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乡村旅游景观研究
4.1 乡村旅游景观面临的困境
4.1.1 生态景观保护意识薄弱
意识决定行为,我们现在的人类大多是只顾自己利益,只顾眼前利益,求快速发展而忽略环境保护,这样使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导致一些极具地方特色的物种的灭绝,还会使当地的环境遭破坏[18].有时时候会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例如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盲目兴建大量成本低,但对环境严重污染的小造纸厂、小锅炉、小化工厂等项目,使当地的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水被污染,土地被污染,大气也被污染,这些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更有甚者造成了当地百姓的饮水困难,甚而有的造成人畜中毒死亡[19].归根结底还是意识问题,只有广大人民的环保意识提高了,才有可能使生态环境得以平衡,才有可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4.1.2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不和谐
这种情况在人文和自然景观都非常丰富的地区较为常见,在山海关境内,大大小小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景点星罗棋布,但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之间没有取得很好的协调,导致景观看起来生硬,也许是规划者之间没有很好的沟通吧。图4-1 和图 4-2 也是如今乡村景观的不和谐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很普遍。乡村旅游景观的风格规划与建筑风格规划一样,也要使不同景观之间取得协调。
4.1.3 盲目"城市化"倾向严重
近年来,乡村社区的经济结构多元化、生产技术现代化、乡村布局规模化、生活方式舒适化和乡村作风文明化,这些都充分表明乡村已处于城市化进程。
然而,在乡村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景观受城市影响很大,模仿大城市、建筑欧式化、大钢雕、大马路、毫无特色可言。这说明,乡村景观也正在高速"城市化",这里的"城市化"是指盲目的照搬城市的大型景观元素,盲目的讲排场。而这些都标志着乡村景观的倒退:乡村固有的乡土风貌和文化景观受到了破坏,使乡村原有的秀丽景观荡然无存,建设后的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相比,有许多雷同之处,丧失了乡土特色,许多乡村景观建设中淡化了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其原因在于缺乏因地制宜地规划[20].
4.1.4 景观连续性差,整体布局欠佳
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过分的偏重城市建设,城市形象建设,以致城区的生态景观与与外围区域生态景观缺乏良好的连续性及过渡,尚未成为有机整体,这不仅影响城市生态网架的形成及整体生态效益的发挥,也影响了"城市-乡村"生态景观的点一线一面有机结合和连续过渡,自然生态景观的建设过程没有得到很好的尊重[21].
随着人工斑块不断扩张,使自然板块受到了极大冲击。在陆地上表现在绿地支离破碎,绿化带变成了断带,既不能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又使动植物丧失了赖以生存的家园。河流水系方面也同样是如此,堤岸硬化、截弯取直,使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河流生态系统也因此受到破坏。我们建设的乡村旅游景观也是注重"点"而忽视"线"和"面",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景点,只注重景点范围内的建设而忽视了周围环境的利用和塑造。
4.1.5 旅游规划单一,乡土特色丧失
从乡村旅游景观方面讲,在一些农业旅游区开发中,把原有的农村当作"白纸",根本不考虑其所处的环境状况,规划和建设时采用"标准化".例如某些地方建设了"地中海风情村"、"异域风情村"等所谓国际化特色的旅游区。它们在田间铺设宽阔的混凝土硬化路,树林被砍掉,河道被裁直,给充满野趣和自然气息的河岸做了混凝土护坡。这种千篇一律的建设方式,使得乡村的旅游景观变得平庸无味,破坏了具有地域特色和自然特色的乡村景观,造成乡土特色的丧失。
就乡村旅游发展项目来看,这些年,各地大量重复建设观光园、农家乐,这种单一模式已经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在这种单一化的发展模式下,很自然将农村建设为城市的"休闲后花园",忽略对当地农业景观特质性的开发和利用[22].这些都使得当地旅游景观对人们的吸引力大大的减小了。
4.1.6 追求短期利益, 产业结构失衡
之所以说追求短期利益,主要表现为我们经常是片面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忽视对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的开发,强调短期内获得所谓的高收益[23].这些做法实际上是对原生态文化和民间资源的价值缺乏认识, 势必会造成资源浪费和流失。中国地表特征千差万别, 民俗风情丰富多彩, 但相对成功的乡村旅游品牌却很少。
伴随着乡村旅游开发的升温, 旅游投资和建设具有一定的随意性、盲目性和重复性, 开发偏重需求弹性低的餐饮和游览, 多数景区停留在低层次的观光旅游层面,乡村旅游产品结构简单。另一方面许多经营者对乡村旅游开发认识不足, 简单认为通过开发现有农田、湖泊、果园等便能建成一个乡村旅游区, 忽视了乡村旅游地其他方面的规划建设, 例如旅游基础设施、卫生环境以及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等;从而导致景区建设落后, 游客满意度不高, 同时也破坏了乡村优美的自然环境[24].
4.2 乡村旅游景观发展建设的机遇
4.2.1 现代农业经济高速发展
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还存在大量的问题:水利,机械等农业设施不完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差;农民靠天吃饭,防灾抗灾能力差;生产投入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在升高;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导致劳动力短缺;所有这些都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阻碍力量[25].
我们不要放弃,要从中看到机遇,寻求机遇,随着我国农业振兴计划的全面开展,政府在农业经济的方方面面都在逐年加大扶持力度,这也有力地推进了农业经济前进的步伐,让农村人民看到了希望[26].乡村固有的自然景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要高于城市,而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以及一些人文景观,正是"十二五"时期加快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天然优势。
4.2.2 绿色生态旅游迅速兴起
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使人类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绿色与生态消费席卷全世界。人类对自身生存方式、发展模式的思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的多,于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应运而生[27].而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和渗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28].绿色旅游中融入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入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绿色旅游是以认识自然、保护自然、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为前提的,是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价值的综合体现,它需要经营者和旅游者共同提高环保意识[29].
从"绿色"和"生态"的角度来看,理想条件下的乡村旅游景观应该是,既能够提供我们所需的农产品;也能够满足游客需求和维护生态环境;还要尽可能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提升地区影响力和吸引力。现代的乡村旅游景观,不仅要满足第一层次的需求,同时还要注重对后两个层次功能的开发和利用。所以,绿色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合理发展对乡村旅游景观的建设是极其必要的。
4.2.3 生态农业景观快速建立
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生态农业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它也是强调生产价值和观赏价值并存,是一种非常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景观也是一个比较新、比较热的话题,它是一种特殊的农业景观。
桑基鱼塘就是一种小型的生态农业景观,池中养鱼、池埂种桑,一种综合养鱼方式就此诞生了。其原理和过程见图 4-3,从种桑开始,通过养蚕而结束于养鱼的生产循环,构成了桑、蚕、鱼三者之间密切的关系,形成池埂种桑、桑叶养蚕、蚕茧缫、蚕沙、蚕蛹、缫丝废水养鱼、鱼粪等泥肥肥桑的比较完整的能量流系统。桑基鱼塘其也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见图 4-4.这种生态农业模式得到国内外许多专家人士和游客的肯定,也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大笔财富。
这些年,生态农业景观发展建设的速度之快令人惊讶,目前已经建成的生态农业景观主要有:自然生态景观、生态种植景观、生态养殖景观、田园生态景观、科普教育类农业生态景观、农业生态园景观等等。这些都为乡村旅游景观的开发建设提带来了良好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