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过去讲社会主义的经济特点,不讲快速发展生产力,因为有个容易令人们认同的理由: 任何社会都发展生产力,任何新社会制度都比旧制度能更快地发展生产力。因此,判断社会主义制度性质的标准不是生产力,而是生产关系。这样讲似乎有道理,但恰恰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逻辑。正确的逻辑应当是: 既然肯定任何新社会制度的生产力都会高于旧制度,那么社会主义新制度的生产力也应高于旧制度。新中国的生产力高于新中国成立前的旧社会制度,但又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快地发展生产力; 先在发展速度上超越发达国家,然后赶上并进一步在生产力的绝对水平上也超越它们。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会去建议资产阶级快速发展生产力,只是描述资本主义怎样把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但他们在研究资本主义的过程中,提出取代资本主义的未来的新社会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要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快速发展生产力,而且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的事情。我国是在生产力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的,因此,快速发展生产力更是一个迫切的任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要快速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应是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思想。这是涉及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问题。为什么要搞社会主义? 其根本目的是要劳动人民摆脱受剥削、受压迫的旧制度,通过快速发展生产力,要使“所有劳动者过上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15]
《共产党宣言》中也明确提出: 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要把生产资料掌握在国家手中,尽快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以提高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
由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与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的任务不同,就必然会引致研究对象的差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否包括研究生产力? 对于这一问题,最好不要笼统地全面肯定或否定,应首先界定生产力的内涵。生产力的内涵是多层次的。如果从技术层次即工艺学的层次讲生产力,如怎样提高水稻的亩产量、怎样炼出优质的钢铁,那就既不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也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承认,生产力具有两个层面: 一个是技术层面,一个是社会层面。如分工协作,马克思把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要素,但它同时具有社会关系属性。这种社会关系属性是中性的,不具有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性质。再如,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属于发展生产力的社会层面。
我们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既要系统和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也要从理论上研究怎样更快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需要从两方面研究生产力: 一方面,要研究怎样更好地利用和发挥生产力诸要素的作用。如,怎样搞好企业内部的分工协作,以及不同企业和不同相关部门的分工协作; 怎样更好地利用水力、风力、太阳能和自然资源等自然力; 怎样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知识和技术水平; 怎样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怎样重视科技的发明与创新,并将其运用于生产过程等。这方面的研究,存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如怎样利用自然力、怎样进行科技创新。自然科学要从科技方面进行研究,政治经济学是从经济理论方面进行研究。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从社会层面进行研究。
如,怎样通过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即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用新的经济发展理论指导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在经济实践中,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如,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就是要在生产力发展的新阶段,应对经济发展下行的新情况,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经济发展和供给的档次;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有效供给,以满足国内消费结构和出口结构变化的需要。这些方面实际上是发展生产力的体制安排。
***同志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指导思想,这些指导思想都涉及怎样更好更快地发展生产力。他指出,要“强化创新驱动,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16]
他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 6 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 “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全新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可以说,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怎样更好更快发展生产力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就是说,我国发展生产力是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广大人民。上述有关发展生产力的一切方面,都应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怎样更好更快地发展生产力,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所要求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逐步达到共同富裕。马克思主义指出: 私有制和阶级的存在既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是生产力发展不够高的结果。一方面,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情况下,没有剩余产品,不可能出现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 另一方面,消灭私有制和阶级差别的存在,需要生产力发展到很高的程度。这一原理对我国是适用的。另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也要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条件。同时也应注意,不能脱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与完善,片面强调生产力的发展。快速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也是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应是将发展生产力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5][6][7]马克思,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 8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5,5,11,9.
[2][3][4]马克思 . 资本论: 第一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4: 382,421 -422,447.
[8][9]马克思,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 7 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994,994.
[10]马克思 . 资本论: 第二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44.
[11][12]马克思,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46 卷( 下)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0: 383,383.
[13]马克思,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二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188.
[14]列 宁 . 列宁选集: 第 1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188.
[15]列 宁 . 列宁选集: 第 3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546.
[16]***谈治国理政[M]. 北京: 外文出版社,2014: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