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现代医学对一类颈椎病的统称,其发病机理复杂,在临床上一般有眩晕、耳鸣、猝倒和睡眠障碍等诸多表现,患者以中老年人群居多,但近年其发病人群有日趋下移的倾向[1],对患者的生理健康与正常生活构成了颇大影响。目前临床针对该病的治疗普遍以药物治疗、穴位针灸等保守疗法为主,但治疗方案不同,疗效差异较大。
本研究中,笔者主要选择中医针灸对 36 例患者展开救治和对比分析,取得较理想的实验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 72 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例收录自 2013 年 1 月至2015 年 1 月,患者均于我院检查证实病情,与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发布的相应判断标准相符合[1].其中男、女性各占 38 例和 34 例,年龄在 23 ~ 74 岁范围,中位是(51.4±4.8)岁;病程在 2 个月~ 8 年,中位是(3.2±0.9)年。
全体患者均已签署研究知情文件,无合并心内科重症、精神异常及其他原因所致眩晕等情况,通过随机对照法将全体对象均分成两组,组间一般数据比较均相仿,P>0.05,符合统计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 36 例根据常规标准用药,主要选择丹参粉针治疗,剂量 0.8g,静脉滴注前与 10% 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250mL,每日治疗 3 次。
观察组 36 例在上述标准治疗下选择中医针灸方案治疗,操作如下:①取穴:主要取双侧颈夹脊穴、曲池穴、天柱穴、太冲穴、百会穴、风池穴和风府穴诸穴;②针刺方法:患者体位取坐式或俯卧式,常规消毒穴位和毫针,在颈部松弛的情况下对上述诸穴针刺,待进针得气时,分别以捻转补法、平补平泻法对腹部穴位和其余穴位进行处理,留针在 25min 左右。
同时结合其症状辨证针刺,如眩晕甚者,选择雀啄灸对双侧风池穴和百会穴进行针刺;对失眠、耳鸣或头疼甚者,可分别取安眠穴位、耳门穴位和太阳穴位针刺。每日针刺 1 次。
两组疗程同为 3 周。
1.3 疗效标准
通过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测定两组双侧椎动脉的收缩期与舒张末期峰值流速(Vs 与 Vd),调查和记录其施治后的症状总积分,各症状共有无症状、轻微、中度和重度四项,分值 0~3 分。临床疗效:①治愈。基本无眩晕、耳鸣等诸症,且颈椎功能完全恢复,对日常工作及生活无干扰;②显效。
症状及体征有显着改善,且颈椎功能有明显恢复;③有效。
症状体征、颈椎功能有一定好转,但对日常工作及生活有较大影响;④无效。症状体征与颈椎功能无改变,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 SPSS17.0 软件处理全部数据,由 χ2和 t 标准检验计数与计量资料,组间各由 [n(%)] 和(x-±s)描述,最后以P<0.05 对数据的统计学意义作判断。
2 结果
2.1 临床施治情况
实施相应治疗后,观察组共 34 例患者颈椎功能得到有效恢复,临床总有效率达 94.44%,相对于对照组的 77.78% 而言有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1】
2.2 其他指标改善情况
双侧椎动脉的 Vs 和 Vd 值相比对照组均有明显增高,而在症状总积分方面,其相比对照组减分更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2.【2】
3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因颈部交感神经刺激、损伤,影响椎 -基底动脉循环血供,从而诱发以眩晕为主的一种颈椎综合征。该病在临床上的患病率长期居高不下,有资料统计,目前在颈椎病患者中,其患病率约占 20%[1],对患者的生理健康与工作学习构成了颇大危害。从祖国中医角度论治,椎动脉型颈椎病应归属“痹症”、“眩晕”等范畴,盖因素体肝肾亏虚,久坐耗气,筋骨不养,加上风寒湿等外邪侵犯,致气虚血瘀、经络受阻、髓海不充,乃至眩晕诸症。故中医临床多主张以补肝益肾、益气活血和填精生髓为治疗原则。
中医针灸是目前被广泛用于治疗本病的一种有效手法。
颈夹脊穴主心肺和上肢,针刺可由内调节脏腑机能;百会穴属督脉,又称“三阳五会”,针刺可开窍醒脑;而据《穴名释义》记载,天柱穴意示“擎天之柱”,针刺有利于缓解肩部僵硬或酸痛,配合太冲、曲池和风府等穴,可共奏行气活血、舒经通络和调和阴阳等功效。现代医学证明,穴位针灸对减轻局部痉挛或粘连、促进血液循环、滑利关节还具有良好效果[2].近年有多项研究通过针灸取穴法对不同证型颈椎病进行治疗,均取得颇高的临床疗效。祁梅[3]研究对 58 例采取针灸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报道,提示针灸治疗对改善病情具有显着效果,达到 91.38%,且患者在治疗 20d 后,其颅内血液流速即可得到有效改善。
本研究中,笔者选择中医针灸方案对观察组 36 例患者展开救治,结果发现,观察组施治后的临床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有更明显的增高,达到 94.44%(P<0.05),且其施治后的症状总积分相比对照组减分更明显,双侧椎动脉的 Vs 和 Vd 值也有明显增高(P 均 <0.05),与上述研究基本相符[1,3].因此,我们认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实施中医针灸治疗是理想可行的,且可有效减轻患者症状、促进椎动脉血供恢复,适合加强推广。同时,在针灸治疗的前提下,与推拿手法配合治疗,对进一步优化临床疗效还具有重要作用[4].因研究方向、时间等问题,对此还有待进一步实验报道。
参考文献
[1] 何勇,徐涵斌,宋南昌 . 针灸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症状体征总积分的影响 [J].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138-139.
[2] 沈天学 .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效果 [J].中外医疗,2015,4(4):167-168.
[3] 祁梅 . 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治疗临床分析 [J]. 中国农村卫生,2013,8(4):66-67.
[4] 解敬郊 . 针灸配合手法治疗 65 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4,6(25):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