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樱桃沟乡村景观规划实践应用(3)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1-05 共677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乡村特色景观的营造研究
【第2部分】乡村景观吸引力提升策略分析绪论
【第3部分】乡村景观设计基础理论及相关概念
【第4部分】乡村景观发展研究
【第5部分】乡村景观吸引力研究
【第6部分】 樱桃沟乡村景观规划实践应用
【第7部分】乡村特有景观的建设探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3)历史文化的运用。

  ①静心园:景点意境取自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堂里,弹琴复长啸。森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表达隐者的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意境和闲时的生活情趣,隐者心境在这里脱离喧嚣尘世得以沉静,故名为静心园。利用植物造景,并配以古朴的小品,如石凳、小桌,游客可在此休憩、喝茶,享受休闲、宁静的时光。

  ②太极养生园:作为整个区域的涵养核心区,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太极"理念。

  园区依照太极八卦形式布置,设有太极养生别墅,太极广场及其它体闲养生设施。太极养生园以太极文化影响养生者,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养生理念,以使游客达到净化内心,静心养性的目的。

  (2)对乡土元素的保护和表达。

  樱桃沟所处地区具备重要的人文特征,有大量的人文景观,但是缺乏系统的保护和发扬。追求文化上的隐喻与象征,通过空间以及细部的处理,表现当地乡村特有的场所精神,达到一种可识别、可印象的景观。

  1)民俗文化的保护和表达。

  ①樱桃沟所在地区原是佛教文化圣地,综合沟域高低起伏的地形和植物特点,营造了佛、儒、道三种独特文化相结合的意境氛围,例如"伟人足迹"展示儒家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的思想,从而产生了三种不同文化形式共同存在的范围。斜坡上种植成片的竹林,和台源上种植的松树、柏树相映生辉,正好符合了儒家"故内省而不改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的高贵品质;道路两旁的求学浮雕墙,再次使得该景观节点的文化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②御道风情:借助村庄内的原有古御道,深挖当地自身文化的特征,吸纳古遗址文化、樱桃文化、生态农村文化多种文化内涵,还原成为一条自然人文互融的文化展示廊道。

  2)建筑。

  在民俗体验区中重点展现当地"望峪民俗文化",充分显示山海关山区村庄的特色与淳朴的民风,是现代化的山海关村落文化的代表。对原民居建筑的颜色、形态和风格进行了保留,作为重要的游览体验区,加以宣传民俗文化的壁画、民俗文化展示广场等,使游人对当地的民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景区内部分公共设施建筑、小品,如小卖、坐凳等,采用了现代材料建造,外形上仿自然古朴风格,延续当地传统的建筑风貌。雕塑等艺术小品烘托场地的质朴、景观的氛围,再现人与自然的交流。现代人们又企盼着亲近自然,返璞归真成为了时尚,所以设计中尽量减少现代化风格的建筑和使用大面积硬质铺装。在"森林山寨"中,利用石材等建筑材料,建设具有标志性的建筑群,整体上形成森林山寨。

  3)植物。

  樱桃沟域,顾名思义,樱桃是当地的一大乡土特色植物,依托樱桃种植良好基础和优势,规划了樱桃人文区、樱桃采摘区及大片的观光游览区域,并将樱桃产业以及樱桃采摘等有机融合,使游人对当地的樱桃种植特色有了充分的了解,也使樱桃沟内花木扶疏,景致清幽,樱桃成为了独具特色的一大景观,打造特色的田园风光。

  除此之外,植物配置方面运用了北方当地特有的植物种类。樱桃沟域内植被类型丰富,树种主要有油松、侧柏、栋树、山杨等40余种,囊括了乔木、灌木、藤蔓类和地被类等多样植物类型,涉及各个科属,运用这些当地植物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景观效果,运用丁香等芳香类植物,充分调动各个感官。对乡土植物的运用,不但能更好的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环境,有利于成活,便于后期养护,而且节约了景观建设的经济成本。

  (3)景观的功能性和生态化。

  1)核心生态保护区。

  道路尽量采用游步道;在核心保护区的外围有农业种植和旅游开发基本,但是在南部地形起伏变化较小的区域内进行,规划采用一定宽度的保护地带作为缓冲,用以保护植被、水体和地质,避免水土流失。

  2)村镇建设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在此范围内,对用地规模、用地项目、建筑密度和建筑风格等要严格控制;服务设施的建筑物宜矮不宜高;建筑规模宜小不宜大。对此范围内出现的农耕地要进行生产结构调整,应由一般农产品生产向旅游产品转换。

  3)农田保护区。

  借助大规模农田的景观,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产业,通过人类生产活动有目的地进行生态建设,如土壤培肥工程、防护林营造、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等,保护集中的樱桃园地和农田斑块。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来保护当地樱桃园地和农田生态体系。

  4)建设生态绿道。

  京沈高速以南,以大石河支流为主体构成湿地景观区内,建设以"绿色乡村,养生田园"为主题的生态绿道。河边实施生态修复,恢复生态多样性,乔、灌、草组成具有垂直分层的植被滞水区,保护景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水体保护和整治。

  樱桃沟境内水体以大石河和燕塞湖为主,生活污水的排放要做统一处理;对种养殖业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废水,要进行科学处理,并进行循环利用;加强非传统水源利用,即对雨水、再生水和中水等的利用。在居民点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区域进行雨污分离,在雨水管路系统末端设置雨水收集池,污水经过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可用于灌溉农田等;使用非再生水的果园、菜地、农田等地方,应采用喷灌、微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通过沟域生态环境保护,以保护为核心,遏制生态环境破坏,减轻自然灾害;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4)强化景观资源旅游市场的开发。

  1)多条游览路线的设计。

  樱桃沟域内共规划了5条旅游路线,分别是:时令水果采摘游、乡村生活体验游、传统文化寻觅游、山野林地体闲游、乐水体闲观光游。

  2)特色旅游项目。

  开发不同主题的旅游项目,包括采摘体验、观光农业、科普教育等,吸引游人的驻足。

  ①观光度假村:依托原有河流和浓茂的树丛建造具有生态特点的田园农庄。以温馨简朴的乡间客房,独具特色的农家饭菜,游客可在此耕作、采摘,闻鸡鸣狗吠、听鸟啼蛙唱、田间耕耘、禽畜喂养等活动来吸引广大的都市游客。

  ②艺术创作基地:结合龙山艺术家创作营建设,进一步完善画室、展室等基地的基础设施工程,使该地具备基本的旅游接待能力,真正成为艺术爱好者创作写生的乐土、名家成功成名的骚站。在该区域规划设计一处艺术展馆,为艺术品展示提供良好的平台。

  ③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以各个时代生产工具、古代丝织品、粮票、农业宣传画等各类展品形成鲜明的系列和特色。对广大游客和中小学生开展环保教育和科普教育,体现观光农业园的科普教育功能。

  3)旅游商品开发①绿色食品类樱桃沟域良好生态环境中生长着无污染、无公害的可食物,可加工并出售绿色食品,如樱桃、桃、多种蔬菜等。

  ②旅游纪念品类利用本区多产的各类樱桃开发出一些具有自己特色的旅游纪念、图片、画册等,通过介绍使游客对景区有了系统的了解,还起到了对外宣传的广告作用。

  4)采用电子智能化旅游管理为了能更好的迎合科技时代的进步,方便游客进行快捷出游,景区进行高效管理,创新性的设计将数字化概念引入景区进行电子平台管理。在景区内建设开展"乡村智能旅游":一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三大系统,即智能旅游公共服务系统、智能旅游政务管理系统、智能旅游营销系统;四个智能旅游应用项目,分别是智能微景、智能景区、智能酒店、智能旅行社等,旅游者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

  5. 2. 5本节结语

  本节通过对具体实地案例的分析,更进一步的详述了景观吸引力的提升做法,达到乡村景观吸引力的提升目的,使景观更富文化性,美观性、整体性、生态性和旅游可开发价值。樱桃沟域内蕴藏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充分发挥当地依山磅水的地理优势,采用借景、对景、障景的手法,配置以植物、艺术小品进行造景,充分调动游人的各个感官,以点带面,步移景异,营造美的意境;联系我国古代文人的诗句和传统文化艺术,给景观空间增添诗意与精神理念,游客在从中观赏更耐人寻味。在景观营造的过程中,借鉴传统园林的造景手法,注重保护樱桃沟景观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注重景观的经济效益。樱桃沟以山海关独特的山野丛林、典型的农业文化和良好的生态资源为主体,以樱桃观光采摘为核心,以体闲养生为特色,以体验游憩为方式,具有体闲、养生、体验、禅学、运动等多功能的樱桃沟景观风貌区,是山海关地域特色旅游精品线之一。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