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在改革开放后,中国正处于社会和经济的转型期,新农村在建设初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它并不是一个特殊的现象,这是与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相统一的。从客观的角度看:部分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已经被现代生活方式所取代,而景观格局也已落后于人的审美观念和生活需求。
2006 年 3 月,在中共中央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战略。党在十七大中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农村的理念,这个提议是科学而富有深刻含义的,它标志着我国新农村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和高度[1].紧接着的 2012 年 11 月 8 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总书记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提出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它明确指出了新农村建设必须始终贯彻“生态”的理念,以达到改善农村建设人居环境,保护农村特色风貌,建立以人为本的农村发展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生态环境的目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建设富裕强大的中国,也要建立美丽的生态中国。如果我们富裕强大了,民族复兴了,但听不见春天小鸟的喧闹,看不见夏日的繁星,喝不到清洁的水,见不到生机勃勃的绿色森林,这不能叫富强之国。我们的目标是建设既富强又美丽的生态中国,这不仅要增加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GDP,也要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拥有健康,拥有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茂密的森林、广袤的草原。由此可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了新农村景观建设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部分地区处于传统农业景观向现代农业景观的过渡阶段。原有的土、木或竹质建筑逐渐被钢筋混凝土所替代;一些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渐被农药化肥和机械化生产方式所替代;一些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农村景观被千遍一律的产业化景观所替代。其次,农村人口的不断膨胀,农村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而这些乡土的、本色的、民间遗留的景观,恰好是中华名族最自然、最丰富的历史文化,构成了新农村生态景观。
在过去,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导致大家没能认识问题的严重性,使得这些文化景观和乡土生态景观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今天,我们终于意识到必不可缺的乡土遗产景观和脆弱的大地生态景观再也经不起又一轮的摧毁了。因此,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用战略的思想、历史的眼光来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景观;我们必须摒弃传统的新农村景观发展模式, 应当以“科学发展观”来构建新的农村景观发展模式。
1.2 研究内容
由于新农村建设包含的内容众多,本论文仅涉及新农村景观建设中生态景观的设计概念、原则及构建方法等。具体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新农村景观建设与周边自然环境的的景观融合: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景观控制等相关理论,对新农村景观的建设形态进行控制,使之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体现景观建设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尊重。
2、新农村景观特色的创造:通过对当地传统特色文化的吸收和提炼,在新农村建设中体现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3、新农村生态景观营造:通过改变人与自然的相处模式,从对立到共生的转换,对农村景观进行保护、改造、更新、改善建设与发展关系,构建和谐生态景观。
4、结合江西省婺源县的实际情况,将理论方法应用于客观实体,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范本,同时为新农村景观建设提供借鉴。
1.3 研究方法及框架
文章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1.3.1 实地调研法
确定研究对象后,在论文开始之前对江西省婺源县进行实地的考察、调研,系统的了解当地文化、民俗、民情和历史。
1.3.2 文献查阅法
广泛的阅读国内外关于生态景观的资料,吸取有益的理论和方法,对相关理论和概念抽丝剥茧地完成归纳、分析和总结。
1.3.3 归纳演绎法
通过对生态景观与新农村景观建设的相关理论的分析和一些实际案例的研究,对文章整体框架和结构进行把握,形成从轮廓到细节,从整体到局部的层层推进的演绎关系。
1.3.4 实例例证法
在上面进行的基础上,结合江西省婺源县的实际情况,对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现有场地实际建筑、现有设计、当地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理论更生动、具有说服力、针对性和实际意义。
1.3.5 研究框架
本论文立足于生态设计的理念,对当今新农村景观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切入,探索出适合新农村景观建设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1.4 研究目的
进入 21 世纪后,我国政府把建设的重点由城市逐步转向农村,全国掀起一阵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的高潮,但是部分新农村建设的形式脱离了与自然环境的联系,原生态乡村景观淡然无存,甚至消失殆尽,从而失去乡村特色。由于地方观念差异,农村居民只是把城市中的景观成果搬来效仿,造成建设后的新农村景观和城市景观有许多相似之处,并且与农村所处的环境格格不入,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在中国的多数农村都有悠久丰富的历史环境和地方特色文化,如何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充满活力、生气、特色文化,并且达到延续、保存和发展的目的,是我们目前所有重视和呼吁的。
此外,我们应该注意到,事物永远在不断变化发展,而乡村景观的特点就是随着社会变革而不断变化的。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和经济正处于转型期,从客观的角度看:部分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已经被现代生活方式所取代,而景观格局也已落后于人的审美观念和生活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迫切寻找一条适应于新农村景观的发展之路。
此外,具有地方乡村特殊的农业景观是中国千年历史积淀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是人类不断与自然界和谐发展的成果,我们也不能够将其抛弃。
本文的研究是在园林学、现代景观设计学、规划设计学和建筑学的相关理论成果基础上,对新农村的建设起到一个保护和控制作用,形成一个有现代气息、有地域色彩、有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传承的新农村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