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国小微企业发展困境探析
【绪论】小微公司发展影响因素探究绪论
【第一章】小微企业发展的演变历程与特点分析
【第二章】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三章】促进我国小微企业建设的基本途径
【参考文献】国内小微企业成长的促进方法研究参考文献
绪 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1)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突破点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小微企业大量涌现,其数量已占我国市场主体的绝对多数,创造了近一半的国内生产总值和税收。截至 2013 年年底,1527.84 万户企业中有小微企业 1169.87 万户,占比约 77%.若按照新的划分标准,将 4436.29万户个体工商户纳入统计,则小微企业占比达到 94%①。
2008 年的金融危机带给经济的重创还未抚平,欧债危机的噩耗又接踵而至,危机的直接后果就是大量中小企业倒闭,工厂裁员,大批劳动力失业,而小微企业在这一时刻大量涌现小微企业的兴起给人们带来了福音,大量失业人员或无正式职业的人员积极创业,在小微企业中实现了再就业,量大而面广的小微企业吸纳了 2 亿多人就业。人们通过在小微企业就业,收入增加,特别是处于广大偏远乡村的农民,收入的增加带来生活水平提高,城乡贫富差距缩小,这使得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从一定层面上具有弘扬创业精神吸纳就业、增加收入减少贫富差距以及激活市场推动国企改革等重要作用。
(2)小微企业发展的困境影响我国的经济转型
一个实体经济强大且有活力的国家必定是多种经济成分共存,大企业和小企业兼而有之的。国家实体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大企业“冲锋陷阵”,还需要小企业“身先士卒”,只有这样一国市场经济才能活跃,企业才能进步,社会才能发展。
但是当前我国小微企业发展困难重重:生产经营成本高、融资困难、税费负担重、人才缺乏、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或落实难、市场萎缩、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管理方式成旧、社会创业氛围淡薄、支持服务体系欠缺等。特别是当前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进一步增加了小微企业生存发展、转型升级的难度。
2012 年上半季,中国经济时报对 118 家小微企业进行了调研,范围涉及 7 个省18 个市,调查结果显示,2012 年小微企业总体处境困难。利润方面,50%的受访企业利润率不超过 10%,30%的企业利润率很低甚至亏损,不到 20%的企业由 10%以上的利润率;订单方面,近 40%的企业订单有所减少,沿海地区外向型小微企业订单下滑情况尤为严重;资金方面,约 87%的企业经营资金来源于自筹,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企业很少。从预期看,61.4%的受访业主对 2012 年宏观经济持悲观态度[1].不管是在内部管理还是在外部环境方面,当前小微企业举步维艰,这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转型。
(3)政府极为重视小微企业的发展
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农村城镇化进程、就业大军实现就业等各项大事都与小微企业发展密切相关。随着我国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政府越来越认识到小微企业这个既包含于又不同于中型企业的特殊企业群体的重要性。2011 年我国开始对原有的企业类型进行了新的调整,首次提出小型与微型企业的相关标准,小微企业成为一种单独的企业类别,其中也关注到了个体工商户。2012 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不少于 7 次提到我国小微企业,紧接着 4 月下旬国务院颁布了从财政税收、金融、公共服务等 8 个领域对小微企业加大支持力度的红头文件即《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2013 年 2 月,在全国中小企业工作会议上,苗圩部长强调,2013 年扶助小微企业发展,这个是转型升级行动的重要计划内容。紧接着 3 月,工信部出台了一系列的关于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的制度文件方案这些措施加强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地位,也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乃至全社会对小微企业的高度关注,对小微企业的发展研究也成为当下的一个热点课题。
综合上述的一般研究,笔者认为探讨新的思路,促进我国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这也是本人选择这个题目的原因之一。
2、研究意义
(1)学术意义
小微企业在 20 世纪 80 年代已经有了发展,而企业家和学者们对小微企业的关注开始于 90 年代中期,我国则更晚一些,学术界一直以来对主要侧重于对中小企业的研究,很少涉及到小微企业方面,更别说将小微企业区别出来单独进行研究,直到 2000 年,在中小企业亚太会议上有专家提议应该将小微企业独立出来,随后针对小微企业的专门研究才逐渐展开。可相关研究虽涉及面广,但缺乏综合性。本文正是在以往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以期为该研究内容的丰富尽绵薄之力。
(2)实践意义
促进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首先发展小微企业是扩大就业、减少贫困、保证社会和谐的主要载体。我国是一个人口密集大国,其中拥有 7亿-8 亿农民,现在正处于工业化进程和欧债危机的影响之中,面临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转移和最严峻的就业压力。据相关统计,我国国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军 2013 年多达 810 万人,这其中包括往届未就业人员。而我国小微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创办所需资本少,同样的资本相对来说可吸收更多的劳动力,也就成为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和新增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同时我国小微企业在乡镇等地区分布广泛,小微企业大约提供了 85%的城镇就业机会。国有企业改制,下岗工人再就业,农民工就业,基本都是在小微企业中找到的工作。各社会就业群体通过在小微企业就业,生活有了保障。对于广大乡镇农村群众来说,实现就业,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也提高,城乡之间贫富差距进一步缩小,社会更加稳定和谐。其次,发展小微企业是促进自由竞争,强化市场机制的重要力量。自由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活力所在。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如兼并重组与扩张,在行业或产业内免不了会出现个别实力强大的产业或国际大企业,应该说出现这样的企业大鳄是可喜的,但这时维持自由竞争将成为一个难题。我国目前也面临这种两难的选择。那么这时就需要有一股市场自发的力量来实现这两者的平衡,打破大企业的垄断局势。我国的小微企业正是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产生,其小而灵巧、市场反应敏锐、产业分布广泛等特征使得市场经济更加活跃,给部分垄断企业以警示,促进了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同时借助于小微企业,个人可以通过投入较小的资金,积累资本和锻炼管理能力,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个人地位得到了提升,这样的通道使得社会结构更趋合理,要素有序流动成为现实,市场机制更趋合理。再次,发展小微企业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我国是一个人口和农业大国,13 亿人口中有一半以上分布在农村,大部分农村还收入微薄,大量劳动力苦于没有工作闲置,农村致富和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小微企业的异军突起,吸纳了广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村风貌,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开辟了途径。截止 2012 年年底,我国农村居民纯收入达到人均 7917 元②。最后发展小微企业是我国经营机制变革的体现。我国经营机制变革的重中之重就是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把企业推向市场,使企业适应市场的需求,成为市场竞争中盈亏自负的商品生产者与参与者。而在经营机制变革的过程中我国小微企业的蓬勃发展,说明了经营机制改革已初见成效,国企垄断各项资源,包括原料、市场、资金等局面正在慢慢打破,小微企业能够在一个相对公平的市场环境中发展壮大。
但是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放缓,经济结构转型压力上升,诸多问题呈现出来的大背景,小微企业--目前这个规模小数量庞大且异常活跃的群体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生存状态,面临哪些问题,应该怎么样发展,如何促进其发展,这都是需要我们深究的现实问题。因此,本文正是针对这些方面进行研究,最后提出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综合体系,这对指导我国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关于小微企业发展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小微企业的研究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学者们研究的角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小微企业称谓及划分标准的论述
小微企业这一企业形态出现后,各国和地区对其提出与划分不一,而欧盟是最早正式对小微企业进行称谓的组织。欧盟最早是在 1996 年,将雇员少于 250 人的企业归为中小企业,并且提出中小企业应由中型、小型以及微型三类构成。应该说大多数国家都是采用的规模标准进行划分的,因为小微企业的原始划分主要基于规模差异的概念。只有少数国家,综合规模标准与地位标准对企业进行划分,如美国、加拿大、欧盟等地区和国家[2].通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本人对世界部分国家对小微企业的称谓与划分标准进行了初略的归纳,如表 1-1:
(2)对小微企业的理论研究
国外对小微企业理论的研究基本上是建立在对中小企业研究的理论之上的,没有单独的小微企业理论,早期相关的理论主要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的“微型企业淘汰论”与“共生进化论”.“微型企业淘汰论”即通过机器生产的竞争,尽可能的淘汰掉小作坊式的以手工和家庭为代表的微小企业。“共生进化论”即大企业与小企业应该共存,兼而有之。19 世纪末,日本的学者前田正名,将家庭手工业以及民族特色产业等命名为“原有产业,他看到了这些产业的巨大作用和潜力,提出了一套理论即”原有产业振兴论“.20 世纪,相继有学者提出企业生存的相关理论,特别是小企业,如”市场缝隙论“、”企业集群论“等,这些理论都为各国小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3)对小微企业创业与就业的探讨
这方面的研究学者代表主要有 J.Robson ,Birch 和 Storey.他们将小微企业创业与就业联系到一块进行研究。J.Robson 和 Gallagher(1994)在其研究专着中指出,在1971 年之后的十年间,在英国,大约 35% 的就业岗位都产生于少于 20 个员工的企业[3].学者 Birch(2000)将小微企业的创立、发展与解决就业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对小企业创业与就业的关系研究,发现了企业规模与就业的”二八规律“,即在美国,1969 年之后的十年期间,员工人数不到 20 人的小企业提供了新增的 80%的就业岗位[4].Storey 和 Johnson (1987)沿用 Birch 的方法,对英国的企业进行研究,同样也得出了雇员人数不多的小企业能够吸纳社会大部分人员就业的结论[5].
(4)对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政策的论述
为扶持与促进国内小微企业发展,美国政府设立了小企业管理局与小微企业专用贷款。德国为了鼓励和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1958 年成立了联邦卡特尔局,采取”限大促小“,消除大企业恶性垄断,鼓励小微企业发展[6].欧盟充分发挥服务的职能,为小微企业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建立小企业信息服务共享网站,财政上给予新兴小企业补贴,同时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给小微企业和区域专家以及咨询公司牵线搭桥等等,通过全方位的服务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巴西重点支持创业型小微企业的发展,将赋税支付整合,减轻小微企业负担,同时还在全国设立小微企业服务站,为小微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7].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小微企业的关注较晚,客观上说对小微企业的研究应该分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出现之前与出现之后两个阶段来看。在小微企业划型标准未出现之前,学术界对小微企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增设小微企业必要性的论述、对小微企业人员数量的探讨以及对国外小微企业的研究等几个方面。
(1)对增设小微企业必要性的论述
学者陈剑林、李朝晖(2007)通过阐述现有企业理论研究的一些漏洞,指出在我国的中小企业研究中,应该增加对小微企业的深入探讨[8].北大学光华学院厉以宁教授(2009)直接指出将微型企业从中小企业中区分出来,这是解决微型企业融资的需要[9].学者毛敏(2010)也认为将小微企业从中小型企业中分离出来,单独定义,这样有利于区别研究从而对症下药,解决发展难题[10].另外张陆、余锦立(2009)等学者还通过探讨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的关系,指出必须将雇员人数在10 人以下的小企业与中小企业区别开来,分类统计研究,同时个体工商户也应该归类于小微企业[11].上述学者们的研究主要是涉及小微企业存在必要性的分析,从理论的层面对小微企业的现实意义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对我国小微企业存在的理由和发展意义,起到了先导性的作用。从学者们探讨时期到目前,促进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存在的客观性是不容置疑的。
(2)对小微企业人员数量的探讨
建国后我国对企业标准进行过几次调整,但是基本上都没有单独将小微企业划分出来,一直都统筹在中小企业一类中。早先的学者莫荣将 7 人及以下的注册企业认定为小微企业[12].蒋志兵等学者(2007)主要参照并借鉴国外界定,提出 10 人以下的的规模细小,产品种类单一,产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的组织为小微企业[13].
学者郑立成(2009)研究小微企业概念的视角较为新颖,从创办企业的动机视角切入,认为微型企业应是基于两种动机即需求与机遇所创立的,雇员人数在 10 人以下,产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规模相当小的经济组织[14].而魏福成(2000)认为小微企业数量应是 30 人以下[15].
(3)对国外小微企业的研究
枫林(2001)详细分析了中美洲小国萨尔瓦多小微企业的分布、现状、规模,在经济和就业方面的作用以及发展面临的障碍,最后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16].王良洪(2006)重点论述了国外的小微企业划分及其重要作用[17].王振家(2011)从小微企业数量、融资渠道、政府财税扶持政策等方面对美国、欧盟、日本这些国家的小微企业综合概况进行了介绍[18].
随着 2011 年 6 月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的出台,掀起了学术界对小微企业的再次关注热潮,这段期间学者们对于小微企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我国小微企业发展融资的研究
融资问题是我国学术界对小微企业的研究焦点之一,也是金融界的研究焦点。2011 年前后,对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着作呈现百家争鸣状态,期间大量的文献发表,只是研究的角度有差异,研究集中在融资现状、成因、渠道、对策等方面,研究的结点基本都是探求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对策。杨英等学者(2012)是通过”银企“博弈模型,探讨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得出利用影子银行纾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这一视角较为新颖,也具有深究的价值[19].刘晶晶(2012)通过分析小微企业生存的内部与外部融资环境,介绍美德日等国家的好的融资服务体系,指出,我国主要通过改善外部融资环境即创新融资产品与建立科学的政策法规体系来克服融资难题[20].学者崔静静(2011)借助于行为金融学,在小微企业融资行为中通过对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两个微观主体的行为分析,探讨小微企业的融资行为,通过对甘肃地区的小微企业的融资调查,得出从政府层面、银行层面、企业层面三个层面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21].学者韩杨(2012)用博弈论理论分析小微企业和商业银行、政府各主体之间的融资博弈,提出了应对措施[22].樊科利(2012)从小微企业的法律界定入手,通过分析我国小微企业的间接融资的法律现状,美国、日本、欧盟等外国国家在这方面的法律界定,最终提出通过完善相关金融法律制度来解决融资难题的建议[23],他的研究为我国小微企业在立法方面具有一定得借鉴意义。此外学者赵国栋[24]、舒威[25]、周继新[26]、植清[27]等都通过分析我国小微企业目前融资存在的问题、成因等进而提出相应对策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
(2)对小微企业发展中的金融政策的研究
这也是学术界对小微企业的研究焦点。金融政策最主要的是财税政策。税收政策方面学者们主要是分析了现行税收政策对小微企业的不适用性。唐婧妮、黄晓、商琦(2010)基于现行税收优惠力度不够大,对小微企业减轻成本没有实质性的帮助的缺陷,提出加大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力度,以培植和推动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28].金融政策方面,学者们主要是探究银行应怎样去改善相关服务政策,以期能更好的服务于小微企业。沈国儒(2012)从社会和金融角度着手,提出了银行通过在金融服务宣传与普及、产品供应、抵押担保、审批权限等方面下功夫,让利小微企业,促进小微企业经济健康发展[29].王晓东(2012)提出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来进行财务管理,缓解企业财务资金压力[30].刘澄等学者(2012)认为小微金融业务的发展迫使银行创新,银行从服务模式到流程都需创新[31].
(3)对农村小微企业的研究
农村问题一直是社会高度关注的,小微企业在农村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佘传奇、张羽(2012)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农村小微企业地位与其融资状况严重的不匹配,这主要是受制度变迁和农村金融体系不合理的影响,政府需改革原有金融体系,帮助农村小微企业融资[32].周鹏(2011)重点分析了小微企业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意义[33].
(4)对小微企业发展困境与破解策略的研究
王景峰、王佳锐(2011)将我国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归纳为:享受国家政策少;融资困难;高级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不高;企业自身管理缺陷;”流星“企业数量大。提出从思想、政策、以及发展战略上克服问题,推进发展[34].张承龙(2012)等学者从企业集群发展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角度,提出我国小型微型企业在集群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商业模式:在企业”非正式集群“阶段,可以考虑用成本制胜,走 ”成本为导向“的商业模式;在”产业集群“阶段,可尝试以”效率为导向“的商业模式为主导;在”开发创新集群“阶段,则可以尝试以”新颖奇特为导向“的商业模式。但对应的阶段不拘泥于固定一种商业模式,也可以根据小微企业自身的特点采取组合式的商业模式[35].刘伟、宋鸿 (2012)指出微型企业的生存方式可以是通过契约式联合、集群创新联盟等方式,抱团成长[36],这一研究视角相较具有启发意义。
此外国内学者还对小微企业的社会功能、区域发展状况、扶持政策,现行划分标准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从文献综述中可以看到,目前学者们对小微企业关注度日益上升,研究也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从小微企业存在的必要性、意义层面,深入到了促进其发展,优化融资、扩大规模的运行层面,内容涉及到了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各个层面。总体上来看研究的面很广,但本人认为,如何从总体上对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进行一个较为系统的归纳分析,还存在不足,所以本人想在这个角度做自己初步的研究与探讨,试图在小微企业综合发展这个问题上做一些微探。
从目前所收集到的文献分析,我国学者们对于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历史背景、目前呈现出的特点、受到的内外部影响以及从实际出发应该建立一个怎样的综合体系,促进其发展等方面的探索,缺少深入的探讨。鉴于我国小微企业发展具有较复杂的历史背景,以及目前受国际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影响的现状和政府对小微企业标准的重新划分,本人的研究将从研究我国小微企业的历史演变为出发点,遵循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演进路径,结合新环境、新政策下的小微企业的特点、现状、影响因素、问题展开深度分析,试图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微企业发展体系。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研究的理论基础
本文根据需要,下文对小微企业影响因素的分析与提出如何建立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综合体系都是基于企业与环境关系的系统理论。企业与其发展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发展与其内外部环境密切相关,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同时作用于企业,只有环境系统中的内外部条件达到一定的均衡或协调才能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要尽可能的改善企业内部条件,优化外部条件,促进企业发展。
2、研究方法
本文拟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为以下三种:
(1)文献研究法。通过收集、翻阅相关书籍与文献,参考并总结国内外学者们对小微企业发展问题的研究,发现学者们在这一专题方面研究的可取与有待挖掘的地方,从而拟定本文的写作方向,同时也为本文奠定理论基础。
(2)历史分析法。本文首先运用历史分析法,回顾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历史轨迹,试图弄清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特殊背景与特点,为下文构建促进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框架体系奠定一定基础。
(3)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本文在分析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现状问题时,首先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依据,对当前中国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展开详细的分析,在掌握了大量事实、数据材料之后,进一步探究影响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因素以及形成现状问题的原因,这样使分析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四)论文主要内容和难点以及创新点
1、主要内容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在该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方法、主要内容、难点以及创新点做出了说明。
第二部分是关于我国小微企业发展演变历程与特点的阐述与分析。文章首先回顾了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历程,包括四个阶段: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小微企业划分标准提出与发展时期。其次通过回顾我国小微企业历史演进,总结出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特点,其发展具有历史延续性、体制的变革性、就业承载性以及产权明确性。
第三部分是关于我国小微企业的现状相关问题分析,包括我国小微企业目前发展现状、影响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问题成因。
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章节,通过分析国际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小微企业自身发展特点、现状、问题成因,提出了促进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即构建综合扶持体系,协调外部影响因素,同时构建良好的学习体系,强化小微企业自身素质。通过外部构建完善的政府政策支持与服务体系、社会化支持服务体系和 ”小微金融“支持与服务体系,内部构建科学管理方式与经营机制,促进小微企业快速可持续发展。
2、论文写作存在的困难
我国一直以来将小微企业统一界定在中小企业的范畴中,虽然 2011 年国家界定了小微企业的标准,但对小微企业各方面的统计指标以及相应的统计数据暂未完全分离出来,数据不全面,这给搜集小微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但按照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目前我国小微企业主要组成是个体工商户和部分私营企业。所以通过分析个体工商户与私营企业的相关情况可以从很大层面影射出小微企业的发展情况。基于此,本文的研究若涉及到数据分析,基本是通过分析个体工商户与私营企业的相关情况从而了解小微企业情况。个体工商户按照新的标准全部在小微企业类型范畴,但私营企业不一定。下文主要采取了估算法推敲私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数量。具体统计分析方法将在第二章详细阐述,由于是估算,缺少准确可靠的依据,导致数据只能供参考分析。
3、论文的创新点介绍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阅读与分析,本人发现,我国学者们对小微企业研究的面虽广,但如何从总体上对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进行一个较为系统的归纳分析,还存在不足。学者们对于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历史背景、目前呈现出的特点、受到的内外部影响以及从实际出发该建立一个怎样的综合体系,促进其发展等方面的探索,缺少深入的探讨。基于此,本人构建了文章的写作框架。
本文首先运用历史分析法对我国小微企业演变的历程进行了回顾,通过对其发展演进路径的分析总结出其发展特点。然后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小微企业现状、成长的影响因素以及面临的问题与问题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与归类,最后在分析国际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小微企业自身特点、发展现状与问题及成因,依据企业与环境关系系统理论,提出了如何从外部与内部构建一个促进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综合体系。
本文在提出促进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综合体系方面体现出了创新性。本文基于企业与环境的系统理论,通过分析国际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特殊背景、特点、现状、影响因素与问题成因,本文试图构建一个外部和内部联动的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综合体系,外部主要建立基于完善的政府政策支持与服务体系之上的小微企业孵化中心的社会化支持服务体系和小额信款公司的”小微金融“支持与服务体系,内部主要是建立基于小微企业学习基础上的科学企业管理与经营机制体系。小微企业借助外部社会、融资、政府政策环境的变化与内部管理的改进与完善,一定能越发快速的成长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