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智能手机的使用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当前在智能手机的使用中,为学生配备手机可以保证与学生的随时联系,学生在遇到危险时有多一条自救方式。但是当前的智能手机显然无法达到家长预想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反而耽误学生学习,针对智能手机问题,学校需要进行针对性处理,将智能手机与教学巧妙联系,帮助其到达理想的使用效果。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使用智能手机与教学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
关键词:智能手机,初中地理,识图教学
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智能手机已经是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之一,但是在智能手机的使用过程中,其也存在较多的问题,首先智能手机是人们产生了手机综合证,长时间使用手机对人们的视力和脊椎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其次当前拥有手机的人群年龄基数在逐渐变小,小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手机,对其学习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受到智能手机影响,学生容易出现成绩下降等问题。但对于智能手机来说,其也存在较多优势,第一即是教师可以通过智能手机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创新出全新的教学方法。其次在教学中,利用智能手机APP可以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得到发展。
一、智能手机在初中地理识图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智能手机布置家庭作业
对于智能手机的使用来说,社交软件是必要的软件之一,因此在利用智能手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使用其进行家庭作业的布置和辅导,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会进行地形和地势讲解,在此过程中,学生受到相应知识的影响,会出现无法完全掌握的情况,因此教师通过社交软件将相关图片传输给家长,由家长在负责讲解和协助,对学生提高地理知识有着一样的帮助。
(二)利用智能手机完善课外辅导
智能手机的一大功能即是可以进行上网,达到便携性电脑的要求,也因此借助其可上网的功能,帮助学生增长课外知识,完善课外辅导有着一定的作用,如在进行地理知识教学中,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后,可以预留课后作用,同时通过社交软件将课后作业发放到家长手中,家长可通过智能手机上网寻找相关资料,如视频或者是音频等,帮助学生进行学习,通过相关材料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课外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度。
(三)利用智能手机设计相关试题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考试相关试题存在一定的设计困哪性,在考察相关地形试题时,教师无法对相关地形进行全面绘画,通过智能手机,使用相关APP,可以将想考地形进行扫描,扫描后通过电脑进行问题设置,所以通过智能手机,增加了教师考试试题的多样性,可以是考试试题更加全面化,巩固和提升了学生的课堂知识掌握。
(四)将智能手机与地理微课相结合
作为信息使得的产物,微课是当前较为重要的课堂教学方法,所谓微课,即是教师通过短视频录制,对所学知识的单一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的方式,微课有着三大特点,即是短小、方便、专业。
学生通过微课学习,可以填补在课堂学习的不足,同时通过在预习和复习上对微课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效率。因此在当前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可将微课教学与智能手机相结合,将智能手机作为微课播放的移动平台,教师将事先录好的微课传输到社交软件上,学生在进行预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下载观看,通过对微课的学习,课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配合课堂讲解,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掌握更加全面,达到高效提升的目的。
(五)优化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方式
在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随之降低,导致地理课堂教学成效并不显着。教师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从实际情况着手,了解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设计出他们喜爱的教学模式,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改变以往初中地理教学的弊端。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行,创新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功效,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及吸收所学知识。
例如:教师在完成美国相关地理知识教学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学下一个地区的地理信息,比如巴西,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查找相关的地理知识,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小组的形式分享学习成果。在此过程中,教师诱导学生提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交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完成。学生通过实践性学习,必然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程度更为深入,对于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及质量是非常有效的。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构建高效地理课堂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总结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将不断地渗透到当前的教学中。将智能手机运用到地理教学中是教学的新突破,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并且改进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利用智能手机教学增加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并且促进学生地理能力的提高。通过在教学中不断的尝试,相信智能手机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被更多的教师认可,实现教学方法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