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及我国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一贯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明确指出了,“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1](p211),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主席就提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就无法提高。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科学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中国人经过认真总结反思,得出了必须要发展科学技术的结论。 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重申了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观点。 1988年,邓小平又进一步明确指出,“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嘛”,[2](p275)这一论断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学说,深刻揭示了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发展的革命性作用。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中华民族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曾长期处于领先水平。由于近代以来的闭关锁国、夜郎自大以及西方列强的入侵使我国的科技水平被远远甩在后面。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指出了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全局中的特殊作用,肯定了知识分子也是劳动者、制定科技发展方针及改革旧的科技体制、鼓励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智力、推动实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这一系列思想和举措掀开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崭新篇章,为我国重新步入科技强国之林描绘出光明前景。
一、邓小平科技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科学技术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导致科研质量下降,科研人才断层、流失严重,大批优秀科技人才被打倒,不能安心搞科学研究,使国家科学技术事业蒙受了灾难性损失。 1975年邓小平主持的全面整顿,得到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定程度打开了科技事业困难的局面,这段时间是邓小平科技思想形成的萌芽期。 “文革”结束以后,1977年 邓小平复出并主管科学教育工作,一直到改革开放前,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形成期。 1978年底改革开放后,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全面发展期,从此我国科技事业进入全面快速发展期,科技成为推动生产力进步的第一动力。
(一)1975 年全面整顿时期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萌芽阶段
为扭转“文革”给全国造成的困难局面。在毛泽东的支持下,1975年1月,邓小平出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全面主持党、国家和军队的日常事务。针对“文革”造成的混乱局面,邓小平进行了全面的整顿,得到了人民的热情拥护并取得了显着成效。 1975年整顿期间邓小平提出了要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1975年8月3日,邓小平在国防工业重点企业会议上指出,“要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要搞三结合,科技人员不要灰溜溜的”,“科技人员应当受到重视。他们有缺点,要帮助他们,鼓励他们。要给他们创造比较好的条件,使他们能够专心致志地研究一些东西。”,因为“这对于我们事业的发展将会是很有意义的。 ”[3](p27)在当时“四人帮”当道的背景下,邓小平能够大胆的为科技人员正名并改善他们的生活工作条件,可以看出邓小平非凡的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