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年度新词语传播的时空差异统计分析
媒体传播推动年度新词语的产生,新词语能否被广泛传播和使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媒体的传播程度,不同媒体在传播中的作用也有所不同。从时空的角度看,不同地域的媒体在传播速度和广度上是有差异的。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现象,年度新词语往往需要通过媒体的广泛传播和使用才能得以存活下来。那么,年度新词语在不同媒体中的传播有什么差异呢?本章以媒体作为参照点,主要探讨媒体对年度新词语的传播差异以及新词语的历时传播与生命力等两个方面的问题。
4.1 媒体传播差异的统计分析
从媒体对新词语传播的角度来看,媒体传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媒体传播度的差异;二是媒体关注度的差异;三是媒体独用词的差异等。
4.1.1 媒体传播度差异考察
传播度是衡量媒体对新词语传播能力的一种指标。对不同的地域媒体来说,媒体的传播度受词种的传播量和使用频次的影响。一般地,不同地域媒体的词种总量是一定的,如果词种的累计使用频次越高,则词种的平均使用频次就越高,那么,媒体的传播度就越高。因此,平均使用频次可以作为衡量不同地域媒体传播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本节选择观察传播度的媒体包括:北京地区有《北京青年报》《北京日报》和《北京晚报》;广州地区有《广州日报》《南方周末》和《羊城晚报》。
4.1.1.1 共用新词语的传播度差异
从共用新词语的传播度情况来看,2006 年和 2009 年北京地区的媒体传播度要远远高于广州地区,2007 年、2008 年和 2010 年则低于广州地区。这种差异主要是由高频词(频次大于 55)使用的地域差异造成的。
其中,2006 年北京地区的高频词有 14 个,累加频率高达 89.97%;广州地区的高频词有 13 个,累加频率达 84.15%。2009 年北京地区高频词有 20 个,累加频率为 70.42%;广州地区的高频词有 26 个,累加频率为 82.02%。
与此同时,2007 年、2008 年和 2010 年广州地区的高频词种数与累加频率均高于北京地区。可见,高频词对共用新词语整体传播度的影响很大,而大量低频词的累加频率不足 20%。具体数据如表 4.1 所示:
表4.1 京广两地共用新词语的传播度差异高频词指使用频次大于五年共用词的平均频次(55)的新词语。计算方法为:五年的共用词总频次之和/五年的共用词词种数之和。累加频率指所有调查对象按照频次降序排列,每一调查对象的频次同其前调查对象频次的累加和,与所有语料中调查对象总次数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其中,nk为调查对象 k 的出现次数,N 为所有语料中调查对象的总次数,A表示累计频率,Ai为序列中到第 i 号调查对象时的累加频率。
4.1.1.2 独用新词语的传播度差异
从独用新词语的传播情况来看,高频词对传播度的影响极为明显,而低频词在词语数量上却占有绝对的优势。总体上,北京地区的媒体对独用词的传播度高于广州地区。
从高频词数量与累加频率的关系来看,通常高频词的词种数量越大,累加频率也越大。具体来看,除 2006 年和 2009 年广州地区的独用词之外,各地媒体中的少数高频词的累加频率均超过 50%。其中,高频词累加频率最高的是 2008 年北京独用词,高频词词种数为 13 个,累加频率为 91.58%;高频词累加频率最低的是 2006 年广州地区的独用词,仅有一个高频词,即“分手代理”,累加频率为27.27%。可见,独用新词语的高频词使用差异较大。具体数据如表 4.2 所示:
表4.2 京广两地独用词的传播度差异高频词是指使用频次大于五年的独用词平均频次(10)的新词语。计算方法为:五年的独用词总频次之和/五年的独用词词种数之和。累加频率的计算方法同上。
4.1.2 媒体关注的时空差异考察
近年来,媒体的关注对年度新词语的传播有着重要意义。这些年度新词语能否被广泛传播和使用与媒体的关注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不同媒体对年度新词语的关注具有一定的差异。那么,不同地域(北上广)的同类媒体的关注差异有什么特点呢?
4.1.2.1 媒体重点关注的差异
媒体重点关注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对同一时期的相同事件的关注度差异。我们对 2009-2010 年北上广三地晚报的共用新词语进行考察,按照使用频率的高低排序,得到各地关注度最高的前 15 个新词语。其中,2009 年三地前 15 个新词语分别是:
《北京晚报》:甲型 H1N1 流感、甲流、快女、躲猫猫、偷菜、蜗居、秒杀、蚁族、光立方、开胸验肺、汽车下乡、贾君鹏、骗补门、被就业、保八。
《新民晚报》:甲型 H1N1 流感、甲流、蜗居、躲猫猫、竞彩、汽车下乡、快女、裸奔、偷菜、蚁族、开胸验肺、经济适用男、贾君鹏、秒杀、保八。
《羊城晚报》:甲流、甲型 H1N1 流感、快女、躲猫猫、蜗居、偷菜、贾君鹏、汽车下乡、保八、钓鱼执法、被增长、裸奔、杯具、被就业、秒杀。
2010 年三地前 15 个新词语分别是:
《北京晚报》:呜呜祖拉、给力、章鱼哥、犀利哥、维基揭秘、胶囊公寓、世博护照、小青春期、根叔、考神、新国十条、团奴、国十一条、中国达人秀、蓝精灵。
《新民晚报》:小白菜、世博护照、中国达人秀、给力、维基揭秘、犀利哥、蓝精灵、孔雀哥、新国十条、章鱼哥、国十一条、胶囊公寓、神马、根叔、蒜你狠。
《羊城晚报》:犀利哥、给力、神马、维基揭秘、蒜你狠、国十一条、志愿彩、凡客体、小白菜、绿羊羊、呜呜祖拉、中国达人秀、豆你玩、新国十条、羊羔体。
从新词语的位序上看,2009 年三地前 15 个关注度最高的新词语中有 10 个是相同的:甲型 H1N1 流感、甲流、快女、躲猫猫、偷菜、蜗居、秒杀、汽车下乡、贾君鹏、保八。2010 年三地共同关注的新词语有 6 个:给力、犀利哥、维基揭秘、新国十条、国十一条、中国达人秀。另外,各地关注度前 15 个新词语中,大部分属于“两地共同关注”之列。因此,北上广三地媒体重点关注的空间差异并不明显,媒体的关注度差异主要体现在新词语的位序上。如 2009 年《羊城晚报》中“甲流”排在第一位,《北京晚报》和《新民晚报》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甲型 H1N1 流感”;2010 年《羊城晚报》最关注的新词语是“犀利哥”,而《北京晚报》和《新民晚报》最关注的新词语分别是“呜呜祖拉”和“小白菜”等。
但是,一些具有地域性的新词语受到该地媒体的重点关注。如《北京晚报》中“光立方”排在最受关注的前 15 个新词语中的第 9 位。《2009 汉语新词语》对“光立方”的解释是“举行国庆 60 周年晚会时,在天安门广场中央设置的大型立体发光背景”。
从时间的角度上看,2009-2010 年三地媒体共同关注的事件具有明显的时间差异,比如 2009 年的“秒杀”和“汽车下乡”,2010 年的“犀利哥”和“中国达人秀”等,都具有明显的时间差异。分别如图所示:
图4.1 “秒杀”的媒体关注差异
图 4.1 可以看出,最先关注“秒杀”的媒体是《北京晚报》,其次是《羊城晚报》,最后关注的媒体是《新民晚报》。
图4.2 “汽车下乡”的媒体关注差异
图 4.2 可以看出,三地晚报对“汽车下乡”的关注先后依次是《北京晚报》《羊城晚报》《新民晚报》。
图4.3 “犀利哥”的媒体关注差异
图 4.3 可以看出,“犀利哥”最早出现在《羊城晚报》,然后在《北京晚报》和《新民晚报》中使用。
图 4.4 可以看出,“中国达人秀”最早见于《新民晚报》和《羊城晚报》,最晚出现在《北京晚报》中。实际上,这种媒体关注的时间差异与新事物产生的地域条件直接相关。
4.1.2.2 媒体报道的时间差异。
从图 4.1—图 4.3 还可以看出,不同媒体对新词语的报道和传播具有一定的时空差异。媒体的空间传播是在时间上完成的,媒体传播的时空差异可以表示为:
A 媒体最先报道(T1)→B 媒体(T2)→C 媒体(T3)。如“秒杀”的传播方向为:《北京晚报》→《羊城晚报》→《新民晚报》,对应的时空关系是:北京(2 月)→广州(5 月)→上海(6 月)。
从时间上看,媒体的传播受到时间因素的影响,传播的时间越早,一定程度上说明媒体对新事物、新现象的敏感度和关注度越高。那么,哪些新词语最先使用?最早在哪个媒体中使用呢?各地最先使用的新词语数量上有什么特点?我们对 2009-2010 年北上广三地晚报的共用新词语进行了统计调查,具体数据如下:
表4.3 媒体最早使用的共用新词语数量统计从 2009-2010 年总体上来看,各地媒体最早使用的新词语总数相对持平,《北京晚报》的总数略少于《新民晚报》和《羊城晚报》。具体地,2009 年各地媒体最早使用的新词语分别为:
(1)《北京晚报》最先使用的新词语共 10 个:必应、惨叫鸡、换客族、假捐门、楼裂裂、秒杀、砒霜门、汽车下乡、商小说、虾米族。
(2)《新民晚报》最先使用的新词语共 12 个:爱心斑马线、被捐款、被自愿、迪拜危机、钓钩、防灾减灾日、摩托车下乡、软裁员、社会消费券、围脖、中美国、转移性消费券。
(3)《羊城晚报》最先使用的新词语共 17 个:杯具、被代表、被高速、被增长、餐具、电脑下乡、钓鱼执法、购房门、寂寞党、经适男、楼脆脆、罗汉娃、拼爹、拼婚、贫二代、亚失业、蚁族。
其中,2010 年各地媒体最早使用的新词语分别为:
(1)《北京晚报》最先使用的新词语共 13 个:悲催、低碳达人、姜你军、蛟龙号、考神、摩女、年清族、手机僵尸、天价 QQ、团奴、微博控、张悟本现象、中国服务。
(2)《新民晚报》最先使用的新词语共 17 个:低碳交通卡、感谢门、根叔、金扫帚、梨花头、裸账、慢城、南杨案、暖床员、七彩之心、世博护照、退出令、网店实名制、微博体、微博元年、吻瘫、小白菜。
(3)《羊城晚报》最先使用的新词语共 12 个:橙子、翻墙、凡客体、黑灯率、黑飞、胶囊公寓、酒店试睡员、蓝精灵、神马、犀利哥、新国四条、志愿彩。
从媒体最先使用的新词语来看,各地媒体的新词语集中反映的是一些具有鲜明时代性和普遍性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和社会生活等。另一方面,媒体传播使一些新用法的使用和发展轨迹得以呈现,对新词语的监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如2009 年“被 XX”这一新用法最早出现在广州地区,接着流传到上海地区,最后进入北京地区,成为该年度的共用新词语。如下图所示:
图4.5 “被代表”历时传播情况
4.1.3 媒体独用词传播差异考察
媒体独用词是媒体传播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媒体独用词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媒体传播的程度。媒体独用词实际上是一个相对的状态,在一定的语用条件下可以传播到其它地域媒体。因此,媒体独用词仅仅是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内反映媒体对新词语的传播程度。那么,媒体独用词的使用有什么特点呢?
4.1.3.1 媒体独用词的总体情况
我们对 2007-2010 年京广两地的主要媒体的独用词使用数量进行了统计,从总体上看,北京地区的媒体独用词的使用数量高于广州地区。就相同地域的不同媒体而言,北京地区媒体独用词的使用数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和《北京日报》;广州地区媒体独用词的使用数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和《南方周末》。具体数据如表 4.4 所示:
表4.4 2007-2010 年京广媒体独用词的使用情况一般地,媒体独用词的数量越大,则媒体独用词使用和传播的程度相对越高。
由此可见,2007-2010年京广两地媒体对独用新词语的传播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北京青年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北京晚报》《北京日报》和《南方周末》。
4.1.3.2 媒体独用词的具体情况
由上表可知,2007-2010 年各媒体中独用词数量最大的是《北京青年报》,累计词种数为 123 个,其次是《羊城晚报》,累计词种数为 105 个。独用词数量相对较小的是《北京日报》和《南方周末》,累计词种数分别为 28 个、14 个。
可见,媒体独用词的累计词种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媒体对新词语词种的传播程度。
那么,这些媒体独用词分别有哪些?具有什么特点呢?
从媒体来看,2007 年京广两地媒体的独用词语共 92 个,在各媒体中的分布情况如下:
(1)《北京青年报》的独用新词语有 28 个。其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有 13 个,如“晒品”、“香烟警察”等;反映社会问题的有 4 个,如“违法门”等;反映环保科技的有 5 个,如“减排点”、“液体望远镜”等;反映社会经济的有 4 个,如“养基族”等;反映社会文化的有“π 型人才”、“晒书会”等。
(2)《北京日报》的独用新词语有 7 个。其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有 4 个,如“定向转诊”、“太空货币”等;反映社会文化的有“刷书客”、“非遗节”;反映社会科技的有“行星列车”等。
(3)《北京晚报》的独用新词语共 12 个。其中,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问题的有 10 个,如“粉色航线”、“钟点养老”、“心理亏损”等;反映社会经济的有“洋房贷”、“小洽会”等。
(4)《广州日报》的独用新词语有 20 个。其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有 13 个,如“过季毕业生”、“辣奢族”、“闪约”等;反映社会问题的有“滤油门”、“邦瘾”、“阴阳公告”;反映社会经济的有“瘾经济”;反映社会科技的有“FTO 基因”、“名片鼠”、“荧光猫”等。
(5)《南方周末》的独用新词语有 5 个,主要是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问题,如“道德恐高症”、“楼疯”、“售租比”、“专利奴”和“知识产权奴”。
(6)《羊城晚报》的独用新词语共 20 个。其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有 15 个,如“CC 族”、“骂娘党”、“志愿者爸爸”等;反映社会问题的有“虎照门”、“哭讨”和“艳女门”;反映社会经济的有“股友会”、“一费二税”等。
2008 年京广两地媒体的独用新词语共 83 个,具体分布如下:
(1)《北京青年报》的独用新词语共 23 个。其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有 14 个,如“反骨感”、“酱油族”、“山寨车”等;反映社会问题的有 5 个,如“山寨潮”、“外泄门”等;反映社会文化的有“囧文化”;反映社会经济的有“受冻企业”、“土豆效应”等;反映社会科技的有“时光胶囊”等。
(2)《北京日报》的独用新词语共 6 个。其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有“奥运小屋”、“C 字头”、“国宝宴”、“免提伞”、“站式办公”;反映环保的有“纸布袋”等。
(3)《北京晚报》的独用新词语共 15 个。其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有 5 个,如“恐年族”、“小平行”等;反映社会问题的有 4 个,如“洋票倒”、“张飞鸽”
等;反映社会经济的有“深折风”、“淘客推广”;反映社会文化的有“雷文化”;反映环保科技的有“碳点数”、“碳钱包”、“百谷虎”等。
(4)《广州日报》的独用新词语共 21 个。其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有 17 个,如“白领餐”、“国考炮灰”、“拼家养老”等;反映社会问题的有“泄漏门”;反映科技文化的有“神七游”、“布客”、“去智化”等。
(5)《南方周末》的独用新词语有反映社会生活的“汽车银行”。
(6)《羊城晚报》的独用新词语共 17 个,集中反映的是社会生活,如“食草男”、“董暴雨”、“三生教育”等。
2009 年京广两地媒体的独用新词语共 125 个,具体分布如下:
(1)《北京青年报》的独用新词语共 40 个。其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有 22 个,如“被股东”、“秒友”、“准老族”等;反映社会问题的有 13 个,如“尘肺门”、“楼高高”、“养鱼执法”等;反映社会文化的有“杯洗具”、“写二代”;反映环保科技的有“帕客”、“纳米蜂”;反映社会经济的有“CEMS”等。
(2)《北京日报》的独用新词语共 9 个。其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有 5 个,如“人品币”、“弯道赶超”等;反映社会问题的有“倒分族”、“口袋色情”、“养卡公司”;反映环保科技的有“石头纸”等。
(3)《北京晚报》的独用新词语共 19 个。其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有 15 个,如“脖主”、“戒驾”、“秒房”等;反映社会问题的有“被民意”、“啃楼族”、“楼坚强”和“楼靠靠”。
(4)《广州日报》的独用新词语共 16 个。其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有 7 个,如“杠杆女”、“空巢主妇”等;反映社会问题的有“李染染”、“秒杀门”、“塔断断”;反映社会文化的有“纺纱体”、“蜜糖体”;反映环保科技的有“数字云”;反映社会经济的有“养卡人”、“世元”和“粉底效应”。
(5)《南方周末》的独用新词语共 6 个,主要集中反映的是社会生活和问题,如“官二代”、“漂绿”等。
(6)《羊城晚报》的独用新词语共 35 个。其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有 30 个,如“被富裕”、“比基尼考”、“微付”等;反映社会问题的有“集邮门”、“泼墨门”;反映社会科技的有“微波月亮”、“笑容扫描”;反映社会经济的有“向日葵法则”。
2010 年京广两地媒体的独用新词语共 124 个,具体分布如下:
(1)《北京青年报》的独用新词语共 32 个。其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有 27 个,如“安胎假”、“漂二代”、“中国控”等;反映社会问题或事件的有“盖被死”、“开水门”;反映社会科技的有“泳动机”、“心情地图”;反映社会经济的有“炒地图”。
(2)《北京日报》的独用新词语共 6 个。其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有“挤生活”、“战略知识分子”、“微民”、“熊猫字”;反映社会科技的有“震网”;反映社会经济的有“毛基”。
(3)《北京晚报》的独用新词语共 14 个。其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有 12 个,如“高考哥”、“签到控”、“撞峰”等;反映社会问题的有“血房”;反映社会科技的有“地震捕手”。
(4)《广州日报》的独用新词语共 37 个。其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有 29 个,如“上班奴”、“TA 时代”、“亚历山大”等;反映社会问题和事件的有“吸费门”、“清退门”、“献身门”;反映环保科技的有“环保妹”、“印章相机”;反映社会文化的有“子弹体”;反映社会经济的有“古墓经济”;反映教育的有“被联盟”。
(5)《南方周末》的独用新词语中反映社会问题的有“粉刺死”;反映教育的有“工盟”。
(6)《羊城晚报》的独用新词语共 33 个。其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有 25 个,如“半裸婚”、“维他糖”、“月光退休族”等;反映社会问题的有“戳车男”、“罚款套餐”、“团购学历”;反映环保科技的有“可乐手机”;反映社会经济的有“地王秀”、“灵猫六国”、“鸽你肉”;反映社会文化的有“就书”。
综上,媒体独用词主要反映的是社会生活和问题,其次是社会经济和科技。
总体上,大部分媒体独用词涉及的领域较为全面,与社会民生紧密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媒体独用词数量较大、领域较广的主要有《北京青年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和《北京晚报》;媒体独用词数量较小,但涉及领域较广的有《北京日报》,媒体独用词主要集中在社会生活和问题方面的有《南方周末》。