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模式是我国可持续发展原则中"控制人口、节约土地"的实施手段,将产业、人口、农业规模化集中,使城乡空间融为一体,统筹规划,不仅缩短了空间距离,加强了内部各种能量的流通,达到能源高效利用,并在整体上减少了土地的使用面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单位产值.
(2)农村城市互利,资源耦合共享多年以来,我国的城乡系统在资源利用方面,城市对资源利用效率高效,自利性比乡村更强,更具有竞争性.但是在生态维持方面,乡村的自利性远大于城市,乡村在城乡系统生态维护上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为寻求城乡空间的系统共生,重要条件就是使系统内部的互利性强于自利性.城1补充实现合作".城乡空间系统不是单纯的超越城市和乡村的行政界线,而是城乡之间通过竞争合作、互惠互利,从而获得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理想状态.在城乡空间景观系统中,乡村在为城市提供农产品等物质保障的同时,也为城市提供着精神保障.乡村文化和特色文化为城市的精神文明增添了色彩和趣味性,增添城乡景观的多样性.城市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增加了乡村的教育、卫生等事业的保障.
(3)区域协调发展,空间统一部署在以往的城乡空间景观规划建设中,地区受行政管理的约束,往往只能在自己的行政管辖区内进行建设,这种局限性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受到破坏,景观的延续性在行政边界戛然而止,有效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小区域具有特色而大区域杂乱无章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我国城乡空间景观的整体性和发展性.区域协调发展,空间统一部署的规划思想力图打破行政管理界限,在城乡景观规划设计中以区域为单位,或以资源分布为依据,或以特色发展为依据,或以产业构成为依据,形成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培育区域重要特色,增加多种能量交流的有机循环系统.在城乡景观规划中,以整体性原则为指导,注重单元间的连接和联系,在进行村镇设计、水利水系设计、景观风貌设计等规划时,以区域为单元,整合统筹,综合规划,注重区域的整体协调,实现良好的整体效果.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思路是在小范围内进行对比,在大范围内保持统一协调.在小的范围内部,通过多种表现形式和载体,形成景观的多样化.而在一定的较大的范围内,只有将景观意象统一起来,才能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景观形象,塑造品牌和特色.
(4)可持续永发展,构建生态景观吴良铺先生指出,只有人工构成部分(Architecture of man)和自然构成部分(Architecture of nature)两者综合在一起,包括城市的人工构成部分和自然构成部分,才形成人类的居住环境[40].而自然构成部分是人工构成部分的基础和根本,要想发展城乡空间,首先必须保证自然构成部分的可持续发展.城乡景观规划是以维护生态系统,保护生态体系为基本的.在规划建设中,首先要遵循自然优先的原则,保护生态资源,维护生态体系,顺应自然规律.人类的任何活动都不能违背自然长久以来形成的生态规律,才能实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质是寻求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新途径、新方法,以确保城乡空间持久发展.
(5)继承传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广袤的土地上有不同的地形地貌,居住着五十六个民族,随着时间的流逝,积累沉淀下来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有三秦文化、巴蜀文化、燕赵文化、三晋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楚文化等历史文化,有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儒家文化等传统文化,也有草原文化、西域文化、雪域文化等地域文化,当然,也包括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类型丰富多彩,各具特色,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都应继续传承下去.文化保护是人类和城乡全面发展的要求.每个城市和乡村都留有历史和痕迹,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护城市和乡村的记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文明程度逐步提升,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也就越来越重要.我国《城市规划法》中规定,编制城市规划应注意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文化是时间的痕迹,是宝贵的资源,在城乡规划和建设中,保护好前人留给世人的珍贵"遗产",是尊重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最好方式.
(6)未来发展多元,弹性规划空间弹性规划理论的提出背景有三个:第一是全球经济和社会背景的挑战,包括近年来发生的全球气候变化、西方经济危机、社会矛盾加剧的挑战;第二城乡规划基本功能是应对不确定性,需要不断寻找新的规划方法来应对;三是是城乡发展的不确定性日益突出.
城乡空间亦是如此,面对未来发展的众多不确定性和发展方向的多元性,城乡空间景观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是承受.外部环境出现某些较小的变化时,现有的城乡空间本身受到的影响很小,或者由于自身有一定的可承受性,可以进行自身消化,不用进行大的调整;第二是弹性.当外部环境变化较大,对城乡空间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因系统自身可以进行小的变化来缓解影响造成的损害,通过内部结构或模式的调整,弹性地解决了外来的影响;第三是再造.外部环境变化巨大,城乡空间自身不能完全承受其造成的影响,但有能力再造新的城乡空间,在新的环境中继续良好的发展.
城乡空间弹性共生规划基于系统的自我演进,而不是规划定终身.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城乡空间的规划也是不断发生改变的.不能因为害怕工作的复杂和行政等各方面的压力而将空间规划固定,止步不前.
3.2.2 城乡景观共生的原则
(1)尊重自然的原则城乡的自然环境是城乡赖以生存的基础,又往往是城乡发展的限制因素.城乡的地形地貌、水源容量、地址分布状态、植被条件以及气候特征等因素,都是影响城乡空间景观非常重要的限制性条件.可持续的城乡空间景观发展,应综合考虑城乡功能,并在此前提下,慎重考虑保护和利用这些自然条件.宜山则山,宜水则水,宜建则筑,宜林则植.
(2)以人为本的原则认识城乡的主体,营造城乡空间景观的目的在于有利于人的工作、方便人的生活.因此,城乡空间景观一定是以人的需求为最终目标.在人与城市的关系问题上,是努力营造适宜人类生活的城乡,还是改变人的意志去适应机器般的城乡,这是我们考虑城乡空间的原点.以人为本的原则应该客观地反映在规划设计的各个层面上.在区域规划中,应该统筹安排好各类自然、环境、物质、财富、社会资源和空间领域,为城乡发展创造尽可能好的外部环境和互动系统.在总体规划中,在安排各种功能区域、城市基础设施布局以及城乡公共设施的布局方面,要以方便人的活动为前提.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各种颜色的控制线、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以及各种技术指标,也一定是以最大限度的创造适宜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目标的.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应当组织好各种流线,安排好各类场地,解决各类功能问题,充分体现环境对人的关怀.
(3)适度高效的原则"适度"的概念是针对"过度"概念而提出来的,凡事都应该有个度,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事物就发生了变化.城乡空间景观的发展由于前瞻性的要求,对很多问题的考虑都应该有一定的超前性.为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步伐,城乡空间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必须考虑并且不断变化的因素,科学合理地判断发展趋势和预测发展规模,适度开发,避免"假大空"发展,是城乡空间发展的重要原则."高效"是一个经济的概念.城乡各部门的经济活动和代谢过程是城乡生存与发展的活力与命脉,也是搞好城乡可持续发展规划的物质基础.因此,城乡的各种物质空间的布局应充分考虑好他们的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使城乡各种活动高效运作.高效的城乡交通系统,高效的能源供应系统,高效的公共服务系统,高效的生活保障系统等,这一系列高效率系统形成高效率的城乡系统.
(4)复合共生的原则由于城乡空间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巨系统,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结构复杂,处理好系统的内部运转系统和内在联系,是保证整个巨系统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城乡系统包括了城乡的生态系统、社会系统、文化系统、经济系统和物质循环系统等,各个子系统内部还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在城乡空间景观系统中,包含了生态环境因素、文化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各个子系统和因素除了保持内部的良性循环,之间的关系应是复合共生、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是城乡空间巨系统稳定、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按照系统论的原理,系统中任一构成单元发生变化,都会引起系统整体的变化.所以,城乡空间景观发展有必要综合考虑构成单元的独立属性和构成模式,保证复合共生关系,从而确保系统整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3.3 城乡空间景观共生的内容
在城乡空间这一巨大共生系统中,共生单元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情况.按照系统构成的基本内容可分为人类与环境两大单元.环境又可以分为生态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次单元,按照区域行政差异又可分为城市与乡村两个次单元.城乡内部的各因素也可作为共生单元,如景观、文化、生态、商业等.
本文将城乡空间景观共生分为生态环境共生、文化环境共生、社会共生、绿地景观共生、产业共生、城乡布局共生和基础设施共生七个方面,涵盖了城乡空间的景观、文化、经济、生态等多个方面.
生态环境共生是城乡发展的基础,文化环境共生是景观内涵的表现,社会共生是社会进步的前提,绿地景观共生很好地约束了城乡无限制的蔓延,产业共生是城乡内部互动的动力,城乡布局共生是外在表现,基础设施共生是城乡统筹的必要条件.七个子系统的各自内部及之间的共生促进城乡空间景观这一巨系统的整体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