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废渣研究进展毕业论文摘要精选
来源:学术堂 作者:秦老师
发布于:2017-09-23 共3546字
酱油渣是酿造酱油后产生的废渣,中国每年产酱油约五百万吨,随之产生大量的酱油渣。然而,酱油渣极易产生恶臭气味,一旦处理不当会严重污染生产环境。以下是我们为你提供的酱油废渣研究进展毕业论文摘要,希望能帮助到你论文的写作。
酱油废渣研究进展毕业论文摘要一:
酱油渣是生产酱油的主要原料植物性蛋白质和淀粉质,如豆粕与面粉,经过蒸煮、制曲、发酵,抽提工艺后残留的固体物质。长期以来,大多数厂家主要是将湿酱油渣作为粗饲料或者肥料直接低价出售,有少数厂家则是将酱油渣直接排放,不仅造成严重的资源的浪费,还导致环境污染。从酱油渣中提取具有生物活性的大豆异黄酮,对酱油渣的高值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酱油渣为原料,利用溶剂萃取法提取大豆异黄酮,结合超滤大孔树脂吸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红外光谱(IR)、高效液相质谱(HPLC MS)鉴定其结构,并通过体外抗氧化性实验进一步考察酱油渣中大豆异黄酮的生物活性。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对酱油渣中大豆异黄酮的得率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异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70%、温度80℃、料液比1:35、提取时间3h;影响大豆异黄酮得率的因素的主次顺序是料液比(B)>乙醇浓度(D)>温度(C)>提取时间(A),在此最优提取条件下提取,得到大豆异黄酮的得率为1.2%,粗提物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为4.3%;2、采用20kDa超滤膜纯化大豆异黄酮,对超滤参数对超滤性能的影响为进行了研究,得到最佳过滤条件为:超滤压差0.9MPa,进料流速4.2L/min,溶液pH2,温度40℃,料液浓度5g/L,加1个体积的溶剂,此时超滤能获得较高的膜渗透通量,而且大豆异黄酮的回收率为71.54%;同时研究超滤过程在阻力的变化,根据所得数据建立阻力模型,得出超滤膜通量的计算公式;比较膜处理和未经过膜处理的大豆异黄酮溶液的颜色、澄清度和大豆异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超滤具有很好的除色效果,超滤后所得到的产品的色泽为淡黄色,且异黄酮的含量是6.27%,含量提高了45.8%;采用5%的NaOH水溶液+苯磺酸钠+105ppm次氯酸钠清洗膜效果更好,膜通量可以恢复到原来的99.25%左右;3、AB8大孔树脂的分离纯化大豆异黄酮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静态吸附8h,大孔树脂AB8的吸附量已达到1.7665mg/g湿树脂,是饱和吸附量的90%;采用上柱浓度5mg/mL,上样速度2BV/h,上样体积2BV的条件上样,35%60%95%乙醇水溶液梯度洗脱,收集60%的洗脱液,大豆异黄酮的回收率高达74.8%,异黄酮的含量是43.9%;4、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超氧自由基清除率,考察酱油渣中大豆异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相较于大豆中的大豆异黄酮,酱油渣中大豆异黄酮具有更高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超氧自由基清除率。采用HPLC,IR和HPLC MS技术等对大豆异黄酮产品进行结构鉴定,发现,产品中含有染料木苷、染料木素以及其他5种异黄酮单体。
酱油废渣研究进展毕业论文摘要二:
酱油作为基本调味品,在我国已有超过两千年历史,其市场需求量巨大且逐年上升,在世界上也占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酱油渣是酿造酱油后产生的废渣,中国每年产酱油约五百万吨,随之产生大量的酱油渣。然而,酱油渣极易产生恶臭气味,一旦处理不当会严重污染生产环境。我国酱油渣排量大,但目前对其开发利用还较为局限,主要用作饲料或肥料,或直接废弃,酱油渣废弃物不仅污染环境还浪费资源。其中,局限酱油渣应用可能的最大不利因素是其盐浓度过高,如在用作饲料直接喂食动物时,其高盐含量可致使动物中毒,而如长时期用作肥料,则易造成土地盐化等。因此,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是提高酱油渣利用率的关键。随着具有应用价值工业微生物的广泛应用,具有耐盐能力的微生物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微生物的耐盐特性与能力,是决定其在高盐废渣中存活与繁殖的决定性因素。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在环境中分布广泛、典型的具有耐盐能力的微生物。生物体的表型特性均由基因决定,且生物体在一定状态下,其基因组中并非全部基因都会表达,因此,即使在基因组中确定耐盐基因,但其表达情况则直接决定了耐盐的分子调控机制。因此,本文对蜡样芽孢杆菌B25在一定盐浓度条件下,这些基因如何表达并调控蜡样芽孢杆菌的耐盐能力,进一步通过转录组学进行研究,获得分离于酱油渣中蜡样芽胞杆菌不同盐浓度下的生长特性及耐盐基因,为进一步应用芽孢杆菌对酱油渣进行开发利用提供研究基础。本文基于2株分离于酱油渣的蜡样芽孢杆菌B25和B26,针对与微生物耐盐相关的重要科学问题,包括蜡样芽孢杆菌的生长特性与耐盐能力、蜡样芽孢杆菌的全基因组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蜡样芽孢杆菌在盐浓度存在下耐盐相关功能基因与调控因子的表达情况,以及蜡样芽孢杆菌的整体耐盐调控机制开展相关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通过对2株从酱油渣中分离获得的蜡样芽孢杆菌B25与B26,进行不同盐浓度下菌株曲线和生长特性研究,获得分离于酱油渣中蜡样芽孢杆菌的耐盐浓度以及在不同盐浓度下的生长特性,为进一步应用芽孢杆菌对酱油渣进行开发利用提供工作基础。(2)通过对分离于酱油渣中的蜡样芽孢杆菌B25和B26,应用Illumina公司的Solexa测序技术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获得分离于酱油渣蜡样芽孢杆菌B25和B26全长均为5.41Mb的基因组,并对测序结果进行质量评估与分析,为进一步对蜡样芽孢杆菌耐盐的分子调控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3)通过对蜡样芽孢杆菌B25和B26的全基因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GO通路、COG通路以及KEGG通路等,随后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并进一步结合与耐盐调控相关的基因信息,在基因组水平上获得与蜡样芽孢杆菌耐盐相关的潜在功能基因与调控因子,初步获得49个与细菌耐盐性相关的基因,为食源性微生物的耐盐特性研究提供重要积累。(4)通过对蜡样芽孢杆菌B25在正常状态与盐浓度存在状态下耐盐基因的表达谱进行RQ-PCR基因定量,发现蜡样芽孢杆菌可能通过下调BC0669、BC0754基因、上调BC2114、BC4071基因的表达来达到耐盐作用,结果为进一步系统建立微生物耐盐分子调控机制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酱油废渣研究进展毕业论文摘要三:
我国酱油渣资源丰富,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且具有特定的物化活性,但没有被充分利用。本论文主要研究了酱油渣中蛋白质(SRP)的最佳提取工艺,酱油渣分离蛋白水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并对比分析酱油渣分离蛋白,大豆分离蛋白,糖基化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活性及稳定性,以及蛋白纯化样品的表面疏水性,乳化活性特性研究。本研究对酱油渣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扩大酱油渣的应用范围。本论文首先应用碱溶酸沉法对酱油渣中蛋白进行分离;以总蛋白提取率为指标,得到酱油渣蛋白最佳提取工艺: pH=10.97,温度52.7℃,时间54.3min,在此条件下的理论提取率为74.03%.单因素中,pH(A)、时间(B)、温度(C)都对提取率影响显着(p<0.01);交互作用的几个因素中,有AB(p<0.05)、AC(p<0.01)表现出了显着水平。经Sevag试剂法验证可判断酱油渣分离蛋白是一种糖蛋白,其中总糖含量与蛋白质含量比为1:1.4;水洗去盐后湿酱油渣中蛋白质含量为7.26g/100g,总糖含量5.42g/100g.SRP中人体必须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量的33.9%.论文继续对酱油渣分离蛋白进行纯化,SRP经过DEAE-Sepharose-FF离子交换柱纯化,在分别用0.2mol/L,0.4mol/L,0.6mol/L,1.0mol/L的NaCl-Tris-HCl缓冲液洗脱得到得到四个样品:SRP-1,SRP-2,SRP-3,SRP-4,分子量分别是10943.8Da,16507.98Da,147146.5Da,365306.2Da.SRP等电点在pH=3.5左右,在酸性环境下SRP保持良好的溶解性;乳化活性明显高于大豆分离蛋白SPI和糖基化大豆分离蛋白GSP.在高盐浓度环境下,GSP和SPI乳化活性以及乳化稳定性明显下降;SRP乳化活性下降缓慢,乳化稳定性下降显着。在0.3mol/L的NaCl浓度时SRP乳化活性是SPI的1.77倍。在前面研究基础上,研究了各纯化样品的乳化活性以及乳化稳定性。SRP的疏水性是SPI疏水性的2.55倍;SRP-1的疏水性与SIP接近;SRP-2,SRP-3,SRP-4的斜率分别是SRP-1的3.01倍,2.52倍,2.3倍。采用Mastersizer2000粒度分布仪测定各蛋白样品与油脂乳化液滴的粒径大小,在pH=7~9条件下,各体系中乳状液粒径上升缓慢,SRP-2,SRP-3以及SRP-4的乳化能力以及乳化稳定性明显优于SPI,SRP和SRP-1;整体上乳化性能大小是SRP-4≈SRP-3> SRP-2> SRP-1≈SRP> SPI.论文研究了多种蛋白酶对酱油渣蛋白质酶解以获得高抗氧化活性的活性肽。分析了中性蛋白酶、papain、风味蛋白酶、Protamex、Alcalase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对酱油渣分离蛋白水解能力,并选取中性蛋白酶、Protamex,Alcalase碱性蛋白酶复配对酱油渣分离蛋白水解,以水解产物抗氧化活性为指标获得水解最佳工艺为:Alcalase+中性蛋白酶添加量6000U/g,pH=8.0,60℃条件下水解2h.当水解产物添加量为10mg/mL,水解物溶液OH·抑制率为85.05%、清除O2-·活性为56.05%、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2.11%,与Vc抗氧化活性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