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法律硕士论文

转化型抢劫罪的认定问题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5-04 共202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转化型抢劫罪的当场认定分歧探析
【第2部分】转化型抢劫罪及“当场”概述
【第3部分】我国转化型抢劫罪中“当场”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4部分】转化型抢劫罪中“当场”认定的完善
【第5部分】 转化型抢劫罪的认定问题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论
  
  转化型抢劫罪中“当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单纯的时空界定无法揭示“当场”丰富的内涵。通过具体案件事实的学理分析与实践经验可以得出,转化型抢劫罪中“当场”的认定要素理应包括时空的接续性、先后行为的关联性、追捕事态的继续性,而不仅仅要考虑狭义的时空同一性。正是因为“当场”的动态性,司法实践中司法工作人员始终未能统一、正确认定“当场”,而这种不统一性也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危害后果:抢劫罪作为侵犯财产罪中危害性最大、性质最为严重的一种犯罪,对于其量刑,最轻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重可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因此,在司法实践中认定稍有失误就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要想彻底解决转化型抢劫罪中“当场”认定这一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而又疑难的问题也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需要立法者、司法实践人员乃至学者的多方共同努力。

  “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美国近代着名大法官奥利弗·霍姆斯(O.W.Holmes)如是说。具体的现实生活远比冰冷的法条规定来得多姿多彩,在司法实践过程中,犯罪事实的复杂性、作案手段的隐蔽性也总是在所难免。司法工作人员不仅要加强对法律条文立法原意的解读与思考,更要善于从实践中总结并研究问题,切实做到实践与理论的高度结合,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司法水平。对于司法实践领域如何认定转化型抢劫罪中的“当场”这个问题同样如此。
  
  致谢
  
  
  参加工作之后,有机会到大学里学习,使我非常的珍惜这段时光,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独自走在偌大的校园里,看着这个充满朝气的校园,看着在我身边走来走去的大学生们,感受到他们的朝气、活力,看着这个寄托无数学子梦想的象牙塔,不舍和感恩的情愫在心里蔓延。在这三年的研究生生活里,有许多需要感谢的人。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胡城军教授,胡老师从论文的选题、框架、思路的确定,到最后的文字修改,都严格要求、悉心指导,让我受益匪浅。胡老师严谨的治学理念和朴实的生活作风深深地感染了我,将使我受益终生。

  其次,感谢各位老师和同学,感谢各位老师的悉心教导,是你们给予我丰富的法学知识,让我感受到法学无尽的魅力,是你们让我知道学海无涯;感谢各位同窗,感谢你们在这三年里给我的关怀和帮助,这些朝夕相处的日子将是我人生中一段美好的回忆。

  再次,感谢我单位的领导,是你们给予我最大的关怀,让我有机会到学校进行深造,且给予我充足的学习时间,我为有你们这么好的领导而心存感激。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在求学的道路上,枯燥而又无味,是你们默默无闻的鼓励和支持,让我有了坚持下来的勇气和动力。

  面对以后的人生,我满怀信心,坚定前行。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1]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
  [2]陈兴良。刑法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陈兴良等。案例刑法教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4]赵廷光。中国刑法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
  [5]赵秉志。疑难刑事问题司法对策[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6]赵秉志。侵犯财产罪疑难问题司法对策[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7]赵秉志。侵犯财产罪[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
  [8]高铭暄、王作富。新中国刑法的理论与实践[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
  [9]王铁崖。国际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
  [10]张明楷·曰本刑法典[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1.
  [11]冯军译。德国刑法典[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12](德)汉斯·海因里希·耶塞克、托马斯·魏根特。德国刑法教科书[M].徐久生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13](意)杜里奥。帕多瓦尼。意大利刑法学原理(注评版)[M].陈忠林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4](日)大谷实。刑法各论[M].黎宏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15]Christopher Osakewe; The Bill of Rights for the Criminal Defendant in American Law, in Human Rights in Criminal Procedure, Martinus Nih off Publishers, 1982.
  [16]Wayne R.Lafave, Jerold H. Israel,Nancy J. King. Criminal Procedure (Fourth Edition)。 West Group, 2004.
  
  二、论文类
  [1]刘明祥。事后抢劫问题比较研究[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 3 )。
  [2]宋华。海峡两岸转化型抢劫罪之比较[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 1 )。
  [3]吴大华。盗窃转化犯问题研析[J].云南法学,1999( 2 )。
  [4]金泽刚。论转化犯的构成及立法例分析[J]?法学论坛,1998 (04)。
  [5]陈兴良。转化犯与包容犯:两种立法例之比较[J].中国法学,1993(4)。
  [6]储槐植。一罪与数罪[J].法学研究,995( 3 )。
  [7]王彦等。试论转化犯的概念与基本特征[J].法学研究,1999(1)。
  [8]王俊平。转化犯及相关立法研究[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19.
  [9]肖中华。论转化犯[J].浙江社会科学,2000(3)。
  [10]沈志民、高晓春。论我国刑法中的非典型抢劫罪[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3,(6)。
  [11]罗翔。论转化型抢劫罪[J].北京市政法管理概不学院学报,2001( 2 )。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