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讨分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笔者选取 2010 年 5 月至 2012 年 8 月间我院收治的疑似患有颅外段颈动脉疾病患者 84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患有心血管疾病的42 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另外疑似患有心血管疾病的 42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并对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 2010 年 5 月至 2012 年 8 月间我院收治的疑似患有颅外段颈动脉疾病患者 84 例,我们将其中患有心血管疾病的 42 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另外疑似患有心血管疾病的 42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 31 例,女性患者11 例,这些患者的年龄为 27 ~ 81 岁,平均年龄为(57±3.1)岁。
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 29 例,女性患者 13 例,这些患者的年龄为 29 ~ 83 岁,平均年龄为(59±2.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患有并发症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着,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我们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本次研究使用的超声检查仪器型号为 Toshiba PV-6000 型,探头频率为 10MHz。首先,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并在患者颈部垫伤薄枕。进行检查时,让其头部稍向非检查的一侧倾斜,然后用仪器从患者的颈部开始、逐渐向上、对位于其颈部两侧的总动脉,逐段进行探查,之后对患者的颅外段颈内动脉与分叉部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和颈外动脉进行探查,并做好检查部位的纵轴和横轴实时二维图像,同时,要详细观察患者血管的内部解剖结构,认真分析其走行状况、管壁厚度及斑块情况,最后通过脉冲多普勒技术和彩色多普勒技术探测患者的血流情况,并将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包 SPSS15.0 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组间数据采用 X2检验,相关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当P < 0.05 时视为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这些患者中,有 58.33%(49/84)的患者被检测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且患者的年龄越大,其病变检出率就越高。其中,观察组有 88.10% 的患者被检测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对照组有19.05% 的患者被检测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表1】
3. 讨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医学诊断中经常用到的一种由声波产生的多普勒效应,即彩超。其应用原理是用相关技术对多普勒信号进行处理,然后将检测出的血流信号进行彩色编码,并将其在二维图像上进行实时叠加,最终形成的血流图像即可作为协助临床诊断的依据。目前,该技术已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并已得到医院的普遍认可。因此,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心血管疾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密切的联系。国外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罹患心血管疾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其发生颈内动脉颅外段病变的几率明显高于无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P < 0.05)。本次研究通过对所有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有 58.33%(49/84)的患者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其中,观察组有 88.10%(37/42)的患者被检测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对照组有 19.05% 的患者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此外,高血压和高龄也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这是因为患者的血管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生理性退变。而动脉内壁负荷加重或内膜损伤及动脉壁内脂质沉积,也可导致患者的血管内膜逐渐增厚,最终导致斑块的形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进行检查,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检出率高等特点,可普遍应用于中老年群体的普查工作中,并能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进行早期预测,从而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此检测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铮,龚兰生,施仲伟,等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24(3) :194-196.
[2] 袁彬彬 , 吴晓岩 , 王莎莎 , 等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心脏神经鞘瘤 1 例 [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7,4(3):30.
[3] 沈桂新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价值 [J].中国临床新医学 ,2009,2(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