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政治经济学论文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要不要研究生产关系和生产力(2)

来源:经济纵横 作者:卫兴华;聂大海
发布于:2017-05-16 共10129字
  第一,马克思不仅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讲到要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他地方也讲过。如,在《资本论》第三卷第 51 章《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中,对决定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提出了更为明确和详尽的说明。原文是: “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科学分析却证明: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一种特殊的、具有特殊历史规定性的生产方式;它和任何其他生产方式一样,把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形式的一个既定阶段作为自己的历史条件。

  而这个条件……是新的生产方式由以产生的现成基础; 同这种独特的、历史规定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具有一种独特的、历史的和暂时的性质; 最后,分配关系本质上和生产关系是同一的,是生产关系的反面。”[8]

  把这段话用程式表示出来,就是: 一定发展阶段的社会生产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分配关系。显然,决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由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决定的。因此,它排除了生产力的解读。由此可断定,作为《资本论》研究对象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是生产力或生产力涵义上的劳动方式。《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不包括生产力。

  第二,对于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究竟是什么,马克思也在多处做了说明。如,在《分配关系和社会关系》一章中,在上引的同一处地方指出“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决定着这种生产方式的全部性质”.[9]

  换句话说,这里讲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由资本和雇佣劳动关系决定其性质的生产方式。在《资本论》第二卷也讲到: “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把劳动者和生产资料这两种因素结合起来,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在当前考察的场合,自由工人和他的生产资料的分离,是既定的出发点,并且我们已经看到二者在资本家手中是怎样和在什么条件下结合起来的。”[10]

  这段话说明了两点: 首先,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结合的特殊方式,决定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经济时期; 其次,《资本论》第一卷中已经说明,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结合,采取资本与雇佣劳动相结合的方式,这种结合方式的条件是“自由工人”与生产资料的分离,是资本统治雇佣劳动。

  第三,《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章讲货币转化为资本、劳动力转化为商品,正是讲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形成及其结合的方式。在马克思的着作中,劳动力成为商品,就形成雇佣劳动,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就形成“资本和雇佣劳动的社会”.[11]

  第四章论述了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前提和决定条件的资本与雇佣劳动相结合的方式,然后才进入第五章《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即资本直接生产过程,才会有直接生产过程中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与这种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交换关系和分配关系。

  由以上分析可看出: 作为《资本论》研究对象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是生产力或劳动方式,而是资本与雇佣劳动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结合在一起,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体系的决定性基础。

  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着作中,一再讲马克思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如,马克思指出: “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是财富的特殊社会形式。”[12]恩格斯指出: “政治经济学是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理论分析,因此,它以发达的资产阶级关系为前提。”也就是说,政治经济学是对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理论分析。进一步又指出: “经济学所研究的不是物,而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13]列宁也认为,“政治经济学决不是研究‘生产',而是研究人们在生产上的社会关系。”[14]

  可见,断言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的对象包括生产力,是不符合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原意的。

  如前所述,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时,又同时用了大量文字论述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状况,但这是对既有生产力状况的概述,并且是服从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的。如,研究价值,需要先讲述作为价值物质承担者的使用价值; 研究剩余价值生产即价值增殖过程,需要先讲述劳动的一般过程和生产的简单要素; 研究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重在研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怎样由劳动对资本的形式隶属发展为实质隶属。

  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时不研究生产力,这与他的研究任务有关。第一,政治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不是工艺学和自然科学,不会研究生产的技术层面。第二,马克思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要揭示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本质关系,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成熟与终将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规律,给无产阶级提供革命斗争的理论武器。因此,马克思既没有必要建议资产阶级去着力发展生产力,更没有任务去为资产阶级出谋划策,提出怎样更好更快地发展生产力的建议。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是要突破和批判前人的研究,提出系统、科学的创新性理论。他先出版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资本论》的副标题也是“政治经济学批判”,批判其错误理论,汲取其科学观点。在马克思看来,“研究”就要创新,有新的发现。他对生产力的论述,主要是对既有生产力状况的解说,他并没有突破前人成就、在生产力研究上有所创新和发现的意愿,其任务也不在这里。因此,他认为自己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包括生产力。

  但也应该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生产力发展问题时,对适用于一切社会的生产力诸要素的发展和利用问题,特别是科学发明及其运用于生产的重大意义; 节约利用资源的必要性; 违反自然规律发展生产力要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 粗放型生产和集约型生产; 折旧基金怎样用于扩大资本积累;两大部类按比例发展的公式;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等,都有科学的分析。

  这方面的理论观点完全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但由于这方面的分析不属于生产力的技术层面,而是涉及发展生产力的社会层面,因而不好据此简单地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也包括生产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不要重视研究生产关系? 要不要研究生产力?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当然不能不研究生产关系。应当承认,学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还很不够,重视也不够,还存在许多盲点和误区,以及是非不清甚至是非颠倒的混乱现象。如,长期流行一种观点: 改革开放不再问“姓社姓资”“姓公姓私”.有人宣传要去掉所有制标签,反对公有制崇拜; 否定我国国有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主张私有化; 宣传“国退民进”是改革的方向; 将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是否有利于”的标准错解为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又如,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对立起来,将后者贬为应摒弃的“传统社会主义”.因为“传统社会主义”不把私有制看作社会主义经济,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将私有经济认定为社会主义经济。这种错解是为私有化提供理论依据,混淆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区别。

  在改革实践中,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但在一段时期中,发展生产力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天平向生产力倾斜,出现收入差距的严重扩大趋势。在国企改革过程中,还曾出现大量国有资产流失等状况。可见,创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决不能忽视对生产关系的研究,而且要总结经验教训,弄清是非得失,澄清理论与实践的盲区与误区,根据党中央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指导思想,凝聚正能量,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与完善。

  但是也应明确: 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应包括研究对象的发展与创新。研究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的任务与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根本不同,前者是革命的任务,后者是建设的任务。既然“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包括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那么自然的逻辑推理就是: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能不研究生产力。有的学者已肯定地提出了这个问题,而且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值得进行很好的深入研究。

  改革开放前的政治经济学教材,无论讲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都把研究对象统一规定为生产关系; 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点,主要讲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劳动人民成为主人,不讲快速发展生产力。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对生产力概念的界定比较狭窄。国内学者曾有生产力二要素与三要素之争。斯大林曾提出生产力二要素论,即劳动力和生产工具。也有学者主张三要素论,即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在“文革”中,提出科学是生产力都受到批判,浑然不知这本是马克思强调的生产力因素。

原文出处:卫兴华,聂大海.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生产力的关系[J]. 经济纵横,2017,(01):1-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