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公证是公正的代名词,公正结果的实现,主要取决于规范的公证程序。我国现行的公证程序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还应当根据社会需要适时进行修订。作为公证执业者应当严格按照公证程序办证,不断提升公证业务及综合素质,以便更好的实现公平和正义的价值追求。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公证必定会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以崭新的姿态被社会认可!
参考文献
一、著作
[1]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编:《中外公证法律制度资料汇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王公义等:《中国公证制度改革研究及国际比较》,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3]中国公证协会组编:《公证员入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4]陈桂明:《诉讼公正与程序保障》,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年版。
[5]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司法部司法行政学院编:《公证法律理论与实务名家讲座》,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版。
[7]司法部、中国公证协会编:《公证程序释义》,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8]唐先锋等:《我国专家民事责任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9]常柏、王京霞主编:《公证制度》,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
DO]赵秀举:《发达国家公证制度》,时事出版社2001年版。
[11]蔡彦敏等:《现代公证制度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二、论文
[1]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载《比较法研究》1993年第1期。
[2]郑春燕:《程序的价值视角》,载《法学》2002年第3期。
[3]陈瑞华:《通过法律实现程序正义--萨默斯“程序价值”理论评析》,载《北大法律评论》(第1卷第一辑),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4]胡荣举:《漫谈法国公证》,载《中国公证》2014年第5期。
[5]肖文、邹建华、毕宜才:《。中国古代公证》,载《中国公证》2003年第2期。
[6]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2013年全国公证工作统计数据分析报告》,载《中国公证》2014年第5期。
[7]陈小雨:《公证程序规则与强制执行公证》,载《中国公证》2014年第3期。
[8]陈志全:《公证“门槛”--有感法国公证人的准入条件》,载《中国公证》2003年第6期。
[9]郭岳萍:《法国公证人在不动产交易中的作用》,载《中国公证》2006年第10期。
[10]汤维建:《刍议独立的国家证明权》,载《法学家》2006年第2期。
[11]刘疆:《公证救济程序的重新建构》,载《中国司法》2006年第4期。
[12]何丹:《现场监督公证中电脑摇号程序的实现》,载《科技信息》2011年第12期。
[13]刘媛媛:《公证程序意义应不止于外部对抗》,载《中国公证》2014年6期。
[14]杨荣元、李豫贵:《徘徊在“十字路口”的中国公证制度》,载《中国司法》2005年第6期。
[15]吴宜勋:《公证审查理论与实务之研究》,台湾中正大学法律学研究所1999年硕士论文。
谢词
行文至此,感慨诸多,借此机聊舒胸意,既为表达对曾经帮助过我的师长、朋友和家人的感激之情,亦为对这段求学之旅的怀念。
已过而立之年的我,怀着学生时代不曾有过的珍惜和兴奋重返课堂,在这里不再有为前途而奔波的功利,学习的纯粹让我感到轻松和神圣。老师们丰富的学术知识、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对我产生深远的影响。三年的学习不仅使我拓展了知识面,还让我结识了许多朋友,这些朋友让我重拾学生时代的友谊,为人生平添了很多欢乐。尊敬的老师和亲爱的朋友们,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焦宝乾教授。焦教授在繁忙的研究工作中为我提供指导,不辞辛苦地帮助我查阅资料,用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写作经验指导我从容完成写作,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让我非常敬佩。在此对焦宝乾教授表示非常诚挚的感谢!
作为一名公证员,在职学习过程中,我不断思考公证和公证员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有人认为,公证员是非诉领域的法官,每个公证员心中都架有以道德和法律为准星的天平。我坚信,公证不是国家公权力,而是公证员运用法律智慧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一种方式,公证员需要不断丰富学识,完善自我,以便能够轻易探知当事人的终极目的,并依法帮助他们实现。求学期间,我的工作单位和领导给予了我极大的宽容和支持,对此深表感谢!
三年的求学时光,我不仅收获了知识、朋友,还收获了年龄和鱼尾纹。在感受世间生老病死的同时,参悟了许多道理,家人永远是你的后盾和坚强的理由,好好爱护他们,珍重自己。在本文写作的过程中我的父母、先生和儿子都给予我极大的支持和谅解,在此由衷感谢!
毕业在即,难免有“逝者如斯夫”的感伤,我会以更好的身心去学习、工作和生活,以此答谢所有关怀和帮助过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