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保险公司发展养老社区概述
2.1 养老社区概念介绍
一般意义上的社区是指以地域为基础的生活共同体。按照这种理解,养老社区可以表述为: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建立起来的以“养老养生”为目的的一般社区居民(主要包括老年人和服务者) 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它具有独特的地域范围、相关利益和归属感以及朋友关系网等相关要素,是一种和普通意义上的家庭、单位和村镇以及街道等不同的生活方式。
相对于时下比较热门的养老地产,两者之间联系紧密: 就整体来说,养老地产包含在养老社区之中,生活在固定养老地产中的居民就可以形成一个养老社区。也就是说,单独的养老地产就不可以称为养老社区。
①在比较大的养老社区中,同时拥有老年住宅和普通住宅,分别为老年人养老和老年人的子女居住提供服务。例如中国平安位于浙江省桐乡市的“平安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就是一个以养老为中心兼顾普通住宅需要的全龄化社区。相比之下,养老地产就可以是单独的建筑,例如万科集团在北京市兴建的“万科幸福汇”,由于地产的入住率比较低,常住居民没有到达一定的规模,因此这不符合对养老社区的标准定义,也就称不上是养老社区。
在美国,养老产业非常先进。他们的养老社区所扮演的角色是综合服务提供商。按照服务进行划分,可以将养老社区分为记忆护理、专业护理和独立生活、协助生活以及活力社区等不同类型。与此同时,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养老社区还开发出了一些个性化特殊服务。养老社区的差异化竞争,目前已经演变成为这些在基础服务以外的附加服务的竞争。【1】
2.2 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的背景
2.2.1 人口老龄化加速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在 2012 年已经达到 1.94 亿,占总人口数的比例为 14.3%;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数位 1.27 亿,占总人口数的比例为 9.4%。
①同一时期美国和欧洲的老龄人口分别为 0.4 亿人和 1.19 亿人,显然,我国的老龄人口数量目前已经超过欧洲,是美国老龄人口数的 3 倍。【2】
由上述图可以看出,我国的老龄人口数目庞大并且呈逐年增加的态势。同时,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形成了“4+2+1”的家庭结构(一对夫妻、四个老人、一个孩子)。这就使得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养老负担,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产生了对养老产业的巨大需求。根据国家“老龄委”的调查结果,愿意到养老机构养老的老人占受访人数的 16.7%,并且年龄越小,这种比例越大,这充分表明我国居民的养老观念正在改变,对养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养老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2.2.2 中国养老产业有很大投资空间
我国各类养老机构在 2012 年年底已经达到 4 万家,可以提供床位约为 390万张。尽管如此,我国养老机构提供的每千名老人所占床位数为 20.5 张,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数字为 60 张。为改变我国的落后地位,民政部计划在 2015 年的年底,力争将这个数字刷新至 24 张。
①具体来说,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人在 2015年将会增至 2.15 亿人,要实现民政部的相关要求就需要床位 516 万张,也就是需要增加 126 万张。根据地域的不同,东中西部一张床位的建设投入分别为 30-50万元、20-35 万元以及 8-20 万元。取平均值 20 万元进行计算,总投入资金为 2520亿元,也就是说一年需要投入大约 1300 亿元。
如果再将养老机构的相关延伸领域纳入考虑范围,例如护理人员和配套设施以及老年人的消费等,2012 年我国整个养老市场至少将达到 2.5 万亿元的规模。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研究数据,中国养老市场规模到 2030 年将会达到 13万亿元。【3】
同时,由于经济的持续发展,高端养老在我国需求强劲。根据《2012 年中国财富报告:洞悉客户需求致力科学发展》的数据,我国私人可用于投资的资产总量在 2012 年超过了 73 万亿元,相对于 2011 年增长了 14%。截至 2012 年底,预计高净值家庭(可投资资产在 600 万元人民币以上)数量将达到 174 万户,较2011 年增长 17%,且未来五年将以每年 15.9%的速度递增,到 2015 年,这个数字将达到 440 万个;①而同期美国、日本富裕家庭数量年均增速只有 2.1%和 1.7%。
中国即将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全球富裕家庭数量第三多的国家。富裕群体在考虑养老安排时,观念开放,更能接受在环境优美,设施完备、服务周到的高端养老机构中养老。针对这部分高端人群的养老产业,孕育着巨大的财富空间。
2.2.3 保险资金当前投资收益率低
一直以来,中国保险公司投资渠道主要集中在银行存款、债券和股票。到2011 年底,保险资金可使用余额为 55192 亿,银行存款为 17692 亿,各类债券25916 亿,证券投资基金 2909 亿元。
②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的主要工具是银行存款和债券,占投资组合的 80%左右,投资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略显单一。【4】
由于我国的保险资金运用过度地集中于银行存款、债券投资等收益率较低的渠道,近些年又赶上股市的低点,投资收益率一直处于较低的状态。2012年,保险行业实现投资收益2085亿元,投资收益率3.39%,为近年来的低点。由于股市波幅较大,债市乏善可陈,近7万亿保险资金需要寻找更为稳定的投资方向。【5】
2.2.4 监管政策的放开
2010年9月,保监会出台《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和《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强化对保险金的监管。2012年7月,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投资股权和不动产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保险金投资养老地产进行细化规定。
2013年9月底,保监会向保险以及险资管理公司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将实施大类比例监管,而减少了针对具体的投资品种设置投资比例限制。【6】
2.3 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的意义
2.3.1 保险资金与养老社区能够有效契合
保险资金投资注重安全性及稳定性,其投资收益应能平滑地按周期波动。保险机构应当选择具有稳定投资收益的渠道才能有效抵御经济周期和资本市场波动给公司经营带来的风险。养老产业具有需求性、与资本市场关联度较低、收益均衡稳定等特征,因而投资养老产业可有效提高保险机构资产负债匹配水平。
投资养老社区的回收期长,与保险公司可运用的中长期资金具有良好的匹配性。养老社区初期建设和中期运营的投资规模很大,投资回收期可长达10-15 年,经济实力不强或没有外部金融工具支持的投资者很难进入这一领域,而保险公司目前拥有6.85万亿元的可用资金,其中约有80%是寿险资金,寿险资金中约一半是20年以上的长期资金,四分之一是5-20年的中期资金,与养老社区的投资回收周期十分匹配。
2.3.2 发展养老产业能与公司保险主业互动发展
保险公司发展养老社区具有天然优势。首先,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人寿保险,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长期性。这就意味着客户和保险公司之间的交往过程是持续性的不间断的,这恰恰符合养老社区的要求。其次,保险公司的相关产品主要是长期护理保险以及医疗和养老保险等,这些产品的需求者正是老年人。保险公司将保险金投入到养老社区项目,在吸引众多受众的同时也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相比其他企业而言,保险公司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这些优势,增加养老社区的附加值,提升养老社区的整体服务层次与水平。
养老产业和公司主业能够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互动局面。一方面公司发展养老产业,发行定向养老保险产品,进一步丰富了公司寿险产品种类,通过延伸与保险主业相关的产业链,为客户提供医疗服务、健康管理、金融理财等高附加值的增值服务,可以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和客户对公司的忠诚度,促进公司主业发展。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庞大的客户规模可以成为养老社区的潜在消费者,覆盖全国的机构网络可以成为养老社区销售和宣传平台,相关金融保险服务可以成为养老社区增值服务的重要内容,全球知名的品牌形象可以成为养老社区迅速打开局面的保障,推动公司养老项目快速发展,成为行业的领先者和主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