但它们承载着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而新时代的城市文化也在悄然的生成。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城市公园是指公众浏览、观赏、休憩,开展户外科普、文体及健身等活动,向社会开放,有较完善的设施及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4],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也是市民休闲、娱乐、锻炼、交往等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场所[5].城市公园的功能应该随着一座城市的发展而进行改建升级不断满足更多使用者的使用诉求以,我国进入到城市化较快的阶段,新建公园日益增多,新建公园需要与建成已久的公园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共同为城市更好的服务。
而我国较多建成已久的城市公园现有的景观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景观性已经不完整,使用功能也不够完善不能满足更多元化社会使用人群的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园内部的特色文化也逐渐丧失[6].因此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改造与更新,满足游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提升整体游赏环境,实现传统园林有序转变,城市公园改造首先能满足更多使用者的使用诉求,其次能为城市的景观风貌中一条靓丽的风景线,也是一座城市的魅力之所在,最后城市公园的改造能效改善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并且改变局部小气候,我国正处于工业转型的阶段,在工业生产发展中严重的污染了城市的整体环境,北方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较为严重,因此公园承接这改善生态效益这一重任,它关乎一座城市的生存和发展。这些公园往往建成年代已久,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植物群落,但缺乏科学的配置和有效的管理维护,公园整体的生态效益无法得到充分发挥[7].除了生态在其他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问题体现,例如:年代久远后大门口变得的破败,路面铺装严重恶化,城市的城市化程度提高公园停车场急需扩建,人流的逐渐增加导致的垃圾增多不能及时清理,林下裸露陆地面积过多没有及时绿化等问题,通过研究使用现状提出改造意见进而来解决公园存在的问题,在改造的同时必须要注意公园文化以及地方文化传承,如何把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是就是公园改造的意义所在。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1.3.1 国外相关研究
世界造园已经 6000 多年的历史,公园是近一二百年产生的。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工业盲目建设,破坏了自然生态。1843 年英国利物浦动用税收建造了公众可免费使用的伯肯海德,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正式诞生[8],城市公园诞生后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变革,例如造园风格的转变、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确立、城市公园运动、林荫大道的建设等,为城市绿地系统的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使得居民对城市公园形成了初步的认识[9],19 世纪大多数西方城市公园,都是以田园风格模式为主,到 19 世纪末,公共公园的田园风格逐渐被中心对称的几何布局所取代,一些欧美国家针对 60--70 年代出现的在城市中心区衰败的现象进行了整治,同时对城市公园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造和更新。
当时欧美地区城市公园的主要改造方法和措施有:(1)对城市中的一些工业场地和衰败的地段以及生态薄弱的地段首先进行生态景观设计,对大型的工业区的工业设施进行现状保留,经过重新设计和改造把原有衰败的景象和设施改造成为景观节点,对土壤板结化和生态破坏严重的地区进行换土和植物种植,恢复土地的利用,恢复土地之后,对以前的旧址进行公园设计和开敞绿色空间设计,把原有地段的环境和风貌进行改造设计和利用。(2)加强滨水景观和生态环境的改造设计,把原在滨水地区的企业和工厂进行搬迁,整治滨水区的污染源头,然后对滨水景观进行生态营建,把景观和生态相结合,种植水生植物把滨水地区的环境进行恢复,最后把设计与自然相结合,做出滨水景观绿地公园,利用滨水的舒适性,建设滨水游步道,滨水休闲空间吸引更多的游人[10].许多美国城市也发展了中心区滨水公园,设计有吸引力的公共场地,加强水体与建筑的联系,将滨水作为公共开放的空间,创造老少皆宜舒适的空间环境。
1.3.2 国内相关研究
中国城市公园的发展是从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国家侵占中国的领土,在中国各地设置租借,而帝国主义国家的入侵者在租借内开始修建娱乐休闲设施,其中包括公园绿地,当时的公园对我国那个阶段的造园风格起到了一定的影响的作用。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和当时的民主主义人士共同学习西方田园城市公园,相继在国内开展建设孕育出了一批城市公园,如广州的越秀公园,南京的玄武湖公园,汕头的中山公园、北平的中央公园(现中山公园)等,这些公园大多或原有的风景名胜改建,或古典园林或参照欧洲公园的风格新建和扩建这个时期,我国城市公园发展缓慢,规划设计基本停留于模仿阶段,公园虽然数量少,但已有了展览厅、茶馆、弈棋室、照相馆、小卖店、音乐台、运动场等设施,初步具有了一些适合本国活动内容和中西混杂的公园[11].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各项城市建设受到重视,其中城市公园在各地纷纷建设[12],逐渐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活动的场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中国进一步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十年来,城市公园,居住区公园,街旁绿地等公园绿地不断丰富城市内的绿地系统[13],公园类型也不断增多,而且能够不断的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14].
1.4 研究目标、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本论文拟从城市公园的使用现状切入,针对城市公园的使用情况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景观的构成要素进行改造分析,以竞秀公园为例结合其周围的环境和其现有的地貌地况,使得提出的改造意见有具体的意义和可操作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了解城市公园的发展,学习城市公园的改造方法和原则分析国内外城市公园改造的成功案例例如:重庆枇杷山公园改建,美国的宪法公园的改造等,从中吸取改造成功的亮点,如何解决公园现有的使用问题,使得公园的使用功能更加丰富,更加能贴近使用者的生活[15].
(2)对 POE 系统法进行研究。
(3)对竞秀公园进行使用现状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有:
a.公园的道路系统的使用状况。
b.植物的养护管理c.公园的公共设施的使用状况
d.公园的林下空间的使用状况
e.公园的商业活动区的发展状况[16]
f.公园地被的生长状况
g.公园的文化和历史性建筑(园亭,园桥,花架)的使用状况等。
(4)从现状调查的成果中分析竞秀公园存在的现状问题,结合当今城市公园的改造方法对竞秀公园提出相应的改造意见。
1.4.3 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通过查阅资料及对保定竞秀公园的实地考察,总结城市公园的使用现状。(2)根据竞秀公园的区位特点及现状存在的问题总结出相应的城市公园改造的理论识 ,并且对主要的使用功能详细的分析。(3)采用改造意见的征询方式从居民使用者的使用过程总结其公园存在的问题,把自己分析出来的问题与居民使用者反应出来的意见相互对比结合。
1.5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可行性分析
1.5.1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查阅:查阅资料,搜集与公园改造各项规范和指标及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2)比较研究:通过研究改造过的城市公园比较现在没有改造过的城市公园。(3)现场考察法:选定即将改造的城市公园对现场进行方案研究。(4)问卷调查法:对使用公园的人群进行,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人群问卷调查,总结出城市公园内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居民对景观方面最主要的需求,从而总结出能最大程度满足低收入人群对居住景观要求的设计理论[17].(5)总结归纳:根据以上搜集的资料和现场调查的结果,归纳提城市公园的使用现状和改造方向。(6)实践验证:将理论研究应用于实践之中,结合对保定竞秀公园使用现状,使抽象的理论更具现实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