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政治经济学论文

寻租范式的起源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5-23 共673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我国群体性寻租行为探究
  【第一章】群体性寻租的政治学分析导论
  【2.1】寻租范式的起源
  【2.2  2.3】马克思主义的寻租理论
  【2.4】群体性寻租的特征、类型及本质
  【第三章】群体寻租中的经济相关性
  【第四章】群体寻租中的权力关联性
  【第五章】群体性寻租的治理策略
  【结语/参考文献】群体性寻租现象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寻租与治理理论派别
  
  一、寻租
  
  (一)寻租
  
  1、关于“租”的几个概念
  
  “租”在西方经济学概念中本来专指地租,就是指拥有一定生产要素的行为者获得通过这种生产要素获得的超过机会成本的剩余价值。在社会经济处于总体均衡状态时,每种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的使用和配置都达到了使其机会成本和要素收入相等。如果某个产业中要素的收入高于其他产业要素的收入,这种产业就存在该要素的租。
  
  李嘉图学派概念中,租金是永远没有供给弹性的生产要素的收入。它是使这种生产要素进入市场所必需的最小的额外收益。英国的马歇尔认为租金还包含准租金概念,这在某种程度上延伸了李嘉图学派相关租金的含义。准租金是指通过生产要素产生的目前没有供给弹性的收入,是短期内固定资产的收入。马歇尔把短期内缺乏供给弹性的生产要素(如建筑物、机器、工具等资本品)所得报酬称为“准租金”,这些生产要素包括建筑物、机器、工具等等。准租金的是形成是由于在短时间内的固定资产不变,而销售价格可以超出可变成本的支出就是准租金。如图 2-1 所示。
  
  
  
  如上图所示,价格在P1之上P2之下销售,可以收回部分成本,在AC与MC的交点之上都可以弥补全部固定成本,因此只要在AVC与MC交点之上都存在准租金。
  
  经济租金是指利用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获得的高于他期望的收入的实际收入的部分。如图2-2所示。
  
  
  
  如上图所示,当厂商低于P0的价格时,愿意供给的量为Q0,但是实际市场价格为P0,这样厂商的总收益应当是P0Q0,但实际的总收益大于厂商预期的收益。实际总收益大于厂商预期收益的部分就是经济租金。准租金是在短期内存在的,经济租金是在长期的时间轴内存在的,即一种可供使用的资源长期内使用者不支付额外多出的费用就是经济租金。
  
  租金大小的确定是由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新古典主义认为的非完全竞争必然导致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的命题是值得推敲的,他们将机会成本和租金混为一谈了。我们必须突破既定制度的约束,跳出其死板的框架,上升到制度的角度来考察租金,我们需要引入“一般租金”的概念。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下,某一物品租金值的大小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当市场结构完善、整个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每种物品便获得一个均衡价格,这个价格就是该物品被拿来交易的属性的价格,是该物品的均衡租金,为区别于其他情况下提到的租金,于是将完全竞争条件下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源于物品属性的租金称为“一般租金”①。
  
  马克思主义的“租”是从地租开始的。地租即土地生产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
  
  马克思认为的是如果相等资本生产的商品价格是相等的那么生产要素所有者获得的利润也是相等的,当然,这必须在自由的市场竞争条件下。“竞争之所以能够影响利润率,只是因为它影响商品的价格。竞争只能使同一个生产部门内的生产者以相等的价格出售他们的商品,并使不同生产部门内的生产者按照这样一个价格出售商品,这个价格使他们得到相同的利润”②。因而等量的资本生产一种商品所得到的利润、收入或价格,与机会成本相等,“机会成本是被错过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③超过机会成本的超额利润就是地租。马克思认为,作为使用土地的代价的地租,自然是租地人按照土地实际情况所支给的最高价格。生产物中分给租地人那一部分的价格,要是多于这一数额的价格,地主自然要设法把超过额留为己有,作为“地租”.
  
  2、寻利
  
  “寻利”即寻求生产利润,是人们作为理性经济人的角度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寻求利润的活动一般情况都是生产性活动,是对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资,迫使人们从事可以增加社会资源和福利的活动,如科学研究活动、创新制度安排活动等等,这些活动的普遍特征就是可以使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
  
  在寻利活动中,人们为了获得利润,就要努力工作或者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寻利以生产活动为基础,促使人们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工艺改良和现代管理,以便能创造社会财富和福利。于是寻利活动具有正的外部效应,是公平竞争条件下的正和博弈,可以增加社会资源和福利,增加社会总商品量和劳务供给量,即使有某种情况的资源损失也会被所得利润覆盖。寻利活动以公平的市场竞争为前提,不借助政府“看得见的手”去引导,是通过市场“看得见的手”来指引人们通过正常经营手段去追求高于社会平均财富的收入。
  
  3、寻租
  
  (1)寻租的定义

  
  塔洛克在1976年提出的寻租概念,认为寻租是为了获得垄断资源或赢得政府保护的活动,而这个概念作为普遍的政治经济学名词是到了1974年克鲁格的《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发表之后。在这篇文章里,克鲁格认为政府在市场导向的经济中经常性的限制行为带来了租金,有的租金竞争的形式是合法的,而有些是非法的,如行贿、贪污、走私和黑市交易。克鲁格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和进出口角度出发,提出了再受到数量限制贸易中的寻租行为的简易模型。她分析政府运用限额控制国家进出口和外汇产生垄断利益的理论对后期的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和公共政策实践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租金”一词的概念被《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词典》收录,表明了寻租理论在经济学中的核心地位,渐渐被世界各国的专家和学者纳入研究的范围。国际贸易学派更是以克鲁格为代表运用DUP概念即寻求非生产性利润将寻租行为的范围扩大了,包括直接非生产性活动获得利润的其他途径。
  
  以布坎南和布洛克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出现在以克鲁格为代表的国际贸易学派之后。公共选择学派理解的寻租是那种追求政府庇护而进行的财富转移的行为,这种行为造成了社会资源和福利的极大浪费。公共选择学派扩大了寻租的内涵,该学派认为政府利用本身占有的垄断资源来对社会福利进行再分配和对市场经济活动实施管制时,垄断资源因为稀缺性和非普遍性就形成了“租金”,利益相关人对这种租金的追求就是“寻租”.而中国当前还处于由政府指导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政府依然习惯性插手市场,政府仍然依靠自身的行政权力主导一些部门,经济领域的管制也依旧普遍存在。政府对市场经济和社会福利分配的干预都十分频繁,尤其是我国的政府,市场经济还未发育成熟,政府对经济获得的干预不仅包括公共领域还包括私人领域,而这种干预成了寻租行为产生的必然条件之一。私人活动向垄断权力寻求租金是寻租行为,而体制内拥有垄断权力的官员利用权力进行产权安排以获得利益的行为也是寻租。
  
  在寻租理论发展的历史阶段中,虽然各个阶段或者不同学派对寻租的定义各不相同,但是学者们都普遍认同广义范围的寻租即非生产性的经济活动,并且这种活动是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或者说是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活动。
  
  寻租行为有着跟寻利行为不同的特点:首先,寻租行为扭曲了经济资源,组织更有效的生产方式的实施;其次,寻租行为浪费了社会的稀缺资源,而这些资源本来可以用在更有利益的经济活动中;再次,其中某一个层次的寻租行为会导致一个或者几个层次同时寻求租金,因此,尤其是政府部门会因为寻求租金而争夺特殊的公共权力,这不仅增加了廉政成本还影响了政府作为公职部门的声誉。从这一点来看,寻租活动是具有负和博弈的行为,对社会整体而言是有损害的。
  
  (2)寻租的成本
  
  寻租行为浪费了公共资源,损害了社会福利,是一种非公平的市场竞争,会滋生出腐败、贿赂等违法行为。因此寻租的经济成本是机会成本,是会以付出一定代价为前提的,不仅会损害社会的整体利益,也会使寻租者在寻租霍城中造成生产领域的人力资本数量减少,更是会使得政府部门资源配置不合理和低效率。
  
  寻租的交易成本是人们在寻求租金的活动中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政府部门人浮于事、办事拖拉,降低政府运作的效率。由于要治理寻租行为,监督成本的增加也加大了交易成本。
  
  寻租的道德成本是人们在寻求租金的时候,会承担社会舆论的压力和法律制裁的压力。还会降低设租官员的公共责任心和道德水平,还会降低公众对政府官员的尊重和信任,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政治体制的腐败和国家的动荡。
  
  (3)寻租的分类
  
  寻租行为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其中,比较典型的分类法有经济学家穆勒提出的:第一种是政府管制型寻租。这种寻租是指寻租者通过利用政府许可来限制其他竞争者进入市场从而达到自身的高利润的目的。第二种是以关税和进出口配额为目的的寻租。这种寻租行为是指竞争者或者竞争企业为获得国外商品的高价出售而对国外关税和进出口配额进行游说以达到获取租金的目的。第三种是指政府合同租金。该种租金是指政府为了给生产者创造租金而直接定价,竞争者为了获得政府的垄断定价而会想法设法贿赂政府的行为。
  
  根据法律的界定可以将寻租分为合法寻租和非法寻租。合法寻租如游说、立法等等;非法寻租如贿赂、腐败等等。当然,在合法寻租和非法寻租之间还存在着一种灰色地带的寻租。这种寻租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也普遍存在,但是因为性质模糊无法定性并且不容易被经济人发现,所以大多数情况也不容易被注意到,具有很大的隐蔽性。
  
  巴格瓦蒂则对寻租行为根据租金取得的途径不同而进行了分类:第一种是通过院外游说获得关税,通过改变关税以达到增加租金的目的。第二种是通过院外游说以获得更多的收入。第三种是通过院外游说取得垄断利润。当然,这三种寻租都是以院外游说为前提的。
  
  (4)寻租的损失
  
  传统垄断理论认为寻租的损失仅仅包括一个“纯损”三角形,这对于现代经济学来说是不正确的。寻租者寻租活动中花费的成本小于或者至少等于垄断租金才是会被接受的,因为单个的寻租者绝不会花费垄断资源带给其收益还没有成本高的成本。而在很多情况下,争夺垄断资源都是十分激烈的,寻租成本就常常接近垄断资源带来的利润,甚至和利润是相等的。
  
  除了“纯损”可能还会产生其他更多的损失。因为在社会活动中,寻租者有很多,整个社会的寻租活动的全部经济损失就等于将单个寻租活动加在一起的总和,并且如果寻租市场竞争得越严重,这个总和也会随着增加。
  
  传统经济学认为寻租行为会导致三种损失即夏伯格损失、来宾斯坦损失和塔洛克损失,其中塔洛克损失是更多被后来学者认同的寻租损失。因为塔洛克认为哈伯格三角形的损失并不能代表净福利的损失,这显然是不够的,消费者剩余的浪费不仅包括哈伯格三角形代表的损失,还包括由于垄断利润的诱惑使企业投入资源去相互争夺垄断地位以获得租金,这便是一种费生产性投入,并且这种投入是一种社会成本。
  
  虽然寻利行为和寻租行为都是人们作为理性经济人,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出发,都是为了获得最大程度的利润,但二者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寻利行为在追求利润的时候,是以生产过程为基础,追求的是自然租金,因此人们总是通过更加努力地工作来提高工作效率或者生产率为前提。寻利活动是通过生产新产品或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来达到目的,通过对技术的创新,工艺技术的改进,现代管理的加强和科技的发展来创造社会财富。寻利行为是可以增加社会总资源和福利的正和博弈,具有正的外部效应。而寻租活动虽然也是在追求利润,但是却和生产性活动有着区别,他是非生产性的。寻租在政治交易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人为租金,这种非生产性的活动使得其在追求垄断资源的时候花费巨大的资源成本,是对既得利益的重新分割和转移,这种行为大多只浪费社会资源而没有实际的产出,是负和博弈的负的外部效应。二者的表现方式也不同,寻利是努力工作,提高效率;而寻租表现为游说、贿赂、腐败等等。
  
  (二)寻租范式的起源
  
  “范式”是一种社会结构,是每一个科学发展阶段必然存在的内在结构模式,这便是库恩对范式的定义。而寻租范式是指围绕寻租现象的研究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概念体系和框架。
  
  1、哈伯格三角形
  
  芝加哥大学的哈伯格是微观经济学层次上衡量市场失灵的社会成本的大小,托宾曾经有言,要用一千个哈伯格三角形才能填满一个奥肯缺口。其意思是,和衰退的巨大的社会成本相比,单个市场的失灵是微不足道的。哈伯格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的“垄断和资源配置”一文中运用了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概念,在一定的假定条件下,证明了垄断会造成的社会资源的损失,如图2-3所示的阴影部分即为“哈伯格三角形”.
  
  如图2-3所示,假设平均成本以直线Pc E来表示,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出为Qc.如果卖方是垄断者,他可以生产Qm按价格Pm售出以取得最大利润,这样的垄断利润用矩形ABPc Pm表示,消费者剩余的损失以AEPc Pm计算,但是这个梯形表示的是消费者那转移到垄断者的资金,不是损失的福利,垄断造成的社会资源损失则可以用阴影部分来表示,这个阴影部分的三角形称为“哈伯格三角形”,该三角形的存在就说明了市场垄断对市场竞争所造成的低效率。
  
  
  
  2、莱宾斯坦的X-非效率
  
  亚当·斯密早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就注意到了垄断是成本问题而不是价格问题,它是良好管理的大敌。激励过着竞争的压力的缺乏可能导致垄断企业忽视单位产品成本的最小化,例如容忍X-非效率。这个概念是莱宾斯坦提出的,指如维持过剩产能、过高管理费用、寻求保护和有利管制以及立法的政治游说等浪费性的支出。某种程度上这就是被后来经济学家称为寻求租金的机会成本。他认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竞争压力小可以坐享垄断利润。
  
  组织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外部经济环境的活动,当外部经济环境险恶充满竞争的力量时就会迫使组织内部产生一种压力,使其提高劳动生产力,相反如果外部没有竞争或者竞争很小,那组织内部就会产生惰性,时间长了,就会演化成惯性。X-非效率带来的后果就会造成资源浪费、忽视创新、人浮于事、责任不明、非生产性的费用膨胀等等。
  
  3、塔洛克方块
  
  塔洛克方块实际上是对哈伯格三角形的扩展。前者计算的垄断社会成本要大于后者的计算结果,图2-3中的Pm Pc BA即为“塔洛克方块”.X-非效率理论虽然具有创新性,可是他对垄断社会福利损失的计算还具有漏洞,塔洛克的理论刚好对这一漏洞做出了补充。
  
  塔洛克在《关税、垄断和福利成本》中的理论就不同于哈伯格和莱本斯坦的理论,他引入了经济人的假设,这种假设使得只要国家存在垄断或关税,寻租就会产生另外一种非生产性成本,寻租者会千方百计为了获得关税而利用手中拥有的资源来竞争垄断地位,很大程度上,他们拥有的这些资源很多都是稀缺资源。但是对于社会经济的总体状况而言,社会福利的损失应该是等于哈伯格三角形加上塔洛克方块。塔洛克这篇文章开拓性地激发了大量学者对此作出研究,因为在这篇文章之前,并没有人认识到了为了获得纯粹转移花费的社会资源、制度带来的同净损失一样也是一种社会成本,因此他也开创了寻租的公共选择学派的分支。该学派认为寻租支出的水平和结构决定着政府用垄断权力设租。垄断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和消费者剩余的减少。塔洛克甚至列举了偷窃行为,他认为偷窃行为是不存在价格或数量的扭曲而损害社会福利成本,这只是纯粹的财富转移。但是当偷窃者和被偷者开始投入巨额成本行窃和防窃时,这两种投资经过一定的时间就会形成某种均衡。他认为:“实现偷窃与反偷窃投资均衡的成本非常高。对社会来说……从事这种相互抵消的活动是一种纯粹的浪费。”①
  
  4、克鲁格的贸易限额管制和寻租
  
  塔洛克开创性的文章在当时并没有受到太大关注,寻租一词也是克鲁格杜撰才被人广为知晓的,她的经典文章《寻租的社会政治经济学》发表后,塔洛克的贡献和寻租理论也开始受到重视。他探讨了市场导向型经济,提出的公共部门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和限制产生的租金已经渗透到了市场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他的理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们发现,即使一部分情况下的市场竞争是合法的,但是在很大一部分情况下寻租者对政府垄断租金的追求是建立在非法的途径如走私、黑市或者贿赂的基础之上的。她的文章比塔洛克的理论更进一步,而且可能由于前者的文章更符合当时的时代精神和需求,因而很快被刊登出来,克鲁格也就成为了现代寻租理论的正式的开端而不是塔洛克。
  
  克鲁格比较重要的论点就是认为寻租活动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了整个社会经济效益下降,她认为寻租支出可能会采取下列方式:(1)如果政府按照企业设备能力大小授予许可证时,企业就会建造过剩的设备能力;(2)当许可证按比例分配给生产者时,就会造成过度进入,因此企业规模达不到适度水平;(3)通过游说和贿赂来获得进口许可证,这种贿赂可能是采用雇佣那些生产率低于其报酬的海关官员的亲友的形式;(4)在政府官员之间就争夺能获得贿赂的职位而展开的浪费型竞争①。克鲁格认为政府应该减少对市场的干涉尤其是对进出口产品的干预,适当降低关税和放宽贸易政策,这些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这些理论对发展中的中国也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