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规划设计方案研究
3.5.1 主要建设内容
本工程用地总面积 1827936m?.其中:绿化面积 1583010m?、园路广场面积 244926m?、建筑(占地面积)474.6m?.项目绿化率 86.6%.建设内容包括 1827936 平方米用地范围内的景观绿化、平台园路及节点小广场、景观小品、配套建筑(含管理及服务建筑)景观给排水、景观照明工程、水体驳岸工程及土方微地形造景等。
3.5.2 规划设计原则
(1)尊重场地现状,改善现状水质,美化沿河景观
永二干沟治理工程以泄洪排水作为主要功能,通过水质净化改善现状水质。同时,在尊重场地现状的基础之上改善河道景观,使沿河景观层次更为丰富。河道结构化直为曲,与植物相结合,美化景致。
(2)响应上位规划,精确功能定位,展现景观风貌
详细研究与分析前期资料,充分解读宁夏总体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对本项目的指导作用,并做最恰当的功能定位,重视周边地块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景观功能的布置与文化特色的展示,创造有富有活力的景观空间。通过银川当地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法的完美结合展示永二干沟的崭新风貌。
(3)人性化,本地化的设计原则
在本项目的设计中,注重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在道路选线、场地布局、功能设置、绿化种植、物料选择等方面注重满足功能需求及当地市民的心理需求。同时,妥善考虑后期养护管理与安全性。在总体风格中融入宁夏以及银川本地的设计元素符号,例如铺装材质、乡土建筑、绿化植物等等,既可以降低施工与养护的难度,同时更能展示出银川的风貌与文化特质。
A 区段-城市公园段:设计兼顾城市道路的车行观赏面,设置亲水设施服务于周边市民。根据设计需要局部曲化河道岸线,打破原有场地的一成不变,丰富滨水景观层次,设计驳岸以自然式为主,运用湿生植物营造自然宜人的滨水空间,改善水质;尊重场地,巧妙利用现有地形,营造丰富的景观空间;景观绿化种植保持原有植物,在游览路线旁种植当地适生树种,以观赏灌木、乔木为主,植物的种植体现相美;据设计的景观风貌,对周边建筑的外观进行改造,使之成为可观的一部分。
B 区段-郊野公园段:
整合周边道路系统,扩大设计研究范围,统一考虑设计思路,运用“化渠为河”的设计手法,丰富美化景观风貌。
设计兼顾周边环境,在尽量不破坏现有建筑的基础上,完善河道绿化。
改变原河道驳岸笔直的形态,化直为曲,柔化亲水空间,赋予景观更多节奏感。
充分协调搭配休闲广场、亲水平台、木栈道、大乔木、水生植物等元素,化单为整,营造可爱可亲的休憩观景空间。
C 区段-生态绿廊段:
采用自然驳岸,将生硬的沟道调整为优美的自然曲线。
绿化带以浓密的混交林为主,局部区域留出景观视线通道。
沿驳岸种植大量的耐水湿植物。
局部区域扩大,形成重要节点。
3.5.3 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1)设计依据
A 本项目设计委托书。
B《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C《银川市绕城高速主干道环城生态长廊规划》。
D 宁夏中小河流治理项目银川市桑园沟排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报批稿)(2)基础资料。
A 业主提供的地形资料。
B 业主提供的初步勘察资料。
C 现场踏勘收集的资料。
3.5.4 主要设计规范及规程
《城镇规划绿化计划及环境卫生规范》
《城市绿化条例》
《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银川市河道绿化建设导则》
《银川市绿化条例》
《银川市景观水系规划》
《苗木采购规范》
国家和行业现行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和相关法规、规范、标准3.5.5 景观绿化规划设计研究3.5.5.1 总体设计。
项目规划研究范围东起唐来渠,西至滨河大道,京藏高速与银青高速从基地内穿过。
本项目依据现状,分为三个主题段及五大节点,分别为 A 区段-城市公园段、B 区段-郊野公园段、C 区段-生态绿廊段。四大节点则为 109 国道-第二污水厂、京藏立交、青银高速、乡镇路节点。
3.5.5.2 功能分区设计
本项目分为三个区段:A 区段-城市公园段--提炼城市文化,展现城市特色,着眼于建设供市民游玩健身的场所,打造亲民的滨水空间。B 区段-郊野公园段--河道化直为曲,整体景观成蜿蜒自然之态,作赏景休闲之用,美化各景观节点,打造自然野趣的郊野公园。C 区段-生态绿廊段--注重绿色生态的理念,主要供市民漫步休憩之用,打造生态的亲水走廊,建设一片城市的后花园。
3.5.5.3 道路设计
本工程为河道整治工程,范围较广,基地外围主要市政道路为 109 国道、高速、京藏高速、青银高速等,都为银川市重要的交通要道。基地内部根据相关规范,道路系统分为 2 个等级。一级园路为 4 米宽,主要连接起三个分区的各大重要景点和承担防汛通道的作用。二级园路为 1.5 米宽,主要是木栈道或游步道。工程西部片区的南环公园园区内部道路系统分了 3 个等级,一级园路为 6 米宽,作为标志性主干道,与 4 米宽的二级园路、1.5 米宽的小径相连通,满足功能与视觉欣赏的需求,同时也承担着防汛通道的作用。广场及人流汇聚区域地面主要铺设--花岗岩;一级园路(4~6 米宽)地面主要铺设--黑色沥青;二级园路 1.5 米宽地面主要铺设--步道砖及防腐木。根据水利相关规范内容:1 级堤防堤顶宽不小于 8 米,防汛通道应满足 4 吨以下防汛抢险车或机械化抢险的通行要求。2 级堤防(防汛墙)建筑物堤顶或堤(防汛墙)后应设置不小于6 米宽的防汛通道,防汛通道应满足 2 吨以上 4 吨以下车辆的通行要求。本工程在南环公园内设置 6 米宽景观大道,满足水利防汛通道要求。本工程沿重要建筑物周围均布置有宽度满足车行要求的应急通道。本工程主要游览区域地势平坦,道路设计完全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
3.5.5.4 节点设计
节点一(109 国道-第二污水厂)设计内容:
方案一:此区段现状环境较差,周边多为农田风光和工厂,设计通过改变原河道笔直的驳岸形态,化直为曲,柔化亲水空间,并且,在河道绿带内种植层次丰富的绿化,使这个区段富有节奏感,河道外侧的绿化带内种植规整的树阵,作为绿色生态背景。绿带内间隔地布置亲水平台,点缀亲水、汀水植物,营造可爱可亲、生动活泼的休憩观景空间。在南环高速两侧种植浓密的背景林,作为天然屏障,美化环境的同时起到隔噪抗污的作用。
功能定位与细节设计:
功能定位:改善环境,为周边职工、居民提供一个休闲散步的亲水空间。
细节设计:在重要节点布置入口广场,设计木质亲水平台,提供一个观景亲近自然的空间,广场设置优美精致的花坛,吸引人眼球,与此同时,沿河道布置蜿蜒的游步道和生态浮岛、休憩草坪等,是一个集休闲运动、赏景游玩的场地。
节点二(京藏高速立交节点)B 区段第二污水厂至春林段共有 2 个重要节点--京藏高速、青银高速,设计同样采用自然式驳岸,绿化带以浓密的混交林为主,局部流出景观视线通廊,沿驳岸种植大量的耐水湿植物,使整体景观效果更为丰富多彩。
沟渠标准段的设计注重自然优美的驳岸曲线,在自然缓坡处沿驳岸种植大量耐水湿植物,营造静谧的湿地景观。连续的园路贯穿整个绿化带,作为防汛通道和检修通道之用。同样以混交林作为背景的林带,也起到了防风防沙、美化环境的作用。
京藏高速立交节点设计将扩大京藏高速立交节点与沟渠之间绿地范围,形成重要景观的视觉焦点。新建绿地强调京藏高速上的俯视效果。调整右侧驳岸线形形成大面积湖面,设置生态岛屿,以自然的木栈道相互沟通。
节点三(青银高速立交节点)设计保留银青高速现状大面积绿化带。保留绿化带内已建道路,保留道路两侧的乔木林,增加灌木和地被品种,丰富植被层次,增强视觉效果。保留沟渠线形,减缓护岸坡度,种植大面积乔木混交林。
节点四(乡镇路节点)C 区段春林段-滨河大道乡镇路节点滨河景观以自然生态为主,沿河种植可观水生植物,临水的 4m 主园路与 1.5m 次园路蜿蜒伸开,融合贯通,设计场地内绿量丰富,乔、灌、草合理结合,在河道两侧形成了彩色生态廊道。在乡镇路西侧将水面打开,局部形成较开阔滨水空间。并在观景视线良好处设置亲水平台,便于游人及周边人群休憩赏景。
区段内还设计了亲水休闲广场、景观花坛、湿地植物、混交林等,从低到高的层次与缤纷的颜色让人从自然生态的环境中感受到了勃勃生机。
3.2.5.5 绿化设计
种植设计原则:
(1)生态性和功能性原则。
以生态园林理论作指导,极力打造绿化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应,并丰富生物的多样性。通过立体多层植物群落复合结构提高单位绿地面积的绿量,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作用,提升片区环境品质。
(2)景观美化与时序动态原则。
要注重,在季相的变化的同时,植物景观景象也在变化,并在植物造景的方式方法上加强营造,做到植物的景观效果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3)乡土化原则。
植物种植设计根据现场条件因地制宜的选择树种,大量选用乡土树种,提高植物的抗旱涝及病虫害能力,降低经济投入,体现环境景观的地方特色。
(4)特色性原则。
在保证多层次、四季景观的基础上,以花树成片种植,形成地块的区域植物的特色性景观。
(5)远期景观与近期景观相结合的原则。
速生树木与慢长树木相结合,保证道路绿化建设近期和远期均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以发展的眼光考虑设计内容,建设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绿地。
种植层次结构:种植设计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为出发点,结合本土植物特色,在保证景观风格的延续性的前提下增添景的可观赏性,同时营建出舒适健康的生态环境,创造丰富多彩的植物群落,营造“野逸之趣”.
总体通则:选用当地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种类。同时注意乡土性植物及适地性植物的运用,但不排斥经长期驯化实验性的外来树种。其次,运用多样性植物种类来提高生态价值,配合原生态景观,加以乔灌草相结合的多种植物造景形式,乔灌比为 7:3.优先选用本土树种,注意季节性变化。设计建立区域环境特色树种,形成银川独特的风景,并且设计多运用低维护管理的树种。
乔木:以常青树为主,落叶色为辅,彩叶树点缀,形成高层的空间界面,保证绿地良好的背景绿化效果。中央区域增加落叶景观树种的应用,形成具有时序动态季相变化的绿化景观。主要树种为:松油、樟子松、云杉、侧柏、国槐、刺槐、新疆杨、河北杨、臭椿、火炬树、枣树、梨树、龙桑、果桑、核桃、五角枫、白蜡、柳树等。
花灌木:主要以中层花灌木形成绿地的特色性景观。以京桃、山梅花等集中成片种植,形成具有气势的开花盛景。在绿地的其他区域,主要是休闲漫步的庭院空间内穿插运用一些其他花灌木,形成丰富多样的景观。主要树种有:暴马丁香、山桃、山楂、海棠、红叶李、美人梅、柽柳等。
灌木:增加常绿植物比例,既要保证“三季有花”,又要保证“四季长青”,同时结合芳香植物,形成多维感受的景观氛围。树种有:水腊、紫丁香、连翘、金银木、红黄刺玫、绣线菊、红端木、品种月季、珍珠梅、紫穗槐、紫叶小檗等。地被植物:打造色彩缤纷地表效果,以低矮的花灌木、各类花卉及景观草坪,形成的地表景观。植物有:荷兰菊、黑心菊、石竹、大花萱草、玉簪、鸢尾、玉带草、景天等。草皮大量选用早熟禾、紫羊茅、黑麦草等混播,提高四季景观效果。主要湿地湿生植物:荷花、睡莲、美人蕉、芦竹、菖蒲、水葱、千屈菜、慈姑、鸢尾等。盐碱土运用情况。
考虑到工程建设区域土壤含盐碱量偏高,在绿化种植施工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如通过挖排水沟、灌水洗盐、客土压碱、化学改良等方式降低土壤盐碱度,提高绿化植物的成活率以及生长品质,同时在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上面注意选用耐盐碱的品种,在种植方式以及密度方面合理布置。
适地适树的宁夏耐盐碱植物有:白蜡、国槐、金叶连翘、金边连翘、紫叶加拿大紫荆、八宝景天、德国景天、三七景天、黄花鸢尾、蓝蝴蝶鸢尾、玉簪、千屈菜、金山绣线菊、金焰绣线菊、马莲等,从乔、灌、草三个层次完善绿化种植。
3.2.5.6 建筑设计管理用房及厕所
管理用房:建筑面积:393.83 平方米,建筑高度:7.35m.层数:2 层。建筑结构形式:框架结构,结构合理使用年限为 50 年。主要功能为办公及会议用房。厕所共 1 座,建筑面积:80.77 平方米,建筑高度:4.7m.层数:1 层,考虑无障碍设计。建筑结构形式:框架结构,结构合理使用年限为 50 年。
设计理念及造型。
本案分析周边相关环境,充分利用地形,确定合理功能布局。用全新的设计理念对营造景观建筑进行形象定位,以相对的开放性空间组合兼容并蓄地体现新时代特征,对创造现代化景观区进行探索和思考。用合理的建筑布局,便捷而流畅的交通路线,为使用人群创造了一个休闲和娱乐的空间场所。设计尽量创造合理,富有趣味的物质和精神环境,通过比较和扬弃,用提炼后的建筑语言精确表达其本身的创造力,将建筑群体有序归纳入城市环境,对城市发展做出积极的作用。
设计构思:高效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利用空间资源。注意建筑造型,色彩与光影的变化,使景观、空间自然成为建筑空间在室外的延续注意所有场地的细部处理,寻求一种简洁及流畅的感觉,与建筑细部相协调注意景观空间的序列的处理,强调空间的层次感和变化,形成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
立面设计。
考虑到区域建筑特点,建筑主体造型上采用坡屋顶或坡屋顶与平屋顶相结合,高低错落,伸缩有致。造型虚实结合,视为整体造型的提神之笔。轻巧的门厅形成过渡、引导路线的灰空间;连廊尺度亲切宜人。为了丰富立面造型,结合使用人群的心理特征,外墙采用暖色调,进一步强调建筑群体的活跃性。
3.2.5.7 给排水设计
1 设计依据
1)《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 年版)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 年版)3) 设计招标文件提供的城市基础设施资料;
2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一大型公园,包含一个管理用房和一个公共卫生间。
3 给水部分
1)水源:绿化浇灌拟采用中水为浇灌用水水源。生活用水采用市政自来水。
2)浇灌及生活用水量:
(1)由于园区较大,估计完成一次整体浇灌需一周时间,每天 8 小时,则浇灌日用水量为 103 立方/日,最高时用水量为 13 立方/小时。
(2)管理用房;估算生活总用水量为 1.5 立方/日。最大小时用水量:0.28 立方/小时。
(3)公共卫生间;估算生活总用水量为 3.75 吨/日。最大小时用水量:0.7 吨/时。
3)供水方式(1) 浇灌用水利用市政中水管直接供水。
(2) 管理用房及公共卫生间利用市政给水管直接供水。
4 卫生洁具
1) 卫生洁具均采用节水型产品。其标准按《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 2002标准。
2) 坐式大便器采用 6 升冲洗水箱,小便斗配自动红外线感应系统。
3) 洗手盆采用揿压式龙头开关。
4) 蹲便器的冲洗装置采用液压缓闭式冲洗阀。
5) 无障碍厕所内水嘴采用光电控制感应式水嘴。
5 用水计量
各单体分别单独设水表计量。其余部分按功能及管理要求设分表计量。
6 消防部分
1) 消防水源:以市政给水管网为水源,拟从地块周边道路引一根 DN100 市政给水管作为本工程消防用水源。
2)室外消防系统
(1) 室外消防采用低压制系统,室外消防水量 10 升/秒。
(2) 室外消火栓布置保护半径不大于 150 米;其最大间距不大于 120 米。
7 建筑灭火器配置
(1) 灭火器配置:管理用房和公共卫生间按中危险级设计,灭火种类为 A 类。
(2) 灭火器均采用充压式磷酸铵干粉灭火器。
8 排水部分
1) 排水体制:室外雨、污水分流。室内污、废合流。
2)管理用房室内污水经过化粪池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由城市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公共卫生间污水经过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后供浇灌绿化。
3) 生活污水排放量:管理用房 1.5 立方/日;公共卫生间 3.75 吨/日。
4) 雨水系统(1) 设计暴雨强度:按当地暴雨强度公式。
(2) 屋面雨水按重现期 P=10 年设计。结合屋面溢流设施,总排水能力不小于 50年重现期的雨水量。
(3) 室外场地雨水:道路雨水按区域有组织排水,道路边设置雨水口,雨水统一收集后经过雨水管道就近排入河道。
9 管材选择
1) 室外埋地浇灌给水管均采用 PE 管。
2) 室外埋地雨、污水管选用 FRPP 管。
3) 室内污水管采用 U-PVC 管,雨水落水管采用防紫外线 U-PVC 管。
4) 室内给水管采用 PP-R 管。
10 环境保护及节能1) 雨、污水严格分流
2) 卫生洁具均选用节水型产品。坐便器采用容积为 6L 的冲洗水箱。小便器冲洗选用感应式冲洗阀。水嘴采用陶瓷阀芯。
3) 利用市政管网压力直接供水。
4) 利用中水进行绿化浇灌,节约市政用水。
3.2.5.8 景观照明设计1 设计依据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
《低压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4-2011.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2007.
2 设计范围
本项目徕龙公园园区及永二干沟两侧绿化景观照明及绿地配套设施供配电。
3 景观照明规划及供配电
景观照明沿湖沿路布置,密度不宜过高,亮度以满足引导性照明即可,避免形成光污染。绿地景观照明用电为三级负荷,绿化用电单独计量,计量方式为低供低量。在户外绿化处布置 7 只户外配电箱 ALA~ALG,供电半径不大于 250m.为减少配电线缆电压降,每只配电箱分别由就近建筑物提供 1 路 0.4kV 交流电源,共 7 路。总装机容量约为 70kW.
4 照明光源
项目范围内景观照明采用庭院灯,草坪灯,泛光灯等。照明灯具的选择与周围景观相协调。
1)庭院灯、草坪灯光源均采用节能型荧光灯。
2)灯带光源采用 LED 灯为 12V 6W3)除说明中指出的光源,其余光源都应为节能灯。
5 电缆敷设
本项目电缆敷设均采用 YJV22-1KV 电缆直埋敷设,埋深不小于 0.7m,过道路、硬质地面、广场处穿 RC100 钢管,过路预埋管深不小于 1m.
6 照明控制
1)景观照明采用 PT 智能型照明控制系统分时段自动控制灯亮和熄,并能手动控制。两种控制方式加转换开关转换;2)采用 PT 智能型照明控制系统;7 电气安全防护。本项目灯具外壳防护等级都必须为 IP54 以上,沿江道路灯具宜为 IP65 以上,埋地灯为 IP67 以上。
本项目采用 TN-S 接地形式。各配电箱就地做一组接地装置,接地极:50×5 热镀锌角钢、长 2.5m,间距 5m,间距 5m;接地线为 40×4 热镀锌扁钢,地下-0.8m 暗敷设。配电箱系统接地电阻<4Ω,接地装置各连接点要求焊接,埋入土壤中时做防腐处理。根据规划,园区内用电主要为景观照明灯具。根据园区的面积,估算用电量为 100kW.
拟在园区内设置 10 个照明配电箱。附近没有低压供电条件,由附近国道引来 2 路10kV 电源,分别在园区的两端负荷中心处设置 2 个箱式变压器。在园区管理用房内设置广播机房,机房内设置广播系统主机。园区内设置 7 个广播分线箱,均匀分布。主机至分线箱光纤拉线。
3.5.6 河道驳岸规划设计研究
3.5.6.1 调洪演算及洪水调度
3.5.6.1.1 调洪演算
拦洪库泄流:溢流堰为无闸门控制的实用宽顶堰,泄流量为:
Q=M·B·(2g)1/2·H3/2,式中:Q --下泄流量(m3/s);M--流量系数;B--堰顶宽(m);H --堰上水头(m)。为简化计算,泄洪洞在库水位低于洞顶时按自由出流,超过洞顶时按泄洪洞设计流量控制泄洪。
根据各拦洪库现状运用条件,拦洪库对于标准内洪水一边拦蓄,一边由泄洪洞逐步向西干渠控制泄流,如遇超标洪水,当库水位低于设计洪水位时,按标准内洪水由泄洪洞泄流;库水位超过设计洪水位时,运用溢洪道泄洪保坝。由于流域侵蚀模数较大,水库调洪考虑 30 年淤积水平。现有泄洪洞洞底多在死库容以下,来水水位低于死水位时库容不随水深发生变化,起调水位为死水位。
调洪计算第一、第二拦洪库正常(设计)运用洪水标准为 100 年一遇,镇北堡拦洪库设计标准为 50 年一遇,以确定设计洪水位;非常运用情况下的超标准洪水,第一、第二拦洪库按 300 年一遇计算。各库按拟定的溢洪道尺寸进行调洪,各拦洪库最大泄流量小于西干渠安全泄量。
3.5.6.1.2 洪水调度方案
1) 洪水管理方案
根据宁夏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的《银川市城市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稿)》(2005 年 4 月 15 日),第一、二拦洪库均按同时拦蓄一次设计洪水总量计算。水库蓄水时,2 座拦洪库均按设计库容拦蓄洪水,泄洪洞按设计流量泄洪入西干渠,标准内洪水泄洪量为超出拦洪库拦蓄库容部分的洪水,溢洪道不泄洪;泄入西干渠的洪水通过桑园沟排入卢草洼滞洪区,经第二排水沟、永二干沟排出。
当贺兰山山洪结束后水库泄洪,各拦洪库按设计库容拦蓄的洪水通过泄洪洞有控制的排入西干渠,经西干渠桑园沟排洪入芦草洼,经芦草洼二次滞洪区调蓄后以小流量通过第二排水沟分洪闸经永二干沟排入黄河,或经第二排水沟给河西总排干沟和湖泊湿地补水。
2) 洪水水量平衡分析
本项目涉及贺兰山 9 条主要山洪沟道,根据计算 100 年一遇洪峰流量洪水总量 1286万 m3.第一、二拦洪库拦洪库容合计为 1240 万 m3.
设计标准洪水总量 1286 万 m3,各拦洪库拦蓄洪水总量 1240 万 m3,多余洪水 46 万m3.其中第一拦洪库来水量 598 万 m3,水库拦蓄洪水 580 万 m3,经西干渠、桑园沟、芦草洼滞洪区、第二排水沟和永二干沟排出洪水量 18 万 m3;第二拦洪库来水量 688 万m3,水库拦蓄洪水 660 万 m3,经西干渠、桑园沟、芦草洼滞洪区、第二排水沟和永二干沟排出洪水量 28 万 m3.
对于超标准洪水,除各拦洪库与滞洪区拦蓄洪水1645万m3外,多余405万m3洪水首先考虑通过桑园沟入第二排水沟经永二干沟直接入黄河;另外,第二排水沟也有承泄5m3/s洪水的能力,故多余洪水也可以通过桑园沟入第二排水沟至4+210处分洪闸分洪,部分经第二排水沟入湖泊湿地至阅海,或经第二排水沟直接排入黄河;部分经永二干沟直接排入黄河。其次,其它多余洪水再考虑通过拦洪库溢洪道、西干渠排洪渡槽分洪至桑园沟以南分洪区。
3.5.6.1.3 永二干沟流量的确定
永二干沟道的流量主要为洪水和农田排水两部分组成。
(1)排洪流量
根据调洪演算及洪水调度方案确定永二干沟最大泄洪流量 10m3/s.
(2)农田排水流量
根据 3.6 章节确定的排水模数为 0.30m3/s/万亩。永二干沟下段沿线有板桥沟、长湖沟及四三支沟等大小支斗沟汇入。
桩号 0+000~6+577(板桥沟尾水上游)段,控制排水面积 8.0 万亩,设计排水流量2.4m3/s;桩号 6+577~10+148 段(板桥沟至长湖沟),控制排水面积 8.0 万亩,设计排水流量 2.4 m3/s;桩号 10+148~15+578 段(长湖沟至四三支沟),控制排水面积 12.0 万亩,设计排水流量 3.6 m3/s;桩号 15+578~16+742 段(四三支沟至惠农渠涵洞),控制排水面积 2.6 万亩,设计排水流量 0.78 m3/s;桩号 16+742~21+500 段(惠农渠涵洞至滨河大道公路桥),控制排水面积 5.1 万亩,设计排水流量 1.53m3/s;综上所述,永二干沟农田排水面积 35.7 万亩,农田排水总流量 10.71m3/s.
(3)永二干沟设计流量根据以上关于永二干沟排洪流量、农田排水流量的分析计算,沟道正常期排水流量、排洪期排水流量列表计算如下:
3.5.6.2 沟道设计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中规定,参考邻近工程项目,本项目的工程等别为Ⅳ等,工程规模为小(1)型,主要建筑物工程级别 4 级,次要建筑物工程级别 5 级。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和《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银川市城市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永二干沟设计最大排水流量20.71m3/s.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灌排建筑物、灌溉渠道设计防洪标准”,设计洪水标准 20 年一遇,设计暴雨 3 天排出。工程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20g,特征周期为 0.35s.《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规定沟道堤顶高程为设计高水位加上安全超高与波浪爬高。本沟道河口较小不考虑波浪爬高,4 级堤防安全加高值为 0.30m,根据水位计算,并考虑到岸后现状堤顶高程,为减少土方开挖量,永二干沟设计堤顶按设计水位以上 1.0m 考虑。堤顶与现有地面顺接。在现场勘察的基础上,听取当地管理部门的意见,综合考虑沟道现状、征地拆迁难度、工程投资及施工难度,进行工程总体布置。
工程平面布置原则:(1)当现状河口宽度大于规划河口宽度时,可维持现状宽度;对不具备放宽条件的河段可适当采取工程措施满足过流条件;(2)局部范围内因河岸建筑物的影响可以局部调整河口线位置,尽量减少动拆迁;(3)在沟道建设范围内,在避免拆迁和苗木搬迁的前提下尽量按照沟道规划设计,尽量减少废弃工程;(4)沟道遇现有桥梁处,在护岸设计中使岸线与桥台平顺连接,确保不影响桥梁安全;(5)岸线连接平顺,外观自然美观。根据沟道沿岸的周边环境、沟道的景观生态效果等,充分发挥沟道在防洪、排涝、改善周边环境等方面的综合功能;(6)由于现状地形高低起伏,对于局部岸段堤顶高程不能满足设计高水位要求的,需局部填筑加高至设计堤顶高程;对于现状堤顶高程高出设计堤顶高程的岸段,则按照现状高程进行平整;本次设计沟道平面布置基本沿现状沟道岸线走向,根据现有情况,对沟道岸线进行适当调整。与周边沟道交汇处采用圆弧岸线连接,确保交汇口水流平顺。
根据业主单位委托,本次工程起自唐涞渠,终至滨河大道,工程经总体布置后,沟道整治总长度为 18476.65m(长度为沟道中心线长度)。
3.5.6.3 主要建筑物设计
3.5.6.3.1 沟道断面设计
1)设计原则
根据现状沟道存在主要问题为沟道严重淤积,断面狭小,因此本次沟道断面设计重点是考虑在保证沟道岸坡稳定的前提下,尽量扩大沟道过水断面,提高沟道的行洪能力,同时对岸坡和岸顶进行绿化,美化沟道环境,为沟道除涝抢险排除隐患。
本次工程沟道断面设计综合考虑安全、造价、生态、亲水及施工难度等因素,应符合下原则:(1)断面设计原则上按规划断面设计,但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满足沟道要求;(2)沟道现状自然绿化比较良好的岸段,护坡设计考虑尽量保持原有的外貌;(3)视岸边环境条件,尽可能采用既防冲刷又改善景观的生态护坡,生态护坡有利于提高河水自净能力;(4)结构设计尽可能减少临时施工措施,并减少施工期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2)比降的确定
根据永二干沟穿唐徕渠涵洞底、惠农渠涵洞底及实测自然比降确定沟道比降。
3)横断面设计
沟道断面采用梯形断面。考虑到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为保持沟道的边坡稳定,内边坡均为 1:1.75.
4)护岸比选
护岸结构选型首先考虑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护岸的布置除了满足防汛除涝的功能要求外,应同时满足生态景观要求,但断面形式也不宜过于复杂,除了需综合考虑经济因素和自然效果外,还应考虑沟道沿岸的周边环境、沟道的景观生态效果等,充分发挥沟道在防洪、排涝、改善周边环境等方面的综合功能。参考附近地区已建工程,沟道护岸主要采用生态斜坡式护岸及混合式护岸。
(1)生态斜坡式护岸
生态斜坡式护岸,以接近自然、模拟自然为理念,工程与生态相协调,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影响。但是,生态斜坡式护岸需占地较多,该型式主要布置在沟道岸后较空旷或有可拓宽空地的河段。由于本次工程大部分是自然土坡,且现状河岸后有大量的农田,有条件布置生态斜坡式护岸,同时考虑到业主提出的尽可能选用绿色生态柔性护岸的要求,因此,生态斜坡式堤岸为本次工程的首选方案。
(2)混合式护岸
混合式护岸实际上是由斜坡式护岸和陡墙式护岸组合而成,是一种最能适应各种需要的护岸型式。采用“下陡上坡”结构时,下部陡墙缩窄了河宽,少占耕地或减少房屋拆迁量,上部坡面方便种植绿化,营造绿色走廊;“下坡上陡”结构同样可以缩窄河宽,少占耕地或减少拆迁,而平台压顶又可作为亲水平台后部的花槽基座,或人们观景小歇的公园椅的基座。总之,混合式堤岸是最可施展其想像力和实现多功能的可重塑堤岸形式。由于每条沟道均有几段较为缩窄河段,不具备拓宽河口的条件,局部沟道岸侧有密集的建筑物,因此挡墙+斜坡护岸可作为本次护岸结构设计的另一个方案。
因此,针对沟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考虑生态建设及景观要求,根据以上原则结合护岸所在河段沿岸土地利用规划要求,本报告提出了生态斜坡式护岸及混合式两种岸型式。并经过经济、技术、安全比较,各种结构断面形式介绍如下:
方案一:沟道断面为梯形,两侧边坡坡比为 1:1.75,沟底高程为 0.00m(该高程为相对高程,下同),沟底至日常景观水位之间采用镀锌(5%铝)雷诺护坡,护垫底部采用格宾笼镇脚,日常景观水位~设计洪水位之间采用植生袋护坡,设计洪水位以上采用绿化护坡。
方案二:浆砌块石结构。上部结构为浆砌块石重力式挡墙,墙顶高程 4.00m,本次设计根据沟道需缩窄的宽度以及墙后建筑物的情况,综合考虑确定挡墙底板顶高程2.50m,根据稳定计算确定底板长度为 1800mm,底板采用 C30 钢筋混凝土,厚 300mm;根据《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4.2.7 条规定“砌石挡土墙的顶宽不宜小于 0.5m”,因此,墙身顶宽取用 500mm,底宽 1400mm,压顶采用 C30 钢筋混凝土,其断面尺寸 550×250mm.
上述两个方案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本设计从外观、施工、耐久性、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投资造价等各方面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见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虽然方案二耐久性比方案一较好,但施工工序较多,费用较高,且外观、生态性没有方案一好。方案一绿化砼护坡结构生态美观,且施工方便,能满足工程需要。综合比较,本次设计推荐采用方案一。
5)沟道设计断面结构型式
根据沟道的具体情况,本次设计根据现场情况并结合景观要求布置,本工程采用现绿化护坡结构,具体结构型式如下:
A 型:沟道断面为梯形,两侧边坡坡比为 1:1.75,沟底高程为 0.00m(该高程为相对高程),沟底至日常景观水位之间采用镀锌(5%铝)雷诺护坡,护垫底部采用格宾笼镇脚,日常景观水位~设计洪水位之间采用植生袋护坡,设计洪水位以上采用绿化护坡。
B 型:该型护坡主要布置在景观要求较高的岸段,其沟底采用格宾笼镇脚,格宾笼后设置一小平台用于景观绿化布置,平台后采用 1:1.75 的边坡至沟顶,其中设计洪水位以下采用植生袋护坡,设计洪水位以上采用绿化护坡。
C 型:该型护坡主要布置在桥梁两侧及河口缩窄处,其底部采用格宾小挡墙,墙后采用 1:1.75 的边坡坡至沟顶,设计洪水位以下采用植生袋护坡,设计洪水位以上采用绿化护坡。
D 型:该型护坡主要布置在景观要求较低的岸段,沟道断面为梯形,两侧边坡坡比为 1:1.75,两侧边坡采用绿化护坡。
3.5.6.3.2 护岸水力计算
(1)横断面设计
沟道断面采用梯形断面。考虑到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为保持沟道的边坡稳定,内边坡均为 1:1.75.
(2)不冲、不淤流速校核
根据规范“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7.1.14 章节规定,沟道最小流速不宜小于 0.3m/s;排洪沟道允许不冲流速可按“附录 F”加大 10%~20%,即有砌石护坡沟道允许不冲流速 2.75m/s ,无防护措施沟道允许不冲流速 0.72~1.02m/s.永二干沟:在设计排洪流量下流速在 0.59~0.74m/s 之间,均能够满足不冲不淤流速要求。
3.6 碧水长廊规划设计分析评价
建成后必定能改善银川中小型河流的水环境,从水质到整体景观面貌都有着巨大的提升,并且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绿量,为几个重要节点创造了天然的绿色屏障,在防护功能上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6.1 社会效益
永二干沟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绕城高速环城绿带的一部分,是银川市近些年来环境治理的重点,其重要节点是银川的重要门户,最直观地展示了银川形象。作为一个水治理工程,它还具有很好的公益性质,不仅仅改善了自身的环境条件,为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贡献了一份力量,还为周边市民提供了一个环境优雅的休闲游憩空间,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3.6.2 环境效益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上升,政府对环境保护也越来越重视。银川永二干沟治理工程(唐徕渠-滨河大道),大的方面看,对整个城市生态环境有非常良好的影响,小的方面看,对优化黄河流域、银川中小型河流环境,解决了泄洪排水的问题,对银川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大的积极影响。
3.6.3 经济效益
水质的改善对于生态环境有着巨大帮助,从侧面也提升了经济效益,节点处作为门户景观,良好的水环境和景观面貌对于旅游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从永二干沟周边现状分析,环境改善后的干沟将吸引更多市民驻足赏景,休闲嬉戏,对于周边企业的员工而言是一个放松的好去处,也会更好的投入工作中,为企业带来良好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