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公园无障碍设计的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1-05 共591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无障碍城市公园的建设探究
【第2部分】障碍设计在公园环境中的运用绪论
【第3部分】国内外无障碍设计研究综述
【第4部分】我国公园无障碍设计分析
【第5部分】公园无障碍设计的原则与措施研究
【第6部分】 公园无障碍设计的对策
【第7部分】无障碍公园的实例研究
【第8部分】服务弱势群体的无障碍公园设计结论与参考文献

  4.3 公园无障碍设计的对策

  4.3.1 无障碍设施

  针对残障者不同的的需求,对公园无障碍设施的设计也采用不同的对策,笔者对准各残障人士的障碍类型,分别从出入口、园路、建筑、小品设施、植物种植和标识信息几方面探究应对策略。

  (1)出入口
  
  ①视觉障碍者公园出入口的检票通道与售票窗口前应设置提示盲道,并与人行道上的行进盲道连通;对于免费开放的公园,但凡设有入口的地方都应设置提示盲道;检票通道与售票窗口前应设有盲文说明的标识牌,且有提示盲道的铺设;公园的出入口地段设置全园地图或导游图,并在其旁设置盲文导游图或触摸式发声地图,盲文导游图前留有一定的场地且铺设提示盲道。

  ②肢体残障者出入口宽度不应低于 1200mm,内外应有集散广场空间,供乘轮椅者或其他游人的停留和集散,出入口地面应平缓防滑,有高差时,应设置缘石坡道[66];售票公园的售票处应设置低位售票窗口和低位问讯处,检票通道处应至少设置一个无障碍检票通道,宽度不小于 1100mm;出入口处的导游图上应有全园无障碍设施的位置,较大型公园或旅游景点出入口处的游客服务中心应有低位服务台、存包处及轮椅以供租借。

  ③听觉言语障碍患者听觉言语障碍者与健康人并无太大差别,他们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获取信息,对于出入口处的全园地图或导游图,除了配置图像文字外还应有声音的提示。

  ④老年人笔者对老年人的界定为可在园内自由活动的个体,因此公园的出入口只要无太大高差均能满足老年人游憩需求。
  
  (2)园路
  
  ①视觉障碍者当园路宽度大于 3000mm 应铺设盲道;园路通往园内主要景点时应设置提示盲道,与行进盲道相连通,此时设置醒目的盲道诱导牌;园路中如有台阶、坡道和障碍物时,在距其 250mm~500mm 处设置提示盲道;园内的主干路上,如有机动车通行应设置音响信号设施;园内设有水景的地方,在距水体 250mm~500mm 处应设置提示盲道,且设置栏杆扶手等防护装置;为保证视觉障碍者在园内安全行走,除了铺设盲道外还应注意安全扶手的设置;园路可通过色彩的对比或材料的变换来进行铺装,对弱视障碍者进行提示和引导。
  
  ②肢体障碍者园内主要道路及场地铺装材料应保证防滑,且尽可能平坦无高差或凹凸现象,不易积水;如园路有高差时,应同时设有台阶和坡道,无法设置坡道时,应设有相应的辅助设施或另外单设供轮椅使用者通行的路径;高差较小的地段,则用坡面过渡即可;当园内设置的园桥入口处与地面有高差时,应设置坡度不大于 1:20 的坡道;对于园内景观或其他需求要设置坡度较大拱桥时,需在拱桥旁设置供障碍者或老年人通行的途径;公园内供游览、通行的主园路宽度应大于 1500mm,保证步行者和轮椅使用者交错通过;对于园路或场地避免选择嵌草、嵌石铺装方法或大量卵石材料拼嵌,防止其对肢体障碍者造成阻碍;在人行道的入口处应设置缘石坡道。

  ③听觉言语障碍患者听觉言语障碍者对园路基本没有太大要求。

  ④老年人园路避免设有台阶,如有高差需设有坡度不大于 1:20 的坡道;园路或场地铺装选择防滑材质;对于水景处的道路应设置安全扶手。

  (3)建筑
  
  ①视觉障碍者公园建筑入口处台阶和坡道及其他设施前 250mm~500mm 处应设置提示盲道;入口处有盲文说明牌,介绍该建筑的作用与功能,说明牌前应有提示盲道;园中如设有餐厅及茶座应配备有盲文餐单;园中厕所内应有安全扶手[67].

  ②肢体残障者公园建筑的入口需台阶和坡道同时设计,以便不同需求的人进行使用;当建筑入口高差太大或因场地限制无法设置台阶和坡道时,应选择升降平台装置进行替代;古典园林建筑不是入口的高差较大就是建筑周围的环境较为局促,在不便设置固定的无障碍坡道时,可设置移动式的木坡道;建筑入口处平台应平缓防滑且不易积水,保证平台的宽度不小于 1500mm;园内的公共厕所应设置无障碍厕位或设置无障碍厕所;公园中如设有餐厅或茶座要求设有无障碍餐位。

  ③听觉言语障碍患者公园建筑入口前应配有图像文字或音响设施对其进行介绍;对于建筑前的标识牌应保证易懂且准确无误。听觉言语障碍者与健康人并无太大差别,所以一般的公园设施都能满足其需求,但是他们在获取信息方面不免会存在障碍,因此,园内设计警示和禁止的信息或声音时,应配有图像文字作为提示,如在播放声音时,应通过闪烁信号灯或浮动的文字来提醒听觉障碍者的注意。还有园内的标识系统应易懂、准确无误,在园内的服务中心不仅设置文字电话,还应有懂手语的服务人员,在其困难时予以帮助。

  ④老年人园内建筑出入口如有高差,需设置较缓台阶和坡道,且设置安全扶手;园内标识应易懂、清晰准确,便于他们识别。

  (4)小品设施
  
  ①视觉障碍者公园内的小品不宜放在园路中间,且位置安排应保证视觉患者通行和使用;园内服务类的小品设施前 250mm~500mm 处应设置提示盲道和盲文提示标识;在人流量较大的地段,服务性小品设施周围设有栏杆扶手;装饰性的公园小品应设计简洁,且在路边或广场中的小品避免出现尖锐的棱角,保障视觉患者的安全。

  ②肢体残障者休息座椅处的路面铺装应平坦且无高差或凹凸,在座椅旁设置比例不少于座椅10%的轮椅停留位置;服务性质的小品如饮水器、洗手池、垃圾桶和公用电话等,其中至少有一个进行低位操作设计;供休息的小品如座椅、坐凳或桌子的设计尺寸应符合肢体残疾者使用;公园绿地如设置观演区,如若观演区的座椅为固定式时要考虑设置轮椅席位,若采用移动式座椅时则只需将疏散出入口地段的座椅收起,供轮椅者使用;观演区的无障碍通道设施则需要根据场地的大小和性质因地制宜,进行相应的设置。

  ③听觉言语障碍患者听觉言语障碍者与健全人的尺寸基本无异,因此对休息类的小品设施尺寸和装饰性的小品均无大要求;服务性的小品设施周围设置醒目的信号文字或声音系统进行提示,应设置文字电话;且园内应安排懂手语的服务人员。

  ④老年人对座椅、坐凳等休息类小品应注意设计尺寸和材料的选用,且尽量多设置些休息设施;在为老年人设计座椅时也要进行详细的考虑,据 John James 的观察结果,在日常聚集中,由 2 人组成的“小群”达到了 74%.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中所谓的“小群生态”.[68]如考虑到“小群生态”和 “个人空间距离”,对于较长的园椅的设置一般以满足 3-4 人就座为佳。[69]保证装饰性小品设施表面平滑无棱角。
  
  (5)植物
  
  ①视觉障碍者视觉障碍者感受植物的方式基本是通过触摸,植物旁应设置盲文或语音介绍标识。

  ②肢体残障者对于肢体障碍尤其是轮椅使用者来说,应在轮椅方便到达的广场或路边设置花台、花坛等,便于轮椅使用者靠近、观赏和触摸,种植植物的高度保证在600mm~1000mm,使其无需弯腰或立起上身便可触摸到植物。

  ③听觉言语障碍患者听觉言语障碍者可通过视觉和嗅觉来感受植物,因此在设计植物景观时应注意种植的层次感和色彩感,并选用散发香味的花卉植物。

  ④老年人老年人对绿地或庭院的需求比较强烈,园内绿化除了以绿为主外还应选择少虫害、无毒、无絮、无刺激的植物,要注意配置花色鲜艳且季相分明的植物,讲究植物群落的层次变化,营造生机勃勃的群体效果,可以使老年人的心情更加愉悦。

  (6)标识信息
  
  ①视觉障碍者视觉障碍者很难辨别方向和位置,因此获取信息主要通过盲文标识牌,而对于不懂盲文的障碍者就要通过声音获取信息;人流集散较为密集的地方,在盲文导游图或盲文标识牌前应设置提示盲道;条件较好的公园内可设置触摸式的发声地图及景点介绍;视觉障碍者行走时注意力大多集中于脚下,很难得到来自上方的信息,应将盲文标识牌的高度设置在 1000mm~1500mm 之间,且便于其进行触摸;考虑视觉障碍者中存在近视者和弱视者,故标识牌上字体应相对较大且字体颜色与底色颜色要有强烈的对比;在园内各种设施和种植的植物前都应设有完善的盲文标识牌;园内的背景音乐应清晰、柔和,且音量适中,在保证其不费力地获取信息之余能很好的与人进行交流;[70]对于有条件的公园,可以为视觉障碍者配备智能系统发声耳机,对其所处地段进行语音提示并解说。

  ②肢体残障者各类标识牌应设置在园路或小品景观等易于识别的醒目位置;考虑人流较多或轮椅使用者的空间需求,导游图、景点介绍牌前都应预留一定面积的铺装场地,便于靠近查看;为方便轮椅者查看,应将各个标识牌的高度设置在800mm~1200mm 之间,此高度对其他游人也比较合适;对于个别肢体障碍者可能无法顺利通过或使用的园内道路和建筑物,须设置预先告知标识。

  ③听觉言语障碍患者听力言语障碍者表面上看起来与正常人无异,他们主要通过听觉辅助或视觉获取信息,因此标识牌上的文字应大且醒目,内容易懂;针对这类人群需重点考虑紧急疏导装置的设置。

  ④老年人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功能依次逐渐下降。通过对青年人和老年人的视力检查发现,在视距离 1m 的范围内,青年人经过矫正的视力平均为 1.4 左右,是老年人的两倍,也就是说同样距离看同样的文字,老年人对文字大小的要求是青年人的两倍。因此标识牌上的文字应注意字体大小、颜色和亮度的识别与对比,且保证标识的易识别性和统一性。

  4.3.2 无障碍设计景观

  无障碍景观就是通过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来进行全方位的设计,积极调动残障者和老年人的身体各个感官,从而营造出层次丰富、全方位的公园景观,满足其需求。

  (1)视觉景观的营造视觉是人们感受周围环境最直接且最重要的感官,一般情况下 80%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视觉元素包括点、线、面、形体和色彩,对视觉景观的营造可通过色彩的强烈对比、高低错落或形状各异的植物群落来刺激视觉感受,或是景观小品的设计上采用色彩、明暗的强烈对比等方法来进行设计。体现在建筑的营造、植物(包括树木或花卉)的配置、地形的处理、色彩的运用等。

  (2)听觉景观的营造芬兰地理学家格兰诺(Granoe)于 1929 年提出“声景观”,是以听者为中心的声环境研究[72].声景学的概念则是于 20 世纪 60 年代至 70 年代由加拿大作曲家及声音设计的研究学派开创人莫瑞·谢弗(R.Murray.Schafer)提出,他还创建了世界声景计划组织(WSP,World Soundscape Project)[73],听觉景观的设计主要是运用环境中的声音要素,对空间内的声音环境进行全面的设计与规划,加强与总体景观的协调[74].

  听觉景观的营造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大自然的声音,也可以通过人工合成来营造听觉景观,但同时应注意听觉景观中一些声音的特别作用。①自然的声音包括风声、雨声、动物发出的声音和植物的声音,所形成的听觉景观如雨打芭蕉、竹林细雨、残荷听雨等,利用自然环境进行听觉景观设计时要巧妙利用周围环境,使游人在游览当中闻声便可知道所处的环境;②人工声音包括一切用人工和电子手段发出的声音,包括叫卖声、电子音乐背景声、音乐喷泉声、广播声及交通噪声等[75].具体营造方法有音乐喷泉、绿地中设置音响等。听觉景观的设计除了要营造出悦耳的、优美的声环境,还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可引导园内的游览路线、营造微妙的小空间,应用人类熟悉的声音还能够增加人们的心理安定感[76-77];公园内的声环境设计不仅包括让人心情愉悦、放松心情的背景声,还应带有信号功能,或称为情报声,提示人们引起注意,如钟声、汽笛声、警报声、广播声等[78].听觉景观设计中应注意景观空间的声级,一般在 40 分贝~75 分贝之间[79],因此,在设计中都要注意声音的音量不宜过大,以免影响安静休息空间内的使用者。(3)触觉景观的营造触觉是事物直接与人们的身体器官接触而得到的一种感受。尤其对视觉障碍者的一种心理补偿,应在公园的无障碍设计中提供更多供人触摸的景观,使其真切地感受身边环境。

  触觉景观的营造方法有很多,如植物造景、水体造景、道路广场造景和小品设施造景等。所谓的植物造景就是根据叶片的不同形状、质感,枝干等给人不同的触摸感受,但注意避免选择有毒、有刺、有臭味和有刺激性的植物,应保证人们在触摸时的安全;其次是水体景观的营造,水与人类素来就是很亲近的,设置水景观时要注意水体不宜太深,且要装置安全的防护设施,保障触摸、玩耍时的安全性;道路、广场等铺装材质不同组合和变化,暗示着功能或场地性质的改变,有引导提示的作用,平面的高差变化也具有同样的作用[71],一般人可能很难感觉到这些微妙的变化,但对于视觉障碍者来说则显得尤其重要,他们会根据脚部与地面接触的感受来辨别方向和位置;公园内的小品设施也是触觉景观的组成要素,因此在设计时须考虑材质和形状的选择,如坐凳、座椅等休息设施应避免选用水泥或钢质材料,这类材料夏天吸热冬天冰冷,最好选用木质材料易于人亲近。(4)嗅觉景观的营造与其他感官景观相比,气味在环境和空间中营造出的嗅觉景观所起的作用非常微妙,有时候让人难忘,据研究,嗅觉给人带来的印象在记忆中保存的时间是最久的,占到总数的 70%[80].气味能够唤醒人们对过去场景一份生动而又情感交互式的回忆[81].

  嗅觉景观的营造方法与听觉景观相同,自然营造和人工营造。①自然营造就是通过植物配置。植物的气味有着许多功能,不仅可以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甚至有些植物的气味可以为人医治疾病;不同的植物香气能够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不同的植物还具有各自的花语和寓意,具有不同品格、精神的象征,能够营造不同的园林意境[82].国色天香的牡丹、幽香清雅的梅花、幽远淡雅的白玉兰、香远益清的荷花等香花都是园林中常用的香气植物。现代园林中还多种植含笑、腊梅、木香花、紫藤、凌霄花、桂花、玫瑰、菊花等具有不同芳香的植物营造令人如痴如醉的嗅觉景观[83].②人工营造嗅觉景观也是造景的一种方法,在嗅觉享受的同时注重视觉的搭配,认真考虑乔灌草及攀缘植物的组织。其次景观还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在园内可利用这一点为视觉障碍者创造能够辨别方向和路线的气味,如不同的景点处设置不同的主调气味。人类的嗅觉通常在 2~3m 的距离内发生作用[84],因此设计时注意小范围的营造,且注意气味应让人感到舒适。(5)味觉景观的营造味觉在公园景观中很难表现出来,这种景观往往只存在于大型的植物园、生态园,以观光果园和采摘品尝的方式展现给游客,给游人带来味觉感受。所以公园设计中可以或多或少的融入一些味觉景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感官存在障碍的人给予补偿。

  4.4 本章小结

  本章为全文的核心部分,主要对公园无障碍环境设计的原则、措施和对策进行探讨。无障碍设计的服务人群包含了老年人和残疾人等一切行动不便者,它其实是为了满足特殊人群的各项需求而产生的。因此,在设计时需要强调两个方面的无障碍性:一是物质层面上的无障碍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场所、设施等方面的便利性;二是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在信息与交流层面上的无障碍[85].

  在本章中笔者主要针对残障患者和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游憩需求提出了无障碍设计两大方面,即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无障碍景观的营造,运用相关的理论和设计方法,对公园无障碍设计对策进行深入探讨。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