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艺谷房地产公司持续发展战略探究
【第一章】房地产公司发展问题研究绪论
【2.1 - 2.2.6】艺谷房地产公司产业环境分析
【2.2.7 - 2.2.9】商品房批准预售与销售情况
【2.3 - 2.6】艺谷公司内部条件分析
【第三章】艺谷房地产公司发展战略制定
【第四章】房地产公司战略的具体实施
【结论/参考文献】艺谷房地产公司战略管理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结论
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国内外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的变化对其影响非常大。因此,深圳艺谷房地产公司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认真分析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以及同行业竞争的加剧等客观事实,同时了解企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这些都是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本论文以战略管理理论为依据,以深圳艺谷房地产公司为研究对象,在查阅大量企业战略管理书籍和房地产有关文献、充分了解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相关政策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企业战略制定的步骤,借助战略制定方法识别公司潜在的机会、面临的威胁、自身的优势和存在的劣势,对深圳艺谷房地产公司的发展战略及其实施做了相应的论述,提出企业的发展战略。
本文的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
(1)建立了符合深圳艺谷房地产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框架。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经营模式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艺谷公司的现有的内外部环境现状,并利用 PEST 分析和 SWOT 分析艺谷公司经营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进行了分析,综合比较多元化发展战略和混合一体化发展战略的优劣势,建立了符合艺谷公司发展的混合一体化经营发展战略框架。
(2)细化了符合深圳艺谷房地产公司发展的具体战略措施。从组织结构再造、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资金筹集保障措施、公司信息化建设五个方面构建出符合艺谷公司发展的五大发展战略的支撑体系。
参考文献
[1] MICHAEL PARTER. Competitive Strategy[M].Free Press,1985:25-55.
[2] HAMEL G, PRAHALAD C K. Strategic intent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5, 83(7): 148-161.
[3] STALK G, EVANS P, SGULMAN L E. Competing on capabilities: the newrules of corporate strategy [M].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2:15-35.
[4] PERTERAF, MA, The Cornerstone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AResource-based View“,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3, 83(7):179-191
[5] WEMERFELT B.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J]. StrategicManagement.1984, (9): 180-181.
[6] FRANK I, KEIL C, WILSON R A.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50(2):179–184, 1966.[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66, 25:76-78.
[7] KEYTON J, SPRINGSTON J. Redefining Cohesiveness in Groups.[J].Small Group Research An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Theory Investigation &Application, 1990, 21(2):234-254.
[8] P. KOTTER J. A Force for Change: How Leadership Differs from Management[J]. Free Press, 1990, (5) :120-125.
[9] TA J, D H, MK M. Fiv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satisfaction: Ameta-analysis[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2, 87(3):530--541.
[10] PROF. C. K. PRAHALAD, G. HAMEL P.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corporation[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1990, 68(3):275-292.
[11]汪应络,李垣,刘益。企业柔性战略:跨世纪战略管理研究与实践的前沿[J].管理科学学报,1998,1(1):22-25.
[12]李垣,赵强。 企业柔性战略的内涵及其模型[J].管理工程学报,1999,13(增刊):25- 31.
[13]刘益,李垣,汪应络。 柔性战略的理论、分析方法及其应用[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10
[14]李垣,刘益。 基于价值创造的价值网络管理(I):特点与形成[J]. 管理工程学报,2001,15(4):38-41.
[15]汪应洛,李垣,刘益。 企业柔性战略--跨世纪战略管理研究与实践的前沿[J].管理科学学报,1998,(1):22-25.
[16]楚永生。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控股“、”独资化“趋势研究[D]. 西北大学,2005:31-35
[17]杨学军。 跨国公司在华增资扩股的动因研究[J]. 南方经济,2004,(12):60-64.
[18]姚战琪。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不同来源外商对华投资市场战略差异的因素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4,(3):79-85.
[19]刘博,曾国军。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战略演变的动因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6,(5):66-69.
[20]刘冀生。企业战略管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50-51.
[21]王子龙,许箫迪,徐浩然等。 房地产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动态博弈[J]. 系统工程,2009,26(12):8-13.
[22]袁亮,杜骏。 新木桶理论下的房地产企业战略联盟[J]. 山西建筑,2006,32(8):219-221.
[23]邓宇, 揭筱纹。 房地产企业战略联盟绩效影响因素及评价模式[J]. 求索,2009,(6):20-22.
[24]张怀坡,房伟国。 我国房地产企业战略联盟的构建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5):40-43.
[25]李维安,周建。作为企业竞争优势源泉的网络治理[J].南开管理评论,2004,(7):23-25.
[26]周三多,周建。新时代的经济特征与企业战略模式的转型[J].南开管理评论,2002,(1):29-32.
[27]樊帅,田志龙。整合市场战略和非市场战略的战略模型[J].管理学报,2010,(8):1107-1116.
[28]曾军,王浩男。企业战略管理中的战略空间分析[J].知识经济,2010,(17):14-15.
[29]赵文广,徐二明。企业集团持续发展战略若干问题的思考[J].经济管理,2002,(23):27-29.
[30]李军。A 房地产发展集团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3-14.
[31]徐刚。JA 公司企业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4-6.
[32]张婵毅。上海 KL 房地产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37-38
[33]丁琳晓。恒大集团的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2-4.
[34]陈芳。C 公司多元化战略的风险管理[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26-29.
[35]汪秉晶。浙江蓝天房地产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7
[36]吕文辉,王松江。 基于项目化管理的企业动态--柔性战略实现机制研究[J]. 项目管理技术,2012,(3):30-37.
[37] 李垣,陈浩然,谢恩。 战略管理研究现状与未来我国研究重要领域[J]. 管理工程学报,2007,21(1):1-5.
[38]刘益,李垣。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综合分析模型[J].管理工程学报,1998,12(4):39-42.
[39]刘益。 波特。模型的缺陷及其改进[J].管理工程学报,1999,13(增刊):13-18.
[40]邓宇。房地产企业战略联盟绩效影响因素及评价模式[J].求索,2009,(6):5-9
致谢
岁月如梭,如歌。转眼间,三年的研究生求学生活即将结束,站在毕业的门槛上,回首往昔,奋斗和辛劳成为丝丝的记忆,甜美与欢笑也都尘埃落定。理工大学以其优良的学习风气、严谨的科研氛围教我求学,以其博大包容的情怀胸襟、浪漫充实的校园生活育我成人。值此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谨向所有关心、爱护、帮助我的人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与最美好的祝愿。
本论文是在导师高长元教授的悉心指导之下完成的。三年来,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导师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历时三载,却赋予我终生受益无穷之道。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几易其稿,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我向我的导师高长元教授表示深切的谢意与祝福!
本论文的完成也离不开其他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与帮助。在此也要感谢各位老师在论文开题、初稿、预答辩期间所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管理学院能源课题组为本论文提供的数据和建议,还要感谢同门的师兄师妹们,在科研过程中给我以许多鼓励和帮助。回想整个论文的写作过程,虽有不易,却让我除却浮躁,经历了思考和启示,也更加深切地体会了法学的精髓和意义,因此倍感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