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辽宁省小微工业企业发展困境探讨
【第一章 第二章】小微工业企业研究相关文献综述
【第三章】辽宁省小微工业企业基本状况分析
【第四章】小微工业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5.1 - 5.3】推进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5.4】促进科技创新提升小微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
【5.5】加强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提升小微工业企业的自身建设
【结语/参考文献】促进辽宁小微工业企业成长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辽宁省是着名的老工业基地,虽然面临艰巨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等问题,工业仍是我省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在这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快速,动力强劲。全省工业化、城镇化逐步推进,人民收入上涨,消费水平提高,市场需要也在扩大,这些都是我省工业转型发展的契机。而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政策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为辽宁工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1].
受到国际金融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国际局势波动等影响,世界各国的虚拟济和实体经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我国经济在出口贸易、吸引外商投资和金融业等方面受到的影响最为强烈。而我省对外贸易冲击相对东南沿海地带较低,受到的国际金融危机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冲击相对较小,对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影响较弱[2.3].
即使如此,受到整体国际经济环境影响,许多国家出现经济衰退,我省的对外贸易也直接面临因为外需严重不足,出口总额大幅下降的困境。另一方面,国内的经济形势也普遍受到影响,不仅整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原材料市场和金融市场波动较大,内需出现一定程度萎缩。外贸和内贸的双重下降、市场需求减少、原材料价格上涨、资金流紧张、回款困难、融资困难等等都对我省企业提出了严峻考验。尤其是我省的小微工业企业,由于普遍规模较小、以订单生产为主、缺乏足够的流动资金,更容易受到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3].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结构的多样化发展,小微工业企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里最具有活力的组成单元,在我国的经济体系之中占有重要地位,相关数据表示,我国企业总数中的 87%是小微企业,它解决了 70%的企业人员就业,完成了 54%的税收,全国 46%的 GDP 是由小微企业贡献的[5].尤其是在服务业和大型企业的商品供应行业和配套行业,小微企业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我国正处于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的关键时期,小微工业企业也面临着严峻挑战。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市场持续波动,小微工业企业限于自身规模偏小、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融资能力弱和生产偏向劳动密集型等特点,很容易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5].随着市场竞争愈加激烈,雇工人力费用增加、原材料和能源价格持续提高、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外贸压力增大,大量的小微工业企业都面临着订单减少、回款困难甚至资金链断裂,严重影响着小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这种状况也在逐渐引起社会大众的高度关注[6,7].
据统计民营经济目前已占到辽宁省经济总量的六成以上,而其中小微企业占 99%.
小微工业企业已经成为促进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力量,然而由于受自身力量不足和整体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小微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出台各种相关政策来对小微工业企业进行扶持指导,才能让小微工业顺利渡过难关,继续为我省经济腾飞做出贡献[7].通过政策扶持引导,搭建中介平台,为小微工业企业的创新发展指明道路。通过合理规划和重点扶持,使小微工业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通过创新改造保持持续的市场优势,同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广阔的就业平台,对民生的保障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了国内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速度的加快。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小微工业企业提供着数量众多的就业岗位,同时也是大型工业企业运转的润滑剂,是我国经济版图中不可活取得一部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加深,小微工业企业的运行与发展不仅受到地区经济状况的影响。伴随金融危机的持续进行和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许多国内企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小微工业企业受到自身条件限制,在经济波动的浪潮中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伴随经济危机而来的终端市场低迷和金融业的不景气,都对小微工业企业造成了致命的威胁。许多小微工业企业都出现了资金链危机:原材料价格上涨、汇款困难、汇率波动等都在加剧小微工业企业的生存危机,小微工业企业的生死存亡已经逐渐引起社会大众的高度关注。[5]
所以,我们对小微工业企业面临的资金问题、人才问题、创新升级问题等做出了调查研究,希望能为小微工业企业的面临的普遍问题提出由意义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1.3 研究的方法
为使得论文观点更加有理有据能够让人信服,本文将综合采用一系列分析方法其中包括文献综述法、实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来对辽宁小微工业企业遇到的困境进行分析。
1.文献综述法。通过对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和调查研究进行总结,从理论角度来分析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社会调查法。采用查阅相关部门的调查结果和实地走访等方式,获得辽宁省小微工业企业的相关数据,作为后续分析的基础。
第 2 章 小微工业企业研究相关文献综述
2.1 小微工业企业的界定
我国着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最初提出了小微企业的定义,他认为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主要指产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产品(服务)种类单一,规模和产值较小,从业人员较少的经济组织[9,10].在具体划分标准上,国家五部委与 2011 年 6 月 18 日发布的企业类型划分标准规定,即从业人员在 300 人以下或者营业收入在 2000 万元以下的为小微企业[10].
工业企业一般泛指从事生产、加工和维修的企业。按照生产过程可划分为原料工业企业、加工工业企业和装备工业企业。按照产品和行业还可以划分为重工业企业和轻工业企业,小微工业企业一般属于轻工业企业。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看,工业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我国目前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动力强劲,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人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东北地区成为我国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的新的经济增长极。我国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完成到 2020 年基本实现工业化的战略任务,需要重化工业的强力支撑,给以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为主体的老工业基地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上述小微工业企业定义可以看出,小微企业具有经营规模小、生存空间狭窄等特点[12],并表现如下特征:
第一,种类多、分布广、生产销售的方式灵活多变。小微企业几乎涉及了所有行业和领域,大多根据地方经济特点和居民消费需求创立,以服务本地市场为主,出口加工为辅。销售上多采用直销方式,运作方式灵活而富有流动性[4,11,12].
第二,对劳动力的需求更大,技术及资金构成的百分比和需求量都较低;小微企业的创业资本多为亲戚借款或经营者自有存款,资金来源比较匮乏,同时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及核心技术能力,企业的长久生命力难以维持[4,12].
第三,企业投资资金多种多样,多属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所有,内部管理松散;小微工业企业家庭式经营的特征显着,企业经营管理者具有明显的个人偏好,企业内主要业务的负责人多为家庭成员,缺乏相关的管理知识以及对于风险和机遇的把握,工作人员缺少相关的学历水平和技能,内部没有明确的管理方法和相应标准,管理混乱[4,12].
第四,企业信息封闭,抗风险能力低,经营波动大。多数小微企业的管理者意识不到信息的重要性,只关注眼前的生产状况和既得利益,忽视对外界信息的把握和预测,导致企业在遇到变化时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而使企业受损,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企业倒闭[4,12].
2.2 小微工业企业的成长理论
对于个体企业来说,传统企业成长理论认为:企业的成长本身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结果,而资源则是企业成长的基础。企业成长从本质上说是在持续的一段时间内企业资源现值不断增加,是资源从量和质两个方面的非简单积累和不断整合的过程引致资源现值增加的结果,集中体现在资源重组过程中企业对环境的适应力不断提高。而在实际生产活动中,小微工业企业更面临着更大竞争压力与更多社会环境带来的各种不利因素,这些因素时刻影响着小微工业企业的生死存亡。而不断的发展壮大,不仅是小微工业企业及其领导者的内在需要,更是小微工业企业成长抗衡这些不利因素的必要手段和唯一出路[12].
(1)古典经济学的企业成长论。古典经济学用分工和规模经济利益来解释企业成长问题亚当·斯密认为市场规模与分工程度决定企业成长。他通过制针工厂的例子说明了企业作为一种分工组织,其存在的理由就是为了获取规模经济利益,分工使更高的产量以更低的成本获得,因此单个企业的成长与分工的程度呈正相关[12-14].马歇尔认为外部经济与内部经济决定企业成长,他将成长中的企业比作森林中的树,并将决定企业成长的因素归结于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即企业成长的足够的市场空间和企业良好的管理所带来的超出行业平均水平的效益[12].从古典经济学角度看,市场规模与分工程度决定企业成长。而企业的发展也是市场分工和规模经济利益引导的必然结果[12-14].亚当·斯密通过制针工厂的例子说明了企业作为一种分工组织,其存在的理由就是为了获取规模经济利益,分工使更高的产量以更低的成本获得,因此单个企业的成长与分工的程度呈正相关[13].从市场角度出发,小微工业企业的存在于发展是符合社会化企业分工的要求[12-14].实践证明,‘大而全’的思路在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是不可取的。伴随市场的不断变化,某些生产出现盈利波动甚至亏损,部门机构臃肿,企业运行效率低下。小微工业企业的出现和迅猛发展正为大型企业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为大型企业的良性发展‘解绑'.以小微工业企业作为配套企业,将大型企业的非核心部分和低利润部分分流外包,使大型工业企业可以更加优化自身人力资源, 提高大型企业的整体效率。
科技的发展进步也为企业间的进一步分工创造了条件。以船舶制造业为例,一直以来大型船舶的制造都非常依赖船坞,而大型船舶的制造周期长,订单少,大型船坞建设成本高,对地理位置要求严格等都限制了大型船舶制造厂的发展。而船坞的限制使船舶制造业进入门槛偏高,小型企业从硬件实力和软件技术水平上都无法涉足这个领域,只能为大型船舶厂商提供少量低技术含量的零件制造。而伴随分段制造法的出现和总装制造法,使大型船舶厂商可以将原本依赖大型船坞的船体制造变为在陆地分段制造,为分工合作提供了技术基础。伴随科学技术的整体提高和扩散,使小微工业企业可以为大型企业提供更多的帮助支持,从最基本的标准件制造到部分设备制造维修乃至参与核心技术。对于小微工业企业来说,技术水平的提高不仅意味着可获得的订单增多,高技术含量的订单还将带来高利润。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深,企业分工从局限于一地扩展至全国乃至全世界,这也为小微工业企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全球物流货运发展和信息沟通交流日益频繁,为小微工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经济全球化使得中国企业经济的对外依赖度不断提高,一方面这意味着中国企业进入世界市场获利机会的增多,另一方面也使中国的国内市场成为各国企业纷纷抢占的制高点。小微工业企业在全球化贸易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经营灵活的优势,凭借优势人力成本和自身特色去开拓全球市场。
(2)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成长论就是企业规模调整理论,企业成长的动力和原因就在于对规模经济以及范围经济的追求[12,13].企业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只是作为一个生产函数。新古典理论中的企业成长就是企业调整产量达到最优规模水平的过程,或者说是从非最优规模走向最优规模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是在利润最大化目标既定,所有约束条件已知的情况下,根据最优化规则进行的被动选择,企业没有任何主动性的余地[12].
从这一角度讲,小微工业企业的发展是有必要性和必然性的。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小微工业企业从诞生到消失的过程都将被加快。不能顺应市场和经济形势变化,调整自身发展模式,达到最优规模,就会在市场中占据劣势地位,影响企业营业收入和市场地位。小微工业企业自身市场地位低,企业规模小,更容易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对金融政策和经济形式变化更加敏感,这都要求小微工业企业必须对这些变化做出更迅速的变化,才能保证企业的生存。
(3)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杜在《企业成长论》一书中,对 Penrose 的企业成长理论加以发展,并着重提出了“经营资源”和“多样化经济”两个新的概念。杨杜认为人、财、物、信息等这些企业进行经营活动所必须的能力或要素的总体,是企业的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由于被经营者用作获得经济利益才成为经营资源的。他认为企业是一个具有多种不同特性资源的集合体,企业成长是在竞争和企业内部未利用资源这两种根本推动力下的不断增长的过程。企业成长过程不仅是经营资源的蓄积、扩张过程,而且是其结构调整和特性革新的过程。
(4)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日本电气通信大学高级访问学者韩福荣等人进行了企业仿生研究,认为成长是企业的最终目标,企业只有保持成长,才能延长寿命。企业成长是企业进化在一个有限时间段内的具体表现,企业成长是企业进化的隐性形式。企业成长是量变与质变相结合的成长,是量的增加与质的变革与创新的结合。
对于一个区域内的所有企业来说,它们先天存在互相影响,即存在同行业竞争和同地区资源竞争,又可以互相协作、配套生产。针对促进区域内的小微工业企业的整体发展,可以通过打造地区的“增长极”来实现带头作用,引领地区企业共同发展[14-17].
(5)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最早提出了增长极理论,后来经由经济学家布代维尔、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和经济学家缪尔达等先后补充论述,最终丰富并完善了这一理论。该理论主要内容为:经济增长出现依赖于整体经济空间的创新性行业,并经济空间内的资源会自然地向此创新性行业上集中。而增长极就是指这些创新性行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通过重点扶持和政策引导创造地区增长极,通过增长极的形成与发展来节约和冰合理配置地域内的生产要素和各种资源,最终形成集聚经济效益带动地域内经济发展[18-20].
地域内的增长极可以通过支配效应、乘数效应、极化与扩散效应这几方面对地域内的大部分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其影响具体表现为:
1.支配效应。增长极是地区内的经济增长热点,通常都是高利润企业,拥有大量的经济、人力资源,这使其可以利用自身的先进技术和资本优势,通过控制生产要素流动及商品支配相邻区域和企业的经济活动。
2.乘数效应。增长极在自身迅猛发展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对相邻区域内的企业产生示范、组织和带动作用,从而增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伴随这种影响的不断扩大和辐射,增长极对其相邻区域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强化与扩大。
3.极化与扩散效应。极化效应是指受到增长极自身发展需求,推动关联和配套性产业建设,在此过程中会不断吸引和拉动相邻区域的人力资源、金融资源等流向增长极,从而加快增长及自身的成长。扩散效应是指增长极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会不停向相邻区域输出生产要素、高新技术、科学管理和经济活动等,实现辐射性的扩散自身影响力,进而带动经济发展[18-20].
小微工业企业尽管拥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然而由于企业规模、社会认知和经济地位等种种先天劣势,相对于大中型企业尤其大型国企,它们往往面临更多困难。
由于经济地位不高,小微工业企业中普遍存在资金问题:融资难、贷款难和担保难。因为社会认知问题,高素质人才很少愿意将自己的工作定位在小微企业,使很多小微工业企业存在缺乏技术人才和创新人才,缺乏人才储备,经常面临用工荒的问题。小微工业企业也往往缺乏科学管理,家族式管理和无序管理占大多数,管理者只重视生产和销售环节,内部管理制度混乱缺失,缺乏企业文化和发展目标。
小微工业企业数量众多,而普遍“体质”不好。如果一个小微工业企业不能在发展中壮大,解决该企业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那么这个企业就很容易发展滞停直至衰败。小微工业企业的发展史,也同时是一部小微工业企业的淘汰史。不思进取、不能正视自身问题、不能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小微工业企业终将成为沙滩浪花。只有主动求变革求创新,顺应经济形势,小微工业企业才能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在自身壮大中排除隐患,在大浪淘沙的经济环境下生存下来[22][23].
政府既要发展自己的职能作用,引导小微工业企业生存发展,同时又尽可能的不人为干预市场。本文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政策法规,积极引导小微工业企业走创新发展、科学管理的道路,通过财税补贴等政策促使小微工业企业重视环境保护,未雨绸缪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重视人才和现代化企业制度,摆脱家族式管理窠臼[55].政府重点扶持,打造地区明星产品和服务,建立地区发展“增长极”.通过搭建服务平台和促使小微工业企业集群建立,进而推动小微工业企业整体产业升级,并在升级中合理重组产业结构,打造完美的产业梯度,走可持续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